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727|回复: 5

“经方扶阳派”医学临证杂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5 06: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概述  “经方扶阳派”又称“火神派”。 “火神派”的始祖是四川的郑寿全,其后有卢铸之、范中林、吴佩衡祝味菊彭统涛卢崇汉、刘力红等一大批医学大家,将“火神派”医学发扬光大。其实“火神派“属于伤寒派的一个分支,凡是”火神派“的医家都是伤寒大家,是将伤寒论中的温热助阳法提高了一个层次,也算是伤寒论的理论在临床上临证治病过程中的一次飞跃。伤寒论中应用最广的方剂就是”桂枝汤“,清代医学家柯韵伯在《伤寒来苏集》中称桂枝汤乃群方之冠也。大家都知道,桂枝汤是治疗中风的方剂,伤寒论中用了最大的篇幅和最多的条文来论述桂枝汤的适应症和应用方法,那么医圣张仲景为什么将这本书定名为《伤寒论》,而不定名为《中风论》呢?经典就是经典,一本经典的名称不会随意定的,就这本经典的内容来说,定《中风论》更为合适,更能符合整部经典的内容要求,而医圣偏偏定名为《伤寒论》,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加明白人体的阳气很容易被损伤。我们知道,风伤卫,卫既是卫气,也就是说中风容易伤人体的气,寒伤阳,寒邪容易伤人体的阳气,阳气是人体中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抵御外邪入侵的重要物质,一旦受伤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就会出现疾病,所以,张仲景把这本经典定名为《伤寒论》是非常正确的,整部伤寒论共计三百九十七法,虽然也论述了寒下法、清火法,但还是以注重人体的阳气为主,论述最多的还是温补扶正的方法,使用最多的药物还是麻黄、桂枝、细辛生姜附子干姜人参大枣等温补散寒药,《伤寒论》之所以能成为经典,我认为与这些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句话指明了阳气在人体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人体中的阳气,就好比天上的太阳一样,我们都清楚,白天太阳高照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夜间没有太阳时是什么滋味。白天阳光普照,人人感到暖意融融,精神百倍,神清气爽;而在黑夜是什么感觉呢,整个大地漆黑一片,阴森森不寒而栗,神情沮丧,毫无生机。没有太阳的大地是没有生气的死阴,人体小宇宙,那么,没有阳气的人体就是没有生机的死尸,你说没有阳气可怕不可怕?没有阳气的人体是死尸一块,阳气衰少的人体就是病态一个。人体处于病态时,就好像阴天之时,大家都有体会,特别是在冬季,当天阴无日,雾霾弥漫,蒙蒙昧昧,路上的行人稀少,高速公路上的汽车停止行驶,整个大环境都处在一个停滞状态,人要是得病了体内就会出现这样的状态,那么如何改变这个大环境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天与日”,就是天空中出现太阳,烈日当空,雾霾自散,一片晴朗,到处恢复了原来的状况。而人体有病怎么治疗呢,给予体内阳气呀,让人体内的阳气得其所而达到健康长寿,用什么方法给人体补充阳气呢,那就要用药物帮忙了,那个药物或者方剂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呢,就药物来说莫若附子干姜,方剂来讲莫若伤寒论的四逆汤,即附子干姜炙甘草。附子辛咸大热有毒,通行十二经,主入脾肾经,上可助心阳以通脉,中可温脾阳以散寒,下可补肾阳以益火,乃温阳逐寒之第一药也。干姜味辛性大热,温中回阳散寒。炙甘草味甘性微温,温中补脾益气。附子无姜不热,干姜无附不行,附子干姜配伍应用,真是中药中的绝佳之配啊,再配炙甘草以制姜附之行太急,使其缓缓而行,让阳气周遍全身,体内的寒湿被驱逐而无踪影,还人体一个阳光普照,祥和温暖的内环境,让人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愉悦的心情,这也是“火神派”鼻祖郑钦安大师创立火神派的一大原因吧。
