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681|回复: 22

古典中医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6 14: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千年优美 于 2011/4/7 06:19 编辑

            学医二十多年了,国内国外做了很多地方,西医中医见识了很多牛人,对于中医的学习,开始有了自己的认识,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中医必须进行断代分类。这就像是文学,分为了古典和现代,西方和中国等等。医学也存在这样的分类问题。最少目前来看,西方和中国是有区分了。中医本身,也应该根据时间,根据存在的文字、哲学,清晰的划分出差别来。我个人来看,最少可以分为,今文中医和古文中医,这是根据使用的文字划分的。曾经有病人问我,怎么样区分好的和坏的中医?我告诉他,最简单的方法是,看看他读不读中医经典,古文好不好!可笑吗?很得罪人是真的,因为说了实话。没有好的古文底子,怎么样阅读古代文献呢?比如,学法国文学的人法语不好,你能同意他的专业很优秀吗?!所以,学好传统中医的第一步是,古文要好。

其次,古典哲学要扎实。传统中医很神圣,传习了千万年,救死扶伤了很多很多的人,中国能成为四大文明古国唯一存在的原因,应该与传统中医的学术水平有关吧。中国这几千年来,积累了很多的知识,这些知识都是用一个一个的概念文字表述出来的,所以,对于基本概念、原理的把握,是理解生命,执行治疗的基础。千万不要出现太基本的错误,例如,原来的中医统编教材中,中医基础中,关于阴阳的解释,很丢人的!也误导了很多人。

第三,基础的训练要够。比如,脉诊,除了文字理解外,是否真正的生理上感觉到了呢?这很像弹琴,不仅仅听懂,而且要真实地生理感知达到。我们有很多教授,动不动称为博导之类的,其实就会卖嘴,真实的功夫一点也没有。有人问我,教授和医生有什么区别?我告诉他们,教授是卖嘴的,专业是教书;医生是卖手艺的,专业是看病。如果你想成为教授,就应该苦练嘴皮子,最少也应该向苏秦之流学习;但是,如果你想成为医生,就应该苦练手上的功夫。

第四,要明白从哲学到医学技能之间的转换。我自己大概归纳了一下,最少有四个层面的东西需要一层层转化。第一,古典中国哲学的学习;第二,古典医学理论的学习;第三,医学技能和治疗方法的培养;第四,历史的案例的学习和反馈。没有这四层的学习,原则上,都是不全面的,要么没有理论基础,要么没有实践基础。当然,守着一法一术吃一辈子的人很多,但是,那不是明医大家的做法。

第五,要懂得舆论和市场的管理。终究,医学是一门实用技术。传统中医是仅存的还在使用的中国古代技术。既然是实用技术,就存在市场问题,就存在舆论问题,这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在舆论管理中,中国人很差,因为我们不喜欢骂架,但是,骂架也是一种战争,舆论战。所以,要想获得社会的认可,就要懂得这种战争,这样传统的中医才能拥有自己的真实领地。

好了,这是一点心得,写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用。呵呵呵


发表于 2011/4/6 19:2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讲的对极了一般的泛泛学者是写不出来的
发表于 2011/4/7 0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赞同您的观点。写的条理分明,学习了,谢谢!!
发表于 2011/4/7 06: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千年优美 的帖子

我觉得古中医是一门实践的医学。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以前,正因为没有文字这类复杂信息的干扰,他们的内心是纯净的,使得他们有一种”内视“的能力,药吃进去,这药怎么走他们是有知觉的,还有体内气体的运行他们也是有灵敏的感觉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4/7 09: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千年优美 于 2011/4/8 01:07 编辑
fangzhijian 发表于 2011/4/7 22:49
回复 千年优美 的帖子

我觉得古中医是一门实践的医学。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文字以前,正因为没有文字这类复杂 ...


