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访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教授
返回列表
查看:
1642
|
回复:
1
访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教授
[复制链接]
hhbffq
hhbffq
当前离线
积分
13111
发表于 2011/8/21 10: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1/9/2 12:03 编辑
访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教授
上海
中医药
报
作者:楼绍来 杨悦娅 白玉金 李海英
【上海中医药报专访】名师指点 终生受益——访著名中医文献学家余瀛鳌教授
余瀛鳌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同时又是享誉京城的临床大家。曾任
中国中医研究院
(现中国中医
科学院
)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所长、中华
中医药学
会文献分会主任委员等职,是我国中医临床文献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老中医
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导师、博士后导师,全国
古籍整理
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当代中医药技术中心顾问、中国保健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1
、出身世医 由西返中
余瀛鳌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籍江苏阜宁,其先曾祖父赞襄公、先祖父奉仙公均是苏北
名医
。19世纪末,奉仙公与兴化赵海仙、淮安张子平,并称为“晚清苏北三大名医”。父亲余无言在上海长期业医,深受谢观、陈无咎、丁福保等前辈之教益,经治疑难重病和
伤寒
、
温病
甚多。他是民国时期国内著名的
经方派
医家,学验俱富。由于崇尚
经方
,用
石膏
、
大黄
者多不胜数,因此有“石膏大黄先生”的美称。
余瀛鳌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完成的是西医学业。1955年冬报名参加卫生部主办的第一届全国西医
学习中医
研究班系统
学习
中医药学,以优异成绩结业,实现了由西返中的“回归”。之所以称之“回归”,因为他的
家庭
是中医世家,他由学西医而转学中医,这是青出于蓝的更高层次的回归。毕业后被分配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后医院改为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这时他从医院调入中国
中医研究院
(今为中国中医科学院)。于是他就这样生活、工作在北京,落脚生根。
唯夫与天与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2
、名师指点 受益终生
余老从年轻时开始从事临床文献研究,终生治学,他的学术成就主要反映在临床文献研究方面。而追根溯源,与著名中医学家
秦伯未
的指点与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秦伯未(1901~1970)。全国名中医。建国后,历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卫生部中医顾问,中华医学会副会长等职。与无言先生有莫逆之交。秦老著作等身,所编撰的中医论著近60种,尤其对《
内经
》、《
金匮要略
》深有研究,被誉为“秦内经”。1956年10月,余瀛鳌经父亲余无言引荐,拜秦老为师,与秦老成为道义上于公于私的双重师生关系。
秦老是著名中医教育家
丁甘仁
的高足,余瀛鳌就学于秦老,就属丁氏门派的再传弟子。丁氏教勉学生积累学问要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秦老也要求余瀛鳌应深切注意前贤独特的医疗经验。
1959
年仲夏某日,秦老在住处接诊一位因患“
带状疱疹
”前来求治的中央某部负责同志,秦师索阅前医处方,大致属于
清肝
解毒
