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yixing妙善

这才是中医 / 罗大伦 著 【转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01: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6 17:35 编辑

正文 开始接触西医(4)

   

    张锡纯急了,说:“一息犹存,即可挽回。”你们着什么急啊,我还没治疗呢怎么就装棺材了?

    于是,他从患者家里找出来了点山萸肉,大约六钱,熬汤,给患者服用了下去,马上,患者就有了反应,呼唤她能回答了,呼吸也开始明显了一点。

    张锡纯立刻让患者家属去买山萸肉二两,生山药二两。

    患者家属飞奔而去,不久,把药买了回来。

    张锡纯把药全部放入锅里,熬了一大碗,然后一点点给患者灌下去。

    结果,这个患者的神气马上就恢复了。

    此时,张锡纯告诉患者,每天用生山药一两,熬粥喝,来善后。就这样,这个妇女就救过来了。

    山萸肉和山药,都是平常之药,都是药食同源之品,但是,在张锡纯手里,就愣是给变成了治疗危重病症的大药。药都是平常之物,但是用药之手,却实在是不平凡啊。

    一转眼,到了公元1902年,这时,张锡纯已经四十二岁了。当时,张锡纯的身份还是一个老师,具体的上课地点我们都给探访到了,是在他家乡北面的刘仁村,这里是张锡纯外祖父家的所在地。

    我们现在不知道他都教了哪些学生,大家的考试成绩如何,校外活动搞得如何,但是我们知道学生们一定很是佩服他,为什么呢?因为他在教学的同时,另一个主要业务是救人。

    这不,这年春天的一个半夜,张锡纯刚刚睡下,突然有人来叩门,声音在夜里显得格外地大。张锡纯心里一惊,这个时候叩门,一定是谁有急事了,于是赶快爬起来,开了门。一看,是自己的表弟刘铭轩。只见刘铭轩满头大汗,面色惊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这位刘铭轩有个六岁的孩子,就在几天前,开始出麻疹,本应该服药,但是小孩子嫌药苦,一吃就吐,家长心疼,于是就没有请医生,也没有告诉张锡纯。到了今天晚上,这个孩子突然开始大喘不止,“有危在顷刻之势”,看上去可怕极了,这下家人全都慌了,吓得刘铭轩赶快就来请张锡纯了。

    张锡纯一听,抓起衣服,就随着这位表弟来到了他家。

    一进家门,所有的人都问:“您快给看看吧,这孩子还有救吗?”

    张锡纯一看这孩子,也倒吸了一口冷气。原来,此时这个孩子不但是喘息急迫,同时精神已经恍惚,肢体躁动不安。

    那么,这个孩子还有救吗?张锡纯能够想出救治的办法吗?他又会使用什么药物呢?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01: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6 17:41 编辑

正文 艺高人胆大(1)

   

    艺高人胆大

    张锡纯来到表弟的家以后,看到孩子“喘息迫促,且精神恍惚,肢体骚扰不安”,心里也是大吃一惊,于是赶快给孩子诊脉,诊得的脉象是“摇摇而动,按之无根”。然后询问了一下,原来,在孩子出疹的第三天,脸上就已经开始出现疹子了。再仔细看这些疹子,微微发紫,张锡纯立刻做出判断,此时这个孩子是毒火攻心,肝风已动。

    一般这种疹子类的疾病,都是以外出为顺,如果出现内陷的情况,则是很危险的,最危险的就是毒火攻心。

    怎么办?张锡纯开始思考,这病需要熄风、清火、托毒外出,如何选择药物,又如何才能够让孩子服药呢?

