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昨天(2014年4月14日),有这么两个病号到我处复诊。 一个属于“隐曲”之疾。对男女之事没有欲望。 脾气不升与糖尿病 头一个糖尿病患者,女,73岁。2008年查出血糖升高,其实也不是特别高,空腹也就是9点多,餐后两小时也就16点多。通过饮食调节后无效,从2011年开始服用双胍类药物控制。从服用双胍类药物以来,开始便秘。 2013年10月到我处初诊。“便硬如石。每天得用开塞露。”这是患者主诉。追问下去,口不渴。身重。气息略短。除血糖高外,余无所苦。舌淡如常。脉缓。面色白,眼泡略浮,如果仔细看的话似乎有点黏液质。把脉时感觉患者尺肤(也就是小臂内侧的皮肤)似乎有些潮乎乎的。但不是特别明显(到现在我还在怀疑是不是我的心理作用)。 根据四诊,得出判断:脾气虚弱,气不化津,水液不循常道,雍挤在全身肌肉中,所以肠道干燥。治以足太阴为主。 处方:生白术60克(补升足太阴脾气以化气行津),生黄芪30克(由足太阴脾而手太阴肺,助行水之上源),杏仁5克(肃降肺气,使水下行以润肠),当归30克(一辛温雄烈,升肝以助脾,二润肠)肉苁蓉30(一略补命火以生脾土,二润肠)。升麻3克(略松动大肠之气)。五剂。 当日处方时患者要求先治便秘,糖尿病等大便通畅后再做调理,所以当时并没有考虑她的血糖问题,只是心里想,反正调理糖尿病也得从脾胃治疗,故并未向患者解释。一周后患者复诊,说,大便略畅,每日清晨不用开塞露已能自行解下。四诊仍如前,原方未予变更。继续服用一周。 然后患者再未复诊,当时我心里嘀咕着,莫非没效了?后逐渐淡忘此事。直到昨天下午,患者来到诊室开口就说:“崔大夫,我全好了。”我当时一愣,仔细询问下,原来患者见上方效果颇佳,又药性平和,遂自行连续服用了好几个月,一直到年关时才停药,在服药过程中,血糖也逐渐下降至正常,当然双胍也逐渐停掉了,停药后也定期检查血糖,至今仍然正常。昨日复诊只是偶尔路过,顺便过来看看。 其血糖下降,实属无心插柳之得,小子心中疑惑,今晨翻阅《本经疏证-术》看到如下文字:“。。。血分之源(中焦脾胃)不清,则血气不能和,而附血之湿,血盛之火,皆为胎前所有之常患。。。” 虽说这段文字讲的是仲景《妇人妊娠篇》几个妇人怀姙常服方的原理。却把白术对人体血液有正本清源的功效点了出来。 血糖高当然是血分淤浊,该患者之所以血糖能恢复正常,莫非也是白术正本清源之功?那么我们推而广之,其它血分淤浊如血脂,血尿酸等,只要是由于脾气不足,化源不清所导致的,是不是都可以使用大剂量的白术?小子臆测,还请方家指正。 这个是脾气不升的。我们再来看一个胃气不降的。 胃气不降与阳痿 患者男性,35岁。上周一来我处初诊。主诉阳事不举,也就是对男女之事没有欲望。说再直接点就是阳痿。 身材欣长,形瘦,陈年胃病若干年,他自己也记不清几年了,3年前时腹泻,又确诊非特异性结肠炎。10余年前曾有纵欲史。 除阳事不举外。刻见:胃脘部痞塞,口中粘腻。食欲不振。食冷则脘腹疼痛不适。大便两三天一次,不畅。 寐则夜梦纷纭。 舌瘦,齿痕,舌苔稍厚腻。脉:右三部浮泛,按之无力,左关尺细小弱,相形之下,左寸略大。 从患者消化道症状及右三部脉象很容易判断出该患者阳明(肠胃之气)不降。夜梦纷纭与左关尺细小弱提示肝肾之体不足。 其病机分析如下:胃气不降,导致心火不得下行,所以肝肾缺乏心火温煦,所以阳事不举。 处方:清半夏30克(辛滑通降阳明胃肠之气,为心火下行打开通道),石菖蒲,胆南星各5克(降胸腔心肺之气,助心火下行),茯苓50克(味淡有补中之功,色白助肃降之性,定魄,因肺主魄故),厚朴枳实各5克(仍旧是通肠降气治阳明),枸杞子10克(为心肝肾的功能补充物质基础),乌梅10克(色黑入肾,味酸补肝之体,同样是补充物质基础,取阴能和阳之意),熟附干姜各5克(为脏腑运行提供动力),川芎3克(辛温升达血气,稍助肝用以治阳痿之标)。五剂。 患者服药后,大便通畅,食纳开,但消化仍稍差,大便通畅,每晨出现晨勃现象。昨日复诊,于上方中加党参5克,以助消化,又开五剂。 该患者形体欣长,动作颇有飘摇之象,原本就属于肝肾不足易动相火的体质,相火妄动则性欲亢进,所以在少时易于纵欲,消耗颇多,现渐趋成熟稳重,相火内敛,内敛则外虚,故肝肾功能呈现不足之象,原本肝肾不足,再加上阳明胃气不降,使心火阻隔于上,就好比断了肝肾功能的后续辎重,所以支撑性欲的那股颇微弱的阳气潜伏于深处休养不动。自然没有了那股子欲望。 所以,我们在治疗上应该打开心肾相交的通道,使其相互滋养,形成循环,生生不息。 昨日门诊,这两个病例,一脾一胃,一升一降,均收佳效,两相对照,相映成趣,均体现了脾胃不和四方受病的现象。一脏失调,尚且如此,若脾胃同病,岂不更甚! 先贤有云:极高明而致中庸。可见中之为用大矣!脾胃为中土,亦有中庸之道存焉?(一笑) 东垣升脾,遂开一代宗风。 叶桂降胃,致使百代蒙荫。 兴之所至,作一联以收尾,实是小儿歌谣,还请方家莫笑小子文理村俗! 游方郎中崔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