云之南 发表于 2007/11/7 20:24:02

呵呵内家功。我不了解。

请问龙门派丹功属于内家功不?还有小周天功属于内家功不?

如果属于,那么真法也是属于的。因为真法主要依据小周天和龙门派丹功来的。

[ 本帖最后由 云之南 于 2007/11/8 11:25 编辑 ]

天缘医人 发表于 2007/11/7 22:05:21

有的人练内变外,应该与他的悟性有关吧,真气运行法,准确地说,是一种修炼方法。同炼真法者,由于悟性和火候把握不够准,很难打开周天这道门,在门外徘徊者,即是外功,不是名称之分,,,

[ 本帖最后由 天缘医人 于 2007/11/8 15:01 编辑 ]

逸湘 发表于 2007/11/8 00:04:09

真氣運行法與太極功理是相悖的
若你要堅持真氣運行法
勸你別練"太極拳'

云之南 发表于 2007/11/8 00:35:03

为什么?不明?嘿嘿

如今有很多练的好的   就是采用的真法加太极做动功!

逸湘 发表于 2007/11/8 00:54:20

原帖由 云之南 于 2007/11/8 15:35 发表
为什么?不明?嘿嘿

如今有很多练的好的   就是采用的真法加太极做动功!
這麼講吧
太極拳本有其內功
若你要以真氣運行法作為太極拳的內功
是冒了一點風險
你所謂練的好,要看時間
長久以往
內外同一套要好點
若你認為沒問題
就試試吧

su6045 发表于 2007/11/8 07:10:46

真气运行法与太极同练习有实例的。效果较好。

天缘医人 发表于 2007/11/8 07:25:58

原帖由 su6045 于 2007/11/8 22:10 发表

两法同练,初中期阶段可为互补,进入高层次试试,到时沒后悔药吃。

逸湘 发表于 2007/11/8 20:15:01

原帖由 su6045 于 2007/11/8 22:10 发表

講講實例吧

su6045 发表于 2007/11/9 06:29:31

初中高层次我都不懂的啊。 只是把我看到的发出来。

笔者自幼嗜武,尤爱内家拳、剑及保健功法。少时在少体校开始太极拳训练,后得多位名师指点,渐悟其谛,数十年来在国际国内武术、太极拳、剑大型比赛中多次荣获金牌;并在省市办班授艺,深得广大拳艺爱好者和国际友人赞赏,为探索弘扬传统文化作了不懈努力。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又际遇著名中医学家、医学养生家、真气运行学派创始人李少波教授学练真法,机缘相投,顿得垂青,收为弟子。随后练功朝夕不辍,功夫益进,太极拳、剑及真气运行动、静功法都达到一定的境界,在真法和太极拳理论方面也多有心得。真法与太极均以动静相兼、一气流行为主旨,其理相通,其义相融,两者兼练更是相得益彰。兹就太极拳与真法功理功法的兼融特征概述如下:

    真气运行源自医道,功在治病延年

    李少波真气运行保健养生功法系列包括静功和动功。静功以五步功法为基础,又可随五步功法静坐法、混元桩和五龙蛰法睡功修炼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真气搏聚法)的深入而逐渐达到高深境地;动功则以五行攒簇、五禽导引和漫步周天等为基本内容。真气运行法的煅炼强调以静功为主、动静结合,静以致动、再由动归静,渐臻佳境。要真正领略真法养生的奥秘,需在动、静功法上狠下功夫。

    真气运行理法源于医家、道家的养生哲理。创始人李少波,原籍河北高平,别号真一子,中医药大学教授,现年九十六岁。李老早年热衷武术、涉足形意,却因从事化学劳工,欠缺防护,因劳成疾,贫病而致无药施治,无奈得伯父指点,专心习练医籍《勿药元鉴》载录的“小周天”功法得以康复。后入医道,业专针灸,求医者众,行医足迹遍及陕甘宁、青海川北一带,同时遍访武道名流、精求《甲乙经》、《黄帝内经》等,练功不缀;功夫日进,体魄益健而兴致益浓。《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哲理之精深玄妙,每每激起了他强烈的求知行事欲望,以致对自创实践的真气运行养生治病功理功法的研探,一发不可收拾,竞穷毕生精力创造性地成就了真气运行医疗养生体系。

    真气运行静功的内核即道家周天功夫,功理功法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妙。其高妙之处就在于道家功夫结合医家的理论指导,理法系列有诸多创新,如在下手“筑基”及“运炼周天”等关键步骤上均有了很大的改进。道家内丹术下手筑基功夫即在“凝神入气穴”、修练下丹田;而真法下手功夫由一步功“呼气注意心窝部”,经二步功“意息相随丹田趋”逐渐进入三步功“调息凝神守丹田”(见李少波《真气运行学》)。静坐、桩功或睡功(五龙蜇法实为希夷老人陈搏睡功的仿照)均需遵循。这一改进不仅使初学者能够循序渐进、有法可依,而不似传统内丹功下手筑基时那般毫无头绪、枯守丹田而无所适从。又根据祖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全身”,从修练中丹田后天水谷之气下手,以后天充养先天,逐步转为凝神气穴,培养温煦丹田真气,使丹功筑基功夫更加稳妥、扎实。有了充实的丹田真气为基础,就使冲关通督功夫显得轻松、快捷而从容。故而使传统内丹功“百日通督”功夫,在真法学修者这里就可以缩短至十天半月。这是多数真法习练者的共同体验而决非虚言。

