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经典学习
›
医易人生
›
交友学中医
›
第八月 中医诊断学
返回列表
查看:
3238
|
回复:
5
第八月 中医诊断学
[复制链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发表于 2012/12/30 03: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4/26 14:31 编辑
中医诊断学
学习
计划:
一.学习时间:从开贴始至2013年1月底,可根据学习进度延长。
二.内容:
1.中医诊断学视屏课程
2.按提供的网址反复练习
3.时间有多补充学习西医内科学视屏
4.时间有多背记
伤寒论
第1至11条
三.20日后准备第九月学习计划,如因故计划中断可视为无限期复习以前内容
不经过实践许多东西学不到。。。通过练习使思维逐渐接向实际。未经实践多少万例,十数万乃至数十万例的应诊经验。。恐对基础
知识
掌握运用未够扎实透彻。现如未有条件随师应诊学习,但做做网上各科习题还是可以做到的。另:
暂未发现好用的练习网址,试使用以下网址思考并练习,拟10日内反复做100题(如发现其他更好用网址更佳)
中医内科学
主治医师
练习题及答案(1-10),做得两三天熟悉了可以增加1-13
http://www.51mokao.com/Careers/TestPractice.aspx?id=52290&tl
=
中医诊断学远程教育课件
http://210.38.96.15/2003zyzd/wljc.html
专辑
: 朱文锋《中医诊断学》教学片(1—75全集)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3269626_ascending_1_mode_pic_page_4.html
本专辑由湖南
中医学院
——朱文锋教授主讲,他是国家“二十一世纪中医四大基础课程”系列之《中医诊断学》教程的主编者,被列为精品课程,用于本科教师培训和远程网络教学,广受好评。
教材:七版《中医诊断学》
详细讲解了中医学中的
望诊
、
舌诊
、闻诊、问诊、
脉诊
、按诊等常用
疾病
诊断方法,并突出了中医学中所特有的八纲辨证、病因与
气血
津液辨证、
脏腑
辨证及其它辨证方法、疾病诊断诊法与辨证运用等内容,最后介绍了中医病案的书写方法。
让我们以敬缅之心学习朱文峰教授的《中医诊断学》课程吧!(病逝于2009年5月)。
分类:
教育
标签:
中医教程
中医知识库
视频
: 75 总时长: 54:59:55 总播放: 2,821,478
创建: 3年前 更新: 1年前
中医诊断学视频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568227.html
http://www.zhong-yao.net/Article/List_56.html
视频: 01《中医诊断学》绪论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zMTYwMTY=.html
补充学习内容: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
恶寒
。
2太阳病,发热、汗出、
恶风
、脉缓者,名为
中风
。
3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
呕逆
、脉阴阳俱紧者,名为
伤寒
。
4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
脉数
急者,为传也。
5伤寒二三日,阳明、少
阳证
不见者,为不传也。
6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
温病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
自汗
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
小便不利
、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
黄色
,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7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
8太阳病,
头痛
至七日以上
自愈
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9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10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11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
大寒
,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
。。。
http://www.ngotcm.com/forum/thread-140563-1-1.html
佛手先生运用一二三辩症法讲解伤寒论第一讲
http://wenku.baidu.com/view/8849a621a5e9856a56126078.html
###
(语音 )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GoC_wKBGrs/?fr=rec1
一二三辩症法概要(新)语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UAWzQaYz7k4/
伤寒论原文第1至11条的复习语音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q6KlpdpqGvs/
