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揭开低价蜂产品潜规则
返回列表
查看:
1191
|
回复:
3
揭开低价蜂产品潜规则
[复制链接]
梁知行
梁知行
当前离线
积分
15559
发表于 2011/3/3 06: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上个世纪80年代末,
蜂王浆
收购价格就达到了近400元每公斤;而在近年来蜜源不断减少的前提下,出现很多批发商手上春浆(春天
生产
的蜂王浆)的批发价格为60元每公斤。”常德籍一位20余年的老蜂农曾毅(化名)向记者埋怨,这个行业越来越疯狂了。
近期,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
蜂产品
行业普遍存在的“以
果糖
冒充
蜂蜜
”、“以树胶掺假
蜂胶
”的乱象进行了深度调查报道。报道让蜂农曾毅们拍手称快,也掀开了低价蜂产品市场的冰山一角。
“事实上,蜂产品的重灾区不在蜂蜜和蜂胶,而在蜂王浆。在一些地市县,农村流通的蜂王浆多半是被抽去王浆酸的‘王浆渣’,是有名无实的王浆。”国内某知名品牌蜂产品企业负责人王城(化名)向《法制周报》记者爆料。
“不法商企追逐暴利,国家标准和监管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都跟不上”。蜂产品行业中造假售假现象愈演愈烈,更有各种虚假、歪曲、故意夸大的宣传充斥市场,蜂产品行业一度形成了“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
畸形
怪象,而不少正规蜂产品企业、诚信蜂农面对市场乱象,
苦不堪言
。
近期,本报记者历时一个星期,通过对资深蜂农、养蜂合作社、批发商、厂家的走访,欲揭开低价蜂产品造假黑幕。
“王浆渣”当王浆卖
曾毅,常德市人,是一位从业20余年的老蜂农,举家以养蜂为生。
“目前一共有150箱蜂,挂靠在常德市某养蜂合作社。”曾毅介绍自己的生活轨迹,颇像游牧民族,每年2月份和合作社的同行,开始漫长的“追花之旅”,从云南,到四川重庆,再到陕西甘肃,到青海新疆,年底回常德,春节后周而复始。
“一只工蜂一生的寿命往往只有70天左右,而一只蜂王因为吃了蜂王浆后寿命可到4年。”这是蜂产品业务推销员销售蜂王浆时的一句口头禅。
此言不虚,权威资料显示正宗蜂王浆同时具有辅助降
低血糖
、抗氧化、降低血脂、控制
血管
扩张、降
低血压
、预防
癌症
等功效,蜂王浆的用途可见一斑。
曾毅称,蜂王浆是蜂农除蜂蜜之外的另一主要收入,早在自己开始养蜂的上世纪80年代末,蜂王浆的统一收购价格就达到过近400元/公斤,“每次送完王浆,数着一大叠票子,美滋滋的。”
而让曾毅惊讶的是,前些日子有朋友电话质问,“老朋友,你生产的蜂王浆比市场上的还贵50元一斤。”曾当即表示朋友可能是买了假货,而当朋友拿蜂王浆给曾辨认,曾无言以对,“无论颜色还是口感,与自己出产的蜂王浆无明显异常。”
曾毅陷入了思考,“批发商和厂家来合作社收购价格也到100多元一斤了,市场销售怎么可能只要55元一斤?”
蜂王浆按照季节划分为春浆、夏浆和秋浆,其中秋浆以油菜浆为主,夏浆以洋槐、荆条浆为主,秋浆东北的椴树浆为主。蜂王浆所有功效主要集中在一种叫王浆酸的成分上,按季节不同,王浆里王浆酸含量春、夏、秋依次递减。
在此基础上,市场上就出现了以次充好的现象,“用夏秋浆充当春浆卖。”王城表示,这样一个简单的替换,价格差就将近百元每斤。而一般消费者对各季蜂王浆单凭颜色和口感根本无法辨别。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蜂王浆酸出口比率占全国总产量的60%-70%。这一数据从侧面反映,国内目前生产出来的蜂王浆被大量提取王浆酸。
“王浆的核心成分被提炼后仍在当成王浆销售,这是目前蜂产品行业里最大的黑幕,却也是被媒体忽视的角落。”(法制周报新闻热线:0731-84802117)王城称,被抽取王浆酸后的蜂王浆,在业界称为王浆渣。
事后,曾毅在合作社参加业务培训,咨询讲师才得知,有抽去王浆酸一说,得知真相后,曾毅告诫朋友,买蜂王浆不能贪便宜,得选择正规渠道的货源,“浪费钱是小,延误了治疗才是大。”
“杨树芽熬制‘蜂胶’十年了 ”
“如果你在市面上看到30元/瓶90粒装的蜂胶软胶囊,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那是假的。”某知名蜂产品企业负责人王城告诫消费者。
业内人士介绍,蜂胶是
蜜蜂
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
血压
、
血糖
等保健功能。蜂胶产量稀少,一个五六万只蜜蜂组成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
树胶价格约200元/公斤,纯蜂胶约1000元/公斤,巨大的价格差,再次鼓动着不良商企绞尽脑汁造假。有研究者发现,用杨树芽熬制,可以得到与蜂胶相似成分,自此造假便一发不可收拾,市场上短时间内充斥着名为蜂胶实为树胶的各类制品,且价格昂贵。
为弄清冒充天然蜂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央视记者探访了蜂胶的生产厂家——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在该厂,央视记者见到车间两口大锅里正在熬制的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厂家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胶正是用来充作蜂胶的东西,当地其他厂家也在使用。随后,央视记者对蜂源、维康、长兴等几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事实的确如此。
