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一个中医眼中的高血压

2011/5/18 06:12| 发布者: 浔峰村夫| 查看: 4610| 评论: 0

摘要: (一些粗浅的论述,请同仁斧正!) 高血压病近年来在国内渐呈上升趋势,令人心忧。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血液如江河,在体内川流不息。通常讲的血压指动脉压。西方现代医学,对人体各项指标的量化,对身 ...
     (一些粗浅的论述,请同仁斧正!)
       高血压病近年来在国内渐呈上升趋势,令人心忧。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血液如江河,在体内川流不息。通常讲的血压动脉压。西方现代医学,对人体各项指标的量化,对身体生理、病理的深入的研究,仍不能解释高血压的真正原因。

1,锯箭疗伤的无奈

现代西医学认为,血压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高血压的治疗,以此为用药的根据,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达到降压目的。

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多数患者都接受西医学降压治疗。血压如电压,电压由电流和电阻决定,血压由血流和总的外周阻力决定。降压药物在不断更新,原理不变,能暂缓症状,有时也能解除危机。其药理,需要终身服药,明确告诫有损内脏,尤其肝肾。

血压的变化,是身体机能的自我调节。是某些脏器和组织出现问题,身体的自我补偿功能,要求心脏要加大压力,满足血液供应。而降压药物,一味降压,进而引起其它脏器、组织的损害。如利尿剂副作用是诱发糖尿病,升胆固醇甘油酯和尿酸;β-受体阻滞剂,副作用是心率过缓,末梢循环不良;钙离子拮抗剂的副作用会诱发支气管哮喘、升血脂、扩张血管而降压,引起头痛心跳加快、踝部水肿等等。

收缩压的升高,或由于心脏输出受阻,此时西医学,会用血管舒张剂,以期有降压效果。如有些患者是脊柱的问题,以颈椎最为多见,而舒张、扩张血管,实则谬矣!或身体其他脏器、组织因炎症或缺氧而呼救,需要血液、需要氧气。心脏加大压力,满足其需求。而此时用药,如β-受体阻滞剂降压药的药理减少排出量,减慢心率,血压指标下降,实则是围魏而不救赵也。

舒张压的升高,是许多高血压病患者主要症状,然而更是西医学降压药的弱项。舒张压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往往是血液在肺部的肺泡二氧化碳和氧气不能充分交换,动脉血液含氧量低,身体各部因得不到饱含氧气的血液,舒张压升高是集体无奈的补偿反应。此时,降压药物无论通过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如β-受体阻滞剂或扩张血管,都收效不大。

世界观不同,方法论有异。如此南辕北辙,知道地球是圆的,也能到达目的,往往时过境迁,机体已是乱象丛生。

2,寂寞的智慧,认识标与本

中医里本没有高血压病一词,眩晕、头痛、肝风内动等会有高血压的症状。无论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都是肝肾的不足。西医学讲的高血压病有三大严重并发症:心脏疾患、脑中风、肾动脉硬化尿毒症等等。逆向思维,高血压,只是一个症状。是人体的心脏、肾脏脑血管等等出了问题,才引起血压增高。只是解决症状,而忽视脏腑整体失衡的机能,逐本求末也。血压超出正常值,五脏六腑的疾患,处于隐匿的状态。或许不能用西医的仪器、手段检测出来。其实很多人的已经有头痛、胸闷烦躁、记忆力减退、尿频、男性勃起障碍等等。没有不适症状的人,实乃身体报警机制不够灵敏,更为危险。

中医有阴阳学说,阳症浅表,阴症深入。高血压病,是个阴症,是最本底曾面的厥阴系统出了问题。厥阴包括手厥阴心包经足厥阴肝经,西医学的心脏病,多是中医讲的心包经的症状;与高血压病互为狼狈的糖尿病,就是中医厥阴经的病。男性勃起障碍,也是厥阴经的问题。阴茎属于宗筋肝主筋。自美国风行的“威尔刚”,本是治疗心绞痛的药,后发现可以促进男性体内血液循环,促进阴茎海绵体快速膨胀。其实这个药应该主要走厥阴经,长期服药,消耗肝肾的能量,竭泽而渔也。

肝主筋,中医的筋,人体不但包括肌腱、韧带,且包括筋膜血管、神经本身也有结缔组织的筋膜,它们本身也会强直、挛缩,失去柔和之性。大脑、小脑内部也有更为细致的神经、血管,它们是不是也有属于筋膜的更微观的组织呢?