http://www.tudou.com/home/diary_v12126734.html
(文字)
佛手先生运用一二三辩症法讲解《伤寒论》第二讲
http://www.tudou.com/home/diary_v12126732.html
佛手先生运用一二三辩症法讲解《伤寒论》第三讲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IfD2Cs0p3aI/
中国医科大学内科学(西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6989138.html
中医内科学(三)练习
http://job.bjadks.com/Web/paper.aspx?pid=102100
http://job.bjadks.com/Web/examList.aspx?page=1&pn=%E4%B8%AD%E5%8C%BB%E5%86%85%E7%A7%91%E5%AD%A6
-------------------------------------------------------------------------
中医
,
学习
,
伤寒
,
恶寒
,
伤寒论
,
中医学习
相关帖子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经方的精髓是见病知源,非见症用药
•
经方治重感冒恶寒汗多一例(答案已公布)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经方治冬天感冒恶寒鼻塞一例(答案已公布)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
伤寒论三阴三阳辨证临床发挥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3/1/5 03:1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1/24 14:09 编辑
每日学习安排:
1. 打开中医诊断学视频课程
2. 网上在线做题(每日做一次),做完每日重复做
3.可同时小窗口打开其它视屏及多余时间抄写背记其它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3/1/7 21: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4/30 18:06 编辑
西东.网
1楼的学习记录不知何故没了,好在没有丢掉学习计划。
1月8日做题130 17《中医诊断学》望神(三)、望色(一)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2MDM2MzI=.html
内科学08 内科学09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1ODM1NzMy.html?f=16989138
1月9日18《中医诊断学》望色(二 做题130
内科学10 内科学11 1月10日19《中医诊断学》望色(三内科学11 内科学12内科学13
20《中医诊断学》望形体
21《中医诊断学》望姿态、归纳演示做题130
1月11日内科学14 22《中医诊断学》第二节:局部望诊、头、发、面型做题130 1月12日【视频:23《中医诊断学》望五官、眼】
http://t.cn/hbwM2w
1月13日24 《中医诊断学》视频: 25《中医诊断学》望齿龈、望咽喉、望躯干、望颈项、望胸部胸胁内科学15 16 17 1月13日内科学18 19 26《中医诊断学》望腹部、望腰背、望四肢、望手足、望指和甲 1月14日 27《中医诊断学》望二阴2013年1月16日 视频: 28《中医诊断学》望皮肤 内科学21 1月17日内科学22
29《中医诊断学》局部望诊小结1月18日30《中医诊断学》第三节:望排出物、痰、涕、涎、唾、呕吐物、31《中医诊断学》望小儿指纹;第三章:舌诊、结构、部位、原理 做题130 32《中医诊断学》第一节:望舌体位、形态、方法及注意、正常舌
1月19日 33《中医诊断学》绛舌、紫舌、苍老舌、娇嫩舌、胖大舌、瘦小1月20日内科学23
内科学25 34《中医诊断学》第三节:望舌苔1月21日到医院1月22日35《中医诊断学》舌苔色、舌苔舌质的综合分析;第四节:舌象分36《中医诊断学》望诊和舌诊总结及补充1月24日37《中医诊断学》第四章:闻诊,听声音、听语言(谵语、郑声、1月25日38《中医诊断学》听呼吸、短气、少气、咳嗽 39《中医诊断学》听心音、听胃肠异声、呕吐、呃逆、嗳气、噫
1月26日40《中医诊断学》闻诊小结;第五章:脉诊 第一节:概述、原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1NDkwNzY=.html
1月27日
41
《中医诊断学》仲景三部诊法,寸口脉选取理由、脏腑分候(左心肝肾、右肺脾命)、脉位配法、配属依据 1月28日 42《中医诊断学》寸口分候的应用和原理、部位和方法(时宜、体
43《中医诊断学》正常脉象,六阴脉、六阳脉、斜飞脉、反关脉,
1月29日44《中医诊断学》浮脉(散脉、芤脉、革脉)、沉脉(伏脉、牢45《中医诊断学》虚脉、实脉、洪脉(大脉长脉)、细脉(濡脉、1月30日46《中医诊断学》滑脉(动脉)、涩脉、弦脉、紧脉47《中医诊断学》结脉(代脉、促脉);第二节:脉象的鉴别、相48《中医诊断学》真脏脉、妇人脉和小儿脉、脉诊的临床运用和意2月2日49《中医诊断学》按胸胁、按乳部、按虚里、按脘腹、按肌肤、按 2月12日50《中医诊断学》第七章八纲辨证 第一节八纲和八纲辨证的概念、
2月13日做题130 51《中医诊断学》里证、半表半里证、寒热辨证 电脑慢,家人病手术已年前出院2月19日做题130《中医诊断学》朱文峰52 虚实辨证、阴阳辩证
http://v.xidong.net/lecture/9573
《中医诊断学》朱文峰53 第三节:八纲证候间的关系、症候相间54 虚实真假症候的转化2月23日55 第八章:病性辨证 第一节变六淫证候 2月24日56 湿淫症、燥邪症、火热证;第二节:阴阳虚损症候 3月4日57 第三节: 气血辩证、气虚气陷气脱、血虚、气血两虚
