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459|回复: 0

二十一世纪中国医药发展方向的探索与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4/11 18:2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主题词:(1)中国最富有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其永久性资本价值(2)中国未来最大的经济资本及其独特的发展优势(3)希望尽快形成“中国医药新文化”的引发争鸣意见及其基本构架与初级模式(4)未来中国医药发展方向和行进路线的早期探求与切身体验联系思考(5)“物质相互转换论”与“物质相互依存论”的实际意义与具体运用
21世纪是生物科学、资源科学、电子科学、天体科学四大门类全球性大发展的人类历史性辉煌世纪。同时也是未来中国走向民富国强的升级跃位世纪。
中国的地域性物产“天然中草药”资源,无论是现在或将来,均占世界第一,已经成为世界性资源优势。毫无疑问,未来中国的中草药药工业必将以世界率先的姿态支撑起中国的经济大厦,并将以永久性物产为资本优势,世世代代的屹立于东方富庶之地。
当前,如何正确的认识、策划、运作、操控好这一优势与后劲,已经成为国民上下引发争鸣而求得共识的当务之急,现今我辈已经站在了中国未来国运兴旺发达的历史关键前期之中,将来后人在评论我辈历史功过时,必将以此阶段来划分时间界定,这是完全可以预料的。
一、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
世界各国,各自拥有的自然资源,一般不过是矿产、森林和海洋三大类。唯有中国,由于地处原始条件和现存环境都相对优越的地球地理位置,除了这三大类极其丰富之外,还独自拥有完整的传统医药文化及其所体现的“第四大自然资源”:那就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库存中所论述的品种数以万计、储量足够供给、成材全生育期较短、种群取之再生的永久性天然中草药。
中国三千年优秀传统医药文化的完整程度和历代出版的专业文献累计书目均为世界各行业之首,它揭示了13140余种天然中草药的真实面目,其中植物药类占11140种左右,商品性开发的仅为1800种左右(已在国内外市场上有限的流通);动物药类和矿物(氧化)药类在2000种以上,目前商品性开发的不足1000种。这13140种天然中草药正在国内以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地普遍应用于全社会,为中国人民的健康长寿而发挥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这是中国传统医药文化高度发达的文明象征和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人民得天独厚、取之不尽的祖传财富。它的巨大潜能和经济价值,必将得到普遍共识和证实。
这11140种植物药,绝大多数可以大面积人工栽培,而且绝大部分成材全生育期均在一年以内,在原生地带保持其原有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情况下,人工普种,种群品位不易变性,可以年年本性遗传。中草药资源不但可以长期满足于全行业大生产的需要,而且还是人类永久性综合利用的大类基础物质。
以其天然品位、品质而论,就中草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植物药类而言,虽然1800种商业品种在不顺应自然规律的情况下,大多数品种的品位、品质已经逐渐变性,原始效验已大不如前,有的品种甚至物种改变,面目全非,并且还在不断地失去市场信誉。但是,这1800种商业品种,并不能代表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它们只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那尚未进行商品性开发的9340种天然植物药才是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的主要部分,它们之中,至少有10%是属于高效无害性原始品质的品种,而且储量丰富,普种容易,成材全生育期短,制得简单,永久性可筛选并重复利用的次数多到无法估计。
按原始效价而论,至少有1000味以上的品种,其原始剂型的本质效验,已经普遍超越了现用药品,这是可以肯定的,如果继续不断地深入开发,加上将来所发现的“目前未知效应植物”又何止增加3000种。其效应范围又何止仅限于适应现有病种?
