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近代江西中医界名医“四大金刚一尊佛”

2015/3/31 18:52| 发布者: david92003| 查看: 1981| 评论: 1

摘要: 谢庄泉    *四大金刚*  姚国美(1893—1952),字公裳,号佐卿,江西南昌县人;姚国美出生于中医世家,十八岁时以全优成绩毕业于江西医学堂,曾得到名医文霞浦的精心教诲,次年即独立开业行医,逐渐名声噪起。 ...





谢庄泉

  

  *四大金刚*

  姚国美(1893—1952),字公裳,号佐卿,江西南昌县人;姚国美出生于中医世家,十八岁时以全优成绩毕业于江西医学堂,曾得到名医文霞浦的精心教诲,次年即独立开业行医,逐渐名声噪起。他操内、妇、儿科,精于诊察、遣药,往往医到病除。医学大家谢双湖称赞姚国美医术精湛。后来南昌有“请了姚国美,死了也不悔”的民谣流传。姚国美治病,取法和缓,精于诊察,遣药不敢稍有疏慢。他曾说过:“医和、医缓,古圣以此自称。议病果真,方药自然中肯。”20世纪20年代初,姚国美被公举为神州医药会江西分会会长。1929年国民政府意欲立法废止中医,他与医界及广大人士极力反对,始告寝息。同年,他带头捐赠三年诊金募化重修佑民寺,兼售中医书籍,并设门诊部为劳动群众治病。为改变中医教育靠“父传子、师传徒”的落后状况,以振兴中医,培养人才,他于1932年创办了中医专门学校,自任教务主任兼病理学、诊断治疗学教师。后又在庐山开办高级中医人材进修班,将优秀毕业生加以提高,其中姚荷生、张海峰、姚奇蔚、万友生、孙书伟、杨卓寅、王家瑞等,后来均为江西中医界的中坚。

  



  解放后,人民政府重视中医事业,创办了江西实验中医院,邀他出任院长,他由衷感激,欣慰平生夙愿在新社会得以实现。姚国美逝世后,留有中医教材《病理学讲义》、《诊断治疗学讲义》,该二书约于1933年脱稿,由“江西国医专修院”出面内部印刷,作为该院的大学本科教材,现二书合为一部取名为《姚国美医学讲义合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讲稿精炼,诊断治疗的关键处阐发详明,多有点睛之笔,对学习中医者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1949年南昌解放,不久党中央批准江西创办中医实验院,基建经费恰恰为二十万元,历两年即已告成。省领导有意邀请姚国美先生出任院长,时先叔卧病已自知不起,骤闻喜讯,竟狂欢如儿童。家人为之诧异,盖平生夙愿,得共产党领导才算完成,一时喜出望外,不禁啼笑交作,热泪挥洒,数日即安祥逝世。逝世之前一天,仍曾力疾起坐,为人看病。逝世之后,吊者盈门,无一肯留名者。出丧之日沿途设祭,络绎不绝,其医效之深入人心如此。

  姚国美先生一生可谓与学用祖国医学相始终。事业虽非过分伟大,但隐隐具有教学、临床、科研三结合之雏型;著作虽不算多,但隐隐具有以科学方法整理古典医学,使成较明显的系统,而且言简意赅,无一言无文献根据,亦无一言无临床现实意义,不失为理论紧密结合实践之创作。所以它的作用,虽然出于江西,但流传外省,辗转传抄,几乎形成学用一致的江西风格。其侄子姚荷生,江西中医学院的老院长,名老中医

  

  

  

  谢双湖:(1880—1951),江西清江人,清末秀才;年少家贫,幸邻村有一个精于医学的姓杨的举人,看中了双湖聪慧好学,既欣赏双湖的才华,又同情双湖的处境,当时正好碰上废除科举、提倡新学,便特地聘请双湖做自己的家庭教师。他对双湖说:"你是聪明后生,将来大有希望。但是生儿育女以后,何以为生?如果不嫌弃,你就教我的小孩读书,我教你学医。"于是,谢双湖便一面教书,一面学医。后学有所成,悬壶乡里,常以经方重剂起人于沉疴,民间有传唱:“请了谢双湖,死了也心服”之谣。

