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tag 标签: 素问

相关文章

再谈“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本帖最后由 先贤追随者 于 2017/7/28 10:30 编辑 【写在前面】 先贤追随者曾经发表过一篇《何谓“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的博文,对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的:“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及“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 ...

黄帝内经 2017/7/27 18:23 先贤追随者

六气的起点

六气的起点独孤园丁 自古以来,关于五运六气的起始时间,主要有二种不同说法,一个是正月初一,再一个是大寒。 一、六气起于正月初一说 1、《黄帝内经》中,明确提出六气是始于每年的正月初一。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覩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 ...

理法方论 2017/1/2 22:37 独孤园丁

痘疹怎么治?从痰火上壅谈治疗新思路

张德英教授依《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义,认为若脾胃所上奉者,量得其适,用得其正,则为精、为营;若其量过盛,若其用乖变,则为痰、为饮。由是可知,膏粱厚味,酿生痰浊为时病之根源。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此时正是肝木温升,发陈布 ...

中医资料 2016/4/25 18:59 玉册天机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辰之门。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辰之门。   王冰曰:时序运行,阴阳变化,天地合气,生育万物,故万物之根,悉归于此。阳气根于阴,阴气根于阳,无阴则阳无以生,无阳则阴无以化,全阴则阳气不极,至阳则阴气不穷。春食凉,夏食寒,以养于阳;秋食温,冬食热, ...

1 2015/10/7 02:31 袁医生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王冰曰:沉,谓沉伏也。少阴之气,内通于肾,故少阴不伏,肾气独沉。   新校正云:详独沉,《太素》作沉浊。   杨上善曰:少阴,足少阴肾之脉也。少阴受邪,不藏能静,深入至藏,故肾气浊沈,不能营也。平按:浊沈《素问》作独沈。《甲乙经》作浊沈,同此。   读素问钞:独沉 ...

1 2015/10/7 02:27 袁医生

[转载]“国医节”之际再谈“阴阳五行”

好原文地址:“国医节”之际再谈“阴阳五行”作者: 取象比类 “国医节”之际再谈“阴阳五行”      国医节,一个非官方的节日,2012年迎来了它83岁的华诞。   1929年,时任国民政府卫生部门主管的余岩(余云岫)提出了“废止旧医案”,是年3月17日,全国三百余名中医代表云集上海,通过了保护中医的倡议,并上南京请 ...

1 2015/10/7 00:34 袁医生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马莳:此篇应是岐伯所言,发前篇修道未尽之意。篇内以春夏秋冬四时异气,当有善养生长收藏之道,及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皆调神之要道也,故名篇。凡言道者七。   高士宗:四气调神者,随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藏之神志也。君臣问答,互相发明,则曰论。无君臣之问答则曰篇。余皆仿此。此篇乃 ...

1 2015/10/6 22:46 袁医生

五味所宜脏生病大论

  五味所宜脏生病大论第九   黄帝问曰:谷气有五味,其入五脏,分别奈何?   岐伯对曰:胃者,五脏六腑之海,水谷皆入於胃,五脏六腑皆禀於胃,   五味各走其所喜,故谷味酸,先走肝。   《九卷》又曰:酸入胃,其气涩,不能出入,不出则留於胃中,胃中和温,   则下注於膀胱,膀胱之胞薄以 ,得酸则缩绻,约而 ...

1 2015/10/6 09:11 袁医生

[伏梁]经典之义可分为三种即心积伏梁、风根伏梁和脓血伏梁,转

  伏梁是古病名。主要是指心下至脐部周围有包块(或气块)形成的病证,大多由于气血结滞所致。      根据经典之义可分为三种病变,即心积伏梁、风根伏梁和脓血伏梁。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云:“伏梁:古病名。①指心积症。《灵枢·邪气藏腑病形》:‘心脉,……微缓为伏梁,在心下 ...

1 2015/10/4 20:04 袁医生

扶阳医学讲义(第四章) 乾坤坎离

2014-12-16火神门 @火神门:扶阳医学治病最重要的结局就是看坎离、看水火、看心肾、看少阴。扶阳医学的桂枝法、附桂法、附子法、非桂附法等立法,就是为乾坤坎离而立的法。 乾坤坎离 乾坤生六子,居正位,但到了后天,到了启用的时候,乾坤就退到了四隅。孔子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 ...