由于它是一万年也不贬值的永久性垄断资源,产生的经济价值理应是各行业之首,如果全行业能逐步地进行战略大转移,国家政策法规又不断与行业发展相对应,在共同朝着这一大方向发展的时期中,用不了几年,其整体经济利润年率(仅国内市场销售收入),即可超过三大资源之一的任何一项收入。将来再不断地向国际市场拓展的若干年后,其效益超过三大资源产品经济利润年率之和,也是完全可能的。
以品种之多、储量之丰富、用途之广、利用价值之大和永久性经济寿命等项进行综合性评价,很显然,将天然中草药资源立为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根据充分,定义明确,名符其实。
二、行业形势与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是当今世界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国和使用国。所不同的是:日本是中草药资源最大输入国和中成药最大出口国。而中国却是西药仿制品侵权生产和中、西药原料最大输出国。长期以来,中、西制药两大阵容远近对立,但却相安无事,皆因尚未改革开放和未曾“进关入世”的缘故,中国的制药行业显得四面升平,莫名其妙地度过了51年的太平岁月。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促使中国的医药行业不知不觉的患下了“先天性发育不良”和“重症肌无力”。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制药厂家数量猛增,仅在十年之中,就由原来的1000家左右增至现在的6000余家,拥有12亿人口的大市场成了世界各行业投资商们的商机和目标,合资联营、独资兴办和租赁兼并,形式甚多,愿望与效果各不相同,有的生机勃勃,前程似锦;有的起死回生,走出低谷;有的虎头蛇尾,两头皆空。有些把握了时机,争取了主动;也有些随波逐流,太阿倒持。这样一来,就造成了能量分散、后劲不足、产品重复、市场混乱、行业畸形、方向不明。结果迫使中国的医药行业第一次进入了优胜劣汰阶段。
中国已经“入世”,可行业的现状却很难在短期内整体改变,西药制剂全部是侵权仿制品,中药制剂又“老无子孙”后继无援,国家和部门一时之间还难以策划和操控,西方医药文化和先进的技术设备就要大量进入中国与我们争夺本土市场,一旦失去了中国市场,中草药制剂如何立足?如果中草药制剂在本土市场上不断消失,必将导致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不复存在。形势十分严峻,中国的医药行业和传统医药文化都将第一次与西方医药文化作面对面地生死拼搏,就要进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战时刻。这就是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形势。
至于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先从“制剂基原”、“制剂品质”、“医药配套结构制”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探讨,以便由此而引发争鸣。
中草药饮片及其制剂的基原,绝大多数来源于纯天然或人工栽培的植物药类,少数来自动物类或氧化矿物类。一般均为混合制取,综合利用,只有矿物类才单一提纯。
植物类中草药基原属于天然演变积成的多元复合载体性质,每种基原均含有近千个成分,其混合结构式相当复杂,目前还无法确定标志。我们的祖先有先见之明,为我们创下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体现了“临床经验效应法”的真实完美程度,在实践检验后完全证实与实际相符的情况下,发现并掌握了植物药类具有筛选品种多,自然储量大、繁殖周期短和综合利用广、整体疗效高、吸收转换快、毒副作用小、耐药性少、制取工艺相对简单、制品原始品质不易变性以及成品易保存不酸败等明显优势,成为中草药传统制剂的永久再生性资源的最大组成部分。
动物类基原在制取时,除了有限的所得成分之外,很难提取到其它活性类物质,而且极易腐败变质,作为饮片运用可以考虑,作为制剂开发,目前还不全面具备这种专业水平,暂时只能排列其次。
氧化矿物及化石类和人工改造矿物类,纯属非活性物质,因其元素大多为单一性质,缺少综合效应,虽然针对性较强,但体受后很难变价而进行物质转换,极易因陈积不化而潜伏逆变体相,有些副作用且比较明显。因此,一般大多为外用比较安全,加上使用频率低,资源取之不能再生,暂时也只能排列其次。
为了便于了解情况,通过对比以说明问题,我们也来参考一下西药制剂的基原情况:西药制剂的基原一般来自于微生物、衍生物和矿化物类,少数来自于原生物,多数为人工培育或化学合成,均为元素(成分)单一的“新的化学实体”,是将大自然演变化生的原始自然产物进行人工改造的人为致变物质。因其资源逐渐稀少,“新化学实体”的发现已经十分艰难,筛选命中率仅为万分之一。科研开发费用增长速度快,单个大约耗资10亿美元。开发周期长,单个大约耗时20年。人工提取与合成技术及其设备要求愈来愈高;生产工艺和生产操控管理极其复杂而严格;生产污染十分严重;劳动保护很成问题……。
相比之下,不难看出,中草药制剂资源的原始基础效价,通过文献公理和临床经验效应法的证实来发现和确定均比较容易,在普遍超越了现用药品效应的那1000味中去进行筛选,几率比例较大,命中率最多不超过1%的几率即可到达靶心。科研开发费用最多5-7位数即可(报准上市费用不便估计、不在此项范围)。对有一定“体载能量”的人来说,开发周期不过1-2年即可进入生产前期阶段。制取容易,检控方便,污染甚少,劳动保护一般化。由此可见,中草药制剂的大道将愈走愈宽坦,永无尽头。这便是以中草药资源的优势来作为行业发展方向的理由之一。
制剂的品质是指产品本身的科技含量,以“高效无害”四个字为主要衡量标准,同时还包括“绿色程度”、“产品质量”、“剂型”等项附属指标,全面衡量,综合评价,才能比较公平合理。