  谢与江西名医姚国美、熊鼎成等共创南昌神州医学会;门下桃李,多为江西中医界之中坚力量。谢秉性刚直,重信誉,自认以医治病而不可以以医自瞻,故遇到贫病每每步行送诊送药,而于富豪则必备轿收取重金。商界仰慕其名,争先罗致。抗日战争后,家境破产,信佛,居赣州及樟树之寺林,不悬壶,每遇求医者,必先推荐给学生,喜治学生求教之疑难病例。谢曾以白头翁汤治疗尿闭,后屡试屡验;谢之长孙,患伤寒,高热持久不退,谢处以大剂量大黄芒硝犀角等,其媳私减其量,至五剂方退热;后邻居某寡妇之子亦患此病,其媳即以所减剂量之药连同晒干之药渣送服,亦愈。著有《伤寒论批注》手稿,惜因战乱丢失,未能刊印,甚为可惜。

  

  姚稚山:(1870—1952),号本崇,南昌人;世业医,幼读书,攻科举,举廉生;后因废科举,秉承庭训,喜读岐黄之术。即随父世培公游学直隶省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尽得其传。世培公悬壶直隶,享有盛名;祖父盛杰公亦为乡里名医,治病救人,随行方便,医术医德,誉满乡里。先生于45岁时由河北返回故里,悬壶南昌,名满江城,抱济世之心,以精湛的医术,对妇科疾患及疑难杂症,莫不药到病除,当时就有“请了姚稚山,好似吃仙丹”之民谣。

  先生与姚国美、张佩宜等人创办神州国医学会,任该会监委主席,并参与创办江西中医专门学校。先生的医学思想和医疗方法具有独特见解,特别对气机的升降,血液的流通,脾胃的健运尤有独到之处。如在用药上,恒以大黄与干姜配合,当归与紫苏配伍,栀子厚朴相伍,大黄与川乌合用,干姜与黄连配合等;说明了先生独具匠心,运用灵机,辨证施治,泛应曲当,著有《伤寒论补正》和《临证心得医录》二书。江西名老中医姚奇蔚就是其弟子。

  其中子姚舜文没有继承祖业,而是从事的教育;姚屏,号舜文,乳名新世,谱名武宪。

  1911年农历二月初五出生于南昌县斗门村,中医世家。在家中行三,从小受父母谆谆教导,循循善诱,茁壮成长,由初中而高中,1933年春在江西省立第一中学,高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取上海国立暨南大学。1937年秋在暨大文学院外国语文学系本科毕业,为文学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为国家培育十万以上的人才。

  



姚稚山之子姚舜文

  

  

  张佩宜:(1863—1937)字恭甫,江苏镇江人氏,自幼从扬州名医李宏道习医,又在扬州小茅山攻读医书,业成,赴江西南昌,开业行医。先生熟谙《内经》、《伤寒论》、《金匮》等经典著作,对温病学说更有深湛的研究,在临床上精于时病及妇科,疗效卓著,誉满江西;医术精湛,学识渊博,撰写医学日记四十一册,医案十余册,其中温热案占十之七八,风格近于叶、吴;对《伤寒论》方姜、附、麻、桂更有悉心研究,并有独到见解。当时温病流行,湘赣医界习用辛温之剂,然先生用药十分清灵活泼,遣方择药,临中时弊,每能药到病除,声誉鹊起;先生曾任江西最早之中医学校——江西医学堂堂长,著有《中医病理学》一册,又曾与南昌同道创办神州医学会,为江西省中医药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其子张海峰,国家名老中医。

  

  

  *一尊佛*

  

  

  谢佩玉(1873~1953),字清舫,号石禅居士,又号石叟,江西南城人(南城位于江西省东部,抚州市中部,居盱江下游),清拔贡生。名医谢映庐之孙,谢映庐祖居江西南城,三世为医,熟读医书300余家,临证40余年,声誉卓著,其宝贵的学术经验主要反映在《得心集医案》(又称《谢映庐医案》)中。谢佩玉随叔父谢甘澍学医,家学渊源,精研《内经》,擅书法。1915年在南城悬壶应诊,著书立说,撰有《方论集腋》一部,于1916年正式刊印问世。1921年赴南昌挂牌行医,1933年江西中医专门学校成立,受聘为该校《内经》课教授,编写《素问节要集注》一书,作为教材。抗日战争爆发,返回故里,仍操旧业,亲自授子庄泉习医,口讲指划,务穷其理,1949年冬迁居抚州金溪县浒湾安度晚年。

