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谁在影响手机辐射危害?
返回列表
查看:
600
|
回复:
0
谁在影响手机辐射危害?
[复制链接]
梁知行
梁知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5559
发表于 2010/11/25 19: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YouTube流传着这样的
视频
:几个人将他们的手机围成一个圈,中央放上几颗玉米粒,手机铃声响起之后,玉米粒开始膨胀,在桌子上蹦来跳去,最后爆成了“玉米花”——这暗示手机辐射已经达到微波炉程度。
这段视频后来被证明只是一场恶作剧:是一家专门销售手机耳机和其他防辐射产品的Cardo公司制作并上传到网络上的,传播恐惧只是它们的一个营销手段。
恶作剧背后,是已经对立了十余年的两个阵营:关于手机辐射的危害——“证有方”和“证无方”。两大阵营基本是各说各话,他们的观点,也被指为自身的利益辩护。
始于“高度疑似致癌病例”的研究
伴随着争论,一系列疑似手机致癌的病例在全世界出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外科
主任李安民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00年底,他们医院发现了中国第一个高度疑似手机致癌的病例。病人高频率使用模拟手机(大哥大)达8年,因是左手持机接听电话,而诱发左侧大脑大范围脑胶质细胞瘤,最终因治疗时机较晚而去世。
国外对手机辐射危害的最早研究起源于一个悲伤故事。1988年,美国妇女苏珊在使用手机7个月后,得了
脑瘤
,并且形状和位置与其使用的手机天线一致。
苏珊认为自己的
脑癌
是由手机辐射引起,因此,1992年4月,她将手机制造商、运营商、零售商一并告上法庭。一个月后,苏珊死于脑癌,事件停留在案前文书准备工作。苏珊的故事立刻引起全美性的手机恐慌,大通信公司的股票骤跌,手机订货者纷纷取消合同并退货。
最后,苏珊的案子因“切实可靠的科学证据不足”被驳回。
早在1994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华裔
科学家
Henry Lai就用小白鼠实验,发现手机辐射能改变动物脑部DNA,受到辐射的DNA双螺旋结构裂成碎片并有新的有害物质生成其中。但类似的动物实验总能被反方以一句“动物与人类的细胞生理存在显著而复杂的差异,动物实验不足为据”驳回。
数起官司加上骇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使“证有方”有更高的曝光率。澳大利亚
癌症
兼神经外科专家的研究结论是:使用手机比吸烟对人体的危害性更大;美国
耳鼻喉
学学会年度会议公布的最新研究结果为:人们使用手机有可能造成
听力
永久性损伤;美国克利夫兰医学研究中心的一个科研小组发现:手机使用的频率、时间的长短与
精液
的质量有着某种联系。
这些小机构或者个人的独立研究结果都使得公众的疑虑和恐惧进一步加深。不过,这些研究结论却使用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存在联系”、“可能导致”、“大概存在风险”这样的字眼,让人们难以决断究竟是否应该继续使用手机。
“那些科学家有自己的假设、偏见和信念,而这些影响了他们得出正确公允的结论。对此,我们应该更多地相信权威机构而不是个人。”美国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协会(CTIA)发言人John Wals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的观点在手机行业颇有代表性。一直以来权威机构的研究报告都是手机行业的坚强后盾,包括世界卫生组织,其官方说法是:“迄今为止,尚未证实移动电话的使用对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后果。”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协调组织了一项名为INTERPHONE的回顾
性病
例的对照研究,发现“一些迹象显示”在10%移动电话累计时间最长的使用者中,罹患
胶质瘤
的风险增加,但没有更长使用时间与风险增加相一致的趋势。
对此,13个参加研究的国家数据汇总分析表明,使用移动电话10年以上者没有发现罹患胶质瘤和脑膜瘤的风险增加。世卫研究人员认为,偏差和错误限制了这些结论的确定性,无法做
因果关系
解释。
而中国从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大量关于手机辐射的论文,“有害”、“无害”两种声音并存,但前者一直占据上风。不过,独立的实验研究较少,大多是对国外既有成果的引进介绍。
李安民主任说:“手机辐射对健康的影响现在还有争议,但是无论怎么说,作为一个微波发射器,对人的
身体健康
肯定是有害的。长期高频度使用手机容易引发脑部
疾病
,应该说已经是共识了。只是还没有有效的实验、足够的病例来证明手机辐射与哪些疾病有必然关联。”
钱决定“正\反”
手机辐射研究的混乱局面远不是科学固有的缺陷与无奈所造成的,背后的利益之争在争论中起着重要作用。
“我认识许多严肃的科学家因为对手机辐射的长期效应提出质疑而被撤销研究资助或者干脆一起被逐出项目。”公共卫生博士、匹兹堡大学癌症研究所环境
肿瘤科
主任、公共卫生研究所
流行病学
教授Devra Davis日前刚刚发售的新书《Disconnected》里详细描述了手机辐射的危害以及通信行业是如何压迫持相反意见的科学家们。Devra Davis对记者道出了双方何以力量悬殊。