倘若以“高效无害”为主要衡量标准,能够完全达标的西药制剂实在太少!其致命弱点和基本原因有两条:一是西药制剂基本元素单一,作用机理简单,一般只有微观的针对性转移体相作用(即所谓的治疗作用),而无宏观的物质对应转换机理和长远的调理、促进、补益的健体作用。它只遵从于方法论和还原论的“受体反应效价学说”,以体现在局部的一过性平息反应和转移体相为指标而实行其治疗,一般不太注重于唯物论和认识论的对应转换程度与人体内在的相互关系和系统影响,也不顺应“天、地、人合一”内外相应的自然规律。因此,常常重表轻里、厚此薄彼、治肺损肝、医疮成疡,甚或灭活损伤基本体质。西药制剂只要不改变其元素单一性质,就永远不会具有整体兼顾的综合效应,也永远不懂宏观施治的整体综合效应为何物。如果还继续地从生化实体的需要出发去猎取资源,不但资源逐渐枯竭,其物质对应的共性转换机理与程度也就永远等于零,再怎么发挥也无法与之全面对应。其二是毒理作用(基因与生理反应)、副作用(生理过敏反应)、耐药性(受体排斥不转换吸收利用)、并发、转移、逆变体相(长期陈积不转化、潜伏转移暴发逆变)这四大遗害相当严重,可以说绝大多数西药制剂均普遍存在,只是表现得轻、重、缓、急和显隐程度不同而已。初步浅析,产生“四害”的基本原因可能是因为西药制剂的前身为“新的化学实体”,属于人工合成的人为改造物质,脱离了自然本性,与自然属性的受体之间无法建立亲(缘)和关系,在缺乏自然共性的兼容互济条件的情况下很难进行物质对应转换,必然引发受体本能地进入排斥、抵御状态,这不仅不符合人与自然共存的共性关系,也违背了自然规律。可以断言:西药制剂如果不放弃人工改造合成“新化学实体”的制得工艺和坚持只提取单一元素的法规,那么,西药的“四大遗害”将永远无法避免,当然也就永远达不到“高效无害”的最高定位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药制剂属于人为的主观意识性改造产物,它的资源发现前期是在毫无定向目标和完全没有原始实际效价根据的情况下,寻找“新的化学实体”,再通过动物“受体”来观察“反应”,最后获取现象上的“效价”,同时还把“反应”与“效应”等同起来看待,常常脱离实际。因此,西药制剂所指的“理化”、“量化”指标,实际上只不过是“单一性叠加式的某种平息反应或转移体相的过程”而已,远不如中草药制剂的“高效无害型整体综合效应”实际效价衡量标准那么真实可靠,相比之下,当然也就显得更科学、更完美。而中草药的混合制剂则保持着其天然的绿色程度与人类的亲缘共性关系,其组分中的基本成分全部来源于大自然,是依据原始实际效价为出发点而确定定向目标的(所有生物的自然生存环境与物质相互转换机制、几率,物质相互依存关系均比较密切——摘自本人尚未公开的“物质相互转换论”与“物质相互依存论”),它是经过大自然的长期演变化生过程而混合积成的客观产物。其自然生成演变形成的天然植物药之所以能够成为聚合载体,完全归属于纯自然本性科学,是非人力所能凭空“创造”出来的。
某些“高度文明”的现代人,对待一切都总是以为,只有人为生造或改造的非自然性物品的行为,才能算作是“科学”,这一点实在让人啼笑皆非,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初级阶段源于七千年前(其发现早期远在一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那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真理:自然环境是人类最大、最好的制药厂,这是非人为科学所能创造和超越的;大自然生成和演变万物的过程就是制药工程和人类生存科技的最大最高工程;揭示大自然生成和演变万物的奥秘,才是人类的最终科学。我们的祖先还意识到了自然界中的生物各具“原始基本物质、主动性功能质量、抗负荷载体、内外相应环境”的四元属性(摘自本人尚未公开的“生物四元演变论”),其原始物质和自身质量在依附环境下不断衍变而产生出了不同的种类和种群,也决定了不同的生成历史和生存区域。人类无法人为地制造出适应生物自然规律的全环境和全生态过程来。也无法人为地凭空制造出另外一种本质完全相同的同类自然生物来,克隆技术也不例外。因此,只有在顺应自然的条件下去发现、培养、改造和利用所需食物与天然中草药,从中寻找出人类与其它生物的自然共性关系群来,以满足人类的需要。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何其聪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在过去又是多么的实用。西方国家持怀疑否定态度是因为它没条件,也办不到,不相信你可以试试嘛,有些国家的植物品种并不比我们少,你怎么不去发现大批的药用植物?凭你现有的科技程度,在不偷袭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和资源的条件下,给你一个世纪的时限,你也无法赶超中国。当然,话又得说回来,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及其制剂,之所以难以让西方人相信和向全世界普及,还有两个基本原因:一是三千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奥妙无穷,坚持理化、量化为唯一衡量标准的西方人,在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情况下要想直接了解和认识这其中的奥妙,不是一两代人所能办得到的。因此只能望尘莫及的畏而否之;二是急待更新换代的传统医药文化与中草药制剂本身存在缺陷的问题,比如中医医理在宏观上还余下某些特点,在微观上却暴露出某些缺陷;而中医药理虽有待更新换代,但目前较之西医药理仍然整体为优,这些都是无法否定的事实。再加上现有成品的实际效价早已落伍和定位标准均每况愈下,后劲不足,市场信誉不断下降。而散在于社会的原始方剂品位虽高,但剂型却比较落后,大多数较好的原始方剂又属私人拥有,尚未向现代化制剂进化,怎么向全世界展现中草药制剂的真实面目?你把黑糊糊的苦涩汤药让外国人去喝,他们能接受吗?假使将来中草药制剂在保持原有“高效无害”品位的基础上,剂型全部改造为优于国际同类的“高效无害”方便快捷型(比如“战伤膏”)时,外国人不接受才怪呢!
