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621|回复: 0

探路医疗旅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0 04: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医疗旅游”作为一个产业不过才一二十年,但它已经被一些国家视为“朝阳产业”“国家战略”。上海出现国内第一个医疗旅游平台,试探医疗旅游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

  记者/黄 祺

  去中国治病

  阿根廷和上海之间没有直达航班,Mabel花了20多个小时,辗转抵达上海。尽管Mabel患有乳腺肿瘤,并已经转移多处,但精神状态还不错。这次来到上海,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而且能在生命最后不多的时间里到中国玩玩,接受中国医学专家的治疗,也是不错的选择。

  Mabel是上海市医疗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平台(以下简称“上海医疗旅游平台”)迎来的第五名客人,上海医疗旅游平台今年6月刚刚成立,到目前已经有来自4个国家的20名患者,通过这个平台来到上海接受治疗和咨询。这是上海第一次正式向海外患者推广专业的医疗旅游服务,也是中国第一次出现完整的“医疗旅游”专业产业。

  Mabel首先是通过上海医疗旅游平台驻阿根廷的代理人,与上海建立联系的。最终吸引Mabel来到上海的,是一种被叫做“体部伽玛刀”的治疗技术。“伽玛刀”最早由瑞典研发,世界各地的医疗机构把这个技术用于头部肿瘤的治疗,所以也被叫做“头部伽玛刀”。上世纪90年代末,中国一家公司研发了可以用于全身的“体部伽马刀”,这种仪器和治疗技术目前仅在中国使用。“体部伽玛刀”的疗效和安全性曾经受到质疑,不过它仍然是一种得到卫生管理部门认可的治疗方法

  在尝试多种治疗手段无效后,Mabel决定到中国来试一试。Mabel启程之前,先要把自己的病情资料提供给上海的工作人员,上海工作人员负责把这些资料交由专业的医生会诊,用以确定Mabel是否适合这一次医疗旅游之行。“沟通的内容主要是了解她的其他治疗方案,保证不要冲突和没有其他并发症,以及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有把握以后,建议她确定来上海的行程。”上海医疗旅游平台负责人杨健介绍说。

  Mabel的签证是旅游签证,所以,她能够在中国停留的时间只有30天,为此,一切必须事先安排妥当,不仅安排治疗,还要预留出游玩的时间。治疗在上海八五医院伽玛刀中心进行,该中心主任高宏伟介绍说“效果完好”。

  Mabel是阿根廷现任总统克里斯蒂娜的表姐,因为这个特殊的身份,中国的医疗旅游很快被阿根廷民众知晓,在Mabel之后,又有几名阿根廷患者通过医疗旅游平台来到上海。除了不断有海外患者前来咨询,杨健对于医疗旅游行业的乐观,还来自政府的积极态度。

  在2010年6月16日的成立仪式上,上海市发改委、同济大学医学院、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相关领导出席并发言。据杨健介绍,平台的建立得到了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商务委、上海市卫生局、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旅游局的支持,上海市发改委提供“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支持,交由中国医疗旅游公司构建及运营。事实上,除了中国医疗旅游公司在海外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的投资外,医疗旅游平台的启动资金里,就包含了上海市发改委和浦东新区发改委“现代服务业引导资金”各200万元。

  上海市“十一五规划”期间,把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转型的发展方向,而医疗旅游就是现代服务业中的一种,在杨健看来,官方对于发展医疗旅游的态度,是“适度支持”。

  全新产业起步

  最早开展医疗旅游的国家,包括泰国、印度、巴西、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瑞士等,一些统计认为世界医疗旅游市场有1000亿美元的规模,而前几国瓜分了大半份额。近几年,韩国大张旗鼓地以整容为优势,在全世界推介自己的医疗旅游。

  万事开头难,刚刚起步的中国医疗旅游,也正在艰难摸索。医疗旅游机构不是旅行社,更不是医院,它是一个联系旅游和医疗业务的第三方管理机构,需要具备两者的专业能力。杨健介绍说,上海医疗旅游平台创建的初衷,是给行业内的从业机构一个业务平台,不直接参与医疗旅游的具体业务。但在如今行业经验几乎为零的情况下,所有的工作还是由平台一手张罗。

  从客人下飞机到达中国开始,接机、安排食宿、就医、游览、医疗保险、结算、康复、治疗后跟踪服务等等琐碎的工作,目前都由平台聘用的员工完成。“有的客人有宗教信仰,我们还得给他找教堂,送他去,接他回来。”