  



  谢星焕是谢佩玉的大伯祖,谢佩玉乃当年参与《得心集医案》整理及出版者谢甘棠之子。当年,谢星焕曾有三兄弟,其三弟谢启明从小随之学医,且聪明好学,后来病故,谢星焕痛不欲生,哀叹天断谢氏医脉也!他视谢启明的儿子谢甘棠为己出,爱护有加。谢甘棠有一个儿子谢佩玉,在赞育堂长大,自小耳濡目染谢氏精湛的中医药学。按谢氏先儒后医的传统,谢佩玉6岁入私塾,因为资质优秀,他在清光绪十九年(1893)中秀才,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江苏府院刺史。宣统元年(1909)因清廷腐败,弃官归里,随叔父谢甘澍习医,成为谢氏第五代中医。

  谢氏医药在金溪的发展,让谢氏在本地成为望族。这个时候是谢氏的鼎盛时期,谢家被浒湾人称是“谢半街”,进金溪县城门,只要报谢老爷名,便可径直入城。

  1913年,谢佩玉来到省城南昌开业行医,开药肆康斋,并一边行医一边著述。相继有《方论集腋》、《药性分类》问世。1929年“废止中医案”更让他大为震惊,为探求我国传统医学发展的新路子,在行医著述的同时,1932年,与本省名医姚国美、江公铁等人在南昌创办了学制五年的“江西国医专修院”(今“江西中医学院”前身),任“内经素问”教授,编有《素问节要集注》。同时,将《内经》、《伤寒》两书中的精华摘录编成《内经省览》及《伤寒摘要》,由其子谢庄泉(南城名医)收藏。为宣扬中医的精髓,谢佩玉一改祖宗传承的只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在各地收了很多异姓徒弟,后来,这些徒弟中有很多都成为江西一带有名的中医。

  抗日战争爆发,为避战乱,谢佩玉回故里金溪县浒湾镇,国难当头,作为一个医者同样也是忧国忧民,谢佩玉曾为朋友作过一联以铭志:

  百忍声蜚,八千威振,书法君谟,诗宗太白,旧事溯家风,喜结芳邻连道谊;

  六年战抗,一旦功成,略施元震,勇效精忠,阳春回大地,伫看祖国庆荣光。

  

  谢佩玉不墨守成规,博采众家之长,涉猎西医,并吸收其精华、融会贯通为己用。曾言:“西医解剖之实验,分科专长,循学术无国界之先例,研习其理而有吾医学臻完善严正,则诸君所成就必有以杰出其群,宣国粹之光华”。他医德高尚,深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对贫困者抱济世救危之心,施诊赠银。他亦冲破世俗的框框,广纳名徒,把祖宗的中医学真正发扬光大,一直被誉为江西中医界“四大金刚一尊佛”中的一尊佛,成为又一代谢氏名医。1953年12月无疾寿终,享年81岁,葬浒湾镇藠岭羊子山。

  谢佩玉有十一个子女,其中有九个男丁。后来,老五谢庸耕为赣东十大名医之一,业余爱好收藏古玩,在江西及金溪名声很响,他一直在金溪一带行医,其关门徒弟蔡抗四是金溪知名中医;老六谢六韬是金溪有名的中医;谢十一谢庄泉在南城是知名中医。著有《方论集腋》、《药性分类》、《素问节要集注》、《内经省览》和《伤寒摘要》,皆有其子谢庄泉收藏。抚州市南城县建昌镇建国路33号谢庄泉中医门诊部(其子学西医,由其女儿及女婿跟随学中医),门诊部门口贴着一对联“七代单传但愿人无病,三指生涯何妨我独贫”,是其医术医德的写照。

  

  四大金刚一尊佛除一位在1937年去世外,其他四位都在51-53年期间离世,江西中医界的重大损失。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