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黄帝内经
›
探本溯源
›
不可不知的《黄帝内经》三大特点——文摘 ...
返回列表
查看:
2062
|
回复:
7
不可不知的《黄帝内经》三大特点——文摘
[复制链接]
山里人_蹼
山里人_蹼
当前离线
积分
633
发表于 2011/4/21 01:32:2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一、从整体角度研究医学
1.人是一个小宇宙——以大观小
《
黄帝内经
》讨论医学问题时,它首先是把人放在宇宙自然的背景之下,而人只是自然界万事万物中间的一分子。因此,人的生、长、壮、老以及
疾病
、死亡,也就是生命的全过程,都离不开天地自然。如同《
灵枢
?本神》所说:
“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
薄,与迫、搏同义,即结合的意思。天之德,是指包括空气在内的阳光、雨露、风、寒、暑、湿、燥、火等,自天而降的各种因素;地之气,指包括饮食五味在内的,供给人类生存的一切物质。只有天德下流,地气上升,天地阴阳交泰,才能孕育万物,也包括人类。
既然人类是万物之中最有灵性的一员,而且同样是由宇宙自然孕育而生的,那么人的一切,不论形体、功能都与自然界密不可分。如:天有春夏秋冬四时,人有手足四肢;地有木火土金水
五行
,人有肝心脾肺肾
五脏
;天有12月,人有12经脉;地有九州、九野,人有九窍(上七窍耳目口鼻,下二窍前阴与后阴);夏季
暑热
,江河水涨,波涛澎湃,人体经脉中
气血
旺盛;冬季严寒,江河水浅或结冰,人的气血收敛,容易
梗阻
不通
。
总之,《
黄帝
内经
》把人视为一个小宇宙,而与大宇宙相联系,在分析医学中相对细小的问题时,也要先从天地自然方面考虑,只有符合大宇宙的规律了,那医学上的小问题才被确认无疑,所以说“以大观小”。假如一个人患病,其具体细微的病位,医生可能看不到,但从大的规律分析,却可以作出较明确的判断,从而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2.
脏腑
像个小朝廷——和谐统一
人不单和宇宙自然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同时,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
(1)人体结构的层次
如果把正常的人体划分为几个层面,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
以
肚脐
为中心点(两旁有
天枢
穴),可以分为上半身和下半身。
将胸部视为上部,脐上脘腹视为中部,脐下小腹视为下部,全身可分为三部分。
最常用的方法是依浅深分层次:
最深层(核心层)——心、肝、脾、肺、肾五脏;
较深层——胆、胃、
小肠
、
大肠
、
膀胱
、
三焦
六腑
;
较浅层——
经络
(经深、络浅);
肢体层——由深至浅依次为骨、筋、
血管
、肌肉、皮毛。
(2)脏腑像个小朝廷
既然人体可以视为一个小天地,人体中核心部分也可以视作一个小朝廷,君臣共议国事,和谐统一治理全身,以求
健康长寿
,这个比喻并无不可。
《
素问
?灵兰秘典论》就是用这个方法来讨论人体
生理功能
,以及各脏腑是如何在
心脏
统一协调下,发挥各自作用的。这篇文章说:
人有十二官:即上面所说五脏、六腑;再加一个
膻中
(又叫
心包
络),共为十二脏腑,称十二官。
心者,君主之官,主持精神。如同帝王,位置最高。
肺者,相辅之官,主气。如辅佐君主的宰相。
肝者,将军之官,主持谋虑,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千里之外。
脾胃
,仓廪之官,主管粮库,供应生命所需营养。
肾者,作强之官,主持技巧。智力强,
生殖能力
旺盛,关键在肾。
胆者
,中正之官,主持决断。正直果敢,与肝配合,有谋而善断。
小肠、大肠、三焦、膀胱、膻中各有其用。
十二官的功能虽各不相同,但都必须在心脏统领下,协调一致地工作,才是健康的人体。其中心脏尤为关键,必须保持精神意志的聪慧、正直。《素问?灵兰秘典论》说: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
养生
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
失,即失调、不和。宗,指帝王家的宗庙。治身如同治国,人身和谐统一即健康,国家和谐统一即强盛,否则危矣!