中草药的遗传组合基因和内在的生理特性,并不是用现代科学程度下的某些理论公式或参考数据就可以完全说清楚的,它不像元素单一的西药制剂那样简单明了,可以简明地确立某项理化指标而予以参照执行。它的理论依据和检测指标是建立在“天地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临床经验效应法”上,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后的整体综合性实际反应来评定效价和品质的。不需要像没有“基础先例”的西药那样,谨慎地先通过兔、鼠之类的人工致变来进行间接地实验(结果还是很难统一人与动物的不同个体差异)。中草药品种绝大多数是有多次文献(零次或一次文献者极少)的“先例基础”,我们的历代祖先用了三千年以上的时间进行文化总结和一万年之久的无数次人力的临床直接实验,已经在完整的传统医药文化中作了详尽的叙述和下了肯定的结论,大多确已成为了公理,比较真实和安全可靠。就中草药混合制剂而言,客观的说:“高效无害”的程度就是“理化”指标,而“整体综合效应”价位的层次则是“量化”指标,在无法确定两项标准的现阶段,完全可以作为暂定标准而予以试行。如果连“实际效应”都不符合“理化、量化”指标,而“一过性反应”反而符合“理化、量化”指标,这岂不成了科技笑话!
理性问题探讨了许多,虽然均为客观事实,但因并未涉及实际病例而缺少说服力,未免有“纸上谈兵”之嫌,因此,只好让例证也来参与,以便说上几句公道话。下面列举两组具有一定代表性质的范例,它们一内一外,互相佐证,是可以举一反三的说明问题的。
其一是本人前年定型的软膏剂“战伤膏”,它是一种专用于外、伤科的成品制剂,广范地适应于创伤(包括刀、枪伤、骨折、扭损、烧烫伤褥疮、皮肤溃疡、外科炎症无名肿毒、蛇虫咬伤、疔疖痈类、疱疹、癣类、冻疮痔疮……)等疾患,针对性专治病种已经超过了30种。该制品不但有“效应广范时效极快”的特点,而且“复原率”极高(本人按实际需要而自定的标准,它比治愈率的概念更完美,要求也更高)。比如Ⅲ°以下的大面积烧烫伤和深大的褥疮、溃疡、痈洞等,不但无须植入或植皮,且愈后一般无残留疤块,只有极少数深大者可见小面积的色素缺少(那是因为酶的活性在调动过程中,表现过于激进而抑制了黑色素的同步分泌所致) 。其皮肤弹性、感觉、排汗、散热和循环吸收等等方面均恢复或接近原有生理状态。其最突出的表现在“消炎、生肌、长皮”上,消炎之可靠、生肌之快捷、长皮之全真,均为国内外同类率先。其次还有“不强调创面有无菌毒”,“易脱膏而无腐、酸败臭味”,“能有效地抑制脱水”,“消肿较快”,“抗凝血明显”,“促进转换吸收良好”,“自始至终不结痂”(这是杜绝疤痕形成的主要措施之一。凡是Ⅲ0以下的烧烫伤和创面深大的褥疮、溃疡、痈、瘘、头癣之类的病灶处,在治疗时如果不能确保创面清新干净、无纤维增生或不良生化的肉芽增生和防止残赘物覆盖以及结痂现象出现,那么就无法保证维护和修复生理组织结构过程中的如期正常生长,也无法避免痂下化脓或填充物质覆盖下化脓,更难避免形成疤痕),“在一般情况下从不过敏”(如伤骨科皮肤过敏后或有创面者,可照常使用本品,不日炎去肿消,皮肤复原),“有适应选择性能和提示功能”(如创面内外有炎症时,则不会收口,须待已无炎症时才会生肌长皮;未成脓者能吸收消散,已成脓者能自然开创拔净;骨折对位好又无累及症,3-6天肿胀全消——偶见少数余下微肿状象,那是肌肉收缩一过性障碍,或关节软骨增生肥大现象,不属于血、水、脓三大类残留致肿范围;不对位或对位差时肿胀迟消。无假象掩盖和贻误病情之虑)等十大优势。本品无毒、无害,本色本味,除辅料用了白凡士林外,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性状相当稳定,一般条件下置放5年不变质也不失效。本品属于原始品位保持较好和绿色程度利用较高的纯天然“高效无害”类型的典型制剂。
