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九十医翁路志正的博客
›
湿病理论源于《内经》、《难经》
返回列表
查看:
419
|
回复:
0
湿病理论源于《内经》、《难经》
[复制链接]
路志正
路志正
当前离线
积分
10
发表于 2015/9/29 19: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湿邪致病,最早见于《五十二病方·婴儿索痉》,“索痉者,如产时居湿地久”所致,认为是妇女在分娩时居处潮湿太久,婴儿收到湿邪的侵袭,而引起口噤、项强、经脉挛急、抽搦的痉病。《
内经
》则以人与自然、
阴阳五行
、藏象学说、
五运六气
等理论,对潮气、湿邪的产生及湿病的病因
病机
、症状表现、治则等已有较详尽的论述,为湿病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正常情况下,湿为自然界的
六气
之一,称为
湿气
,又称为正湿,为万物滋润,生长繁茂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素问
·五常政大论》指出:“备化之纪……其令湿”,王冰注云:“此乃德化之常也”。《素问·五运行大论》说:“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故风寒在下,燥土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人,故令虚而生化也。”“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气为充,在藏为脾。其性静兼,其德为濡,其用为化,其色为黄,其化为盈……其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脾,酸胜甘”。明确指出了自然界的湿与人体
脏腑
、精神情志等得紧密相关性和辩证性。正确的湿气对万物有益而无害,但如湿气太过或其时而有其气,则为湿邪。由湿邪所引起的
疾病
则称为湿病。
《内经》对湿邪的特殊性和致病特点有系统论述,认识到既有外湿内湿之分,又有清浊之殊,上受下起之异,即“清邪中上浊邪中下”是也。所谓清邪,系指地下上升之轻清雾、露、冰雹和雨雪,感其气者,上先受之,则见头脑昏蒙,蔽聪塞明,沉重痠楚。《内经》所谓:“因于湿,首如裹”是也。浊邪是指地下泥水污秽之气,暑月淫雨,离照当空,天热下逼,湿浊之气蒸腾,触其气者,下先受之,多见足趾重着肿胀,关节痠痛。《素问·
太阴
阳明论》曰:“伤于湿者,下先受之”。湿邪中人,多因其人
正气
不足,湿邪才能乘虚而入,故《
灵枢
·百病始生》指出:“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清楚说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湿邪中人的内在条件。湿邪对于人体脏腑有特殊的亲和性,其症状表现具有一定的规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湿盛则濡泻”,“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素问·
生气
通天论》:“秋伤于湿,冬生
咳嗽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颈项强,皆属于湿”。《素问·痹论》:“湿气胜者为着痹也”。肺主气,司呼吸雾露清湿之邪则易通过口鼻而袭肺;脾属土,司运化,恶湿,故湿邪极易停滞,影响气机升降。故湿邪损伤脾肺,多见
鼻塞
不利,咳嗽上气,
胸膈
憋闷
,
胃脘
痞满
,四肢不举,体重痠楚,饮食不化,呕恶
嗳气
,唾吐清涎,发为
咳喘
、濡泻、趾肿、
黄疸
、痉病、痹病。痿厥等诸多疾患。《素问·气交变大论》指出:“岁土太过,雨湿流行,
肾水
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甚则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瘈,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岁土不及……民病飧泄
霍乱
,体重腹痛,
筋骨
繇复,肌肉膶酸”。此外,湿邪与运气的胜复,在引起湿病的发生方面,亦紧密相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湿淫所胜……民病积饮,心痛,
耳聋
,混混焞焞,嗌肿
喉痹
”,“太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饮食不化……饮发于中,咳喘有声”等病证。
《内经》对湿邪中人,与地域、工作及居住环境潮湿等因素有所认识。《素问·异法方宜论》:“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生之地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素问·痿论》:“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湿地也。”是对所处地域、工作种类、环境潮湿可致肉痿的阐述。在《素问·奇病论》中,对过食肥甘,脾运湿热而成“脾瘅”、“消渴”,亦进行了讨论。原文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云溢也,名曰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
人中
满,故其气上溢,转为消渴”。同时,湿邪又多与它邪相兼为病。如《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风湿相薄……民病血溢,
筋络
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痿,足痿不收,濡泻血溢”,“溽暑湿热相薄……民病黄疸而为胕肿”。《素问·生气通天论》:“湿热不攘,大
筋软
短,小筋弛长,软段为拘,弛长为痿”。《素问·调经论》亦云:“寒湿之中之人,皮肤不收,肌肉坚紧。”明确指出了外湿多侵害皮、肉、筋、脉、关节而致痹病,由湿热蕴结日久,易成痿病。
关于湿病的治疗,《内经》提出了较完备的治疗原则,成为后世治疗湿病的圭臬。概括起来有苦温
燥湿
,淡渗
利湿
、疏风胜湿、
清热
祛湿
等。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
苦燥
之,以淡泄之“,”湿上甚则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等大法,对指导临床辨治湿病,起到了重要作用,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所创制的13方中,其中泽泻饮、兰草汤、
半夏
秫
米汤
,亦可用于治疗湿病。《
难经
·四十九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有中湿”。《难经·五十八难》:“
伤寒
有五……有
湿温
”,“湿温支脉,阳濡而弱,阴小而急”,提出了湿温的病名。
《
神农本草经
》中,记载了治疗风湿、寒湿、湿热等药物43种,其中
薏苡仁
、
车前子
、泽泻、萆薢、
防风
、
防己
、
滑石
、
茵陈
、
茯苓
、
猪苓
、
秦艽
等,至今仍为常用的祛湿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素问
,
内经
,
湿气
,
难经
,
六元正纪大论
,
湿温
相关帖子
•
《难经》六十三难的术数秘密
•
运气与疾病
•
六气的起点
•
湿病治法
•
转昆仑大士:六经爻位之说
•
《内经》与佛教也有关系吗?
•
再谈“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