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求知路上的一盏明灯
返回列表
查看:
771
|
回复:
0
求知路上的一盏明灯
[复制链接]
黎小裕
黎小裕
当前离线
积分
2614
发表于 2011/2/25 02: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求知路上的一盏明灯
——评李士懋教授的《
冠心病
中医辨治求真》
李士懋是河北医科大学
中医学院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二、三、四批
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十二大
名医
之一。50多年来潜心于
中医理论
与临床研究,著作甚丰。近日喜读李教授《冠
心病
中医辨治求真》一书,深为作者精研
岐黄
,严谨治学,实事求是的学风所感动,也为其对冠心病的独到见解所折服。作者师前贤而不拘泥于前贤,崇尚
经典
而不囿于经典,实乃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名医大家。细读此书,可以看出有如下特点:
引经据典 古今并重
该书分为四部分,一为概述,阐述了作者对冠心病辨治的总体思路;二为经典引述,将《
内经
》、《
难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与冠心病有关的条文逐条列出,并加按语阐述作者的理解;三为作者依据中
医理
论治疗的冠心病
医案
100例;四是历代冠心病医案撷英。全书氤氲着浓浓的中医特色,引经据典,条分缕析,上自《内经》、《难经》,下至明清近代,古今并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了作者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展示了作者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辨证论治思想。
辨证论治 尤重
脉诊
脉象求真 脉象的形成,和
脏腑
气血
关系十分密切,脏腑气血发生病变,
血脉
运行受阻,均可通过脉象反应出来。作者对
脉学
尤其重视,形成了以脉诊为重心的辨证论治方法,在研究历
代脉
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很多切合临床的脉学新论。如他在辨证中按脉之有力无力作为判断虚实的依据,提出了“迟数不独以至数论”的观点,指出
数脉
并非指脉的至数,而是指脉的形象,其至数或为六至,或为五至甚至四至,只要是脉来去皆迅疾,即为数脉。
迟脉
、缓脉皆然。这一观点颠覆了人们对数脉的认识,对后学很有启迪。他提出了新的脉学概念“脉痉”,即脉沉拘滞紧涩,呈收引凝敛之象,是引发冠心病
心绞痛
、
高血压病
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濡脉,作者认为如果按《濒糊脉学》所言:“浮而柔细知为濡”,很难与微脉区别。他认为濡,即软,即脉来柔软,仿佛水中之棉,脉力逊于平脉,但又强于弱脉,对脉位的浮沉、至数的疾徐、
脉体
的长短阔窄,都无特定的要求,这是对脉学理论新的补充和发展。
凭脉辨证 作者认为,脉象更能真实地反映人体的寒热虚实及病变脏腑。因此,对
脉症
不一、舌脉相左的疑难杂证的诊治,或是舍证从脉,或是舌从脉解,如第38案例中的老年女病人,症见晕旋,心中迷糊,
胸闷
、便溏,舌嫩绛
少苔
,脉弦濡滑数,尺稍差,观其
舌象
,常人当以阴
虚论治
,而作者根据弦濡滑数,尺稍差的脉象表现,辨证为湿热熏蒸,认为濡主湿,数主热,湿热化燥化热后,亦可无
舌苔
,舌嫩绛少苔非独阴虚所见,阴
寒盛
,
阳虚
气化不利,津液不布,舌失濡润亦可少苔,故给予
清热
化浊的
菖蒲
郁金
汤化裁而愈,即是凭脉辨证、以脉解舌的具体体现。
脉知转归 脉象不仅是辨证的重要依据,还对判断
疾病
的转归和预后有很好的预测作用。作者认为,脉贵和缓,和缓是有神、有
胃气
、有根的表现,是药后病解的表现。如第27案例中的40岁男病人,患
高血压
