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 ...
返回列表
查看:
879
|
回复:
1
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
[复制链接]
woami
woami
当前离线
积分
456
发表于 2010/11/1 06: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人民网福州11月1日电(记者李樱、刘然、魏艳)今天上午,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在福建省福州市隆重开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
中医药
管理局局长、中华
中医药学
会会长
王国强
发表题目是《发展中医药 造福全人类》的大会特邀报告。
全文如下:
尊敬的万钢副主席、邓楠书记,各位领导、专家、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十分感谢中国科协的邀请,使我能够来到美丽的榕城福州,出席第十二届中国科协年会,并有幸和我们在座的各位
科学家
、同志们一起交流、探讨中医药的发展问题。下面我围绕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发展这一主题向大家汇报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药学是我国原创的医学科学。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的
生产
、生活的实践中,以及和
疾病
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先秦两汉时期相继问世的《
黄帝内经
》、《
伤寒杂病论
》、《
神农本草经
》等医学典籍,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心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还有临床
用药
的实践活动。标志着中医药已从简单的
临床经验
积累深化到系统的理论总结,基本形成了中医药的
理论体系
,在随后数千年发展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和融合各个时期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文思想,不断的创新发展,理论体系日趋完善,技术方法更加丰富,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作出重要贡献。
时值今日,中医药作为我国医学的特色和重要的医药卫生资源,它和西医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共同担负着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任务,已成为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着优势。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有的医学科学,具有丰富的原创思想。数千年来,历代医家通过不断的深入观察和反复的临床实践,采用与其他医学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全面总结了对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认识,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技术方法,建立了独特的医学体系。许多专家学者认为,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主要内涵是,以整体观念为核心,注重科学与人文地融合,强调“天人合一、身心合一”,从整体联系的角度、功能的角度、
运动
变化的角度来把握人的健康与疾病的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
文化
的底蕴和思维。在这一思维模式指导下,中医药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点。主要特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重视整体。中医药学的整体观一是体现为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一个统一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相互联系,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健康和疾病的影响。如一年四季各有特点,
养生保健
就要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同一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四季关系密切。比如我们都知道的
感冒
,中医认为,春天易伤风,夏天易伤暑,秋天易伤燥,冬天易
伤寒
,治疗上分别注重疏风、解暑、润燥、驱寒,体现为身心合一,认为人是精神与形体密不可分的整体,强调生理和心理的协同关系,重视生理和心理在健康疾病中的相互影响。按照中医的理论,人的情志变化与
脏腑
功能密切相关,情志变化可以导致脏腑功能的失调,脏腑功能的失调返过来也会引起情志的失常,通过调整脏腑功能可以调节情志,反之,调节情志也可以改善脏腑功能。比如我们经常遇到的说肝火旺,这样的人容易
生气
、发怒,采取中药的倾泻肝火的方法可以改善上述情形,通过调整上述情形可以改善
肝脏
的功能。从整体认识部分。认为人体各部分由整体升华,强调整体决定部分,重视从人的整体功能把握健康和疾病的发
生发
展。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的整体功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所以要注重调整体治局部,促平衡。
第二,注重平和。人的健康在于各脏腑功能的和谐协调,情志表达适度中和,定能顺应不同自然环境的变化,适应各种社会环境的影响,其根本在于阴阳的动态平衡。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对于疾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其根本在内外各种因素影响下,人的整体功能失去动态平衡,而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或者愈后又复发,是整体功能的进一步失调,或者在恢复动态平衡后再一次失调。因此中医治病不仅仅是针对病因、病灶或某个病理过程简单的对抗性治疗,而是以调和治中,以平为期为根本原则。立足于对人的整体调节,采取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的干预方式,使人的整体功能达到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第三,强调预防。早在《
黄帝
内经
》就提及了“治未病”的理念,以此为源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具有深刻内涵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把握了预防保健的三个主要环节,即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发。未病先防着眼于未雨绸缪,保身长全,是治未病的第一要素。既病防变着力于料在机先,阻截传变,防治疾病的进一步发展。愈后防复,立足于扶助
正气
,
强身健体
,防治疾病复发,新核心就是一个防字,充分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按照中医对疾病发生发展的认识,特别强调要达到防的目的就应当保养身体,维护和提升身体功能,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历代医家都强调以
养生
为要务,以养生保健是实现治未病的重要手段,从马王堆的《导引图》到
华佗
的《
五禽戏
》,以及包括运动、饮食等系列的
养生方法
,还有我们现在常用的
冬病夏治
的伏帖法等等都是治未病理念在预防保健中的具体应用。以治未病思想为核心的中医预防保健,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生命观、健康观和方法论,重在从整体上动态把握,维护和提升人的健康状态。
第四,关注个体。我们仍然以感冒为例。常常发现中医在治疗同一感冒时,在不同地域和不同的季节所用的方法不同,在不同的患者身上以及在同一患者不同阶段所用的方法也不同,这经常所说的中医治病注重因地、因时、因制宜,这是个体化诊疗的具体体现。中医对疾病的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是“人的病”,着眼于人体受致病引资影响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况。由于人体的先天禀赋不同,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各异,不同的个体对同一致病因子所产生的反映也各不相同,同一疾病在不同个体身上产生不同的失调状态,同一个体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也呈现不同的失调状况,这种失调状态中医通过不同的辨识来整体把握,通过不同的症候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辨证论治是中医个体化诊疗的具体体现,也就是说,个体化诊疗的核心就是辨证论治。
同时专家认为,疾病是症候的存在空间,症候体现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各种症候就是中医对不同疾病在不同时空、不同个体、不同阶段出现的众多失调状态的规律性认识。这里特别强调,中医强调个体化是建立在对健康和疾病共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基础上,是在遵循共性规律前提下的注重个性。
第五,突出简便。中医防治疾病技术方法独特而又简便,丰富而又系统。在诊断上主要是通过医生的望闻问切等方法收集资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对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及疾病情况做出判断,不受设备、仪器的限制,不依赖于各种高成本的现代设备。在干预中既有内服和外用的药物干预方法,也有针灸、
推拿
、
拔罐
、
刮痧
非药物的干预办法,其所需要的器具如小夹板、刮痧板、
火罐
也往往可以就地取材,就是所使用的药物也大都来自本地,由此可见,中医的这些简单干预技术方法简单易行,往往不受场所的制约,可提供性强,非常适用于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普遍推广使用,同时中医的一些干预方法和适宜技术,特别是非药物的方法容易被广大的群众所接受,也易于掌握和使用,可获得性强,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养生保健和疾病治疗。