的治法。秦老师为他另疏一方:
“
大瓜蒌一枚,连皮捣烂,
红花
一钱半,生
甘草
三钱”。
后接到患者电话告称:
服药
后当天晚上胁腰部
疱疹
的
疼痛
即见缓轻。总共才三味药,共服四剂,病证痊愈。问秦老何以用此方?他答称:“此方非我所创用,系明代医学家黄古潭的经
验方
。我过去习惯从中医外科专著中寻求治法,但效果不太满意。后来我从《赤水玄珠》中看到此方并在临床加以运用,效验出乎意料的好。”
余瀛鳌回顾说:在学习、工作之暇,他经常向秦老请教有关学习中医的途径和方法。所谓好之者不如爱之者,因此秦老认为:“热爱中医事业,是我们学好中医的思想基础。只有热爱,才能真正学好。”秦老的话,对今天的中医教学仍有其现实的指导意义。
根据秦老的读书经验,余瀛鳌将所读书中的精论、方药治疗,分类摘记(笔记或资料卡),这样便于检索。余瀛鳌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再加上西医教育有益于他开拓眼界,使他终身获益。
秦老主张,从事文献研究者一定不能脱离临床实践,要学以致用;同时又要求临床医生也不能脱离文献研究,这样可加深对于文献的认识,将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发挥历史文献的作用。在余瀛鳌临诊早期,在广安门医院,一次师生相遇,秦老问学生:“你一个上午看几个病人?”学生汇报:“一般看10多个。”又问:“那你感到自己在处理这些病人时是否都比较恰当?”学生实话实说:“大部分病人我都能按照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比较恰当,但也有一部分人在辨证论治时有些模糊,不太有把握。”秦老指出:“那你针对白天的看病,回来晚上要多查阅一些文献资料,看看古人是怎样处理这类病人的。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不能任其糊涂下去。”秦老指出:学问的增长,学术经验的丰富,主要靠八个字“学习,钻研,积累,探索”。
“
一个临床医生不加强学习是十分可惜的。有的人当了一辈子医生,经治的病人也很多,但效验就是提不高,学术上也缺乏长进。首先是因为重视学习不够,基础没有打好:不具备勤奋学习的基拙,也就谈不上钻研。必须强调的是,要打好
中医理论
基础,即要学好《内经》、《
难经
》、《
伤寒论
》、《金匮要略》等
经典著作
,还要加上文学和医古文方面的修养,这个基础就须打得比较深广。”
秦老还指出,除了要求学生白天看病,晚上查阅资料,找答案以外,还应该向有经验的老中医请教。所谓山外有山,“你不应该只学老师,只学父亲,还应该更广泛地学习汲取。”
3
、潜心研究
著述颇丰
自从
1955
年余瀛鳌教授进入中国中医研究院,五十余年来,他潜心研究,从事
古籍
整理、文献研究及临床诊疗,殊多建树。余氏业医,除家传师授外,
青壮年
时期在中医研究院图书馆就泛览历代
医书
三千余种,能遵师嘱博采诸家之长。他著述宏富,从早期有《(重订)内经类证》出版以来陆续领衔编著,包括审订他人医著等约
30
种,发表学术论文
280
余篇。《(重订)内经类证》,是秦老与余瀛鳌师生合著,而在原著基础上学生重新修订,因而更臻成熟和完善。师生合著是历史传统,有利于中医事业的继承与发扬。最初有
祝味菊
与陈苏生师生问难对答形式的合著《伤寒质难》。以后张重华与张赞臣师生合著,编撰了《传承张赞臣喉科经验精粹》,此情可嘉,余瀛鳌为此书还撰写了序言。
在余老编著刊行
20
余种
中医书籍
中,由他领衔而自选比较重要的出版物有
6
部:《历代中医名著精华丛刊》、《新安医籍丛书》、《中医文献辞典》、《
中华文化
通志
·
医药学志》、《宋以前医方选》、《现代名中医类案选》。其中《新安医籍丛刊》累累
15
分册,与王乐匋、李济仁等合纂,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从
20
年前开始出书,直至
1993
年才出齐。《现代名中医类案选》此书与高益民合作编撰,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83
年,另有日译本。但仅中文版的印数达到近
8
万册,为建国以来中医
医案
类著作印数之最。
4
、勤于临证
独具匠心
余瀛鳌临床诊疗擅长于诊治肝
肾病
、
心脑血管病
、
糖尿病
、情志病、
癫痫
等病。
临床诊治主张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并对常见多发病或疑难重证进行通治效方的研究。
他认为
临床经验
不能单靠父传师授,主张为临床离不开向古人学习,但更离不开向
临床学