,冠心病。症见
胸痛
憋闷
,活动、烟酒、饭后则痛,静时则止;
疼痛
发作时,始自天突开始疼痛,继之胸膺、左胸乃至左臂皆痛,脉弦而紧滞,舌有瘀斑,面色暗滞。首诊根据其弦而紧滞的脉象,考虑为脉痉,为
寒邪
敛涩之象,故辨证为寒凝
血瘀
,给予
温阳
散寒的桂甘姜枣
麻辛附
汤加味;二
诊脉
转为弦滑,知寒去阳复,故改涤痰活血行气之法,以瓜蒌
薤白
桂枝汤
加减;三诊因外感脉转为滑数兼弦,当为外感伏热未尽,予新加升降散透达
郁热
;
四诊
从脉转弦缓,知热已清,
正气
复,恙已无大碍,故停药观察。
不拘成法 灵活变通
作者治疗冠心病,思路开阔,方法灵活,不受现代根深蒂固的
活血化瘀
、
益气养阴
等成法束缚,唯辨证论治是崇,谨守
病机
,法无定法,方无定方,常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如用汗法治疗冠心病,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15案例中,描述一50岁男病人,患胸痛、胸闷、短气、怵惕、
惊悸
、无力、畏寒、下肢凉。心电图示T波广泛低平,V5~V6倒置,
血压
:170 mmHg /105mmHg,脉沉而拘紧,按之有力,舌尚可。根据其脉象,诊为寒凝;根据其短气、惊悸,诊为内饮;根据其胸
闷痛
且怵惕惊恐,判断病位在心,故以外散风寒,内蠲痰饮的
小青龙汤
化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停了服西药。一般认为,麻桂为辛温解表发汗之品,似无表证不当用,作者认为,
麻黄
解寒凝,发越
阳气
;
桂枝
振
心阳
,通血脉,对寒凝于里者,仍当用之;俗谓麻黄升压,高血压患者当禁忌,但当脉沉而拘滞时,为寒邪凝泣之象,以麻桂发其汗,开
腠理
,通心阳,寒去脉可起,血压反可降下来。由此可以看出,唯有熟读经典,深刻领会,勤于临证,博采众长,才能驾驭经典之本旨,举一反三。
博采众方
经方
是宏
作者精研方书,匠心独运,善用经方。粗算下来所治病案百例,涉及成方70有余,其中绝大部分为经方。如用
栀子
豉汤治疗热郁
胸膈
之冠心病(案例1),木
防己
汤治疗水热互结之冠心病(案例8)等。对清代和近代名家
方剂
,更是运用娴熟,如用新加升降散治疗郁热内扰之冠心病(案例4),甘露消毒丹治疗湿热蕴阻,清阳不升之冠心病(案例40)等,效如桴鼓。
乌梅丸
为
厥阴
病主方,原用治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
蛔厥
、久利,而作者却根据厥阴病提纲中所述“气上撞心,心中
热痛
”类似冠心病症状的描述,用来治疗
肝阳
虚导致的心阳不足、
心脉
不畅的冠心病心绞痛(案例97),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真可谓深得仲景之奥旨,不愧是灵活运用经方之高手。
痼疾
顽症 重拳出击
作者临证,博采众长,勤于思考,善于总结,除辨证准确外,
用药
亦十分精当,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常大剂出击,力专效宏,取效甚捷。如喜用
附子
,临证约70%病人使用,用量少则5克,多则90克,常用量也在15克~40克之间,大大超过
药典
剂量
,若非胸有成竹,怎敢妄投。其使用附子有两指征,一是脉按之力减,二是有寒象,强调附子先煎40分钟以上,从
小剂量
逐渐加起,以出现暝眩现象为最佳剂量,所谓“药不暝眩,厥疾弗瘳”,认为中药同样存在量效关系,以脉之和缓有力为判断药物最佳剂量的指征;更善用大剂量虫类药,如用
蜈蚣
治疗高血压,一般用至20条~60条,且用全虫,不去头足而奏熄风解痉作用。
作者辨证之确,用法之活,用方之博,用药之巧,随处可见,书中精华非三言两语所能囊括,亦非浅学者短时间所能领悟,在永无尽头的漫漫求知路上,《冠心病中医辨治求真》一书无疑是一盏明灯。
来源:唐汉
中医药
网 网址:
http://www.Chinesemedicines.net
冠心病
,
心病
,
中医
,
中医理论
,
高血压
,
脉学
相关帖子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