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古代的医生

2015/3/16 23:18|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9810| 评论: 1

摘要: 在外人看来,中医是一种很神秘的学问。因为中医的术语让人听着摸不着头脑,比如什么阴虚阳虚、疏肝和胃等等的。所以中医很难学习。现在几乎很难找到好的中医医生了,你到中医院看病,很多中医也都是给你开一堆检查单 ...
古时候医生何以“有德”,今天的医生为何缺德?!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当然了,一如楼主所说,古时候的医生都是先读圣贤之书,学了做人的道理,所以有道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然而同样是读孔孟之书,甚至读到道学家的水平,实际上却禽兽不如的古人也大有人在,何以今天我们读到的古代名医,全都是德才兼备,不仅妙手回春药到病除,而且广济博施童叟无欺,乃至到了不食人间烟火的地步?!为什么就没有医术特别高明道德却特别败坏的古代名医呢?!既然吕布尽管轻狡反复却以武功垂世,吕惠卿号为“奸臣”却得以文治留名,为何我们就见不到医术高明的“人 渣级古代名医”呢?!
道理很简单,因为古代的医生实际上主要是靠德行,而不是靠技术出名的。因为技术实在太落后,治不好的病实在太多太多,偶尔能够治好的病实在太少太少。既然技术上难分高下,就只能拼品德,在宣传上下工夫,一如皇帝实行“仁政”收买民心一般——这才是孔孟之书对古代医生的最大影响。怎见得技术落后?!这个说起来话长了,有时间再作详细考证,可以从古籍中的只言片语中,让楼上那位认为中国人是靠中医活到今天的朋友了解一下生活在古代中国是一件多么危险和恐怖的事。仅说一点,今天我们能够看到的医案,无论出自多么出名的名医之手,皆为个案,顶多只有记载某方治疗某个病人有效,后来又用于其他若干个病人有效。正规的医学论著中,也从来没有提过某方究竟曾经治好过多少例病人。《伤寒杂病论》中,不提自己的方法效果究竟如何,却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元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张机自己说“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成书,然而古训昭然,众方比比,犹病死无数,是以见古方不如今方,既然如此,还要“勤求古训”,这就和言必称周孔一个逻辑——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医学的确是大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总是幻想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个能治百病的神农氏,今天治不好的病,千百年前的古人必定能治好,今天治不好不是因为技术尚未发达,而是由于技术已经失传,或者自己无法领悟——这种倒错的逻辑,使得中国古代医学从神农氏开始就不断地技术上进步、思想上倒退,科学的成分越来越少,玄学的味道越来越重。
古代的医生绝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而是一种谋生职业。今天“很多没有医德的人,为了生活就干起了医生”,而古代是什么人才当医生呢?!一开始时医生是巫、史、医三位一体,第一项是主要功能,后面的两项是附庸。后来巫史分离,除了少数在宫廷中服务的“疡医”、“疾医”之外,医生就变成兼职的,比方秦越人,他其实是啥?!就是个苏秦张仪那样的游方说客,归到诸子百家里面的叫做“医家”。又比方张仲景,本身是个太守,因为古代医生的地位太低,进“中九流”那是后来的事了,单靠做医生根本养活不了自己,只能边做官边做医生。说客和太守为啥要做医生?!一来为了给自己看病,二来为了给第一职业提供方便。比如扁鹊会治病,就能得到蔡桓公的接见。做太守的,给人看病就是为了收买人心,汉朝是举孝廉的,怎么个举法?!风评好就能做官。给人治好了病,名声能不好么?!又如张角、张鲁给人看病,是为了造反。到了后来,隋唐的皇帝老想召孙思邈做官,主要不是想找个太医,而是因为孙思邈是个“得道高人”,跟陈抟老祖一个级别的高档次道士,要是做了官,那皇帝就显得很风光。科举时代,读书人考秀才屡试不第,咋办?!不能浪费了一肚子的学问啊!于是都去做医生。古时候的人是因为读书没官做才不得不做医生的,而不是为了做一个有道德的医生先要去读孔孟之书。为啥两千年来的传统医学总脱不了阴阳五行的框架,没办法,《周易》是五经之首啊,哪个医生前身的学子不烂熟于胸?!相反《白虎通》把阴阳五行和易经扯到一起以前,在战国时代,见于诸子记载中的“医家”,就丝毫没有提过什么阴阳,什么五行(那反倒是阴阳家和五行家的独门学问)。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