   火神派善用附子、干姜等热药,之所以如此,他们是有理论为本的。其核心就是“洞明阴阳之理”,“认证只分阴阳”,“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郑钦安语)。火神派首领郑钦安首阐其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天地一阴阳耳,分之为亿万阴阳,合之为一阴阳。于是以病参究,一病有一病之虚实,一病有一病之阴阳。知此,始明仲景之六经还是一经,人身之五气还是一气,三焦还是一焦,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总之,病情变化非一二端能尽,万变万化,不越阴阳两法。若逐经、逐脏、逐腑论之,旨多反晦,诚不若少之为愈也。”“予非爱姜、附,恶归、地,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耳。学者苟能洞达阴阳之理,自然头头是道,又奚疑姜、附之不可用哉。”(《医法园通》)“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以大剂附子、干姜为主,则是其主要用药特点。
      二.我认可“火神派”的理论
    我于一九七九年在德州医学专科学校中医系学习,一九八二年参加工作开始行医,一直在医院工作。在学校学习中医三年,虽然刻苦努力地学习,但是也就是学了一点中医最基本的东西。也可以说是皮毛的东西,没有深入地学习,再加上参加工作时还才二十岁,病人对我的信任度不高,也只有用西医西药应付病人。中药偶尔用一下,也就是达到了一个没有把中医理论丢掉,好在我参加工作后一直定着中医刊物,不断地进行学习。后来慢慢地用中药多了起来,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临床经验的丰富,病人越来越信任,但是在临证时,由于没有深入扎实的中医理论为指导,常常是以蠡测海,茫然无涯,其临床疗效也常常是不尽如人意,害的很多病人多花了冤枉钱,多喝了苦药多遭了罪。每每想起这些,内心总是感到非常的内疚,总觉得对不起病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合格的医生。有很多夜晚睡不着觉的时候,自己进行了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中医医生,工作了二十多年,在临床治疗时还处在这个水平,到底问题出在哪里?这些年来,中医杂志,北京中医,新中医,国医论坛,河南中医杂志,山东中医杂志,浙江中医杂志等,基本上是天天不离手,可是怎么就是不能提高我的临床疗效呢,我慢慢地意识到中医经典的重要性。后来,我又重新学习《内经》和《伤寒论》,对其中的重要内容进行了认真刻苦的学习,一遍一遍的反复背诵,记住了这些理论后,反过来再用于临床实践,自己深深感到这些理论起到了非常大的指导作用,促进了我临证治疗效果的提高,我感到很高兴,也搞到很欣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新华书店购买了一本郑钦安的《医法圆通》,回家后通读了一遍,受益良多。我发现重视阳气,善用附子,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
  “万物生长靠太阳,百药之长属附子”这是用最通俗的话概括火神派。
   阳主阴从:郑钦安认为元阴元阳是人身立命之根本,但是在阴阳两纲中,表面上看,阴阳在相互为用的关系中,处于等同地位,互为消长,缺一不可。然而在相互消长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却是“阳统乎阴”、“阳主阴从”的现象。因此他认为阴阳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阳气,阳为主,阴为从,只有阳气致密于外,阴血才能固守于内。二者虽说互根,但又有主次之分。所以郑钦安特别重视阳气,认为“阳者阴之根”,“有阳则生,无阳则死”。郑钦安推崇辛热扶阳治法,善用姜附等药,显然都是建立在注重阳气的理论基础之上。在其著作中,他反复阐述这些观点:“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阳旺一分,阴即旺一分;阳衰一分,阴即衰一分。”“阳统乎阴,阳者阴之主也,阳气流通,阴气无滞。”“人身所恃以立命者,其唯此阳气乎。阳气无伤,百病自然不作,有阳则生,无阳则死。”“人身立命就是一个火字。”“人之所以立命者,在活一口气乎。气者阳也,阳行一寸,阴即行一寸,阳停一刻,阴即停一刻,可知阳者阴之主也。”(《医理真传》)。