报道称,这些工厂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其中90%是“树胶”。浸泡好的“树胶”液体,经过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种黑色的胶状固体,然后经过简单包装便可出售。
按照《蜂胶国家标准》,“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同样也是把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
业内人士表示,“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经过挤压、去皮、熬干、粉碎等工序,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在使用“树胶”加工所谓“提纯蜂胶”时,还添加一些
黄色
粉末——槲皮素和
芦丁
,它们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能提高蜂胶中的总黄酮含量。
“杨树芽熬制‘蜂胶’10年了 ”有蜂胶加工企业负责人称,这种做法已经成为潜规则,在行业内流行整整10年了。
检测难、行业标准缺失致掺假乱象
曾毅介绍,目前规模蜂农都有组织有规模地成立了养蜂合作社,蜂农与合作社签订收购合同;合作社再与公司或者厂家签订收购合同,蜂农与公司并不直接发生关系。
“蜂产品从蜂农生产出来到达合作社后,有2个走向:一部分直接流向批发商,再通过批发商流向县市、农村的零售商;另一个即到达厂家,再通过浓缩加工后流向超市、专卖店。”令曾毅深恶痛绝的是,一些唯利是图的批发商往蜂产品里掺假,“蔗糖、
大米
淀粉、玉米淀粉成为了掺假者的必备物品。”
2月27日,《法制周报》记者在芙蓉区某小区内目睹了一批发商蜂蜜掺假场景。一楼一间低矮而偌大的房子,拉闸门紧闭,后门用一把大锁锁着,防水布遮挡着窗户。
记者掀起防水布一角看到,房子内摆放着几十桶装满液体的塑料桶子,桶子里装满着液体,一侧有几个
蛇皮
袋,袋子上赫然写着玉米淀粉的字眼。房子中间架放着一口装满液体的大锅,有几个员工在生火烧煮着。
诚如曾毅所言,蜂蜜掺假离不开蔗糖、果脯
糖浆
,长年从事蜂产品质量研究的王城也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造假技术远比行业标准更先速度快。”王城表示,起初不法商企通过加蔗糖来掺假,目前一般会通过加果脯糖浆来掺假:果脯糖浆约5000元/吨,蔗糖约7000元/吨,蜂蜜约11000元/吨(以常见含水量为18%的油菜蜜为例)。相比之下,造假的巨大利润空间显露无疑。
“目前国内对蜂蜜检测力量薄弱,进一步放纵了造假市场的肆意妄为,”王城的担忧不无道理,据悉,目前业界对掺杂了蔗糖和玉米淀粉的方法为碳4检测法,而国内目前仅河北秦皇岛和江苏南京两所商检机构才有相应设备进行检测。
在蜂蜜领域另外两个不得不说的潜规则是:把低浓度蜜通过
增稠剂
增加浓度,把二等品当一等品卖;用低档蜜充高档蜜卖,比如,用市场价格40元/公斤的油菜蜜充当市场价90元/公斤洋槐蜜,“油菜蜜和洋槐蜜一般年轻蜂农都难以分辨,更不用说一般消费者了。”曾毅称。
掺假后的蜂蜜气味相似、颜色相同,加之检测机构缺乏,而又利润可观,无疑加剧了造假市场的越演越烈。
针对各类行业乱象,某蜂产品企业董事长李先生表示,蜂产品这个行业太小,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加上国家检测标准已陈旧过时,造成蜂产品生产混乱。
“蜂蜜掺淀粉、糖浆;杨树芽熬制蜂胶;蜂王浆提取王浆酸,”王城接受《法制周报》记者采访时称,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还说不上哪天有更加骇人听闻的作假方式涌现出来,为了遏制这种现象,需要行业协会组织商企进行自律;蜂农、合作社、正规企业也要参与打击和监督,更需要政策和标准上的完善。
记者:蒋格伟 赵敏
来源:湖南广播电视台-《法制周报》
蜂产品
,
蜂胶
,
蜂王浆
,
蜂蜜
,
生产
,
糖浆
相关帖子
•
妇女生产时身边真的“有无数恶鬼及魍魉精魅”!
•
咽喉炎持续半个月了,还没好。求助!
•
孕妇快到预产期了,可以喝达生汤助产吗?
•
咳嗽一次见效,药到痰出!
•
我们的祖先何以贵五 ——五行模型数据化的尝试之一
•
代加工中药药丸行为认定和处理探讨
•
国务院公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附目录
•
《九 极 药 食 论》之蜂蜜
•
中医亡于药?
•
发展中药需要废除GMP对中药制药企业的强制要求
回复
举报
励杏老人
励杏老人
当前离线
积分
11808
发表于 2011/3/3 07: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蜂产品现在都可以造假,真怀疑若干年后我们还能吃到真东西吗?
回复
举报
鸿羽80
鸿羽80
当前离线
积分
457
发表于 2011/3/3 23:5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一天两天了!
回复
举报
aoin
aoin
当前离线
积分
176
发表于 2011/3/6 00:42:42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行业协会组织商企进行自律;蜂农、合作社、正规企业也要参与打击和监督,更需要政策和标准上的完善。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