二、继承发展中医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对现代科学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不能满足需要,现代科学出现了从分析到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转变的趋势。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来认识生命和疾病已成为热点。随着现代科学发展趋势的变化,系统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系统论把研究对象看成一个整体,要求在整体中把握部分,把部分放到整体中研究,而不是把任何部分凌驾于整体之上。同时,重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学者指出,中医药学以复杂的生命系统为对象,本质上具有系统科学的思想,中医药学的整体观与系统论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中医药学的继承发展,如果能够沿着“整体观”这一原创思维,在系统性和复杂性等关键问题上有所突破,一方面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系统科学,另一方面极有可能对生物医学、生命科学乃至整个现代科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促进多学科的融合和新学科的产生,使人类对生命和疾病的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对人类的新贡献。
第二,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更好地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学目的的实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重大变化以及疾病谱的改变和老年性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模式防治手段不相适应,医学模式正在改变,医学目的要调整。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报告
中指
出,21世纪的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的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的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的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心身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的作用向重视病人的自我保健作用发展;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病人为中心发展。
中医药学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省市个体化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这个理念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的发展方向。继承发展中医药,必将有力地促进医学模式的转变,必将更好的实现调整后的医学目的。
第三,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更好地弘扬优秀文化。
温家宝总理2009年在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提到中国
传统文化
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二是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精神,三是民为邦本、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与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
习近平副主席今年6月在澳大利亚出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的讲话中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
中国古代
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中医药学以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地人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基础,以人为本,深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的传播文化的精髓,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继承发展中医药,深入挖掘中医药的文化价值,传承中医药的文化精神,对于提高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特别是提高百姓的健康素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
中华文化
国际的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继承发展中医药,可以促进我国“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战略目标的实现。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卫生水平,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随着现代医学科学不断发展,诊疗手段不断完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为维护和增进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但随之而来的是医药费用的快速上涨。有资料表明,1980年到2008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增长了约100.6倍,人均卫生费用增长了74.4倍,而同期我国GDP增长了65.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增长21.6倍,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仅增长了36.5倍。尽管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但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财政对医疗卫生的负担能力有限,人民群众的筹资能力也有限,难以承担高昂的医药费用,即便是发达国家也深受医药费用不断上涨的困扰。我国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战略目标,必须走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发展道路,必须构建低成本、高效率、政府承受得了、群众负担得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必须发挥中医药这一重要的医疗卫生资源,疗效确切而费用相对低廉的优势。此外,我们更应当看到,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资源,继承发展中医药,将中医药的原始创新潜力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将中医药的资源优势和
知识
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可以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参与生物医药产业开发,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三、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党和国家更加重视中医药发展,更加注重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更加关注中医药的继承与创新。去年四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新时期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指导思想、
基本原则
,明确了扶持促进中医药在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文化六位一体的全面协调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强调了要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作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已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优先主题之一,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还专门发布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对中医药继承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和部署,组织实施了一大批重大的研究项目,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不断产生,特别是21世纪以来,以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科学、电子科学、材料科学、复杂科学和系统科学为前沿的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间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新的学科不断产生,新的知识不断增长,新的技术方法不断形成。为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以及关键问题的解决,为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新的方法。我们更应该看到,人民群众的信赖和需求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根本动力,长期以来人民群众信中医、用中药,积极运用中医药防治疾病和养生保健,对中医药有着深厚的感情。2007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科协等23个部门共同举办了为期三年的中医中药中国行的大型科普宣传活动,宣传中医药政策,普及中医药知识,深入基层送医送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前不久我们对“中医中药中国行”进行了总结,受组委会委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对十万份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发布了中医药民众认知度调查报告,结果显示,90%的民众表示关注中医药的发展,88%的民众有过中医药的接触经历,53%的民众看病首先选用中医药或者是