3月6日视频: 58《中医诊断学》血瘀证诸特点、病因、表现 第四节:辨津液证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2NzM2ODA=.html
3月7日视频: 59《中医诊断学》饮证、支饮、水肿(原溢饮)、水停、湿、津液---3月8日60《中医诊断学》第九章脏腑辨证 第一节心病证辨、心悸、心气
3月9日中医诊断学》朱文峰61 痰蒙心神、痰火扰神 第二节:肺病辩证、常见症状、特性、主要表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2OTYzNjg=.html
3月10日视频: 62《中医诊断学》肺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2OTk2NzY=.html3
月11日63《中医诊断学》第三节:脾病辨证、特性、病理、症候表现
3
月12日64《中医诊断学》第四节:肝病辨证、功能特性、主要证候表现
3
月14日视频: 65《中医诊断学》肝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3MTQ0MTY=.html
3
月17日66《中医诊断学》第五节、肾病辨证、病证特点、常见症状、主要证候表现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3Mjg0ODA=.html
3
月19日67《中医诊断学》第六节:六腑病辨证、病变特点、证候表现(一)
3
月23日68《中医诊断学》六腑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第七
3
月25日69《中医诊断学》脏腑兼病证型表现(二)、章小结4月10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3NDE3OTY=.html
视频: 70《中医诊断学》第十章、第一节:六经辨证、特点、4月11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3NDc0NjQ=.html
视频: 71《中医诊断学》少阳病症、太阴病症、少阴病症、厥阴病症、小结 第二节:卫气营血辨证、证候表现(一)
4
月22日
《中医诊断学》朱文峰72 卫气营血病症表现(二)第三节:三焦辩证
4
月24日11:58
《中医诊断学》朱文峰73 第十一章、第一节:诊断资料属性分类 第二节:诊断思维和一般方法
4
月26日
《中医诊断学》朱文峰74 第三节主症的诊断思路 第四节:辩证诊断思维 第五节: 诊断思路、病名和分类
4
月30日视频: 75《中医诊断学》疾病命名的诊断意义、病历书写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3NTI4MDQ=.html
----------------------------------------------
2013年1月15日内科学视屏缺20,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3/1/18 02: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1/25 15:27 编辑
继续第八月计划并每日反复做题,以发现差距,增强学习动力
第九月学习计划拟学习西医诊断学,兼看
中医妇科学,可能还做些题和其他,
如以后因故计划中断可视为无限期复习以前内容
内容多,试提前看点视屏等:
西医诊断学(50集全集)
http://v.ku6.com/playlist/index_3225704.html
《中医妇科学》课程网站
http://js.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57100349
http://js.nclass.org/book-show/flex/book.html?courseNumber=57100349
人体解剖学1--34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2356082_ascending_1_mode_pic_page_1.html
人体解剖学1骨连接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M2NjQwNzI=.html?f=2356082
中国
解剖
网 - 首页
http://www.china-anatomy.com/forum_view.asp?forum_id=6&view_id=491
视屏学习后下月(2013年2月1日后)练习以下做题
中医助理医师 做题
2011年中医助理医师考试模拟题
http://www.hhkao.com/exam/sort.php?cid=64
视屏学习后下月(2013年2月10日后)练习以下做题
做题
http://wx.233.com/search/UserCenter/taskCenter/Favorites.asp
累啊,消遣下:
---------------------------------
2012.1。19诗鉴赏:
静夜相思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http://www.gushiwen.org/GuShiWen_813808d4bf.aspx
作者:
李群玉
闲夜酒醒
http://www.zidiantong.com/shici/x/xianyejiuxing123017.htm
话说皮日休的两首“
酒醒
”诗 - 好大一棵树的日志 - 网易博客