  “医疗旅游”在中国还是一个新鲜的词汇,杨健告诉记者,前几年医疗旅游行业的国际会议上,中国内地只有他一人参加。杨健早年毕业于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外科医生背景,后攻读加拿大MBA,在海外从事医疗相关投资。回国以后,他也参与了一些连锁牙科门诊和整形美容等医疗机构方面的投资。“内需和出口两大市场相比,中国人的钱太难赚,我们要赚的是外汇。”杨健半开玩笑地说。杨健的经历让他一直关注医疗旅游行业,并仔细地研究了国际医疗旅游市场。

  根据德勤咨询公司的研究,2010年,预计全世界全年有600万人到本国以外的地方寻求医疗服务。事实上,目前世界各地的医疗旅游产业,都把美国看作最大的客户来源地,因此,杨健也把美国医疗和医改政策,视为研究的主要对象。美国的医疗保险,不仅让总统奥巴马头痛,更让一些收入不高的民众担忧。“美国没有基本医疗保障的人就有5000万。”所以,对于那些社会医保不承担的治疗,不管是患者自己还是他投保商业保险公司,以及那些必须负担员工医疗福利的公司,都愿意寻找价格更加便宜的治疗地。

  医疗旅游对于上面这些人来说,吸引力不小。以质子刀治疗肿瘤为例,在美国做一个治疗需15万美元,并需要预约排队4个月,但在中国费用约为15万人民币,也能更快安排,无需等待太久。这中间巨大的差价,以及到海外旅游的附加值,让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以及欧洲人,开始选择到海外就医。因此在杨健看来,医疗旅游服务的消费者群体会不断增长,中国要做的,是把这些消费者从别的国家争取过来。

  有统计数据显示,泰国的医疗旅游每年吸引120万海外客人,印度有45万。这两个国家能够率先开展医疗旅游,得益于他们的优势:价格、语言和技术。一些东南亚国家有被殖民的历史,因此英语教育比较成熟,在语言交流上不存在障碍,而印度的医疗人才,早已在西方国家形成口碑,在美国、英国等国家,许多印度移民是优秀的医生,海外患者对他们有天然的信任感。

  不过近几年东南亚政局不稳、宗教矛盾加剧、治安堪忧,而刚刚发生的“超级细菌”感染事件也大大动摇了西方人对印度医疗的信心,这给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带来了空间。另外,杨健也把中国的竞争优势放在价格上,“我们希望中国的治疗费用永远比泰国低5%”。

  为何选择中国?

  中国医疗旅游的目标顾客,被杨健总结为三个特征:第一,他的疾病在美国本土治疗花费在6000美元以上;第二,治疗周期在2-4周;第三,非急诊病人。鉴于这些要求,上海的医疗旅游服务项目,包括心脏搭桥手术、质子刀治疗、伽玛刀治疗、干细胞治疗、骨科、牙科、整形美容等西医手术治疗以及中医等。2007年,中国卫生部发文严格限制外国人在中国接受器官移植手术,杨健表示,国家严禁的这类治疗他们绝对不会开展。

  但运营2个月来,海外患者对中国医疗旅游的兴趣点,却与平台事先的预期有些差别,那些在国外无法开展的治疗,似乎更受欢迎。最近,上海医疗旅游平台接到了美国煤矿工人工会的咨询,他们希望到中国进行全肺灌洗来治疗矽肺病。在美国,矽肺病这样的职业疾病已经比较少见,因此本国几乎不再开展相关治疗,而在中国,医生有丰富的矽肺病治疗经验和治疗方法。

  事实上,尽管中国的医疗旅游刚刚诞生,但海外患者到中国治疗的现象却早已出现,他们到中国寻求治疗的项目,往往是本国不开展的治疗项目。2007年,记者曾调查国内“干细胞治疗”,发现有不少海外患者在中国接受这种治疗。“干细胞治疗”在中国属于需要特殊批准的三类医疗项目,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干细胞治疗”尚未被允许在临床上应用。

  中医也是吸引海外游客到中国疗养游的重要原因。“三亚有3个中医门诊,每年单是俄罗斯游客贡献的收入,就有1亿元。”杨健说。看起来,中医是中国医疗旅游很大的特色,但问题是,开展中医医疗旅游,存在一些现实的困难。“前几天一个客人,把在中国开的中药都送给我了,因为海关不会允许中药进入他的国家。”

  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符全胜教授几年前开始关注医疗旅游,他认为,有人启动中国的医疗旅游产业,是一件好事,第一家平台应该得到更多的鼓励和帮助。上海师范大学高峻也对中国医疗旅游的萌芽表示支持,但他同时提醒,作为特殊的旅游项目,医疗旅游的操作一定要小心谨慎,要建立诚信制度,避免行业出现管理混乱。

  杨健告诉记者,由于医疗旅游在中国刚刚开始尝试,远没有到制订行业规范的时候,但他也主张在合适的时机推出行业规范,让医疗旅游能够健康发展。

外国人争夺中国医生?