3.整体的维持——经络气血
人的身体是在心脏统领下的统一整体,但心脏要发挥统领作用,各脏腑功能相互协调,需有通道传递。传递的通道就是经络,传送的信息和物质则是气血。
十二脏腑各有一条所属的经脉,这十二条经脉如同管道,运送着维持生命活动的信息和
营养物质
。而各经脉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律的循环系统,彼此联系,气血在其中周而复始地运行,使人体各部位之间形成了一个时刻相联系着的整体。十二经又有若干层次的分支,有大络、支络、孙络、浮络。总之,经络系统联络周身,表里上下,无处不到,所以牵一发就可以动全身。
4.此系统非彼系统
人体这个整体,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或者说是以五脏功能活动系统为中心的整体。既然称为五脏功能活动系统,言下之意,《内经》中所说的五脏,固然有
解剖学
的意味,但却是以“功能活动”为主。就以心脏为例,中医说心脏有两个主要功能:
一个是心藏神,聪明智慧属于心。
学习
要用心、工作要细心,心情要平静,不可粗心大意,切勿财迷心窍。有病也怕痰迷心窍。
一个是心主
血脉
,血液与脉管的功能与心脏有直接联系。
上面两种功能,第一种显然和解剖生理之心脏并无直接关系,但却是中医学对心脏认识的主体内容之一。
因此说,自《黄帝内经》起的
中医理论
,以肝、心、脾、肺、肾五脏功能活动系统为中心,把全部生命活动都归入这五个系统之中,加以认识。
显然,此五脏功能活动系统,与西医学所说的循环系统、
呼吸系统
、内分泌系统、骨骼系统、
神经系统
等,并非在同一个层面上。虽然西医学也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但它和中医学对整体的认识是有很大区别的。
二、从
运动
变化角度诠释生命
1.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1)运动变化是一切事物的常态
《黄帝内经》指出宇宙间的万事万物,一切都在不停顿地运动变化着,日月星辰、四时寒暑、生长收藏……只不过有时变化明显,有时变化隐微。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其生命之短暂,真可谓是“匆匆过客”。所以,运动变化在生物体中最容易察觉。《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升降出入,无器不有”,“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器,泛指一切生物体。生物体就是那容器,里面进行着不停顿的生化过程。生长壮老已,是说生物体从出生到死亡运动变化的全过程。生长化收藏,是指生物体在一年或一日,相对固定的周期之内运动变化的不同阶段。
假若没有了升降、出入各种运动变化,那么原有的事物就不复存在了。以生物体而言,就是死亡了。当然,死亡后的遗体,又会进入另一个不同的升降出入过程之中。那种过程,一般说来,不在医学讨论范围之内了。
(2)生命有没有静止期
严格地说,万事万物,永远处在运动变化之中,是没有绝对静止期的。但是,相对静止、短时间之内的静止,可以认为是存在的。《素问?六微旨大论》说:
“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对生物体而言,一切生化停止,就等于死亡。但是,有些生物可以用“冬眠”的方法,使体内的生化运动减少到最小,接近于零(无)的状态。当然,不能是真正的无,否则不会有复苏的机会了。
医生看病,有时会把病情看作是暂时静止状态,以便留有抢救、治疗的时间。否则,尚未来得及治疗,病情又变化、运动了。疾病变了,照理说,治疗措施也应跟着改变。留给医生的“静止”时期的长短,随病情而定,
急性病
时间短,
慢性病
时间可略长。但即使慢
性病
,假设的静止期一般不能超过5天。
中医不是讲证候吗?证,就是疾病表现出来的、给医生提供的证据;候,就是时间概念。《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
六气
谓之时,四时谓之岁。”是说5天为一候,三候15天为一个节气,六气90天三个月为一季,四季为一年(岁)。由于气与候的变化,自然乃至人体之气都会有一定的改变,所以不论养生、治病的方法都应随之加以调整。
2.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从运动形式看,除上下升降、表里出入运动外,还常见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运动形式。如日月运行,寒暑往来都是周而复始的。
(1)
营卫
之气的运行
营,又叫营气,它为人体提供营养,维持生命活动。营气在十二经脉里运行,先从肺的经脉开始,按一定顺序通过十条经脉,最后到达
肝经
。一昼夜按十二经的顺序,循环50周。
卫,又叫
卫气
,它有保护人体、抵抗致病因素的作用,同时直接影响人体的
睡眠
。它在经脉之外沿着一定路线运行。白天人在清醒的时候,卫气在偏体表的部位运行25周;夜里循着肾→心→肺→肝→脾→肾的顺序,每夜运行25周,这时人就处在睡眠状态。所以无论什么原因,只要扰乱了卫气运行的规律,人就会出现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
失眠
或
嗜睡
。这就是《灵枢?营卫生会》所说:“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2)五脏之气的运行
由于人与天地日月相一致,所以人的脏腑之气在运动方向上,与日月运行一致。日月自东方升起,从西方降落(这是相对运行,实际是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因此,人身的脏腑之气也有从左升起,自右下降的特点。圣人面向南,左侧就是东方,右侧就是西方。其运行的具体方位是:
肝气从左侧上升,
肺气
从右侧下降。心在上自右而降,肾在下自左而升。形成了一种以
脾脏
为轴心的“环周不休”的运动。
3.三因制宜与个体化治疗
近年在医学界引进了一个所谓“全新的理念”,叫作个体化治疗。个体化,就是针对个人而不是群体,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天底下尚且找不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何况是人呢?根据每一个人的病情、体质、环境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肯定是比千篇一律、大工业式的治疗,要精确得多。
但是,这个理念并不是新的,中国早已有了,所以也无需再引进。那不就是三因制宜中“因人制宜”的内容之一吗?也正是在“从运动变化角度诠释生命”等观点指导下,产生的治疗疾病总法则。
(1)因人制宜
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制定相适宜的措施。如果是病人,就制定具体的治疗、调理的措施;如果无病,就制定具体的养生防病的措施。每个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病因、病情都有差别,只有全面分析才能找出最适合这个病人的治疗措施。《黄帝内经》反复强调“因人制宜”的重要性,如说身体壮实的人耐受性强,用
药量
可稍大,
针刺
可多刺几针,适当深刺;体弱者耐受力弱,
用药
宜少,针刺取穴应少而浅刺;小儿即使针刺,不仅要少取穴,而且不要留针。
《素问?