习,要不断总结自己的临床经验。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上,吸收了在京名医
施今墨
的名医名方。余瀛鳌治疗
急性肾炎
风水
症、
尿毒症
应用中药
祛风
利水具有一定经验,对于
慢性肾炎
应用中药
温肾
健脾
也有一定的经验。
在治疗心
脑血管病
后遗症
方面,他总结出比较独到的经验,在采用经验方补阳还五汤方面,他的经验是,应用于
脑梗塞
(腔梗)和
脑溢血
半身不遂
应有所不同。区别在于用
君药
黄芪
的
剂量
上。在应用于半身不遂必要时生黄芪剂量可加大,而在脑溢血刚发的病人剂量则加以控制。如果不慎而过用往往可引起第二次出血,造成不可逆转的局面。补阳还五汤是清代王清任创制于
1830
年,在当时颇属于创意。在此以前
中医治疗
杂病
中都用其他方法,从
张仲景
到后代对于
中风
半身不遂的辨证,一直从风从痰论治,而王清任却提出从补阳补气、活血
通络
论治,前者效果明显不如补阳还五汤。王氏将生黄芪剂量加大到
120
克
。但是经余瀛鳌的临床观察,认为这情况只适宜于久病之
脑梗
偏瘫
的患者,而对于脑溢血病人则应慎用,避免引起已经敛合的病灶重新破裂,造成第二次出血。在临床如何应用补阳还五汤,首先要区分是脑溢血还是腔塞性
梗阻
,这就要参阅西医病理报告,西医的病理报告对于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余瀛鳌强调提倡临证辨病与辨证的结合。认为西医的病理报告很重要。对于病人提供的病理报告和化验指标都要认真参阅,决不可漠然视之。根据余老在诊治
心脑血管
病方面的盛名,余老与广安门医院的谢海洲教授均应聘在北京社会福利中心偏瘫医院任顾问,每两周轮换一次参加医院会诊。
5
、生活勤俭
养生
养心
来到余府,我们在他书斋兼会客室里,见到余老。一张写字台,一张大靠椅,一生笔耕的余老在家时经常在此阅读和写作,就在此他写下百万字的著作。
墙上隶书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挂屏和牡丹图挂屏,两个挂屏一大富大贵、一个恬淡闲适,反映主人的宽宏胸怀和雅俗兼容的品格。一南一北两个藏书满架的书橱,其中不少是余老自己的著作。一个玻璃橱里不仅是摆设,更多的是荣誉。东西位置上长沙发相对的是直角平面电视机。墙上的挂屏和家人合影的照片,令人感到家庭的温馨。
今年
76
岁的余瀛鳌,动作不衰,记忆力好。我们请教他的养生经验。他说首先是心态要平和,养生首先要有好心态,平时做到心境愉悦谦和。余老生活俭朴,饮食不搞特殊,不吃
补品
,但要求荤素搭配,饭量不过饱,做到
7
~
8
分饱即可。
在谈到冬令进补问题上,他曾经在《中国中医药报》上发表文章《
膏滋方
治未病》。认为膏滋药可以用于提高免疫力预防
疾病
,但他遗憾地认为,膏滋药只在南方江浙盛行,在名声堂堂具有全国影响的
北京同仁堂
却不会煎
熬膏
滋药,因此在北方推介不广,他认为应该在南北
药店
制药技术经验方面开展南北交流。
他强调适当的肢体活动的重要性,这使他能够保持行动方便动作不衰。
他作为父亲的心时刻连接着远在大洋彼岸的女儿。两个女儿现在都在美国定居,她们出门都有车,她们在体力和行动上均不如老爸,因此他经常叮咛女儿,一定要加强平时的肢体
运动
。
糖尿病
,
中医
,
中医药
,
中医药学
,
中国中医研究院
,
科学院
相关帖子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黄元御圆运动理论与实践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hhbffq
hhbffq
当前离线
积分
13111
楼主
|
发表于 2011/9/4 01: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1/9/4 17:28 编辑
1959年仲夏某日,秦老在住处接诊一位因患“带状疱疹”前来求治的中央某部负责同志,秦师索阅前医处方,大致属于清肝解毒的治法。秦老师为他另疏一方:
“
大瓜蒌一枚,连皮捣烂,红花一钱半,生甘草三钱”。
后接到患者电话告称:服药后当天晚上胁腰部疱疹的疼痛即见缓轻。总共才三味药,共服四剂,病证痊愈。问秦老何以用此方?他答称:“此方非我所创用,系明代医学家黄古潭的经验方。我过去习惯从中医外科专著中寻求治法,但效果不太满意。后来我从《赤水玄珠》中看到此方并在临床加以运用,效验出乎意料的好。”
====================================
按:这个治疗带状疱疹的处方很好,可惜无人注意————更谈不上从中医文献资料之中去寻找宝物啦!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