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972|回复: 1

内经中的医学教育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4/23 01: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有教无类和言传身教
    “有教无类”是《论语》里的话,是说不挑选对象地进行教育。对医学教育而言,这个思想适用于普及教育,也就是对任何人都应该进行有关医学知识的教育。《素问》第一篇“上古天真论”说:“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下,指一般民众。谓之,即语之,告诉他们。虚邪,引起生病的各种因素。全句是说:古代的伟大医学家,对所有民众都要进行教育,告诉他们要根据时令节气的特点,注意防范和避免邪气侵犯,以保持身体健康。既然对任何人都这样教育,当然就不必挑选教育对象,那不正符合孔夫子的“有教无类”了吗?
    不过,“上古天真论”的这句话,在隋代杨上善编著的《黄帝内经太素》(上)中,却略有不同。由于杨上善比王冰的年代要早,所以他的书在研究《内经》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黄帝内经太素》是这样记载的:
    “上古圣人之教也,下皆为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为之,仿效做之,或说学习而用之。圣人凡有所教,一般民众都能实行。这是为什么?杨上善解释道:上古时代的圣人,教导人们去做的事,必须以身作则,自己先做到了。这就叫无言之教,而无言之教胜于有言之教。所以,民众们都能效仿圣人的行为,注意养生防病。
    身教胜于言教,古代和今天都是一个道理!
    2.得其人乃传
    对于专业医学生的挑选,《黄帝内经》是十分严肃而认真的。“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君王众庶,尽欲全形”(《素问?宝命全形论》)。众庶,庶民、老百姓。正是因为天地之间人为最贵,无论君王还是百姓都希望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所以敬畏生命,关注健康,祛病延年,是对医生职业的最高要求。《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说的“精光大道,大圣之业”,把医学在社会分工中的地位,推向至高。
    医学是仁慈的事业,人们把宝贵的生命,托付给医生,而医生必须具有“大慈恻隐之心”,解救民众疾苦的信念,才能学到至真至贵的医理与技术,才能正确地施用于社会和每位病人。因而对于接班人的选择要慎之又慎,《素问?金匮真言论》说:“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不具备做医生品德和才智的人,不能教给他。凡是传授的医学知识,必须是精湛的道理和有效的技术。
   同样,《灵枢?官能》也说:“得其人乃传,非其人勿言”。医学人才挑选不易,遇到可教之材,定要不遗余力教给他(她)最宝贵的医学知识。但若不是学医的适合人选,便不能传授,哪怕是自己的子孙,如果不成器,也不能传给他。为了不使自己掌握的医学精华失传,可以写成著作保存下来。这正是《灵枢?病传》所说:
    “可著于竹帛,不可传于子孙。”
    3.成为良医五步走
    《黄帝内经》关于学习医学的方法,也有不少论述。如“杂学”,即与医学有关的社会、天文、哲学等,必须涉及,又如“授物类比”,即与相关事物对比的方法,可以加深记忆和理解。
    《素问?著至教论》说道:“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曰:子知医之道乎?雷公对曰:诵而未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诵、解、别、明、彰,是学医的五个步骤。诵读、背诵经典是第一步,理解经旨是第二步,辨别相近似而实际不同的内容是第三步,心中明朗而融会贯通为第四步,学以致用彰显功效是第五步。五步环环相扣,是成为良医的必由之路。
    4.因材施教
    人才选定后,医学生们的素质与个性互不相同,还应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而传授适宜的技能,以发挥他们各自的专长。《灵枢?官能》说:
    “各得其人,任之其能,故能明其事”,“目明者,可以视色。聪耳者,可使听音。捷疾辞语者,可使传论语。徐而安静,手巧而心审谛者,可使行针艾……兼诸方。缓节筋柔而心和调者,可使导引行气……各得其能,方乃可行,其名乃彰”。
    根据医学生的体质、性格以及语言行为习惯,在职业群体中适当分工,扬长避短,各展所能,才有利于医学事业,也利于培养出著名的医学专家。例如耳聪目明的,可培养成有诊断专长的;言语快捷而清晰的,培养成医药信息交流专家;安静而细心手巧的,可培养成针灸和用药的专科医生;身体柔韧性好又心性平和的,可培养成气功、导引专家。
发表于 2011/5/25 01: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