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37|回复: 4

食品专家:没哪家企业敢保证产品不含塑化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27 07: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中国经营报》等媒体报道,塑化剂危机持续发酵,在白酒企业遭遇质疑的同时,调味品、饮料企业也被“拉入”这场风波。

“食用的酱油、醋、饮料里面塑化剂的含量是酒的400倍。”北京绿腰食品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龚也长在微博中语出惊人。一天之内,该微博被转发15000余次。一时间,消费者人心惶惶。但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上市公司坚称自己的产品不含塑化剂。

“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不含塑化剂。”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的判断,与龚也长基本一致。

A 食品巨头抗议,两套标准前后冲突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事件的始作俑者龚也长。在记者的追问下,他对“调味品、饮料里塑化剂含量是白酒400倍”的说法有些“含糊”,改口称,“在微博中说的400倍确实有点夸张”,但是,食品用香精香料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标准比白酒行业中塑化剂最大残留量确实高出很多倍。

按龚也长的说法,我国并没有明确规定饮料、调味品中塑化剂含量的上限,卫生部于2011年先后下发的卫办监督函[2011]551号文件和卫办监督函[2011]773号文件,对于食品、调味品的检测标准界定“存在明显冲突”。

2011年6月,卫生部下发的[2011]551号文件中表示,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最大残留量分别为1.5mg/kg、9.0mg/kg和0.3mg/kg。

而2011年8月,卫生部却又下发[2011]773号文件,规定食品用香精香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含量不超过60mg/kg的,可以允许继续生产销售和使用。

很明显,773号文件要比551号文件规定的最大残留量高出数十倍。实际上,塑化剂标准的前后不一,幕后缘于众多国内食品巨头的集体抗议。

从目前的市场反应看,酱油、醋等在超市的销售暂时没有受到网上传言的影响。

B 没有哪家企业敢说“不含塑化剂”

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对记者表示,香精香料是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原料的重要成分之一,但由于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都是成品,如果用香精香料的塑化剂总含量标准来作为调味品和饮料塑化剂总含量的标准不太恰当;但如果按照551号文件执行,对调味品和饮料来说,又显得过于严厉。

同时,由于卫生部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中所含塑化剂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仅让消费者对酱油、醋、食用油等调味品和饮料里所含塑化剂的标准模糊不清,也让相关企业在控制和检测塑化剂方面无明确的依据。

朱丹蓬表示,在饮料和调味品的原料中,香精香料是主要成分之一,而卫生部专门就香精香料塑化剂最大残留量做出“高标准”,显然是国内香精香料中塑化剂含量较高,相关饮料和调味品含有塑化剂的概率较高。

除了原料以外,调味品和饮料企业在生产线和包装上如果有塑料装置,则会加大产品存在塑化剂的风险。朱丹蓬表示:“特别是醋对塑料具有一定腐蚀性,在生产、包装以及运输过程中,有塑化剂转移到产品中的可能性,因此没有哪一家企业敢保证其生产的产品全部不含塑化剂。”

C 有人认为“民众不必恐慌”

多年从事发酵食品研究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韩北忠认为,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作为有机物的塑化剂溶入酒精等有机溶剂中是有可能的,但对于酱油、醋中是否含塑化剂、是否超标,还需要严谨的科学实验进行佐证,民众没有必要恐慌。

韩北忠说:“我没有做过这种实验,最好还是做一做实验再报道更好点……它就是一个化学物质,毒害是在一定剂量反应下才会有的,多了才是毒。我觉得现在更多的人是炒作一下,吸引一下眼球,让老百姓这不敢吃,那不敢喝,这就麻烦了。我个人建议,不要让老百姓再恐慌,一定要客观地分析它,不要一听说,就说它有毒。”

与韩北忠同在一个学院的李再贵教授,一直研究粮食加工产品,他认为:“如果说这个东西是故意添加的,我们应该狠狠地整治,如果不是故意添加的,我们还不能轻而易举地一棍子打死。”

塑化剂

又称增塑剂、可塑剂,有机化学里的国际化学命名为邻苯二甲酸酯同系物,是增加材料柔软性的高分子材料助剂,被广泛应用于塑胶、水泥等生产。在塑料加工中添加塑化剂,可使其柔韧性增强,容易加工。塑化剂对人的作用类似于人工荷尔蒙,会危害男性生殖能力并促使女性早熟,长期大量摄取会导致肝癌