其二是我设制的尚未定型的制品“整体综合转换液”(目前仅限于自用),作为整体兼顾型综合效应的一种调节促进剂,意欲全面地逐步取代头孢菌类和其它抗生素类药品,以提高安全有效性整体水平,目前已经在有限的范围内和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比较满意的实际疗效。设制时的原意是想通过“维护和增强基本体质,提高免疫功能,形成抗体素质,强化共性互济下的物质转换和新陈代谢机制与程度,促进再生机能和整体强健生理”的综合性治则,来达到控制和消除炎症、清除和修复病灶的目的,最终实现治愈目标。今天看来,已经初步达到了预想结果。下面列举若干实例作为见证:
经治实例一:某女,60岁,股前侧深Ⅱ0烫伤,面积2%,因惧怕外敷药物,而单纯内服“整体综合转换液”9天全愈。无残留疤块。
实例二:某男,11岁,臁部浅表性皮肤溃疡14天,后于西药外治半月无效,单纯内服“整体综合转换液”5天全愈。无残留疤块。
实例三:某女,50余岁,开水烫伤,面积25%,其中Ⅲ0以下10%,深Ⅱ0以内5%,浅Ⅱ0以内10%,凡Ⅲ0处均高度肿胀,时值夏季二伏。Ⅲ0处以“战伤膏”分片外敷,Ⅱ0处一次性外涂自制“塑皮膏”,同时连续内服“整体综合转换液”10天而愈,无一处出现炎性症状。45天后,其患部生理功能逐渐恢复正常,无残留疤痕,只有数处面积极小的皮肤,因黑色素缺乏而变白。
实例四:某女,60岁,因股骨颈骨折卧床20余天,腰部命门至长强上下两处褥疮,面积分别为3×5cm左右,内大外小,一处稍浅,一处深可见椎(关节囊),外敷“战伤膏”,内服“整体综合转换液”35天而愈。除遗留与表面齐平的2分铝币大小的色素缺少外,未残留疤块。
实例五:某男,33岁,因车祸造成肱骨骨折,时值夏伏季节,外地治疗3天,虽已复位固定,但因防震包扎过厚,而又同时药物性过敏,患部皮肤水泡与溃疡面纵横交错,患部肢体发热,从肱部至手指均程度不同的呈水肿状态。接治时先行去泡清创,后敷“战伤膏”并绷带包扎,再行小夹板托垫固定,每日换药共5次,同时内服“整体综合转换液”7天,兼行八邪放水(流了两天)。5天内炎消肿散,皮肌复常。此后采用保持性夹板一次性固定法和内服“泌痂胶囊”,20天后下夹板摄片示骨痂已完成分泌,并呈现少量近骨色机化影像,嘱其逐渐负重功能煅炼,45天重操驾驶盘来谢。以上实例仅供参考分析。
关于医药配套结构制的问题,本人先将不知可否的一星半点提出来,供行业内外参考。
“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宏观医学,对应药学,高效无害标准以及数以万计、储量永久丰富的天然中草药资源”与“西医的微观医学”和“现代化的医疗、制剂技术、设备”,分别构成了当今医药的三大优势。已经奏响了一体三系即将组合而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的序曲,这便是未来医药发展趋向完美化的必由之路。也是将来势必重新组合世界医药新文化、新体系的基本构架。这是一幅多么壮观的宏图。作为身逢其时的我,本应感到激励才是,可一想到目前的现状,反倒增添了几分忧伤!尤其任由三分天下,中国为何不去统一!