   尤重肾阳:“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坎中一阳”即肾阳,为人身阳气之本,立命之根,这是郑钦安在注重阳气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观点。人身阳气有上中下部位之分,上焦有心肺之阳,中焦脾胃之阳,下焦有肝肾之阳,“下阳是上中二阳之根”,即下焦肾阳是上焦、中焦阳气之根。也就是说,在诸阳气中,他又特别强调肾中阳气的作用,称之为“真阳”、“元阳”、“真气”、“真火”、“龙火”。“肾中真阳为真气,即真火”,在其学说中,他也反复强调这一点,“少阴乃水火交会之地,元气之根,人身立命之主也。病至此际,是元气虚极,剥至于根······这一点元气澈上澈下,包罗天地。”(《医法圆通卷四》)
   “凡人之身皆赖一团真火”、真气命根也,火种也“、“人活一口气,即此真气也”。“有形之躯壳,皆是一团死机,全赖这一团真气运用于中,而死机遂成生机。”“有形之躯壳,皆后天之体质,全赖先天无形之真气以养之。”“人身立命,全赖这一团真气流行于六步耳。真气乃人身立命之根,先天种子也。”“夫人之所以奉生而不死者,惟赖此先天一点真气耳。真气在一日,人即活一日,真气立刻亡,人亦立刻亡。故曰人活一口气,气即阳也,火也,人非次火不生。”
   溯本求源,郑钦安重视阳气的学术思想除本于《易经》、《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论著以外,他还“所览医书七十余种”,因此历代医家中注重阳气的观点对他不无影响,其中最主要者当属明代以张介宾为代表的温补派诸家。下面引用一些前贤关于注重阳气的论述,借以看出郑氏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和传承关系。
   张介宾:“阳之为医大矣,夫阴以阳为主,所关于造化之源,而为性命之本者,惟斯而已。(《类经》)”“人是小乾坤,得阳则生,失阳则死。”“生化之权,皆由阳气。”“难得而易失者惟此阳气,既失而难复者惟此阳气。”
   明·李念莪:“火者阳气也,天非此火(指阳光)不能发育万物,人非此火(指阳气)不能生养命根,是以物生必本于阳。”“天之运行,惟日为本,天无此,则昼夜不分,四时失序,晦冥幽暗,万物不彰矣。在于人者,亦惟此阳气为要,苟无阳气,孰分清浊?孰布三焦?孰为呼吸?孰为运行?血何由生?食何如化?以天无日等矣。(《内经知要》)
   明·周慎斋:“人身以阳气为主,用药以扶阳为先。”对照上面郑氏关于阳气的论述,完全可以看出他与张介宾等辈的认识是一脉相承的。
   火神派擅用姜附,独树一帜。熟知附子的用药反应,附子辛热,有胸中烦躁者,有昏死者,有鼻血者,有满口起泡咽干喉痛,目赤者,此时阳药运行,阴邪化去,从上窍而出也。以不思冷水吃为准,即吃一二口冷水,皆无妨。
   把握了“阳药运行,阴邪化去”的病理变化本质,具有很高的临床指导价值,可让医家守定真情,坚持既定方案,“切不可清润”。
   火神派最精华的部分就是对假火的认识,即所谓阴火,即阴证所生之火,也就是真寒假热的现象。最简单的是口疮,虚阳上浮,咽痛牙龈肿,目红,头痛等等。虚阳下泄(两足心发热如焚)俗医皆当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降火之法。一百多年过去了,今天郑钦安关于阴盛阳衰的病势观及扶阳理念,仍然是适用的,这正是火神派重视扶阳,擅用附子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传承弘扬火神派的缘由所在。
   在我有幸接触到“火神派”的始祖郑寿全的《医法圆通》后,深深地被书中的理论观念所吸引,“万病总是在阴阳之中”、“功夫全在阴阳上打算”,是火神派的理论核心,以大剂附子、干姜为主,则是其主要用药特点。以前我在临床上遇到虚寒病人,附子一般用在10—20克,干姜用在10—15克,往往疗效不是多明显,有很多女孩子患有痛经,我常常选用桂枝茯苓丸温经汤少腹逐瘀汤等加附子、干姜、吴茱萸艾叶,一般用量都是在10—20克之间,每次服用7剂,服用3个疗程,止痛效果并不满意,很多痛经患者还是受着腹痛的痛苦,再来找我看病时,我只有无奈的让病人到医院找高级中医师治疗,内心真不是滋味。再后来我接受了“火神派”的理论核心和用药特点,慢慢地把附子和干姜的用量提升到30—40克,疗效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感到很高兴。可是再加大量我就有点心有余悸了,总是怕出问题,踌躇再三,不敢向前,寝食难安,有一晚上我为此事失眠了,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总是想这个问题,该怎么突破,忽然我想到了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第二天我就用附子50克干姜50克炙甘草20克煎服,煎法是将三味药放入药锅内,开锅后煎煮40—50分钟,附子不先煎,侯温服用后没有什么反应。