http://blog.163.com/zc4696@126/blog/static/469249032009101811839412/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3/1/21 04: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4/25 13:07 编辑
唐高骈诗【送春】水浅鱼争跃,花深鸟竞啼,春光看欲尽,拌却醉如泥。
http://home.plaaf.net/home.php?do=album&exif=1&mod=space&picid=39991&uid=3100
http://www.zhsc.net/Item.aspx?id=39143
《字里藏医》作者:徐文兵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catalog.php?book=54512
经络不通的症状
1、心包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失眠多梦易醒难入睡;心烦健忘胸翳闷口干;神经衰弱。
2、三焦经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
3、肺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怕风易汗咽干咳嗽;过敏性鼻炎皮肤干燥容易过敏;动则气短胸翳面色皮肤无华。
4、大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牙痛头痛口干皮肤过敏;青筋斑点多肠胃功能减弱;肩周痛慢性咽喉炎。
5、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脘腹胀气吸收不良口淡;容易呕吐作闷容易倦怠虚胖;头胀头脑不清湿重脚肿便溏;关节酸胀糖尿病。
6、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喉咙痛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倦怠膝关节酸痛便秘;唇干舌燥身体消瘦。
7、心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心烦心惊心悸心闷心痛;短气上气有压力感忧郁易怒;口腔溃疡口干口臭。
8、小肠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小腹绕脐而痛
心翳闷头顶痛;容易腹泻手脚寒凉;吸收不良虚肥;肩周炎。
9、督脉不通的常见症状:虚寒怕冷手足不温疲劳乏力;颈椎痛腰椎痛痔疮便秘;
阴阳
失调。
10、任脉不通的常见症状:怕热汗多阴阳失调月经不调;阳痿性冷淡消化不良胸翳气喘。
11、膀胱经不调的常见症状:恶风怕冷颈项不舒腰背肌肉胀痛;腰膝酸软静脉曲张尿频尿多;尿黄前列腺肥大。
12、肾经不通的常见症状:手足怕冷口干舌燥腰膝酸痛咽喉炎;月经不调性欲减退;前列腺肥大足跟痛尿频尿少尿黄。
13、胆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偏头痛容易惊悸;善叹息便溏便秘皮肤萎黄;消化不良关节痛脂肪瘤;痰湿结节积聚。
14、肝经不通的常见症状:口干口苦情志抑郁胸胁胀痛;眩晕血压不稳易怒冲动;皮肤萎黄易倦乏力前列腺肥大;月经不调乳房疾病小便黄。
容易感冒保肺经;头面疾患找大肠;
消化不良找胃经;疲劳透支找脾经;
心烦心痛打心经;吸收不好问小肠;
颈肩腰背靠膀胱;精力不足养肾经;
失眠多梦调心包;疑难杂正理三焦;
体弱多病灸任脉;虚寒怕冷温督脉;
情志抑郁舒肝经;结节肿瘤通胆经
http://hi.baidu.com/bbq435/item/af44412068df4b9ab732639b#3ab86a2fc700ecc4a4275a68
看手相,知百病
胃脾胆肝小心中,大肺膀胱肾小史。
高烧惊风及三椎,全在拇指反应点。
胆肝结石和发炎,失眠多梦食指显。
左右头痛高低压,就在中指一二三。
肠肺神炎吐癌症,无名指上反应全。
膀肾石炎糖尿瘤,小指上下都出现。
感冒便燥头麻晕,气管耳聋指节间。
中道疾病离坎线,要知死门在坤边。
大肠有病坎上寻,上下腹痛找兑乾。
乏肝硬大巽上下,生殖妇科腕中见。
心脾癫痉湿淋前,尽在艮震地纹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0292c080101bmrh.html
分享自yinger 《[转载]看手相,知百病!》 - 原文地址:看手相,知百病!作者:生命之泉 看手相,知百病! 胃脾胆肝小心中,大肺膀胱肾小史。 高烧惊风及三椎,全在拇指... (来自 @头条博客) -
http://t.cn/zTSvEzn
回复
举报
man1234567
man1234567
当前离线
积分
3817
楼主
|
发表于 2013/4/8 2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可同时参阅第十一月课程)
本帖最后由 man1234567 于 2013/4/26 14:14 编辑
病机十九条解读
发表者:赵东奇 (访问人次:1718)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古往今来,多有阐述,但每人都有不同角度、深度的体会。浙江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李学铭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师从叶熙春、史沛棠,对《内经》有深刻的研究心得,擅长应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现刊登李学铭对“病机十九条的研究体会,”希望有助于读者对经典的研读和运用,我们学习“病机十九条”,应结合《内经》本身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参考后世诸贤的有关注述加深理解,更要注意连系临床实例深入思考,想想原文的内容是否切合临床,是否能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如何应用,这样才能增加收获,提高理论与学术水平,达到学有所本、论有所据、法有所依,临床工作时视野开扩、思路活跃、辨证精细、治法多样、处方简约、用药灵动,疗效不断提高。