血气
形志》根据人的生存状态,容易得不同类型的疾病,从而采取各种治法:
“形乐志苦,病生于脉,治之以灸刺。”身体不累,但思想很累、脑力劳苦,病易生在经脉中,适合用
针灸疗法
。
“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体不劳累,思想也悠闲,待遇优厚,容易长虚肉肥胖,或生疮疡,适宜用针刺治疗。如果生疮化脓,可以用
砭石
割开放出
脓血
。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体劳苦,但脑力轻松,容易发生筋肉受伤之病,适合用热敷、冷敷,或
按摩
、牵引法治疗。
“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嗌,治之以百药。”体力劳动不少,脑力劳动更多,病容易生于
咽喉
,比较不易彻底治愈,需要多种药物配合治疗。
这些,也只是举例言之,择其要而已。
(2)因地制宜
人处在不同地域环境,外界的气候、水土以及不同的饮食习惯,甚至是衣着等不同习俗,都对人的体质,甚至疾病有重要影响。同样,对药物的反应也有不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是专门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它指出:“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
曰:地势使然也。”
麻黄
这个药,有发汗、
平喘
的作用,是治疗
感冒
发热、无汗的常用药。但在中国北方,由于气候寒冷,人们的皮肤致密,不易
出汗
,所以用量较大,北方医生一剂药常用到10克;而南方气候温热,人们容易出汗,所以南方医生用麻黄分量较轻,一剂药3~5克最为常见。甚至于南方医生不用麻黄,而改用发汗作用较弱的香薷。
南、北方之人患同样的外感,或重用或轻用麻黄,或改用香薷,其病皆愈,这就是“地势使然也”。是地理环境使它这样的。
(3)因时制宜
年份、季节、月份、节气、晨昏等,都是时间概念。不同时间,自然界的阴
阳盛
衰各异,人体受到外界影响,气血也随之发生改变,从而生理、病理都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无论用药、用针以及其他方法治病,都必须注意这一点。否则会发生错误。《素问?八正神明论》举针刺为例说:
“黄帝问曰:用针之服,必有法则焉,今何法何则?岐伯对曰: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气定,乃刺之。”
服,指针刺技术。天光,即日月星辰。四时,春夏秋冬。八正,是指立春、立夏、
立秋
、
立冬
、
春分
、
夏至
、秋分、
冬至
,八个重要节气。气定,是说准确地知道气的盛衰。
接着,《素问?八正神明论》指出:当天气温和日光充足的时候,人的气血流畅,用针刺泻出血的方法,容易取得好效果;当天气寒冷,乌云蔽日的时候,人的气血流动不畅,就不宜针刺治病;当月亮圆的时候,人的气血盛,可以多刺几个
穴位
;当月亮亏的时候,人的
气血不足
,应该少刺几个穴位;当农历每月二十九、三十、初一日没有月亮那几天,要少针刺或不针刺。
有人注意到,妇女
月经期
赶上月圆的日子,月经量就偏多。
当然,不仅月亮随着时间而变化,还有很多方法可以判断时间、节气,比如通过北斗七星的斗柄所指方向,也可以推测月份与季度。因时制宜是一个大的原则,不论用针、用药以及用其他
治病方法
,都应随“时”、随“地”加以注意。
三、从功能角度认识生命的意义
1.天地之间人为贵
有人觉得奇怪,说《黄帝内经》已经两千多年了,为什么还在指导中医,不该变吗?笔者的回答是:为什么不变?其中的具体技术、方法,甚至某些观点,早已变了,而且是时常在改变,在提高。
但是,基本理论、基本学术取向,永远不能变。天地之间人为贵,这个观点就属于不能变的。否则,把人看成机器,看成实验对象,那绝对是不可取的。《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既是万物之灵,又是天地间之最贵。为什么?