第三天我就用附子60克干姜60克炙甘草20克,仍然按头一天的煎法,服用后还是没有任何反应。第四天用附子80克,干姜炙甘草的量不变,煎煮方法不变,服用后仍然没有反应,这时我的心里透亮了一点,似乎看到了一点希望,内心感到非常高兴,以后遇到虚寒比较严重的患者就可以大胆用药了。当我看到有的火神派医家用附子一剂能到250克,我确实有点不甘心,随后我又把附子的量加到100克,仍然用上面的煎煮法,服用一个小时后感到舌尖有点麻木感,大约持续了2个小时恢复了正常。再后来我又把附子的量加到120克,干姜炙甘草的量还是不变,煎煮方法同上,煎好后我还是亲自服用,说句心里话,我当时确实有点紧张,因为上一次已经有了反应,我也是怕出现意外,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思想斗争,医生的责任感终于战胜了,我又毫不犹豫的服了下去,服用一个小时后,舌尖开始麻木,手脚四肢后背都有麻木的感觉,头感觉有点大,晕晕乎乎,面部的皮肤麻木感也非常的明显,大约过了2个小时麻木头晕的感觉消失,感觉恢复了正常。一般情况应该到此为止了,可是我还是有点不甘心,我还是想再加量试验一次,这时我的心里已经有点恐惧了,但是好奇心和侥幸心理还是促使我又做了一次,这一次我把附子的量加到了150克,干姜炙甘草的量不变,煎煮方法同上,煎好后候温,我还是毫不犹豫的服了下去,和上次差不多时间相继出现了麻木感,眩晕头蒙比上次更加严重,大约在3个小时后出现了胸闷憋气,我随即诊脉,出现了结代脉,十几秒钟后就恢复了正常,随即隔一二个小时即出现一次,一次持续十几秒,大约发生了4—5次,第二天就再也没有发生过。有关附子的煎煮方法和用量,由于我的水平有限,也只有到此为止了,不过就附子的这个量,对一般的脾肾虚寒证应该会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了。我现在基本上已经接受了火神派的理论和观念,以后在临床上我也将会用火神派的理论核心作为我的指导思想,努力的把伤寒论和火神派的医学理论运用好,并发扬光大,火神派的治疗方法在临床上确实能够解决很多疑难问题,火神派可以使很多患有疑难病和绝症的患者看到生了希望。
   我现在只能自己承认是火神派,火神派的大师们不会承认的,因为我没有拜过师,我只是认真研读了郑寿全的《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并且接受了郑氏的理论核心和用药特点。养生治病以扶阳为纲,保天下众生长寿健康。病在阳者,扶阳抑阴;病在阴者,用阳化阴。在生理上,维持生命正常生存的是阳气,它关系到生命的强弱与存亡,因人体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一切生理活动,以及气、血、精、津液的生化运行都离不开阳气的温煦、推动、气化、固摄等作用。在临证时运用郑氏的理论来指导诊断与治疗,根据郑氏的用药特点来合理高效的用药,争取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让病人减少痛苦,尽快地恢复健康,同时也争取早日得到火神派前辈的认可。
   火神派治疗的疾病种类很多,并且对西医诊断的没有希望治愈的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如各种妇科病、男科病、各种癌症白血病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各种肝炎心血管病(冠状动脉硬化心绞痛、供血不足、心肌梗死、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脑血管病脑血栓脑栓塞脑溢血脑血管痉挛)、老年神经性耳鸣耳聋、各种眼科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各种西医不能作出诊断的疾病等,火神派大师都有临床治愈的报道,并且都是真实的,以上这些疾病都是人体中的阳气衰退后,阴气独盛于体内所形成的,火神派的专家给这些病人补足了阳气,使人体内达到阴阳平衡,气血充足,何愁疾病不消退,所以,患有以上疾病的患者,不要再迷信大医院的输液治疗,趁着你的身体还不是坏到一定程度,还能来得及救治,赶快找火神派医生进行治疗,根据我的了解,一定会还给你一个健康的身体,把你身上的疾病完全彻底的去除掉,可不是我在说大话,这些都是火神派能够做到的。