最后补充一点,在十九条病机中,每条所涉及的症状多少不一,其间或由病因所联系,或因辨证所需要,把几个症状联系成一组,一般来说不要把它割裂成为一个个单独的证候或症状去理解,以免有失偏颇。病机是病能中的一部分,病机二字的意思,王冰解释为“病之机要”,谢利恒解释为“病之机括”,我们可以把它解释为引起疾病发生、症状出现与变化以及病情发展的原因与机理,与现代医学的“病理”有所近似。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病机十九条载于《内经·素问》二十二卷七十四篇的“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的内容广泛,意义十分重要,它涉及病因(外感与内伤)、出现各种症状的机理、众多症状之间内在联系、辨证方法等,还通过一种病因能够引发几种不同症状与不同病因也能引发相同症状的现象,说明治疗疾病不能采用见症治症的简单方法,强调对于病因病机的了解分析,应该“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做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才能达到“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治疗目的。
历代先贤对此十分重视,详加注释并代有发挥,尤以金元刘河间为最。他应用运气理论对本文进行深入研究,按照内伤与外感的属性归属为五运主病与六气主病,发现在六气主病的内容中,独缺燥气,于是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一节,通过对病机发展的分析,在其所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中,对病机十九条所涉及的证候与症状加以补充,还通过“五气俱从火化”的病机演变,产生了“主火论”,发前人之未发,补仲景之未备,自成一家,成为寒凉派的鼻祖。在河间主火理论的指导下,一改以辛温发散治疗外感热病的一统天下,倡用辛凉苦寒,对于外感热病初起阶段,不再应用辛温发汗,改而采用辛苦凉透的治法,明显的提高了临床疗效,推动了中医学说与学术的进步,为以后中医学说的发展开了先河。
我们解读病机十九条,首先应正确理解“诸”字与“皆”字的涵义,不能解释为“所有”与“都是”,只是针对病机十九条中所涉及的内容而不是包罗一切,甚至还不能包括《内经》其他篇章中提到的有关证候、症状与病机。病机十九条虽然意义重大又切合临床实用,但有它的局限性,因此应结合后世的医学发展与所面对的临床实际,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思维与实践的方法去学习病机十九条,不能为“诸”、“皆”二字所囿,不可用“病机十九条”去概括一切。
一、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本条涉及的症状为“掉眩”,病因为“风”,病位所在的脏腑是“肝”。肝属木,木生风,肝为风脏,风气通于肝,肝病可以生风,发生以动为特征的证候。本条所论属于内伤,所指乃肝病生风引发的掉眩症状,属于内风范畴,如:肝热生风,肝阳化风,郁勃生风,此为肝脏本身的病证,又肾者水脏,主水藏精,真阴所寄,阴即水也,木赖水涵,精化为血,血能养肝,若肾阴内虚,水不涵木则木燥而生风,精虚血少,血不养肝则血虚而生风,此乃病在肾而证在肝,乙癸同源,肾病及肝。常用的如辛凉化风、清热熄风、疏肝平肝、养血柔肝、滋阴平肝,或参介类以潜,石类以镇,或佐通络治掉等治法,俱按上述不同的证候与病机辨证以进,肝病如此,他脏之病亦如此,推此及彼,举一反三,细细推敲,必有所获。掉眩也有病不在肝者,如《内经·素问》有上气不足,头为之苦晕,目为之眩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亦有郁冒证的论述。治疗方面,上气不足所致眩晕,我常用黄风汤、补中益气汤为主方,至于郁冒证,《金匮要略》已有泽泻汤成法。
二、诸寒收引,皆属于肾
本节致病之因为“寒”,出现的症状是“收引”,病在五脏之“肾”。肾主北,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属阴中之阴而内藏元阳。《灵枢·本脏篇》曰:“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灵枢·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经脉喜温而恶寒,血气在经脉中,寒者泣涩,温者通利。若肾中元阳不足,内生阴寒,不能正常地温煦经脉,则经脉不利,气血行泣而失其畅行。同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阳气既虚,血行不畅,局部经脉缺少血气的正常涵养,则寒邪乘隙袭入,寒主收引,寒邪痹阻经脉,初则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久而出现经脉挛急,关节拘挛难以曲伸。按以上病机分析,本节所病之寒邪,既有阳虚之内寒,又有外寒之袭入,正虚邪客,内外合邪,虚实夹杂。如若病程冗长,除了阳气之虚,还有气血之损,以及久病所生之瘀,寒郁所酿之痰,陈寒不除,痰瘀难消,寒、痰、瘀三邪互结而成痼疾,已不能单纯应用温肾祛寒为治,宜以化瘀祛痰为主,佐入温经补虚,也许尚能减轻症状。以上所说的证候以经脉挛急,关节曲伸不利为主症,临床中也有因经脉挛急而出现局部肌肉、经脉疼痛者,如常见的腓肠肌痉挛,中医称之为转筋证,同样可以应用本节原文的理论指导治疗。所以读《内经》不能死啃,必须活解,要结合临床去思考、去理解、去引伸,否则,真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三、诸气月贲郁,皆属于肺
