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362|回复: 0

为医者的课外书之十四--<<陆士谔小说考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3/4 19: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此书由田若虹著,上海三联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发行.


作者简介:
田若虹,湖南师大硕士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华东师大博士毕业,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元明清文学、古代与近代小说、古代典籍与文化。现为广东海洋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历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2部:《陆士谔研究》(湖南岳麓书社,2002年版)、《陆士谔小说考论》(上海三联书店(文博论丛),2005年版)。


附上相关文章两篇:

名医小说家 一身兼两任——云间龙陆士谔

陆士谔,名守先,又字云翔,笔名云间龙。朱家角人,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伯父世淮,为举人,父亲兰搓,为秀才。士谔幼年,家道中落,曾当过典当学徒。16岁,从本镇名医唐纯斋学医,遍读古今医药专著,学成后,悬壶于青浦、松江一带,辛亥革命后去上海行医,著有《国医新话》、(土谔医话》、《医学指南》等书,被誉为沪上十大名医之一。
  陆士谔从小爱读稗官野史、家中藏书甚丰,士谔过目不忘,奠定了日后创作小说的基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开始,他一边行医,一边写作,作品在报章连载,很受读者欢迎。
  陆士谔一生创作的通俗小说多达五六十部,就其内容而言,可分成五类:一是社会谴责小说,如《新孽海花》、《孽海花续编》、《官场怪现状》、《风流道台》、《最新上海秘史》等;二是历史小说,有《清宫演义》、《清朝开国演义》、《顺治太妃外纪》、《女皇秘史》等;三是武侠小说,有《三剑客》、《血液子》、《江湖剑侠》、《江湖义侠奇观》、《雍正游侠》等;四是文言笔记小说,如《蕉窗雨话》、《江树山庄笔记》、《尘余觚剩》、《冯婉贞》等,《冯婉贞》一文曾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影响较大;五是幻想小说,如《新中国》。
  《新中国)创作于宣统二年(1910年)其中写到这样一个故事:宣统二十年,万国博览会在浦东举办,黄浦江建成了一座浦江大桥,小说主人公前去游览,一跤跌醒,方知是梦幻一场。如今浦东开发,陆士谔的梦已成为现实。《新中国》已由上海书店重新出版。
  抗日战争时期,陆士谔蛰居上海。1944年三月,因中风卒于上海寓所,终年67岁。
  陆士谔次子凤翔,中国共产党党员,革命烈士,曾任中共石家庄市委书记、冶金工业部华东矿山管理局局长,1958年8月20日,因飞机失事遇难.






一篇失落的短篇武侠小说——略谈陆士谔及《冯婉贞》

若说近代的巾帼英雄,不能不提冯婉贞。在中学语文课本第三册中就载有此文。提示说:“本文记叙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北京圆明园附近谢庄人民反英斗争的故事。歌颂了谢庄人民的英勇善战和冯婉贞不畏强暴、多谋善断的英雄气概及反侵略的爱国精神。”本文是选自徐珂编写的《清稗类钞·战事类》,原题是《冯婉贞胜英人于谢庄》。很显然中学语文课本的编纂者把这篇文章是当史实来看待的,并把徐珂本人作为作者。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什么样呢?历史?冯婉贞?



据杨天石先生在其《〈冯婉贞〉的真相与史学家的困惑》一文中说“前些年,北京的几位历史学家对冯婉贞发生兴趣,想查清这位女英雄的身世和事迹。于是组织起调查队,从文献和实地两方面进行调查。自然,这是极为应该。为了宏扬爱国主义传统,人们对这位女英雄的了解多多益善。然而,事情就怕认真,一调查,问题出来了,不仅找不到冯婉贞其人的记载,而且,圆明园附近也没有谢庄其地,《清稗类抄》所云,完全是子虚乌有。”杨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的研究员,是研究近代史的专家当然不会乱说的。那么本文的作者又是谁呢?这又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呢?



这篇文章既然不是史实,通看全文这显然是一篇传奇故事,是一篇小说,是一篇武侠小说,确切的说是旧派武侠萌芽时期的一篇短篇武侠小说。



那么为什么说它是武侠小说呢?一般来说武侠小说中的主角都是或男或女的年青人。那么《冯婉贞》符合不符合这一条呢?文中说:“女婉贞,年十九,姿容妙曼”可见本文的主角不光是年青人而且还是一个“姿容妙曼”的女侠客。其次武侠小说的人物要会武,不仅主角要会武,而且一些其它人物也要会武,并且最终是以武力来解决问题的。文中提到婉贞“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文中还有一些武功的描写“操刀挟盾,猱进鸷击”、“皆玄衣白刃,剽疾如猿猴”、“彼此错杂,纷纭拏斗”,而且到最后也是以武力解决了问题。其三现今的武侠小说往往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巧妙的把虚构的人物,虚构的故事穿叉于真实的历史背景、历史事件当中。而本文正是以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为历史背景虚构出来的故事。最后衡量它是不是武侠小说还有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它具备不具备中华文化中自古就有的侠义精神。司马迁在《游侠列传》里,曾提及侠的四种名目,分别是:“布衣之侠、乡曲之侠、闾巷之侠、匹夫之侠”这是以活动空间来大概划分的,那么冯婉贞就符合“乡曲之侠”这一条了。唐代李德裕《豪侠论》指出:“夫侠者,盖非常人也;虽然以诺许人,必以节义为本。义非侠不立,侠非义不成,难兼之矣。”当代的金庸先生还说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可见本文是符合这些条件的。