   我以前曾经崇拜过河北名医张锡纯,张锡纯的学术特点是以滋阴清火见长,以用生地石膏为多,我在临证时也应用了一段时间,有效者有不效者,比例参半,后来自己感到不理想,就慢慢地放弃了。这些年来在中医的道路上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拼杀,总是找不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星光大道,当我遇到火神派以后,就慢慢的小剂量的使用桂附姜,其临床疗效出乎我的预料,绝大部分患者第二次复诊时,都是一副笑脸,对我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我内心也很高兴,我一遍又一遍的对患者说,你们不要感激我,要感激的话你们就感激火神派的诸位老师吧,是他们给我指明了一条路,是火神派的理论指导着我的诊断治疗用药,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以后我会讲一讲《易经》和《内经》对火神派的影响,现在的社会环境怎么成就了火神派发展成长壮大,以及我在临床上治疗的一些真实的病例,来说明火神派的优势还是很大的,其理论核心、指导思想、治疗方法和临床用药,很适用由于现在的空间和环境影响下人们所患的大部分疾病,所以火神派将来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
       三.《易经》和《内经》对火神派的影响
   《易经》中讲卦共计六十四卦,乾坤为第一卦和二卦,也是先天定南北的卦象。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易经首先讲乾坤,就是用乾坤来说明宇宙万事万物之由来。故曰:乾坤者,万物之始生者也。易经首先讲乾卦,就明确地表示其重视阳气的思想,易经首讲乾坤,乃是讲阴阳的对立存在。最终两卦为既济未济,乃是讲水火的统一生存。火者阳也,水者阴也。整部易经把水火放在最后,也是彰显阴阳的重要性。易经主要讲的就是天地水火的自然规律,也即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宇宙万事万物的表现形式。水火乃是乾坤所生之子女,也是宇宙间两个对立的、非常彰显本性的物质,后天用这两个物质来代表宇宙间的南北上下方位,为什么不用雷风或山泽来定方位呢,因为水乃得乾之中爻,火乃得坤之中爻,也就是说水火乃是的天地之中气,或者是正气,最能代表天地以行事。为什么说水火是最能彰显本性的物质呢,请大家看一看,水卦的卦形是两个阴爻夹中间一个阳爻,即010,是不是与男性的两个睾丸夹一个阴茎啊。再看看火卦的卦形,即101,是不是两个阳爻夹一个阴爻,很像女性生殖器啊。阴阳分天地,水火表阴阳。《道德经》上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也讲天地生万物,那么易经首先讲了乾坤后,第三卦就讲了“屯”卦,屯者,艰难也。难生也。也就是万物刚出生的艰难状态,也可以说屯就是指的万物。“屯”卦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习过易经的人都知道,由上水下雷组成,水者,水也。雷者,闪电之声也,火之音也。其主要就是讲万物皆由水火而成也,据现代科学家研究发现,模拟水雷屯的状态,即把水放在一个容器里然后通上电,人为地产生电火花,在水里发现了氨基酸。我们每个医生朋友都知道,氨基酸可以组成蛋白质,蛋白质可以组成细胞,细胞可以组成组织,组织可以组成系器官,器官可以组成系统,系统可以组成机体。机体成则万物成。《内经》说:“水火者,气血之男女也。”内经主要讲人体的结构、功能以及与环境关系的医学理论,如五运六气学说,六淫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等都是讲乾坤宇宙的变化对人体的影响。讲水火主要是讲人体内部变化的外在表现,那么人体的水火藏在哪个地方呢?学过中医的都知道,肾为先天之本,肾脏乃是水火之脏,内藏真水真火,真水者,肾精也。真火者,一息真阳也。肾精者,乃是人体生命活动以及脏腑经络发挥正常功能所必需的物质,很多人有一个误解,认为精液就是肾之精,根据我的体会和认识,中医讲的肾经或者人体之精就是西医所讲内分泌系统分泌的各种激素,包括肾上腺素甲状腺素、生长激素前列腺素、内啡肽、胰岛素、多种性激素等等。精液在中医归为肾精,我认为也是一个错误的归类,精液虽然含有精子,具有生殖功能,但是还是应归到液的一类较为合适。肾精不足可以影响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的正常生理功能,肾精过剩如不能充分利用,就是败精湿浊,就会化成痰湿而影响人体的健康。真阳者,更是人体生存和脏腑正常生理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存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升,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汩乎不可止。以上是内经中对阴阳之气的论述,充分说明了阴阳水火对人体的重要性。