1 2015/10/4 01:24 袁医生

源远流长 千年传奇话药浴

  药浴疗法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宫廷中就盛行用药物进行沐浴,以防治疾病。据记载自周朝开始,就流行香汤浴。所谓香汤,就是用中药佩兰煎的药水。其气味芬芳馥郁,有解暑祛湿、醒神爽脑的功效。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云中君》里记述:“浴兰汤兮沐芳华。”其弟子宋玉在《神女赋》中亦说:“沐兰 ...

1 2015/9/29 19:28 路志正

湿病的病因

  中医认识疾病病因的方法,主要是根据患者所表现得临床症状与体征,加以辨别分析归纳,推求其致病的原因,中医称之为“辨证求因”,亦即“审证求因”。   中医很重视正气,强调正气在发病学中的地位。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平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指人体内在 ...

1 2015/9/29 19:17 路志正

湿病理论源于《内经》、《难经》

  湿邪致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婴儿索痉》,“索痉者,如产时居湿地久”所致,认为是妇女在分娩时居处潮湿太久,婴儿收到湿邪的侵袭,而引起口噤、项强、经脉挛急、抽搦的痉病。《内经》则以人与自然、阴阳五行、藏象学说、五运六气等理论,对潮气、湿邪的产生及湿病的病因病机、症状表现、治则等已有较详尽的论述, ...

1 2015/9/29 19:05 路志正

人体的水液代谢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对人体水液代谢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散,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精辟阐述。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是通过胃的受纳腐熟 ...

1 2015/9/29 19:01 路志正

路氏八段锦

预备势 自然站立,两脚平行分开,两脚外侧与肩同宽,两腿自然站直,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头顶“百会穴”微有顶意,双眼自然垂视前下方,口微闭,舌尖舔上腭,下颌微收,含胸拔背,直腰松胯,垂臀提肛,两肩下沉,两臂自然下垂,两手置于两腿外侧裤中线,手指向下,手掌向内,宁神调息,气沉丹田。 用法 此预备势有三重意义 ...

1 2015/9/29 18:55 路志正

中医心理养生浅谈

自古以来,中医十分重视以“养心性、顺自然”为准则,以“个体养生”为主体的养生学。  养生的宗旨是养护正气,增强人体对病邪及衰老因子的抵御能力,以达祛病延年的目的。养生的方法很多,但细究起来,总不出精神修养,体育导引锻炼,饮食起居等几方面,但又以“心理养生”做为养生的基础。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根 ...

1 2015/9/29 18:10 路志正

老年养生浅谈

  古往今来,人们对长寿延年都寄予很大的希望,并执着地追求着。在神话中就有,“蓬莱仙境”、“蟠桃盛会”的传说,人们对长寿的老人无比敬重,用“老寿星”、“鹤发童颜”等字眼赞誉他们,同时对生命的短暂也发出各种感叹,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是一句叹生嗟老的名句。长生是人们共同的向往,短寿则大家都感 ...

1 2015/9/29 18:09 路志正

中医古籍整理纵横谈

  校勘时的医文并重确很重要。   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王冰注曰:“白血,谓咳出浅红色血,似肉似肺者”。   这里既有不标点之误,又有望文生义之弊。从医理临床证之,何有“白血”之见?故《香草续校书》中说:“而字疑隶书面之坏文。咳不止为句,面白为句,血出者为句。”   并引《 ...

1 2015/9/29 17:21 路志正

[专业]中医的生命观

  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有这样几个重要的概念:形、神、气、器、升降出入。中医认为,生命是形与神的统一体,具体表现为“气”在“器”内的升降出入。“器散”和“出入废、升降息”都会导致生命的停止。   中医生命观最大的特点是把生命活动概括为“气”在“器”内的升降出入。所以,中医的生命观认为,人体就是一个大的整 ...

1 2015/9/23 14:52 中医纪元

[专业]中医学的健康观、疾病观

  中医学认为,健康的人体保持在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五脏功能平衡而协调。疾病就是当机体维护自我平衡的能力减弱或者遇到了强大的破坏机体平衡的因素,打破了机体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生气通天论》) ...

1 2015/9/23 02:55 中医纪元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