天地间之物,非生物类有形而无生命;植物类有形体、有生命而无知觉;动物类有形、有知而无义、无信;只有人类,有形、有知,而且有仁爱、礼义、智慧与诚信。所以人最高贵。
2.神气与形体
人体固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但我们在认识生命的时候,不妨从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一方面是形体(形),身有多高,体有多重,发育是否健全;另一方面则是功能(气),或者称作神气,是否充沛、调畅。只有两方面健全,并且协调一致,才是一个健康的人。
形与气相辅相成,但在认识方法上,《黄帝内经》则把气看得更重要。把形看作是载体,而把气看作是率领载体的向导。
中医师
诊治,首先看病人的生理功能受损程度,主要是病人的痛苦所在;
治疗效果
也主要是看症状减轻多少。例如一位患
胃溃疡
的人经常胃痛,食欲不好,中医师根据症状、脉象开出药方,嘱咐如何调养。经过一段时间治疗与调养,病人症状消失,多年不再复发,便可以认为治愈。其实,这只能确定是功能恢复,如果强调形体,那非作胃镜或X光不可。不过,很多类似的病人,宁愿相信这种模糊的痊愈,也不愿像有些医生那样较真儿。
3.人活一口气
人活一口气,虽是中医语言,但更是医学
知识
深入民众以后的生活语言,重点不再是讲医学理论,而是讲人生哲理。也就是为人在世,要树雄心,有志气,干出一番事业的意思。
其实,在疾病情况下,有时人的意志(气)也确实能发挥作用。有的人病本不太重,但精神压力太大,以致一蹶不振;而有的人病本不轻,但有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在较短时间内康复。这类实例,并不少见。
《黄帝内经》说过:“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是说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血与气。而气与血相对言之,气是偏于动力、功能一类的。两者关系,在中
医理
论里讲得很明确:“血能载气,气能统血。”又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又是一位急性胃出血的病人,出血很多、很快,医院输血,赶不上出血的速度,
血压
急速下降,病情危重。用什么方法维持住了血压?口服
人参
汤,保住血压,争得抢救时间,挽回了生命。
人参,是补气的药。气为血帅,服了人参不仅稳定了这位病人的血压,而且有一定的
止血
作用。
黄帝内经
,
素问
,
运动
,
黄帝
,
内经
,
气血
相关帖子
•
六气的起点
•
怎样辨证论治?(续)
•
转昆仑大士:六经爻位之说
•
《内经》与佛教也有关系吗?
•
再谈“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七:治无病需补养例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中医的治病、调理、气血都是在干啥?不可不知
•
十四经经络动态图标准版(附内经原文)
回复
举报
千年优美
千年优美
当前离线
积分
333
发表于 2011/4/22 15: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功能的角度认识中医,这个提法需要当心!因为对生命的认知中,不是内经的独特之处。
回复
举报
山里人_蹼
山里人_蹼
当前离线
积分
633
楼主
|
发表于 2011/4/23 00:4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教!!
回复
举报
竹林青青
竹林青青
当前离线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7/21 01: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帝内经我也买了一本,是繁体竖排的。打算明年看,先看基础的中医书籍。以后向各位多请教了
回复
举报
山里人_蹼
山里人_蹼
当前离线
积分
63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2 05: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竹林青青
的帖子
建议你先看看《医间道》。
回复
举报
竹林青青
竹林青青
当前离线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7/23 03: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非常感谢您!这么快就回复。博爱之人,天必佐之!因为身体的原因,我一路追踪,到了中医网这片令我迷恋的土地。跟随传承拔罐之旅,并身体力行。个中滋味,怎一个”忍“字了得。真的很不容易。同时也深深的爱上中医,我现看的是《四圣心缘》,还有《长沙药解,计划下个月看。初步打算是年里看这两本书。钻之弥坚,仰之弥高。心中亦不时感叹:这些先哲之辈,他们不是人,是上天派往人间的使者,播撒智慧与仁爱,施惠于民!
再次感谢你的指点,我是初学者,真的什么都不懂。以后还烦请多多指教。那本书我会买来看的,之前就看到有网友推荐。
回复
举报
山里人_蹼
山里人_蹼
当前离线
积分
633
楼主
|
发表于 2011/7/24 19:4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竹林青青
的帖子
学习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很重要。刚开始接触多了,容易迷惑,看看提纲挈领之作就可以事半功倍。《医间道》值得用心静读。
回复
举报
竹林青青
竹林青青
当前离线
积分
121
发表于 2011/7/25 0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用语言不能表达我对您真诚的谢意,您的指点真的对我一个初学者是莫大的帮助。我亦有同感,书籍多了,不免这山望着那山高,都是雾里看花,迷迷瞪瞪的。今上午特上网看了下《医间道》,如您所言,很好,准备买之。以后还请老师多指教。
敬礼!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