张景岳解释:“月贲,喘急也。郁,痞闷也。” 肺主气,司呼吸,主肃降,因多种不同的原因造成肃降无权,肺气上逆,气结胸中,则出现胸部塞闷、呼吸急促的病症,故曰其病在肺。本节描述的症状类似以胸闷气急为主症的喘证,若兼有咳嗽痰多则为肺胀,伴以胸痛则与胸痹相近,兼有汗出肢冷脉微即为虚喘重证。临床所见如肺气大虚,气无所主,或如痰浊壅肺,气降受阻,均可出现呼吸失常,胸闷喘息的临床症状,皆属病在于肺之例。又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大凡肾气大虚者肺气亦虚,下则摄纳无权,气不归根,上则肺气耗散,主气无力,以致气浮于上,胸闷喘息,肢冷汗泄,其病在肾,由肾及肺,此为虚喘之重者。尚有病起大怒,怒者气上,肝气迫肺而致胸闷喘息者,其病在肝,由肝及肺,这是实喘之一。所以出现月贲郁症状,除了肺脏本身以外,涉及肝肾二脏,病在的脏腑不同,病因病机亦不同,还有疾病性质的属虚属实、属寒属热的区别,治法迥异,必须详为辨析。
四、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本节病证的症状是“肿满”,“肿”在全身皮肤,“满”为腹内胀满,肿者现于外而医者可见,满者病于内唯患者自知。引发的病因为“湿”,病在的脏腑是“脾”。脾属太阴,为卑滥之湿土,属阴中之至阴,性喜温燥而恶寒湿,号称阴土,脾居人体之中,转运上下,又称枢轴。但坤轴之旋运,赖阳气之温煦。如若脾阳内虚,一则土德不振,旋运失职,水谷精气不能依赖脾气散精而上归于肺,二则土不生金,肺虚则无力行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之职能,于是水津不能四布,五经焉得并行,揆度失其常态,导致清者难升,浊者失降,水谷之湿郁而不化,积于腹中则气行受阻而发为胀满,外溢皮肤则积于肌腠而成浮肿,这是肿满之证生于脾病之正局。也有脾虚土不生金,肺虚卫失固密,外邪乘隙袭入,邪郁肌腠,肺失宣达,三焦失利,水道不通,以致水湿泛滥,发为浮肿,湿乘于脾,而致胀满,此属《金匮要略》之风水证,其病在肺,但细究病机,脾病亦包括在内,故立方用越婢加术汤、黄芪防已汤。再者肾为水脏而内寄元阳,元阳即真阳,亦称少火,少火生气,脾土有赖肾阳之温煦,肾阳不足,脾阳亦虚,旋运随之失职,脾不制水,肾难主水,气不化水,水湿停滞,溢于外则浮肿,郁于内则中满,治用《金匮要略》八味肾气丸合春泽汤之类,如若气为水阻,气水互结而水肿胀满严重者,治用实脾饮,此方以附子温肾,干姜温脾,白术健脾,茯苓渗湿,草果燥湿,木瓜化湿,大腹皮、木香、厚朴行气散满,再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以上二种,乃肿满之证生于脾病的变局。按本条所云,水湿内停而生肿满,虽首责脾土,实非局限在脾。
五、诸痛痒疮,皆属于心
本节原文应改为“诸疮痛痒,皆属于心。”这样与前面四句的文法相符。以上证候在初起时患处皮肤微红而痒,疼痛尚轻,此后迅速加重,则局部皮肤掀红灼热,疼痛日益加重,李中梓云:“热轻则痒,热重则痛”。疮疡初起病轻,病轻则热轻,热轻则痒,延久病重,病重则热炽,热炽则痛,进而热极化火,血受火灼,腐而成脓,此类病证属于阳毒热证,阴疽不在其例。我治疗疮疖痈毒初起,常用《本草从新》所载之忍冬藤酒一方,该方由忍冬藤、生草与黄酒三味药物组成,药味少而药量大,符合《内经》“大方”的组方要求,方中忍冬藤用量特大为每剂五两(旧制),加入黄酒一碗同煎,忍冬藤与黄酒二味有清热解毒、活血通络的功用。治疗疔痈疮疖时一般不用凉血清心之品,这也印证了本节心字的涵义所在,虽然个别疔疮、发背重证,热毒炽盛时也可出现邪陷血分、高热不退、神识不清的症状,属于邪入营血、热伤心神,这属于疾病反常发展的个例。因此本节“皆属于心”的“心”字不能死扣,必须活解。
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
病机十九条中“上”、“下”二条的内容与其它各条不同,只有症状,没有病因,只有上下的部位,未点明确切的脏腑,因此学习时的思维空间与思考的广度更大。本节症状为痿、喘、呕吐,病变所在为上。上指上焦,即胸中,内藏心肺,其中的心与痿、吐二症无直接的关联,惟有肺与痿、喘、呕三症的关系密切,如《素问·痿论》曰:“五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躄。”又痰壅于肺则病喘、饮邪迫肺亦病喘、肺气大虚亦能病喘。再则肺主气之降,肝气主气之升,一升一降,合为和平,若其人肺虚,金不平木,以致肺降不及而肝升太过,肝逆犯胃,胃气上逆而病呕吐与喘息,此类证候,治不在胃而在乎肺,或肺胃同治,叶香岩应用麦冬、沙参、枇杷叶、石斛、竹茹等治疗恶心呕吐的佐金平木法,临床中应用旋覆代赭汤治疗呕吐、气喘,俱属此类。以上痿、喘、呕三证发生皆系乎肺,故曰“皆属于肺”。但临床所见亦非尽然,举痿证而言,按《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中“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的理论,笔者治疗痿证围绕清湿热、理中焦、补中虚、复中运的原则展开,重点在中焦脾胃,而非本条所讲的上焦肺。临床中下肢痿软无力的患者,表现为肺阴不足或肺肾阴虚、肝肾阴虚者也非罕见,但采用相应的清养肺阴、滋养肺肾、滋补肝肾的治法,疗效明显的不如清湿热、理中焦、补中虚、复中运的治法。
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