中西医结合
的
治疗方法
。这充分说明中医药拥有非常坚实的群众基础。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化,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中医药学术的创新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医药学原创思维的内涵挖掘和丰富发展不够,以中医药学原创思维为基础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够,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中医药学在强调遵循自身规律、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中医药的学术发展滞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进行创新发展不够,即使利用了一些现代科学技术,但是遵循中医药的原创思维、把握中医药的本质特征也不够。适合中医药的特点的研究和评价方法及其标准规范体系尚未建立,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医药的自主创新体系尚未形成,尤其是中医药的继承创新的高级人才奇缺。同时,由于历史背景,文化底蕴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医药学所认识的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用传统概念表达的科学内涵很难被现在社会理解和接受。医药学的创新部分发展:一是要系统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应当充分运用中医药学的历史积累,实践经验,积极利用现代科学,特别是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手段,开展多学科的交叉研究,对中医药学的本质特征、核心理论进行现代的阐述和诠释,赋予时代的特征。
二是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以中医药防病治病实践为基础,特别是要针对实践中遇到的新现象,新问题征询中医药的原创思维,通过解释新现象、解决新问题,不断深化对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关系,健康与疾病动态演变的规律,维护健康与防治疾病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中医药学的原有理论并提出新的理论,使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三是创新发展中医药技术,以提高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服务水平为核心,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需求为立足点,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快中医药预防保健、疾病诊疗技术创新,加快中医医疗仪器设备、中药新药的研制,加快
中药材
的生产,中药关键技术的开发,提高中医药在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中的贡献率。
四是建立适合中医药学术发展的方法学。应当根据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复方用药等认识论和方法论,继承集生物医学、信息科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建立与中医药理论和临床诊疗特色相适应的方法学体系,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五是建立中医药的标准规范体系。在加强中医药基础标准、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制修订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标准规范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基本内容、中医药标准规范的制定方法及基本要求的研究,使相关标准符合中医药特点,并把中医药的特色优势用标准规范的形式固定下来,并加以大力推广。
推进中医药学术创新发展我认为有一些基本原则应当把握。第一,坚持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原创思维是任何一门学科创新发展的根本和灵魂,在中医药学创新发展中,只有把自身的原创思维作为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前提,才是真正的中医药的创新,而不是异化的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原创性的成果,形成原创性的优势。第二,坚持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继承和创新,是中医药学延绵不绝、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在中医药学的创新发展中,继承是基础,离开了继承中医药创新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本,无本之木。第三,坚持以临床时间和疗效为创新的基础。中医药学作为一门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其理论和诊疗技术都是从临床实践中总结形成并不断的创新发展的,临床实践既是创新发展的源泉,又是检验创新成果的试金石,对中医药的创新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四,要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在创新发展中,既要积极运用中医药的传统研究方法,也要大大引进适用于中医药研究的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特别是通过多学科的联合攻关,可以加快中医药学理论与技术的创新,并形成最新成果。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中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目前国际社会对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认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我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传统医药交流与合作快速的发展,
由我国发起的《
传统医学
决议》在去年的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上获得了通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去年通过我国提案,成立了中医药标准技术委员会(暂定名),并决定将该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中国。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签订了含有中医药内容的政府间协议94个,
中医药纳入了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框架,中法第一批中医药合作项目已经启动了,中医药服务贸易列入我国与多边贸易的谈判范围。对外办医、办学和科技合作日益增多,中医药的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同时开展中药研究和中药人才培养,开办中医
诊所
和医院,开发和生产中医药的国家和地区也越来越多,接受中医药服务的人群不断扩大。可以说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步伐正在加快。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中医药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特别是一些国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手段对中医药进行研发和利用,以占据中医药技术的制高点,争夺中医药的知识产权和主导权,对我国形成了倒逼的态势。我们要抓住机遇,在大力推进中医药为更多的人提供维护健康和防治疾病的同时,更好的利用国际科学技术资源,促进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创新发展,保持我国在中医药领导的主导优势地位,并大力的推进中医药理论实践在世界范围内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推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靠中医药行业自身的团结和谐、奋发有为,也需要各方面的重视和关心,更需要各技术多学科领域的支持和参与,共同推动健全中医药的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平台,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机制,促进中西医的优势互补,相互汇聚的态势,共同提高。在此,我代表中医药界的全体同仁真诚的希望和倡议广大的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关心、支持并参与到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当中,共同探索中医药的奥秘,让中华民族的这一瑰宝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
推动中医药的技术发展对于发挥我国的原创优势,推动自主创新,繁荣我国医学科学,维护和增人民健康,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包括广大科技工作者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中医药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一定会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健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中医药
,
中医
,
中医药学
,
疾病
,
文化
相关帖子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newone
newone
当前离线
积分
2161
发表于 2010/11/5 02: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有点措施才好,比较医师的鉴定工作。。。最好能给所有人一个机会 。。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