我国医药行业实行的是“一体四肢”体制,目前各自突出地表现为:“医疗部门多良医而无好药”;“制药厂家有生产而无良方”;“科研设计部门有人才却无临床机会和定向资源”;“经营部门有购、销却无精品进出记录”。相互之间各行其是,各受其制,难尽所长。造成了医、药发展不同步和协调操控不力。还有“中医中药化”,“西医西药化”;“宏观者从症、顾症不兼病”,“微观者从病、顾病不兼症”;“西医多良医却少良药,但设备、产品均基本配套”,“中医良医少,而好药多却均为原始剂型,设备、成品尚未配套”。“用中医理论来指导中草药药理,有时显得不够简捷明了”,“用西医医理来指导中草药药理,又显得对立而无法统一”。凡此等等均不同程度的妨碍了医药事业的向前发展,这是长期的门户之见的落后观念所形成的理论派系留下的后患产物,我们应该逐步地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医药结构配套制,使之更好地适应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此我提议:(一)中医医理与西医医理相结合。提倡“中学西”的形式,理由有四条:一是中医的需要;二是比较容易上手;三是为了丰富和发展自身;四是决不会因此而失掉自我,因为西方人既精通不了中医,又普种不好中草药,你何惧之有呢!(二)西医与中药相结合,在中国逐步地自然形成“西医中药化”模式才是凿枘相应的“中西医结合”形式,也是中医药理与中草药制剂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出路。(三)制药与纯天然中草药资源及其原始效应和临床经验效应法相结合。制定“高效无害”和“整体综合效应”审批标准,简化其它程序和环节,逐步建立资格审评机构,以确保公证廉明,避免理论炒制和理论控股的占位现象,以鼓励多出新药。以上三条意见,希望能引发行业的争鸣或共鸣。
三、靶向资源与设制定位
“任何宙性物质都是在物质相互转换作用下产生的,物质相互转换是产生一切宙性物质的机制和成因;任何宙性物质都是以相互依存的方式和始末形式而存在的,相互依存与始末形式是一切宙性物质存在的最基本形式”。“一切现象、一切事物、一切运动、一切行为均是物质相互转换时的作用形式和物质相互依存时的具体体现”(以上摘自本人尚未公开的“宇、宙两性物质的界定及其存在的形式概论”一文)。生命在于物质相互转换的机制与质量、物质相互依存的正常关系的兼容互济程度。维持原性的物质相互转换机制、质量、方式和物质相互依存关系的兼容互济对应程度是生命健康长寿的正确理法。物质作用于人体时必需符合三个基本条件才能不失其意义,一是“改善受体功能(机制)与药物(食物、氧、光等)效用顺应生存内外环境自然法则的共性兼容互济”。二是“提高物质相互转换的机制与质量和物质相互依存的关系与程度”。三是“促进机体的转化吸收、代谢、免疫和适应性生理,维持人体本能状态与依附环境的相互对应程度”。
本人同时认为:“人是自然界中最高级、最完美、最顺应的意识功能型生物聚合载体;载体系统的本能是维护自然共性关系和顺应自然特性征理;人体属性与自然条件对应的共性关系,决定了自身功能与质量,并且维持着生命;人体自身本能与自然条件反应,既对立又统一;疾病是人体适应外界时影响自身质量而应变的条件反应,也是自身功能质量正在变化的信号,既是应变体相,又是自然现象;人的意识和能力不能超越(指直接的)自身功能质量,也不能抗拒自然规律”(以上摘自本人尚未公开的“内、外相应论”一文)。由此可见,中草药制剂的资源,就像自然食品一样,大多数符合人体内外相应的自然共性。中草药资源正是顺应了自然规律而被人类所利用的。
目前,中草药制剂的靶向资源,大多数一直瞄在1800味的商业饮片上,但因其组合基因与生理特征变性传代,共性退化,组方的原始效价也随之下降,无论你临床经验效应法的运用如何得心应手,终因基原品位不力,所设制的方剂和新老产品,自身品质均不尽人愿,更有甚者已面目全非,事倍功半。
所谓靶向资源,是指设制者们在针对某一病种时,考虑组成和制取某一剂型时的首选筛取资源,含有定向定位的意义。这类资源品种应该具有“针对性病种多、整体综合效应广、原始品位效价高、资源供给长久富足、制取使用方便、制剂品质优良、高效无害定位”的多功能特点,才能符合其称谓。
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大约为11140种左右,其中正在充分利用和全面发挥的1800味商业性品种,只占总数的16%左右,尚有84%的9340种至今沉睡山林,一岁一枯荣的“烂掉了祖宗而穷慌了子孙”,未作商品开发。这种现实状况,可以说明三点:(1)是目前的利用水平和发挥程度还相当有限。(2)是制药行业未来的潜能大得惊人,这84%不但是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类似于“音符功能效应”的10%,几乎尽在其中,是未来中国制药行业的资本和“钱柜子”。(3)是这种开发比例肯定要变,而且会完全改变其现有本末倒置的状况,尤其是比例中的品位效价几率更会无穷无尽的随时改变。
我们的医药工作者们,脚步不能总是停留在大典上和商业饮片上,要尽快改变不担风险吃现成的专业习惯和国企作风,振奋开拓精神,勇敢地栖身于发挥创意可选择性空间特大的新领域——84%的天然原始中草药“家族群”中去尽情发挥智能,在广阔的天地里创建自己的事业,为改革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增添光彩,为振兴民族经济共同营造另一台“印钞机”。不要惧怕深山有虎、蜀道难行,这可是医药专业工作者们的必由之路,非走不可!