  医疗问题在所有国家都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中国的医疗尤其受到大众的关注,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抱怨声中,发展医疗旅游会不会引来外国人争夺中国医生的质疑?

  记者采访韩国全球医疗推广协会主席朴仁初(Dr. Inchool Park),问及韩国医疗旅游行业是否面临来自民众的压力时,他承认的确有这个问题。他告诉记者,为了消除民众的担心,保证海外患者不侵占韩国本国民众的医疗资源,政府在去年制定了新的法规,要求医院提供给海外患者的床位限制在床位总数的5%以内。不过,他同时表示:“(限制)很快就被改变,现在没有限制。”

  上海医疗旅游平台的医疗资源,都来自各家大型医院的特需病房,这些医疗资源是医院中本来就有的、针对特殊患者的部分。

  事实上,在医疗旅游平台成立之前,已经有零散的外国客人,到中国边旅游边治疗,世博会期间,东方医院也接待了不少这样的客人。42岁的加拿大游客史密斯先生来上海旅游的目的并非只是参观世博会,在旅游的间隙,他专程到东方医院接受了牙科专家的植牙手术。借世博之行前来东方医院进行体检的还有德国慕尼黑市市长及其夫人,他们惊讶地发现医院竟然配备了世界最先进的双源CT系统,这样的硬件设施在欧美国家的公立医疗机构也并不多见。接近一天的体检过后,两人的核磁、B超、心电图及心超检查的中英文对照报告单在12小时之内清晰呈现,其速度比以医疗旅游著称的新加坡还快了6个小时,而检查费用仅相当于德国医疗机构的1/8。

  国务院2009年公布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中提出,公立医院提供特需服务的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在国内的公立医院,也基本遵守10%的界限。

  上海市东方医院是平台的发起单位之一与合作伙伴,也是上海市承担涉外医疗服务人次最多的国有大型医院,许多国家元首在上海访问期间,都由这家医院提供医疗保障。关于海外患者是否会与中国患者争夺医生、床位的问题,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刘中民教授认为,完全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刘中民教授表示,上海市各大医院特需服务资源的利用,并没有饱和,完全有能力接待更多的海外患者。

  不过也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一些地区,公立医院难守10%的上限,对发展特需服务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今年有媒体报道,江苏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出炉,其中,特需服务比例“10%”,规定为“服务收入比例”。而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有卫生部官员表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方案中所说的“10%”,指的是床位占比。这篇报道认为,江苏省的方案已经巧妙地放宽了限制。

  也有人提出,为了保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中国的医疗旅游是否可以让民营医院作为主力。但刘中民教授表示,这个设想目前尚无法实现。“要吸引海外患者,首先医院要有一定的规模、技术和服务能力,以及公信力,而国内民营医院,显然还没有满足这些条件。”他表示,在新加坡、印度、泰国,医疗涉外服务的确是由大量民营医疗机构承担的,但它们的民营医院发展已经成熟,在中国,主要的医疗资源还是都集中在大型国有公立医院中。

  在赞成公立医院发展特需服务的观点中,有人认为高端特需服务可以给医院创造更多的盈利,以此来补贴医院的公益基础医疗服务。关于这种说法,刘中民教授表示认同,但他认为对于医院来说,涉外医疗服务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高一家医院的国际化服务能力,体现医院的综合水平。刘中民还特别提出,医疗是关乎生命的事,一个国外患者信任中国的医疗,代表他对一个国家信任,发展医疗旅游,还有助于改善国家形象。

  在杨健看来,以上的担心为时过早,刚刚诞生的中国医疗旅游需要操心的,是“客源问题”。

  出口还是内销?

  目前,“医疗旅游”的概念限于面向海外顾客的医疗服务,不过,一些旅游业从业人士却认为,“医疗旅游”的概念在中国应该得到更加广泛的延伸,国内市场才是“医疗旅游”的发展方向。

  在市场经济之前,中国很多职工都曾享受由“单位”提供的“疗养”福利,当时全国有很多针对职工、干部的疗养院,高峻教授认为,当时的疗养形式,其实就可以归为“医疗旅游”的概念。现在,大多数国人的旅游,还局限于“下车看庙上车睡觉”的观光游,旅游不仅没有达到休养身心的目的,反而让人劳累不已。一些富裕阶层开始对兼顾保健、医疗的旅游产生需求,但这部分游客,往往流向海外。日本、韩国、台湾等地的旅游部门近年开始向中国大陆市场推出体检与旅游相结合的旅游产品,目标是中国的富裕阶层。