本节涉及的症状有“厥”、“固”、“泄”,病变所在为“下”。“下”即“下焦”,五脏中位于下焦的有肝、肾二脏。厥,轻者四肢厥冷,重者人事不省,《素问·厥论》分厥证为寒厥与热厥,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内经》还有“肾气虚则厥”之说,都属于因虚至厥。阳气指元阳,阴气指元阴,肾气即元气,肾阴即元阴,皆藏于肾,为生命之根,由此可见厥证与肾密切相关,故曰“皆属于下”,“下”即“肾”也。再如血气奔逆之大厥,大怒血菀于上之薄厥,烦劳阳气内张之煎厥,以上三种厥证,大怒与烦劳皆属诱因,血气奔逆乃引发厥证的病机,肾阴不足乃本证的主要病因。良以肾阴大虚,水不制火,肝阳暴张,风火相煽,以致血气奔逆,升而不降,而成厥证,其病在肝,亦在乎肾,乙癸同源,肝肾同处下焦,亦符合“皆属于下”。总之,厥证从性质讲有虚寒、实热之异,从标本论,有在肾、在肝之别,从致病的原因来说,主要在于下焦之肾。固是前后不通,泄为二阴不固。肾主二阴,前后二阴之不约或不利,与肾的关系密切,亦系“皆属于下”之例。如常用之四神丸治五更泄泻,半硫丸治老年虚闭,右归丸、缩泉丸治遗尿或尿后余沥不尽,以及济生肾气丸、滋肾通关丸治小便癃闭证等,都按照其病在肾,治亦在肾的机理处理。
八、诸热瞀瘛,皆属于火。
本节症状“热”、“瞀”、“瘛”,病因为“火”。热为发热;瞀,河间谓昏也,如酒醉而心火热甚,神浊昧而瞀昏;瘛,动也,惕跳动瘛。发热昏昧与抽搐症状同时存在,属于火邪所致。热者火之渐,火者热之极,热之与火,质本一体,程度不同而已。外感温热之邪,表邪内传,陷入厥少,每每出现发热、神昏、抽搐等危症。心藏神,主神明,中医把属于意识、思维、记忆等部分大脑活动功能归属于心,当热病(不论伤寒、温病)极期,发热不退,营阴内耗,正虚邪陷,热入营血,邪犯厥少,除高热不退,口乾舌焦,尿少色赤以外,热伤心神,神无所主,神志昏瞀,热盛生风,风淫四末,四肢抽搐,甚者肢体僵直,角弓反张,归入痉厥范畴。瞀瘛症状多见于外感热病的极期。一般来说,温病初期,叶氏曰:“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邪在上焦肺卫,不致于出现发热与瞀瘛并见的危重症状。亦有例外者,如高年营阴久虚,婴幼稚阴未充,或因所感邪热特甚,以致发病未几,随即内传,陷入心包,热扰心神,风因热起,此为逆传心包之证,属于热病之反常传变,证见高热、神昏,幼儿与年老体弱者也可出现四肢抽搐。邪陷营血与逆传心胞均属重证,症状有所类同,其病程的长短与营阴耗伤的程度具有明显的区别,治疗时,在祛邪与扶正的药物的应用上,孰主孰次,孰轻孰重,迥然不同。热病发展至热入心包或邪陷厥少的时候,热势已炽,热之极便是火,因此曰:“皆属于火”,这也符合五气俱从火化的道理。
九、诸禁鼓慄,如丧神守,皆属于火。
本节症状有“禁”、“鼓”、“慄”、“如丧神守”,病因是“火”。禁与噤通,失语,不出声也;鼓者鼓颔,战齿也;慄为身体抖动,即寒战;如丧神守,即神不守舍,轻度的精神失常。一般的风热外感与伤寒、温病初起,其邪在卫表,不致出现上述严重见症,当外感热病发病多日,高热不退,邪热炽盛,一则里热难以外达,阳郁不伸,出现真热假寒,寒战、战齿之假象,若兼见四肢厥冷,即为热深厥深,二则热伤心神,表现为失语及神不守舍。这样的证候在伤寒阳明证与温病气分证中亦可出现,属于表邪传里,里热炽盛的外感热病的剧期。不尔,势将入营劫液,直至耗血动血,昏昧狂乱,种种危象相继迭现。本条的症状除了寒战、战齿、失语、神不守舍以外,应当与上条一样具有发热症状,在原文中没有提及,属于省略。诸热瞀瘛与诸禁鼓慄,如丧神守二条的共同症状都是发热、神昏(失语),前者伴有抽搐,后者兼见寒战、战齿,病因都是火邪,症状的差异,尤其后者出现了寒战、战齿的假象,只有通过病机分析,才能不为假象所惑,避免诊断与治疗失误,这正是“病机十九条”所体现的强调辨证的核心思想,显示了中医学的客观与科学。
十、诸痉项强,皆属于湿。
本节症状“痉”、“项强”,病因为“湿”。痉为肢体强直,项强是颈项强直不能转侧,二者性质相同,惟有程度上的区别,以上症状由湿邪所引发。对于本节原文,先贤颇有争议。姑且存而不论
十一、诸逆冲上,皆属于火
本条涉及症状为“逆”、“冲上”,病因是“火”。逆为上逆,应降而反升为之逆,冲上即逆上,要注意这个冲字,它含有突然与相对严重的意思,与中风证的中字相近,冲上者,突然而较剧的逆上也。临床中突然出现而相对较重的逆上症状如外风引动内风,风气上逆,升而不降的中风;外感风热,挟痰迫肺,肺气上逆的咳喘,暑热犯胃,胃气逆上之呕吐等。火性炎上,暴病多实,李士材曰:“阳邪急速,其病必暴。”以上病证发病骤急,证情相对较重,属热属实者居多,热之极谓之火,故曰“皆属于火”。治疗方法,亦以清热、泻实、降逆为法。
十二、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本条症状“腹胀腹大”,病因为“热”。腹胀又兼腹大者,其证为臌,即现代医学的腹水征。按河间解释,“阳热气盛,则肿胀也。”李中梓曰:“大抵阳证必热,热者多实。”可见本条中“皆属于热”的热字不能单从字面去解释,它含有阳证、实证与热证的意思,但毕竟热证与实证、阳证不同,因此把它作阳证与热证解释也许更为恰当。不论气臌、水臌、血臌、虫蛊,多属于有余之阳证与实证,有表现为热证的,也有表现为寒证的。临床中治臌胀,如柴胡疏肝加吞苏合香丸治气臌,实脾饮、附子理中合五苓、已椒苈黄合四苓等治水臌,调营饮加减治血臌,以及十枣汤、舟车丸之攻逐等,用药有温有凉、有峻有缓,以消实积除胀满为其共同功用。
十三、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本节症状是“躁”、“狂越”,病因为“火”。躁与狂越均由心神失治所至。躁者自觉烦躁不安,神志不昧,其证尚浅;狂越者,昏狂无制,或登高而歌,或弃衣而走,病已危笃。躁与狂越皆系热扰心神,神明失治所致。临床中常见外感热病出现躁狂越症状者,躁证多见于气分无形热盛与阳明实热证中,为热扰心神之轻者,表现为神情烦躁,躁动不安,有时谵语而问之能答,应用辛凉重剂以清热,或投通腑泻实以泄热,热清则神安,自然告愈。狂者多见于邪陷厥少之候,热伤营阴,邪热炽盛,内陷心包,神明被扰,神识昏昧,胡言谵语,甚者登高而歌,弃衣而走,或伴肢痉项强,治用清营汤加吞安宫牛黄丸之类,以挽危急。此为热扰心神之极者,故曰“皆属于火”。
