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84|回复: 0

人体的水液代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9/29 19:0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学早在两千多年前对人体水液代谢就有了较详细的记载,《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益精气,上输于脾,脾气精散,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这是对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的精辟阐述。津液是人体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它是通过胃的受纳腐熟,小肠受盛化物,泌别清浊,以及脾的消化、吸收、运化传输作用,由水谷精微而生成。《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流而不行者,为液”。《灵枢·邪客》篇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因此,古人早已认识到,津液有滋润、濡养机体的作用。津液有润泽皮肤肌腠,滋润五官孔窍,滑利关节,濡养脏腑器官,充养血液骨骼、脑髓等功能。
  《素问·太阴阳明论》说:“脾主为胃行其津液。”《素问集注·平人气象论》说:“脾主灌溉,故曰濡。”小肠分泌清浊,其清者经脾运化,上输到肺。《灵枢·决气》篇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肺主气,气可以化水,故“肺主行水”,经肺的宣发肃降功能,通调水道,将津液输布周身。津液有的转化为唾、涕、泪,从口、鼻、眼排出。肺的肃降,使水液下归于肾。《素问·逆调论》说:“肾者水脏,主津液”。津液通过肾阳的气化而将浊中之清回归于肺,浊中之浊注入膀胱,以尿液排出。《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其中小肠分泌浊中之浊,下传大肠,大肠回吸收部分水液,其余浊者随大便排出体外。此外水液代谢,还有赖于肝的疏泄作用,调畅气机,通利水液和三焦的疏通水道。正如《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灵枢·痈疽》篇记载:“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类经》说:“心主血,血运正常,汗则血之余。”又心主神,有调节汗液排泄的作用,2,血运正常,亦参与津液的输布与排泄。上述津液循环往复,维持着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
  人体水液代谢的全过程,是靠各脏腑功能共同协作而完成的。其中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传输、肾阳的温煦你气化作用更为重要。气可以行水,肾阳为人体阳气的根本,对人体各脏腑功能起着温煦、生化作用。肾阳的气化对肺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传输、膀胱的开合、三焦的疏通水道均起促进作用,因此肾对调节水液代谢的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水液代谢,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主要环节。在临床上,如果胃失其腐熟,脾虚失其运化,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肾气(或肾阳)亏虚,失其蒸化水液,肝失疏泄,三焦失其决渎,心气虚则血液(含津液)不能正常运行,小肠失其分清泌浊,膀胱失其开合,其中任何一脏腑功能失常,都会影响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使体液代谢发生障碍。若津液生成不足,或损失过多,轻者伤津,重者伤阴。若津液环流障碍,则产生水肿小便不利、痰饮、泄泻、呕吐或关节痹痛肿胀、带下等水湿潴留,而成涉及各科的湿证病变,甚至出现水汽射肺凌心,痰湿中脏,痰厥等为重证候。正如《中藏经·论水肿脉证虚实候第四十三》所说:“人中百病,难疗莫过于水也,水者,肾只制也,肾者人之本也,肾气壮则水还于海,肾气虚则水散于皮,又三焦壅塞,荣卫闭格,血气不从,虚实交变,水随气流,故为水病。”所以自古以来,中医就很重视人体水液代谢及其病变,在这些方面,古人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理论和宝贵经验,至今对临床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去继承、发扬和创新。
  西医学认为,人体内的体液约占人体体重的60%,是人体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体液中主要成分是水,其中含有许多有机物和中间代谢产物以及代谢废物。水是许多物质的溶剂,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川流不息地循行全身,保持细胞内外体液量及物质的浓度、酸碱度、温度、渗透压等条件的相对稳定,任何病理状态均可影响或导致水液代谢紊乱,水液代谢紊乱又可影响许多脏腑功能,若处理不当有时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所以西医学亦很重视水液代谢。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