我想在此提醒大家,目前摆在我们面前当务之急的实际工作有两条:一是要用我们的集体智能和工作成效来揭示和证实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的永久性经济价值,使国家决策有凭有据,才能争取到相应的政策。二是要尽快地多出优于国际同类的高效无害性中草药新制剂,逐步、自然地普及“西医中药化”模式,以保证中国医药工业的长期自主生存和率先发展,同时巩固和发展中国医药市场,使之不为西药之风而动摇,并由此逐步扩建出口网络,将中草药制剂作为中国的特产而普及世界,使中国成为世界富庶之地。
我认为新药制剂设制时的定位标准与实际品质和市场信誉这三点,正好互相一致。而高效无害的优良品质又是体现制剂本身科技含量的最高标准,因为任何产品的优、劣本质都是依据临床实际效验来评定的,其余指标一般只能作为次要参数。因此,研制新方、新药的第一依据,首先是通过基原的临床原始品位——高位标准效验的定向发现或证实来确定的,也就是说,只有在切实掌握了主治某一病种的若干原始高效无害型基原时,才有产生新药的第一依据和首要条件。所以,临床实验是产生新药的发源地和优胜劣汰的评判台,既可靠,又公证。没有真实可靠的临床验证依据,就没有可能发现和证实高效无害标准的定向、定位基原,也就没有设制高品质新药制剂的先决条件和专业实际工作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医药专业工作者们,必须密切结合时代医疗发展的方向和实际需求,着重地在尚未变性的9340味中下功夫,尤其要瞄准那类似“歌谱音符功能效应”的10%,尽可能地多发现和多掌握一些比现用药品更安全、更有效、更丰富的“原始高效无害”型资源,作为将来中国制药工业之本和振兴民族经济之源。
由于中草药载体中的原始多元复合成份为长时期天然合成,其组分与构成均相当复杂,完全属于大自然环境下长期演变积成的自然产物,无法在短期内于人为环境下用人工从本质上合成,也无法以有限的人力物力来生造其原有品位和品性。因为,无论现代科技如何发达,也不可能人为的制造出一个有相当历史年代性质的、已经过去了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大自然环境和生物演变全生态过程来!天然中草药成份与作用均相当复杂,要想揭示其本质还需漫长时日,在目前的条件下,还不宜过早轻率的肯定载体中就是某某成份为有效、无效或有害,更不能以目前既不成熟又完全脱离中草药品质实际情况的“理化、量化”指标来作为唯一评定标准,那是“太阿倒持”,而且极易误导。中草药制剂是混合剂型,又是整体综合效应价位,它们的性质和功能均不能象单元素实体的西药化公式那样,可以简明的用定量、定性的“理化”指标来表示,西药的“概率比例法”用在中草药上是会完全失真的,因此,不足为中草药制剂的理论导向或执行指标,至少目前它还不具备决定性指导意义。中草药制剂只能以资源的原始效应和临床经验效应法为依据,以高效无害和整体综合效应为品质标准,其余均为参考。总而言之,中草药制剂讲求“理、法、方、药”并重;而西药制剂只求“法、药”,根本就没有“理”和“方”可言。
我们不要总是误以为只有所谓“理化”、“量化”指标的中草药制剂才有信誉和资格走向世界,这只是西方暂时的误惑,而决不等于就是未来的真理和结局。我辈更应该清醒的意识到这样一个明摆着的事实:已经入世的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再结合其未来的生活质量(消费水平)与身体素质(生命价值观念)等项参数而言,中国本土就等于是五分之一的国际市场。目前的西药大国因文化背景和受治意识的不同,可能会在短期内以“理化”、“量化”为由来暂时设置障碍而抵制一般性中草药制剂进入西方市场,如果是效价品位标准均超越国际的“高效无害”型中草药混合提制剂,外国人在消费者的需求愿望下和利益的驱使下也会蛮横无理的拒绝?高度文明的西方有识之士难道就那么迂腐?我才不信呢!倒是我们中国,同样可以用“高效无害的综合整体效应”、“兼容互济的物质相互转换程度(含绿色程度)与对应亲和的物质相互依存关系”、“体受质量与途经”和“剂型品位品质”等项指标来首先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赖,从而逐步地转化中国市场的现有销售比例,最终完全占据和操控中国医药市场,自然而然地将西药挤出国门,那时试问:谁才是最后最大的受益者和平等自由竞争下的优胜者呢?当然是中国!这样一来,中草药制剂的“高效无害”优势与西药“单一多害”的劣势在长期对阵比较下不就明白于天下了吗?中草药制剂的品质被世界公认之日就是全面走向世界之时,这不比盲目追随于完全对立又脱离客观实际的服从偏见意识行为而不顾将来长远的利益稳妥吗?