   天地大宇宙,人体小宇宙。天有太阳,人有头颅;天有星星,人有毫毛;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六气,人有六腑;地有河流,人有经脉;地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月圆月缺,地上的大海有潮起潮落,人有月经来潮。天人一体学说也是中医的重要学说之一,养生学家运用得比较好。天体的有序运行极大地影响着人体活动,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天有四时,以生寒暑湿燥火,人则增减衣物保持冬暖夏凉以对应。古时之人,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过着规律的自然生活,所以人人体健少病,度百岁尽天年而去。今时之人,夏有空调,冬有暖气,已没有了四时的分别,四季如春,恣情纵欲,颠倒黑白,女人后露腰背前露肚脐,男人拼命工作,二奶小三成群,以至于内而耗散肾精,外而寒伤真阳。维系生命的这点真水真火就这么伤耗殆尽,使得很多二三十岁的人患上了现代流行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也是部分青壮年发生猝死的原因之一。我作为一个中医人看到这些真有点扼腕叹息,这些猝死的人都是社会精英,对社会发展贡献较大的人。这些英年早逝的人,为了个人的事业而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不顾及家人及亲人的感受,其生命的意义也只是可叹可悲而已。
人的睡眠与水火也有相当大的关系,水火寄寓坎离两宫。人之立身,原以心肾为主,肾气上腾,载水气以交于心,而心脏凉。心气下降,使君火以入肾,而肾脏温。神居二气之中,昼则从离而窹,夜则从坎而寐,坎离相交而寤寐从其主,身心和谐,精神乃治。心肾不交则寤寐各自为政,身心疲惫,精气乃绝,神昏而不明矣。
       四.社会环境发展壮大了火神派
   经典著作《伤寒论》的写作成功,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很大的。作者张仲景生活在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很多平民百姓为了躲避战争,东躲西藏,精神紧张,担惊受怕,没有平安稳定的生活环境,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人们的体质大都属于虚寒性的,再加上那些年属于太阳寒水司天,气候寒冷,寒水主政,损伤人体阳气,致使人体更加虚寒,患伤寒病的人就会很多,有些人还会因为体质差阳气衰绝而导致死亡。这些情况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里记载的很清楚,自序中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
   民国名医张锡纯曾经论述过水火相交的原理,发古人所未发,值得一观。推坎离相济,阴阳互根之理,人之心肾相交即能生热(心肾相交能补助元阳,故能生热),而心肾相交每在呼气外出之时也,盖当呼气外出之时,其心火必然下降,其肾水必然上升(此可默自体验),此际之一升一降而心肾交矣。是乃呼吸间自然之利益,以为人身热力之补助也(试观睡时恒畏冷,以人睡着则呼吸慢,幅度小,热力即顿形不足,是明征也),人之畏冷身踡卧者,是其心肾欲相交以生热也(此中有无思无虑自然而然之天机)。至于病热,其身恒后挺,是心肾欲相远,防其相交以助热也。果参透此中消息,以后天补助先天,不但由此悟却病之理,更可由此悟养生之理,寿命之悠久固可在把握中矣。
   明代医家张景岳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这句话充分强调了人体内阳气的重要性,若天无日,大地即是死阴一片,若人无阳气,则是死尸一具。要想人体健康,气血流通,就要让我们的身体暖起来。元朝的大医学家朱丹溪说过:“温者,养也;温存以养,使气自充,气完则形完矣,故言温不言补。”意思是让体内保持适宜的温度是最好的养生之道,温度如同我们体内的太阳,在自然界,如果没有太阳,就不可能生机勃勃的万物,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温暖、和煦的身体自然会使气血充足,表现在外就是面容光润、有神采,身体健康而有活力。而体质如果过于寒凉,就会使体内的气血如同冬天封冻了的江河一样流动变慢,甚至会凝结不动,导致气滞血瘀
