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休闲广场
›
医药看台
›
转贴专栏
›
价廉让中医“很受伤”(不吐不快)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查看:
2080
|
回复:
13
价廉让中医“很受伤”(不吐不快)
[复制链接]
玩家天下
玩家天下
当前离线
积分
2624
发表于 2013/1/4 17: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价廉让中医“很受伤”(不吐不快)
2013-01-04 04:48:00 来源: 人民日报(北京)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中医的优势概括为“简、便、验、廉”,并以此为骄傲。然而,一个“廉”,却成了中医的“
致命
伤”
最近,山东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医
骨科
小夹板技术濒临失传,能够运用小夹板治病的中医凤毛麟角。
小夹板之所以“失宠”,主要原因是价格低廉。例如,一名桡骨骨折患者,用小夹板固定治疗,不需要住院,加上中药费,医院最多收800元。而对于同样的病人,如果用西医手术治疗,加上钢钉、钢板等耗材费,至少收2万元。同时,使用小夹板技术,医生需要耗费大量体力,而这些是没有回报的。因此,大多数
中医院
都放弃了这一传统正骨技术,只有少数
老中医
熟悉小夹板。年轻医生甚至连小夹板都不认识,即便在书本上学过,在临床中也很难有实践机会,小夹板几乎变成屠龙之术。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中医的优势概括为“简、便、验、廉”,并以此为骄傲。然而,一个“廉”,却成了中医的“致命伤”。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使用诊疗设备少,检查和手术也不多,主要靠手法和药物,收费非常低廉。当前,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有4000多项,其中涉及中医的仅有100多项,而且很多都是“亏本买卖”。例如,在北京的三甲医院,针灸每人次4元,
拔罐
每人次3元,
按摩
10分钟每人次10元,
穴位
敷贴治疗每人次7元,
颈椎病
手法治疗每人次25元。一位中医坦言,针灸一次4元,连针的成本都不够,费力不讨好,谁还愿意干呢?因此,很多中医都被迫放弃了传统手法。
中医药
简便廉价的优势,反而成了中医药生存与发展的障碍。中医院弃“中”姓“西”,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也有人认为,中医不就是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吗?论技术含量,能比得上CT、核磁吗?的确,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不值多少钱,但是,能用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治好病,却是大智慧。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的背后,往往凝结着医生数十年的心血和功力。相对于西医而言,
中医理论
更为艰深复杂,培养一名好中医远比培养一名好西医难得多。如果中医收入远远低于西医,甚至连养家糊口都困难,还有多少人愿意坚守“国粹”呢?
事实上,价格低廉已经让中医药“大伤
元气
”。如果继续要求中医药廉价,就有可能把中医药逼进死胡同。例如,神威药业原本是一家
生产
“
六味地黄丸
”的著名企业,但由于地道药材原料价格持续上涨,而成药价格却无法同步上涨。为了避免赔本赚吆喝,企业只好放弃生产“六味
地黄丸
”。可见,违背价值规律是要付出代价的。
俗话说:谷贱伤农。其实,药贱同样伤医。要想振兴中医药,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中医药走出价廉的困境。例如,中药配方颗粒是利用现代工艺提取的“速溶中药”,被视为中药现代化的方向。它克服了传统中药“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的劣势,具有免煎、便携、易服等特点。由于价格比传统中药高出30%以上,并且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其销售额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假如没有价格优势和政策支持,中药配方颗粒的
命运
恐难预料。
如果把中医的困境比作“气
血亏
虚”的话,调整价格就是一剂 “补气养血”的良药。只有让中医药这块瑰宝越来越值钱,后人才会代代相传。否则,等到中医绝技失传了,中医人才流失了,中国就真成“中医的故乡”了!
(本文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
中医药
,
中医
,
六味地黄丸
,
地黄丸
,
中医院
,
中药材
相关帖子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经方治面部灼热红肿一例(答案已公布)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庄野医
庄野医
当前离线
积分
1717
发表于 2013/1/4 21:4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可再一味的“廉”下去,也不能再被“廉”给捆绑了。
回复
举报
crane2003
crane2003
当前离线
积分
78
发表于 2013/1/4 23: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国家政策的问题所致。医疗行业应该成为国家的福利部门,而不是盈利的产业。医生的价值不是体现在开的药多贵,做的治疗项目多赚钱,而应该是花较少的钱,尽可能的解决问题。衡量医生价值的标准也就不能用经济效益,更应该倾向于社会效益。也就是说,医生护士的工资奖金应该由政府全额承担,但现实似乎不可能。这就是症结所在。如果生计问题都解决不了,谁会花心思在提高医疗质量上呢?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
英国最大的财主是谁?不是女王,是剑桥大学,是牛津大学!正是这样的模式,教授才能安心从事研究,数十年如一日,可以不问社会的潮流,可以不关心利益的取向。这些也是值得借鉴的。
回复
举报
ligts
ligts
当前离线
积分
544
发表于 2013/1/5 01: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医药费太贵,对低收入的百姓是一个压力,但中医生如果收入太少,又不利于中医的发展。我有一个奇想:医院的中医诊金,可随医生自定,有本事的定得高,收入也高;没本事的定高了,就没人问津了,这就符合市场规律了。
回复
举报
CPS.LQZ
CPS.LQZ
当前离线
积分
43
发表于 2013/1/7 03:4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同意中医提高诊费,但关键是疗效,如果确实手到病除收再高也不过分,如果没疗效,一块钱都不值
回复
举报
厚朴艾灸
厚朴艾灸
当前离线
积分
760
发表于 2013/1/7 17: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能用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治好病,却是大智慧。一根针、一个罐、一把草的背后,往往凝结着医生数十年的心血和功力。说得太对了,确实可以提高诊费,确实疗效是关键,是生存之道。
回复
举报
fsgong
fsgong
当前离线
积分
107
发表于 2013/1/8 03: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支持!
回复
举报
lwdf
lwdf
当前离线
积分
21
发表于 2013/1/8 06: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严重支持.
回复
举报
mayan2000272
mayan2000272
当前离线
积分
813
发表于 2013/1/8 06:5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诊、疗看效果,收费不应比同科的西医低。
回复
举报
渔人
渔人
当前离线
积分
109
发表于 2013/1/9 06: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和钱挂钩发展的方向可想而知
回复
举报
1
2
/ 2 页
下一页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