其实,内经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照功夫好的人,是不需要看病的。当然,以己知人,是内景功夫外化治病的必然逻辑。当然,由于功夫层次不同,理解也就不同了,甚至,经常出现没有办法沟通的困境!也许就是“慧然独悟,不与众谋”的样子吧。
发表于 2011/5/5 03:56:4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有制”摧毁“中医模式”之后

  王其学

  千年中医,在古老的中国有着极具民族风情的固定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中医
事业的“千年私有化”。中国是一个封建主义的农业国,广大农民都是私有的个
体小生产者,拖沓、散漫和浓重的家庭观念,具有普遍性。这样的社会环境,使
中医学的事业不可能出现“公有制”。所以,除去皇宫里的“太医院”之外,全
都是私人行医、私人开药铺。即使中医的“医圣”、长沙太守张仲景,也只是为
家人治病,不是官办行医;第二个模式是中医没有医院。看病则采取出诊和药铺
坐堂这两样形式。中国人普遍的就医风俗是“生病快回家”。为什么回家?因为
封建的宗法制度,使人们非常害怕死在外头、葬身他乡。纵使秦始皇、嘉庆帝那
样的帝王,也因为死在宫廷外头而成为重大憾事。古人在外生了病为什么不去住
医院?因为中医只有卖药的药铺,没有医院,中国从来就不时兴有医院;第三个
模式是中医没有学校,也没有“私塾”。中医学的传承靠的是自己读医书,慢慢
“悟”出医理来,或者靠老师带徒弟,进行指教。故曾经有“门外徒”“门里徒”
之说。

  中医的这些固定模式,在中国维持了数千年。只是到了民国时期,受舶来西
医的影响,中医们才蠢蠢欲动,想入非非,产生出“办医院”“办学堂”的种种
念头。

  全国解放后,红色政权的政治家们,没有研究中西医各自的行医模式,也没
有听取余云岫、陈寅恪等高级知识分子的劝告,在对待中医西医的问题上,用
“团结中西医”五个大字“和稀泥”,采取了中西医“捏合”的措施。特别是后
来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对私有的中医及其诊所实行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改造。从此,千年来的中医“三大模式”被摧毁。出现了中医的公有制医院和中
医院校等新的中医模式。于是,中医在这种新的模式中,被现代科学的西医比较
得日益萎缩。由此,“公有制”改造中医的历史,对于千年中医铸成了拔苗助长、
为好成歉的后果。

  新中国的经济生活稍有恢复之后,很快就对工业、农业、私人资本主义工商
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主要方向是基本上取消私有制,实现社
会主义的、半社会主义的公有制。那些零星散落、个体开业的中医、西医,都要
“组织起来”;于是,在城市开业的中西医个体诊所和药铺,先后以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样式,“组织起来”,走进了国立综合性医院,或者走进了街
道里弄的集体医疗卫生机构。

  在农村,则以县为单位,成立起了以西医为主的“国立试验卫生院”,县以
下各乡镇则成立起了三到五名西医组成的国立“卫生所”。“卫生所”之下,则
是若干个具有公私合营色彩、属于集体性质的“联合诊所”。联合诊所,就是把
旧有的个体中医及其药铺“联合起来”,很像当时的农业合作社;随后,在城市
乡村普遍开展的“肃反运动”和“整风反右”运动中,又对组织起来的中西医,
进行了“政治清洗”,对于有严重历史问题的和具备反革命身份的人物,清洗出
了卫生队伍。对一些“一般历史问题”或“右倾”人员,则保留工作,在“内控”
的政治环境中,“老老实实”从医看病。

  1958年“大跃进”,新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也随着实行了“跃进”。“卫生
跃进”,先是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实验,短短几个月,就把药铺吃光了,于是
功亏一篑;随后,按照人民公社“一大二公”的原则,实行了医务人员的大流动,
进行体制上的调整。在城市,许多中医走进大医院。在乡村,县一级的“试验卫
生院”,改称为县医院。县医院以部队转业的一些西医为领导骨干和主体力量,
广泛开设西医的内外妇儿各科,只接纳三两名“地方名中医”设立中医科。县医
院的医护人员,全都是“全民所有制”中的国家干部身份;人民公社成立起了卫
生院。卫生院是以原来的卫生所人员为领导骨干,从“联诊所”里选拔出几个中
医、新培养出一些西医医护人员,组成了“公社卫生院”。于是,公社卫生院的
医护人员,就有了“国家的”“集体的”两种不同体制,属于“混编单位”。公
社卫生院,既是当地的最高层医疗机构,也是主管地区防疫和妇幼卫生工作的社
会卫生部门,同时还具有卫生行政的性质。

  没有合并到卫生院来的老中医们所在的“联诊所”,被升格成卫生院领导下
的“卫生所”。这些卫生所,基本上是由中医组成的,但这些中医已经不是纯中
医,而是部分的、大部分的抛弃了中医的理法方药,掺进了许多西药和西医的肌
肉注射;这些并不纯正的中医,没有列入“全民所有制”,属于“集体人员”;
与此同时,政府成立起了传承中医学的中医院校。把一些名老中医请进来做教授,
对一些大中专学生进行中医学教育;并且,开始成立起了中医医院。后来,由于
中医医院的“生意”萧条,不得不引进西医的先进设备,使用西医的一切手段。
于是,这些“中医院”慢慢变成了“西医院”的追随者。