来源:大河报
发表于 2012/12/27 18: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乱世乱象。
发表于 2012/12/28 02: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辉煌十年,中国特色!
发表于 2013/2/16 22:3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你说怎么办
 楼主| 发表于 2013/3/2 20:4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口洋酒卷入塑化剂漩涡

业内呼吁关注进口洋酒塑化剂问题

在国内白酒市场因不断曝光的塑化剂超标问题而仍处风口浪尖之际,近日一则来自法国媒体的消息,把进口洋酒也带入了这场漩涡中。该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话指出,至少有Camus(卡慕)、Frapin(法拉宾)、Remy Martin(人头马)三个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品牌产品因塑化剂超过中国规定标准而被挡在了中国国门外。

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进口洋酒在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货物来源复杂。此次事件暴露出的质量问题,显示进口酒也存在的塑化剂问题,国内有必要加大对进口酒的塑化剂检测力度。

人头马等洋酒成批滞留深圳码头?

据法国《夏朗德日报》报道,近期一些法国干邑白兰地酒被装箱滞留在深圳码头。原因是酒中邻苯二甲酸酯(塑化剂)含量严重超过了中国新出炉的塑化剂残留值方面的标准。中国目前已经成为法国干邑白兰地酒的最大市场,并且数字一直在保持乐观增长。这次事件将对法国干邑白兰地酒出口造成不小的打击。

报道中援引一位熟悉中国市场的知情人士称:“就在春节期间,至少有三个品牌被中国海关发现不符合塑化剂限值新规定。据我们所知是Rémy Martin,Camus和Frapin。”该人士还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商业问题,因为过去一年中这些都是中国市场主要进口的商品。

报道还称,由于害怕造成灾难性的商业影响,所有的酒庄都尽量在这一问题上大事化小或者否认。 例如人头马的CEO帕特里克·皮亚纳声称:“我们的出口商品的程序规范。”另一位酒类出口贸易商称:“这是一个中国内部的政策问题。这不是很严重,它会得到解决。”

被指塑化剂超标数倍

事实似乎不是那么简单,一家知名进口烈酒中国贸易公司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2月1日起,相关监管部门要求蒸馏酒进口商提交关于3类邻苯二甲酸盐(DEHP、DINP、DBP)残留值的第三方检测报告,而且每一批次都需要提交报告。该公司的烈酒产品经美国第三方机构检测相关物质检测值均为零。

但据《夏朗德日报》报道,近期滞留深圳港或退回法国的干邑白兰地产品据中国方面检测,一些干邑白兰地陈酿被检出邻苯二甲酸酯残留值可能超过30mg/kg。根据中国检验检疫局发给进口贸易公司的关于蒸馏酒3类邻苯二甲酸盐允许最大残留值标准,DEHP为1.5 mg/kg,DINP为9.0 mg/kg,DBP为0.3 mg/kg,那些被拒之门外的干邑白兰地产品已然超标数倍。早在去年,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就曾透露,部分进口酒被检出微量的塑化剂残留,但未作进一步说明。

“干邑”是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也是法国最著名的葡萄产区。干邑白兰地是指在法国干邑或周边地区生产的白兰地。分析白兰地塑化剂严重超标问题,法国干邑当地认为,酿酒过程中可能会产生一小部分,更重要的原因是白兰地是高度数的烈酒,具有较强的腐蚀性,使用质量不佳的塑料输送管道导致酒液受到污染。与前一阵卷入塑化剂风暴的白酒企业观点较类似。

进口酒业将受市场重新审视

据统计,法国干邑地区的白兰地酒每年销往中国市场的数量超过4000万瓶。作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之一,人头马君度公司本财年的一份报告也明确对中国市场寄予了厚望。

洋酒行业有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近期人头马中国某地区经销商大会透露,受到中国打击三公消费、经济疲软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销售情况不尽如人意。如今又被爆出酒品可能存在质量隐患,无疑是雪上加霜。

近年来,随着保乐力加、帝亚吉欧等洋酒巨头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国内进口酒消费市场逐渐培育成型。除了外资酒业集团直接在中国注册设立子公司,更多的品牌通过授权国内代理商、经销商进入中国市场,货源渠道繁杂。

进口报关抽检难以覆盖所有理化、微生物指标,质量把关可能存在漏洞。“其实,有些国内标准高于进口地标准。”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此前进口酒质量问题很少在中国市场被提及,此次名牌干邑白兰地被曝光塑化剂严重超标,受冲击的可能不仅仅是被曝光品牌,整个进口酒行业或许都将遭到重新审视。

记者:王文嫣

来源:新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