Davis在书中披露,早在1995年手机辐射的潜在威胁刚刚引起科学界和公众的关注,由摩托罗拉公司资助的科学家Jerry Philips就在《生物电磁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受到手机辐射的啮齿类动物的基因状况比未受辐射的同类要差很多。这篇论文看似被接受并正常通过审核,但发表时却被神秘地加上了一句Philips从来不曾写过、也绝不赞同的话:“但这些由手机辐射所引起的基因变化不会引起任何生理后果。”
当Philips向该杂志编辑Mays Swicord质询时,Swicord矢口否认自己篡改了Philips的论文。
作为美国手机危害论言辞最为激烈的宣传者,George Carlo经常在美国各大学、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巡回演讲,告知公众手机“隐秘的危害”。然而,“正义之士”却是手机行业的“叛将”。《微波新闻》的主编Slesin用数篇报道揭露了Carol“叛变”手机行业的真实原因是利益纠葛。
据报道称,2001年后,Carol就开始写信给手机工业的CEO们,一边警告他们自己要将手机的危害公之于众,一面为他的一个研究索要高达5000万美元的巨额资金。其时,自1993年在美国国内如野草丛生的手机诉讼已经让手机行业焦头烂额,高额的律师费用令其公共关系的资金捉襟见肘,无力再应付Carol。
据报道,索要无果之后,恼羞成怒的Carol与手机行业彻底决裂,开始攻击整个行业。
政府和企业的博弈
“证有方”最近在美国旧金山短暂占了一阵上风。
2010年7月6日,由市长Gavin Newsom倡议,旧金山市通过了全美第一条手机辐射标示的相关法案,规定凡是在旧金山出售的手机都必须贴上显示手机辐射水平的标签。旧金山市政府发言人称,该项立法只是为了让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享受更大的信息透明度。
在通过立法的过程中,通信行业和旅馆经营者都极力游说,美国无线通信与互联网协会(CTIA)甚至写信警告他,说手机行业会采取最强硬的手段进行反击并已联络诸如Apple、Cisco和Oracle这样的通信业巨头,随时准备中止和旧金山市的各方面的合作。
但最终这项议案还是以9∶1的压倒性胜利获得通过,这让CTIA颇为不满。“我们非常失望,他们的决定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不妥当的。”CITA发言人John Wals对记者说。
若干天后,CTIA通过宣布取消在旧金山惯例性的年度展销会来回应这条法案。
随CITA年度展销会一起从旧金山撤离的,还有68000个展销商以及8000万美元的相关收益。
这种企业和政府的博弈,在中国也曾出现过。
2001年底,国家国际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与其他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制定了《电磁辐射暴露限值和测量方法》(以下简称《方法》)这一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并发布在国内相关网站上,面向全社会征集意见。
当时参与工作的环保局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方法征求意见稿甫一出台,爱立信、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企业便行动起来,进行政府公关。这几家手机
生产
巨头们几乎踏破了有关部门的门槛,他们请来的“说客”一拨接一拨,力图说服方法的制定者:现行标准下的手机辐射对人体健康不构成威胁,希望新标准能够适当放宽。
相反,环保部门和卫生部倾向于标准严一点。作为行业领导者的信息产业部则反对更加严格的标准,因为不希望看到通信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
迷雾行将拨开
关于手机辐射对所有使用者的整体影响,WHO将于2011年5月展开新一轮手机辐射研究,以给大众一个最终答案。
作为 WHOINTERPHONE研究的总负责人,在法国里昂的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的博士Nicolas Gaudin对记者说:“目前阶段就做最后的结论还是太早,也太难断定长期影响,科学文献综述只能反映现在
知识
的轮廓。”
据Nicolas Gaudin介绍,欧洲另一项名为COSMOS的大型手机用户群组研究正在进行中,这项项目目标邀请在丹麦、芬兰、荷兰、瑞典和英国的250000名手机用户进行跟踪调查,试图扭转一直以来回忆式调查所带来的固有缺陷。预计首批结果可于2015年公布。
但就在众说纷纭之际,2000年,英国立法禁止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为此,英国教育部甚至致函英国各
学校
的校长,明确表示除了紧急情况之外,16岁以下的学生不准使用手机,随函还附上了一份政府研究报告《手机可能会损害儿童健康》。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
现代人
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我们呼吁关注手机潜在威胁并建议人们根据谨慎原则进行防范,并不是要消费者不使用手机,而是保护人们尽可能地避免受到辐射的影响,虽然科学上尚无定论,但小心为上。”Devra Davis说。
记者:陈周 王媛媛 苏岭
来源:南方周末
科学家
,
癌症
,
神经外科
,
胶质瘤
,
疾病
相关帖子
•
怎样辨证论治?(续)
•
疾病的傳變眼目
•
医生揭开癌症疗程惊人内幕:80%病人死于化疗而非癌症!
•
中药改名:是规范还是瞎折腾
•
董氏奇穴针灸 第十七章心臟血液、循環系統疾病
•
第十八章董氏奇穴针灸治疗肝膽疾病
•
疾病治愈条件有德行因素!
•
天通疾病
•
第十期新中医学员课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