肝主条达,这个筋也要舒展条达,有韧性、弹性。《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指头脑的眩晕,属于肝的问题,脑部有微细神经和血管,这些神经、血管筋膜的挛缩、拘紧,使神经及血液循环的功能失常,而引起眩晕、头痛诸多症状。

   这些症状多是肝为寒邪所困,需要温肝、柔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肾是为肝提供能量和温度的。肾为先天之本,肾的元气通过经脉温煦肝脏,发挥其温通全身筋脉的作用,肝肾同源,相互濡养。

诊断这个寒症呢,从脉象、舌象腹诊都能观察到迹象。关键能认识到假热真寒,上热下寒,外热内寒。有郁而生热,出现脉数,就是脉象快;有舌象黄腻,但舌头的本底是暗红瘀滞,这是假热。脸红、情绪易躁动,腹诊小腹冰凉,上热下寒。有手脚虚热者,或多汗,或无汗,与前症相参,认识根本。

3,治本与治标,急救与缓图

高血压病或是主症,或是兼症,复杂多变。医者能识得标本,用药分清次第,效果自会彰显。

现代中医教育,对眩晕头痛、急躁易怒者,泻肝火;眩晕、烦热者,镇肝风;眩晕、头痛、呕吐痰涎者,化痰祛湿。上述三种,皆是治标,有一时之效,不可久用。

传统中医讲的风、火、痰抽象笼统,远不如西医的血压计清楚明了;而中医的脉象几十种脉象,也难以让人究竟。

高血压病,可以配合腹诊及背部、脊柱的观察,明确诊断,配合针灸加强治疗。

腹诊,在肋下、中脘、肚脐四周往往有痞结,肚脐下的关元气海用手背搭上,能感受小腹寒意。

背部脊柱及膀胱经,检查压痛点。颈部胆经风池穴膀胱经的天柱穴,一侧按压有痛点,背部心俞穴、肺俞穴、腰部俞穴,皆有痛点。

笔者在临床,对治西药联合应用后,仍不能理想降压者,针刺天柱、风池两穴,当时取效。颈动脉是头部供血的主要通路,颈部气脉的畅通,对血压稳定影响甚大。

腹部的上脘、中脘及肚脐四周,属于冲脉任脉,笔者针刺诸穴,再用温热药,使要力能顺利到达小腹,影响肝肾,温通冲任经脉,继而通达周身,血压高低之忧患皆能化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乌梅丸加减是确有效验的经方,其难点是要先畅通心口和中脘的通畅。孙思邈的大小续命汤,虽为中风后遗症所设,对治高血压,辩证用之,疗效显著。

灸法,能治标,亦能治本。若取中脘或关元两穴,能直接灸1000大壮,每天30大壮,月余完成,对于中青年高血压,能绝隐忧。

高血压危象,需急救,或针或灸或药,联合运用,针需久留,灸需大壮,药需足量;危象过后,需缓图,春风化雨,缓缓图之,以企改善体质。

4,未雨绸缪,补阳还五汤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下,瘫痿论方有补阳还五汤,现代人,大量服用西药抗生素、降压药,对因虚至瘀的中风偏瘫,效果往往不佳,因为病情已不再这个层面。对于健康人预防高血压,笔者认为是很好的处方。

组成:黄芪60克、归尾15克、赤芍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水煎服,7剂,可隔日一服。

清代光绪年间医家陆懋修撰《世补斋医书》,有“大约欲还五成之亏”来解释补阳还五汤。胞兄粹尧为笔者释其意:五,五福也。《尚书》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善终)。明代张景岳有五福饮,王清任的原意应指五福。补人体的阳气,可以五福临门。

本文内容由 明空 提供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