但是徐珂为什么把它放在了《清稗类钞》的“战事类”呢?那还要从本文作者和所处的时间环境来说。在“杨文”中说道《冯婉贞》最早发现是在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上刊载的,作者是陆士谔。那陆士谔又是何许人也呢?此人在清末民初的文坛还是有一席之地的,尤其是在早期的旧派武侠小说中更是大大的有名。



陆士谔 名守先,清光绪五年(1879年)1月16日生于古镇珠溪镇(今上海朱家角)。17岁时,陆从清代大名医唐纯斋学医,并曾在青浦行医,于1905年来沪行医谋生,但少有患者问津,遂改营租书业,并试作小说,结织小说界名人孙玉声等。孙氏设上海图书馆,陆氏常去闲谈,曾助孙氏编《小金钢钻》。孙氏劝其在上海图书馆应诊,并在《金钢钻报》上为之捧场,发布陆氏谈医术的文章,从此陆氏渐成名医,著成医书多种。据《云间珠溪陆氏谱牒》陆士谔小传云:“著有《医学指南》、《加评温病条辨》等医书十余种,《清史》、《剑剑》等说部百余种,《蕉窗雨话》等笔记二三种行世。” 1906年便以“沁梅子”出版了《精禽填海记》,1908年又以同一署名出版《鬼国史》。曾在宣统年间,续《孽海花》(实与《孽海花》并无多大关系),于 1910 年由改良小说社出版。还创作了《新上海》与《新中国》。《新上海》将清末上海十里洋场种种光怪陆离的“嫖、赌、骗”丑恶现象作了深刻揭露,写得淋漓尽致。而《新中国》是陆士谔32岁写下的,这是一部令今人万分惊叹的小说。该小说又名《立宪四十年后之中国》,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也可以说是科幻小说。而陆士谔更为著名的是他创作的武侠小说。先后出版过《八大剑侠》、《三剑客》、《红侠》、《黑侠》、《白侠》、《北派剑侠全书》、《南派剑侠全书》、《雍正游侠传》、《新三国侠义传》等多种武侠小说。卒于1944年3月,终年66岁。



那么陆士谔可算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侠小说作者了。在当时武侠这个外来词(日本传入)使用的还不普遍。那武侠一词是从何而来的呢?据叶洪生先生在《中国武侠小说史论》中说:“日人何时衍创「武侠」一词?漫不可考。然明治时代后期的通俗小说家押川春浪(一八七六~一九一四年),却有三部以「武侠」为名的小说,轰动日本,风行一时;分别是《武侠舰队》(或译《海底军舰》,为处女作,一九○○年)、《武侠之日本》(一九○二年)、《东洋武侠团》(一九○七年);此外更创办《武侠世界》杂志(一九一二年),以鼓吹武侠精神。”而中国最早出现的武侠一词“据马幼垣考清末民初众多小说期刊所收作品,具有武侠小说性质者,当日归类为「义侠」、「侠义」、「侠情」、「勇义」、「技击」、「武事」、「尚武」等名目;而最早标明为「武侠小说」者,为林纾在《小说大观》第三期(一九一五年十二月)发表的短篇小说《傅眉史》,一次刊完。嗣后,以「武侠」为书名之荦荦大者计有:钱基博与恽铁樵编撰的《武侠丛谈》(一九一六年)、姜侠魂编撰的《武侠大观》(一九一八年)、唐熊所撰《武侠异闻录》(一九一八年)、许慕义所编《古今武侠奇观》(一九一九年)以及平襟亚主编《武侠世界》月刊(一九二一年)、包天笑主编《星期》周刊之〈武侠专号〉(一九二二年)等等。至此,「武侠」之名不胫而走;透过报纸、杂志的宣传鼓吹,社会大众也逐渐接受「武侠小说」存在的事实。一九二○年代「南向北赵」双雄崛起之际,向恺然的《江湖奇侠传》与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虽均未特别标明是武侠小说,但世人皆以武侠小说目之。”而《冯婉贞》是在1915年3月19日的《申报》上刊载的,当时武侠一词在中国还没有流传。徐珂把它选在“战事类”也就不足为怪了。



武侠小说的史料散漫多端,杂乱不成体系。今采撷一、二资料,凑成此文,聊表爱武之人的一点心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