    真法动功基于道门形意与医家导引养生。如五禽导引、漫步周天即武当形意拳与华佗五禽戏的有机结合。其姿式动作的升降、开合,无不与每一式的呼吸、意念紧密协调、配合;姿势动作准确到位,呼吸意念息息入扣,刚柔相济,动中求静。这样的煅练,不仅能使四肢、形体壮实有力,更能充实、鼓荡丹田真气。达到既练拳又练功的目的,从而无论是强身健体或是御敌防身,都能渐进到一个较高的境界。

    太极拳术源于易学,成就拳功一体

    太极拳是传统养生瑰宝,受深广大青中老年朋友养生保健的欢迎,其流行程度远非一般保健养生煅炼方法可以比拟。现行的太极拳流派虽分陈、杨、孙、吴、武。其渊源皆出自元末明初武当道人张三丰。

    现行最广的杨式太极,始于同治年间河北杨露禅,后由其三子健侯及孙澄甫修订为中架子、大架子,定型为一百十八式而发扬光大。建国后为便于普及推广,国家体委将其简化为二十四式而广为流行。太极拳的一招一式,圆融活泼,刚柔有致;盘架、走架、推手,身法中正,轻灵稳重;御敌技击,气势宏伟,借力发力,四两可拔千斤。

    太极拳的煅炼以“盘架子”即姿式架势的训练为基础,有诸多方面的讲究。一是要心静、体松、气和,即练意、练气、练形三者密切结合。二是注重手、眼、身、法、步五项基本功夫,故武术俗语就有“手到脚不到,自然有烦恼;低头与弯腰,授受定不高”的诫示。三是在盘架、走盘的习练中要切切把握杨澄甫《太极拳说十要》强调的十个方面的要领,即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固腿,及内外结合、上下相随、宜分虚实、相连不断、用意不用力、于动中求静。太极拳以静御动,虽动犹静,故练架子愈慢愈好;慢则呼吸深长,气沉丹田。细心体味,自可得其意蕴。四是王宗岳《太极拳论》说的“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在精修八劲五式合称十三势中渐臻高明。太极八劲即掤(撑开)、捋(牵引)、挤(压击)、按(扒压)、采(抓拿)、挒(挡避)、肘(运化)、靠(冲撞);五式为进(前进)、退(后退)、顾(左顾)、盼(右盼)、定(中定)。八劲又分内外,外八劲指东、南、西、北四正及西南、西北、东南、东北四隅,意指太极套路兼顾四面八方;内八劲是蕴藏在内里的劲路,即掤劲、捋劲、挤劲、按劲、采劲、挒劲、肘劲、靠劲。也是太极拳的八种手法。精确熟练掌握八劲五式,不但使太极拳练得姿势准确优美,而且能提高功效,既能强身益寿,又有益于御敌技击。正所谓“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

    太极拳创始人武当道人张三丰既精武技,又谙三教经典,且系“先天易学”之传人。“太极“一词出于《易经》。《易》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即阴阳,太极阴阳包容万事万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天地人身无所不包。太极拳术除武法而外,本身含蕴椿功、吐纳、导引、坐功、睡功等内功。太极拳“气沉丹田” 练就的内气,“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其运劲如抽丝;周身节节贯串,无令丝毫间断,皆言其能贯穿一气。故武禹襄《太极拳论》有言:“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总需完整一气”。习练太极拳法,实寓修练内丹。功拳一体,正是太极拳术优于其他外家拳法的独特之处。

    一气流行为真气运行与太极拳术所共融

    众所周知,拳法、内功最大区别,在于一者重在外练筋、骨、皮,一者注重内练精、气、神。然而拳法又有外家、内家之别,武当内家拳术,特别是太极拳则长于动以致静、内外兼修,良由武当太极源于道家、易学,内涵丹道。太极拳除兼修形神而外。内气的修练是其根本。“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一气流行至为关键。而真气运行,旨在培养、煅炼丹田真气、运行周天,流行奇经八脉,舒通全身筋骨,从而能祛病强身,益寿延年。真气运行法与太极拳术同根同源,内涵共融,一气流行是它们的共同特征。若真法习练者兼修太极拳术,或是太极拳煅练者兼练真气运行法,于强身御敌、祛病延年,皆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甚或更收事半功倍之效。

    笔者于此体会颇深。笔者习练真法之前已具数十年太极拳功底,1990年参加李老举办的全国真法培训班,认真依法学练,很快就通了周天。练功过程中体感舒畅,通督后感觉更妙。心情畅快。头脑清新。遍体暖气融融,全身充满活力。此后我练太极拳的感受确有不同,形神与意气的结合更为协调,神韵与气感更觉充实,真正体会到真气运周天、形神妙圆通的奇妙,从我举办的数期真法培训班的成效看,二十天内通督的学员中练太极拳者占去百分之七十。学员普遍反映,学练真法以后打太极拳的感觉与原来不大一样:内气充沛,意到气到,绵绵不绝,四体通泰的美妙感觉无以言表,以上是笔者多年历练心得,粗知陋见,祈与同道共研。

云之南 发表于 2007/11/9 08:46:41

太好了,我就是在找这样了文章,以验证我的猜测。

谢谢先生。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RE:气功,太极和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