   但是就现代人的体质而言,因为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人都出现了寒性体质。特别是美女朋友更是如此,因为中医讲“十女九寒”,是说女性体阴而用阳,本身就以寒性体质为多,同时又因为女人天生对冰淇淋、冰沙等一些寒凉零食青眯有加,有人甚至不吃到全身发冷,头皮发麻不罢休,结果这些冰冷的食物都要靠我们的内脏去捂热之后才能消化,长此以往就使我们的脾胃受寒、受伤,脾主藏血,脾胃为中焦,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为血,也就是说,脾胃主生血和藏血,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脾胃受寒既不能生血,又藏一些凝固的血,就会导致气血瘀滞,于是各种莫名的肿瘤,各种虚火就会接踵而至。
   很多人不明白,有的病人对我说:我是因为觉得体内燥热才去吃冷饮降温的,但是怎么越吃越燥呢?我说这是因为寒气已经使你的脏腑,特别是肾脏伤到了一定程度,肾水不能上济以救心火,心火旺盛就燥热,燥热则会进一步贪凉,就更加重了血管、经络的收缩、淤堵,就这样进入了恶性循环。
   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药物导致的寒性体质,也是今天的临床医生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自从西医药进入中国以来,确实为人民大众解决了不少医学问题,是很多病人非常方便快捷的把疾病治愈。我们都知道,西药的抗生素,用中医理论来讲都属于寒凉性质的药物,偶尔用一下,对身体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可是因为西医药的推广普及,更因为近二三十年输液的普遍应用,人人都有大量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经历,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了病首先想到的就是药物,总认为药物就是万能的,可是通过我近几年的临床观察,西药打针输液对现在一些疾病的疗效越来越不尽人意,可是毒副作用越来越明显。现在就是一个普通感冒,有很多人输液一周丝毫没有效果的人比比皆是。不知道大家注意过没有,当一个病人输液结束后,你看看病人的面色是什么样的?不信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大多数病人输液结束以后,其面色大都是苍白的,是什么原因呢?液体是水,中医讲水是寒水,再加上大量的寒性抗生素进入体内,就好像寒冷的冬天让一个病人足足的吃上一顿冰淇淋,你感觉会是什么滋味。若是热性体质的人或许能够勉强接受,如果是寒性体质的人,有的在输液过程中就会出现瑟瑟发抖的现象,你说可怕不可怕。虽然西药方便快捷的特点给人们减轻了不少痛苦,但是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后患,人们应该深思啊。
   再就是说一说“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一个现今困扰国人的严重问题。在六七十年代,这种状态很少见,自从改革开放后,国家体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改变,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头脑和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繁重的工作、就业的压力、生存的艰难,使得很多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有一部分人有了病没有时间治疗,等拖延一段时间以后,身体患的病虽然好了,但是身体总是有些不舒服的感觉,就这样不知不觉的进入了亚健康状态。再就是有一大部分人,有了一点小病就要大治,由于长期大量的用西药,病虽然好了,但是体质却被破坏了,变成了亚健康状态。我通过近几年的临床观察,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与寒性体质的人所表现的症状和状态极为相似,也可以说亚健康状态就是寒性体质,寒性体质就是亚健康状态。