所以,目前还很不成熟的“理化”、“量化”指标只不过是中草药制剂未来发展方向之一的某种可能性而已,谁也不敢肯定的说它就是中草药制剂走向现代化的唯一和必然,因为它与中草药制剂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至少目前还不能成为导向。正确评价中草药制剂的标准是什么?那是“兼容互济环境中的物质相互转换质量与物质相互依存关系与程度”所体现的“高效无害整体综合效应价位”,文化背景完全不同的西药国民不懂此理乃情理中事,可我们中国人不能不懂啊!西药国民暂时不能理解和接受中草药制剂,除了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之外,更重要的还是目前的中草药制剂本身还不具备国际同类最高疗效标准,而不仅仅是单纯的过于强调“理化”、“量化”的现象问题。我们也不能把目前的中草药制剂暂时不具有现代化水平而难以走出国门的过失归罪于别国人,这是中国制药工业落后以致产品“老无子孙”造成的,只能说明中国传统医药文化急需更新换代,而中国医药新文化又要依靠全行业的集体力量才能实现,自然有待时日,这才是真正的事实和理由。当然,中国是中草药制剂及其医理、药理的“祖师国”,而且原始剂与粗制剂的高效无害品质80%超越了西药,只是发掘、升华、提高太慢而已,外国人怎么不来向我们靠拢或接轨?以便促进中草药制剂共同发展这一人类共享财富不是很好吗?我们凭什么就一定要将中草药制剂完全“西化”,并且主从颠倒,辈份混淆而脱离国情与实际地偏要去“邯郸学步”?难道我辈就不会因此而感到悲哀和屈辱?也不怕将来贻笑子孙?这样的中国人也未免太过幽默了吧!
以上情况不难看出,中草药制剂要想在国内外市场长久的赢得信誉而永不衰败,首先就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高效无害整体综合效应价位”,并且逐步地建立起符合客观实际的“理法指标”和与之对应的“实用型理论”体系,然后才能确立正确的医药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办法与行进捷径。总之,中草药制剂的性质与西化制剂的性质有着本质上的严格区别,切不可混为一谈。
在资源繁殖问题上,我们要吸取足够的教训,原先那些因缺乏顺应自然理性而人为变性的品种,应逐步更换种群、环境和标准,以恢复其原始品味和本来面目。此后,凡是新开发的人工移栽品种,应该特别强调保持其原生带的原有属性和对应环境,以免重蹈覆辙。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群,都是顺应了自然环境和自然规律才能生存至今,有理智的人类是应该明白这一道理的。
四、中国的地理优势和历史机遇
“人类地球是宇宙间的原始物质,在天体运动和质量演变的作用下生成的,其原始质量和星系地位也就成了固有的。由于地球的自身质量和宇宙地位都相对优越,在长期演变和运动中,逐渐地产生了生物生成环境和应运而生的生物界。地球的演变和生物的演变在历史时间速度上呈相互对应规律性质。生物的原始物质和自身质量在依附环境条件下,产生出了不同的种类和种群。也决定了不同的生成历史和生存区域”(摘自本人尚未公开的“生物四元演变论”)。
中国地处条件优越的生物生存地理位置,地表上生存着与人类自然共性密切相关的无数生物,丰富的天然中草药仅为其中的一大类群,就像人类发现和利用的食物一样重要,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两大基本物质,纯属于地理位置上原始固有的天然产物,它是非人类意志和能力可以生造或原本置换的,也不是随时随意就能发现和掌握的。今日已经成为我们的祖传垄断资本和永久性地域特产,这便是中国的特殊地理环境优势,也是外人搬不走和模仿不到的。十分庆幸,我们不但出身地点好,而且还生逢其时。
从中国“第四大自然资源”的定义、“行业形势”、“发展方向”、“具体实施办法”、“中医理论及资源优势”和中上水平的西医理论队伍综合来看,十分有利于凿枘相应的中西医结合,而重新组体,以创立当今世界最完美的“医药新文化”理论体系,共同发挥强大的整体力量,率先进入世界医药新领域是理所当然的事。
两大“面临”的紧迫形势将促使我们清醒和重新崛起;医、药发展的不同步可以刺激中草药制剂的科研与生产;“入世”后,先进科技与外资大量引进可以给行业带来机会和发展;中草药制剂高效无害型品质的重新亮相将改变行业观念和重新唤起民信度,从而逐步转化国内外市场销售率;西医、中医、中药的三大巧妙结合所体现的“西医中药化”模式,将显示出特殊的整体效力和无限的光辉前途,文化背景的差异与垄断资源的优势和三大结合的整体效力,将促使中国医药行业独自率先,在拥有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特大市场上和一贯信赖传统医药的民族意识下,天时、地利、人和三长并扬,我国的医药行业必将首先在国内开创出具有现代科学化的“最佳科技生态环境”和“转换机制”与“依存关系”来,为“中国医药新文化”的早日实现而共同努力奋斗。

邓子涵
2000年6月打印
2003年6月修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