  符全胜教授认为,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在旅游的同时得到休养和简单的保健、医疗,针对国内市场的“医疗旅游”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他表示,酒店业的发展路径很有可能是医疗旅游业在中国发展的范例。改革开放初期,高级酒店几乎专为海外客人服务,但30年以后,国内顾客已经是酒店主要的消费群体。高峻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中国医疗旅游的发展,不一定要依赖海外市场,中国本土市场将会更加广阔,而且,这种旅游产品,已经被业界看好。

  当然,两位旅游业界专家,已经把“医疗旅游”的概念,泛化到保健旅游或者健康旅游的范畴,而对于杨健来说,中国首个医疗旅游平台的职责,还是打开海外市场。目前,中国医疗旅游的信息,开始一点点被海外所知,杨健告诉记者,最近又有几名国际患者,通过医疗旅游平台网站咨询是否适合到中国进行医疗旅游。“有一个人还是非洲的。”

  中国医疗旅游刚刚起步,坚守“服务外包”也好,开发内需市场也好,规范的运营才是保证一个新产业健康成长的关键。

  各国“抢”病人

  美国杜克大学法奎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副教授Marco D. Huesch表示:医疗旅游业的全球化蔓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引起各国医疗系统的反思和进步。

  实习生/吴晓琳

  据统计,医疗旅游已成长为全球增长最快的一个新产业,全球医疗旅游人数已经从最初年份不足万人上升到目前每年数百万以上。

  作为全球医疗旅游业的龙头老大,泰国以整形外科为主打,吸引各地人民前去支持泰国经济,仅在日本,每年就有约8万人赴泰国医疗旅游。

  印度紧跟其后,被誉为价格最低、质量最好的医疗旅游目的地。2007年,印度医治了45万名外国患者,虽然印度国民平均1000人分配一张床位,但这个国家拥有高端的医疗技术,有人把这种现实形容为:“一流世界的服务,三流世界的价格”。 2005年底,《纽约时报》报道称预计2012年,印度医疗旅游收入将达到23亿美元,医疗旅游业也将成为继信息技术后印度经济的第二大推动力。

  新加坡拥有精密的医疗服务,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亚洲拥有最佳医疗系统的国家,最有名的是减重手术和健康检查。地处欧洲中部的匈牙利以医牙出名,拥有无数的优秀牙医,“修复残齿”、“种植新牙”是其特色项目。巴西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整容市场,多数医院得到了美国医院评审联合委员会的认证,2001年的“巴西小姐”冠军,年仅22岁就在赛前整容多达23次,成为了巴西整容市场的活广告。马来西亚的医疗旅游口号是:“放松的时候就是做健康检查的最佳时机。”游客可以在休闲间隙前往与下榻旅店挂钩的医疗中心做胸部透视、血压测试、肝脏扫描等健康检查。

  医疗旅游业在以上国家的迅速发展得益于价差和“先天优势”。心脏手术在美国需花费13万美元,而在新加坡只要1.875万美元,在印度更是少至1万美元。价格便宜只是其一,疗效和周到的服务更是其优势所在。

  医疗旅游虽然是一个新兴的产业,但却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出完整的产业链。以泰国康民医院(Bumrungrad International Hospital)为例,医院主页上有专门为国外医疗旅游者提供咨询和申请服务的通道,还有个名为“insurance for medical travel”(医疗旅游承诺)的专题,里面有与“Global Protective Solutions”(全球保障措施)等保障机构的链接,GPS提供综合性的保险方案,为个人、雇主、服务商提供保障服务,还为不断发展的医疗旅游业提供特殊保障。

  2003年成立的美国Med Retreat公司致力于帮助顾客承诺:如果顾客到了目的地,对当地的条件不满意,可以选择取消,5个工作日内就能退款;接受治疗前无需支付国外的医院任何费用,而是交给公司订金,钱留在美国,仍由顾客支配,也可退还。

  《纽约时报》发表的《论医疗旅游》中谈到:几年前,到国外医疗旅游的人都是没有医疗保险的,但如今,为了避免支付额外保险费的有医疗保险的患者和需要本国内没有的手术的病人都加入了医疗旅游的行列。

  一些国家的政府,对医疗旅游投入了巨大的热情。据报道,日本政府为了扩大招揽外籍患者到日本进行医疗观光,打算在本年度设立新的医疗居留签证制度。如此一来,外籍人士安排在日本停留的行程比较具有弹性。目前日本针对外籍人士发放的商业签证最多可停留90天,日本政府正在考虑在商用签证目的栏中追加“医疗”等的方案。

  美国杜克大学法奎商学院工商管理学副教授Marco D. Huesch表示:医疗旅游业的全球化蔓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引起各国医疗系统的反思和进步。


来源: 新民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