  哦!数千年来的中医模式,似乎在一夜之间,被公有制体制打得粉碎。从此,
中医不再私营,人人都成了“公职人员”。有的是“国家的”(即全民所有制),
有的是“集体的”(即集体所有制)。中医千年的私有制模式被打破;从此,中
医不再“坐堂”,走进大医院的中医不再“出诊”。千年的“坐堂”“出诊”模
式,被大医院、中医医院的“坐门等医”所取代;从此,中医教育就像西医一样,
懵懵懂懂的依托着大专院校的牌子,来学习带有浓重西医色彩的“中医学”……

  这种千篇一律的公有制体制,一直保留到改革开放。其间,“三年困难”时
期,随着刘少奇“三自一包”政策的实施,曾经一度允许恢复“私有诊所”,但
时间极短暂,很快被“四清运动”所取缔。可以说,从“大跃进”到改革开放,
中国基本上没有个体中医存在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

  从那时起,中医、西医,都成了吃“公家饭”的“工作人员”。属于全民所
有制的叫做“国家干部”,属于集体所有制的叫做“集体职工”。这些“工作人
员”在当时还比较贫困的条件下,其社会地位比起工人农民来,是比较显赫的。
特别是其中的中医,作为职业、饭碗、谋生的手段,非常珍惜。同时,在“政治
挂帅”“为人民服务”的旗帜下,中医、西医,都不过是谋生的手段,中西医的
争论,戛然而止。

  对于新中国来说,医疗卫生实行公有制体制没有错误。但是,公有制改造,
在无意之中,对于中医的萎缩起到了促进作用。不论是中医走进大医院,还是中
医走进卫生所,都极大的拉近了和西医的距离。在大批量、近距离的医疗对比中,
西医对于中医进行着潜移默化的侵蚀,产生着大浪淘沙的淘汰。于是,中医暗暗
的退出医疗阵地,发生质的蜕变。一些中医(不是全部)一天一天的蜕变成“二
流西医”,蜕变成“中不中”“西不西”,西医诊断、中西药都用的“卫生工作
者”。慢慢形成了邓小平同志戏说过的,“西医在朝、中医在野”的局面。所以,
历史走到现在,真正的中医就见不到了,基本上没有了。中医教育也基本西医化
了、消亡了。

  历史的事实表明,千年中医的“三大模式”一旦被打破,中医就会发生质的
蜕变而走向消亡。可是,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进步,是不能姑息迁就中医
“模式”的。社会总不能因为中医具有千年的古老的“三大模式”就不办医院。
以西医为主办起来的医院,如果不接纳中医成立中医科,如果不允许中医举办中
医院校,就会形成新的“中医漏列案”,使社会的不满意。于是,古老的中医就
在其眼热现代化,又守不住“祖宗章法”的长期自我龃龉中,在强势西医文化的
对比中,走向式微,走向萎缩,走向衰败,走向消亡了。

  总之,优胜劣汰是一条难以抗拒的自然法则。中医的消亡是迟早的事,时间
的事,速度的事,是否被承认的事,这是不可避免。但是,在中医消亡的过程中,
公有制体制的推进,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中医走进公有制体制,就像用酵母粉
发面,使西医快速地膨胀,使中医快速萎缩。中医、西医,一个不断膨胀,一个
渐渐萎缩,短短几十年,真正意义上的中医,从萎缩走向了消亡。

(XYS20081018)

发表于 2011/5/5 04: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照功夫好的人,是不需要看病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5/7 13: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隔岸观花 的帖子

主要还是我们国家的学术管理模式和商业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来。其实,传统中医在社会人文的运行,是有很多问题的!
看看现在的这帮各路豪杰的宣传,就知道了。
中医跟西医,学术之争是没有必要的;市场之争,才是关键!管好了市场,也就管好了这个群体!
发表于 2011/5/8 01:57:18 | 显示全部楼层
特替中医惋惜,国家对中医的医保点少,也导致很多人不得不去看西医。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mreal 的帖子

其实,用不着替中医惋惜!好的东西,总能存在,就像中医在海外一样,无论如何,还是开始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