十四、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本节症状“暴”、“强直”,病因为“风”。暴,形容发病之突然与病势之危重;强直,即颈项强直,四肢僵硬,角弓反张。对于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症状,在《金匮》称为痉证,分刚痉与柔痉,刚痉由外风所致,柔痉系内风引发,刚痉属外感,柔痉为内伤,外感之痉,起病急骤,内伤之痉,发展稍缓,但证情同样严重,而且具备风的特征。本条证候起病骤急,当属外感所致,由外邪袭伤而骤发强直症状者如小儿脐风(破伤风),亦包括热病邪犯营血,病入厥少之热极生风而致的痉搐者。“风性动”、“风者善行而速变”,正由于本证发病骤急、病情进展迅速、症状变化多端,具有动的特征,因此曰“皆属于风。”但脐风伤于外风袭入,热病中出现之强直症状为热极生风所引发,属于内风范畴,二者治法迥异,不可同日而语。
十五、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
本节所述症状是,在人体的某个部位,以手鼓之有声,声如鼓音,病因为热。人体各部以手鼓之有声者,唯有胸腹。中医在诊断臌胀证时也采用以手扣腹的诊法,听其声音,响亮如鼓声者为无形气滞,属气臌,音低而沉闷者乃有形邪积,为水臌、血臌、蛊臌之类。本节症状为扣之有声,声如鼓音,系中空无物之特征,常见于气臌。气臌由肝失疏泄,气滞失运,结于腹中,引起腹胀,甚者腹大,病邪为郁结之气,其证为实但未必属热,治疗方药如柴胡疏肝合沉香苏合丸,药性偏于辛温,符合“藏寒生胀满”之经旨,故“皆属于热”的热字,也不宜纯作热邪、热证解释,姑且存而不论。
十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
本文提到的症状有“胕肿”、“疼酸”、“惊骇”,病因为“火”。张景岳《类经》把胕肿解释为浮肿,似乎不妥。《医经精义》把胕肿改为跗肿,跗者足跗,即足背浮肿,比较合适。临床中出现足部浮肿,伴有酸痛,同时因此而出现惊骇不安之状者,如丹毒(急性淋巴管炎),热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这些证候除了足部局部肿痛以外,往往兼有患处皮肤焮红,抚之灼热,由于疼痛烈剧,怕按怕碰,往往会出现惊骇不安之状。上述证候,属于阳证、实证,且为热之甚者,热之极便是火,故曰“皆属于火。”本节原文也不能死读,不能被胕(跗)字印定眼目,要举一反三,不论肢体任何部位出现上述症状者,同样符合“皆属于火”的病机特点,治则亦基本类同。
十七、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
本节症状有“转”、“反戾”与“水液浑浊”,病因为“热”。转为扭转,反为角弓反张,戾为曲,即曲身,水液指小便。凡出现肢体扭曲,角弓反张而尿黄混浊者,由热邪所引发。在病机十九条中论述肢体扭曲、四肢强直、角弓反张症状者,有“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与本条“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涉及的病因有湿、风、热三种。湿为阴邪,热为阳邪,风为百病之长,三者的属性不同而引发的症状相同,因此本节原文中水液浑浊的现象,是反映热邪致病的症状特点之一,也是与由风湿二邪致病相区别的辨证要点之一。由此可见病机十九条十分强调辨证的重要,必须根据细微的症状变化,通过辨证,才能进行正确的病机分析,进而确立恰当的治则方药,获取疗效。有人把水液浑浊作为一个并列的症状进行诠释,似乎欠妥。
十八、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本节无具体症状,只指出“水液澄澈清冷”,病因为“寒”。水液,泛指人体所有的排泄物,澄澈清冷即透明稀薄,与上条水液浑浊之稠厚浓浊相对照,作为鉴别证候之寒热虚实的辨证方法。例如:痰热咳嗽者痰稠厚,风寒咳嗽者痰稀白;痈毒的脓液稠黄,阴疽的脓液清稀;经血色淡而稀多虚寒,稠厚色深为实热;腹泻之大便清稀多水为虚寒,稠厚恶臭属实热;外感鼻塞涕出稠厚者属风热,涕出清稀者多风寒;小便量多清澈为寒,量少混黄属热;带下清稀如水为虚寒,浓稠色黄为实热;呕吐物完谷不化为寒,腐浊酸臭属热等,都是临证时常用的辨证依据。寒热虚实之阴阳有别,治则方药亦迥然不同,本条所指并非一个特定的证候,而是一种辨证的方法,病机十九条体现了辨证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十九、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本条症状有“呕”、“吐酸”、“暴注下迫”,病因为“热”。呕是呕吐;吐酸即呕酸,或曰泛酸;暴者形容起病急重;注,“一泻如注,”形容泻势之甚;暴注即严重的急性腹泻;下迫,肛门的窘迫症状,如里急后重。急性腹泻,一泻如注,伴有里急后重,以及呕吐,泛酸者,属于实热证,如急性胃炎、急性肠炎之类。胃统六腑,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今热邪与宿食互结,壅积在胃,胃气不降而反上逆,遂致呕吐,吐酸。热壅肠道,小肠不能受承,大肠无以化物,传导失其常度而腹泻,暴注下迫。凡此皆为实热之证,故曰皆属于热。如三黄泻心汤,既治胃家实热之呕吐、泛酸,亦可通因通用治疗实热腹泻。
我们学习“病机十九条”,应结合《内经》本身的有关内容相互印证,参考后世诸贤的有关注述加深理解,更要注意连系临床实例深入思考,想想原文的内容是否切合临床,是否能应用于临床,在临床中如何应用,这样才能增加收获,提高理论与学术水平,达到学有所本、论有所据、法有所依,临床工作时视野开扩、思路活跃、辨证精细、治法多样、处方简约、用药灵动,疗效不断提高。最后补充一点,在十九条病机中,每条所涉及的症状多少不一,其间或由病因所联系,或因辨证所需要,把几个症状联系成一组,一般来说不要把它割裂成为一个个单独的证候或症状去理解,以免有失偏颇。
发表于:2011-10-10 05:52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530077974.htm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