据专家统计,现在有三分之二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60%的人是由于用药导致的,20—30%的人是由于有病不及时治疗导致的,10—20%是由于压力大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的。当知道了亚健康的病因病机后其治疗也就容易了,这就需要求助于“火神派”了,用火神派的治疗理念和治疗方法来进行有效的治疗,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火回阳,逐寒祛湿,使体内阳光普照,阴霾自散,气盛火足,寒湿自除,亚健康消失,生机勃勃,健康自归。
   另外,现代的办公环境,特别是四季如春的空调房,也是导致人们体质偏寒的罪魁祸首,在这样的房间里工作,无论冬夏,爱美的女士都可以穿得很少,特别是在夏季,在骄阳似火的室外烤了一身的汗,毛孔大开的时候就跑到冷气森森的办公室里,使得寒气很容易就从打开着的毛孔中长驱直入我们的体内,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寒性体质。
   还有一个被人们忽视的不良习惯造成寒性体质的问题,就是晒太阳。我是在农村长大的,小的时候,也就是在六七十年代,那时候虽然生活条件不好,少吃缺衣,可是绝大多数人们,不论是数九寒天,还是酷暑盛夏,基本上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室外度过的。夏天在阴凉处,冬天在即避风又阳光充足之处,老人们聚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天,小孩们在一起玩耍、做游戏,天真可爱,其乐无穷。看看那时的人们,个个红光满面,人人强壮如牛,很少见到有病的人,即使患个感冒发烧,喝一碗生姜红糖水,或者和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盖上被子发一通身汗,第二天病就好了。病情稍微严重一点的,可以到卫生室买一点土霉素,或者四环素,安乃近,或者阿司匹林,服用二三次感冒也就痊愈了。由此可见,那时人们的抵抗力和修复能力多么强大啊。
   可是现在怎么样呢?现在经济条件好了,人们都有钱了,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电视、电脑家家都有,锻炼身体有跑步机,游泳有游泳池,出门有汽车,现在的人们再也得不到阳光的照射了,有的人会说阳光中有紫外线,长时间晒太阳会得皮肤癌,可是你知道吗?阳光中还有红外线呢,红外线对人体有很多好处,温补阳气,通经活络祛寒除湿,调节免疫,增强人体抵抗力等等。你再看看现在人们的面色,不是乌青,就是苍白,就是小孩子能见到几个白里透红的面色。现在的人由于长期的不到阳光的照晒,大部分都变成了寒性体质,一点抵抗力也没有了,既是一个小小的感冒,轻则大把大把的吃药片,稍重一点就得打针治疗,一打就是三天五天,重则就得输液,一输就是一星期,有的人输完液后还没有效果。你说可怕不可怕,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病出在哪里,有了病就想尽快治愈,现在人们都知道输液见效最快,有了病首先选择输液,为了治病不惜拿自己的身体做代价,病虽然暂时好了,可是身体却垮了,不值得啊。我遇到这个情况一般都是劝阻病人输液,给病人开几副辛温解表的中药,再叮嘱患者多晒晒太阳,多喝点开水,多休息,一般三四天就能恢复健康。这种做法也是火神派的理念在临床治疗中的一种体现,虽然不用附子干姜,却也重视人体阳气的驱邪作用啊。
发表于 2013/1/8 01: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现在在哪个医院啊.
发表于 2013/1/21 12: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谢谢老师分享,学习了。
发表于 2013/2/17 18: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中有则笔下生,此贴不是浅学者所能为之。
发表于 2013/2/26 06:03:4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发表于 2013/2/27 05:26:3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知灼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