    于是,张锡纯就想到了一味药物,这味药物就是羚羊角。

    这个羚羊角,张锡纯是特别有心得。他认为此药药性很平和,只是稍微有一点凉,但是能够把体内的大热透发出来,同时还能解毒。“能引脏腑间之热毒达于肌肤而外出”,这个功能非常特殊,一般的药物很少能够有此功能。而且,最难得的是,这个羚羊角熬好以后,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孩子可以接受。张锡纯的一生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使用羚羊角的医案,个个精彩。

    拿定了主意以后,张锡纯就告诉表弟,快去买羚羊角来。

    恰好,这个村子就有药房,表弟赶快跑去买了三钱的羚羊角,然后煎汤给孩子服下。只过了十几分钟,本来是躁动不安、呼吸急促的孩子就安定了下来。从那以后,孩子就逐渐地好了。

    第二天,刘铭轩的舅舅孙宝轩从沧州赶来看孩子,这位是当时沧州的名医,听说孩子病了,马不停蹄地从沧州跑来了,一进屋,还喘着粗气呢,却看到孩子什么事儿都没有了,怎么回事儿呢?大家就把发生的事情说给他听,他一听完,惊讶不已,说这开的是仙方啊!谁开的啊?高手啊!

    张锡纯谦虚:“方子开得一般,就一味药,没什么大不了的,如果说好,那还是这个羚羊角好啊!”

    也就在这一年的秋天,张锡纯家乡霍乱流行。

    张锡纯也投入了救治霍乱患者的战斗中。他发现,这一年是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所以是肝胆火盛,患者们大多数都喜欢喝凉水,心里面烦热,这都是热证的表现。所以,张锡纯在给患者治病的时候,经常在方子里加入三钱羚羊角,效果特别好,服药的患者都获得了痊愈。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01: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6 17:45 编辑

正文 艺高人胆大(2)

   

    我不知道当时张锡纯给学生上课的情形,但是作为他的学生,一定特别有安全感,家长也放心,有这样医术高超的老师,孩子健康问题是不用担心了。

    这一天,班里有个叫刘玉良的孩子,十三岁,突然鼻子出血,这在中医叫衄血,一天出了四次。大家本来正在上自习,突然有孩子来喊张锡纯:“老师你快来看看吧,刘玉良鼻子出血了,出了好多血啊,堵不住了!”

    张锡纯来了一看,血果然流得很厉害,于是赶快让人把他家长找来。

    那个年头不用电话、手机什么的,都是一个村里的,很容易找家长,于是一个孩子一溜烟跑去找了。

    这个时候,张锡纯给孩子诊脉(瞧人家这班主任当的,还兼诊脉),觉得脉象还是很平和的。他就问孩子:“心里有什么感觉吗?觉得身上凉还是热?”

    孩子说:“不知道,没有感觉。”

    这就是给孩子看病的难处,孩子自己说不出来有什么地方不适。

    张锡纯一想,衄血大多数都是热的,而且现在是夏天,天热,同时小儿是少阳之体,生发迅速,估计是热证的可能性很大。

    于是,就稍微开了一点凉血、止血的药物,这个时候,正好刘玉良的家长也来了,于是就按照张班主任的方子去抓了一副药。

    但是,熬好了药给孩子服下去以后,不但鼻子出血的症状没有好转,反而是更重了,刘玉良的家长马上告诉张锡纯:“张老师,好像没有效果啊。”

    张锡纯赶快再给孩子诊脉,突然发现,这脉搏也似乎是比开始的时候弱了一点。他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孩子是个寒证啊!

    大家要记住了,任何的病症都至少要分为寒、热两种,这个鼻子出血,多数是因为热证出现的,但是也有寒证的,清代的著名医学家黄元御对此十分有心得。而张锡纯正是受了黄元御的启发,创立了一个方子,叫温降汤,这个方子专门治疗因为胃气虚寒,导致胃气不降,从而引起吐血、鼻子出血之证。这种患者,食物都停滞在胃部不容易消化。

    这个温降汤的组成是:白术、清半夏、生山药、干姜、生赭石(轧细)、生白芍、川厚朴、生姜。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01: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6:55 编辑

正文 艺高人胆大(3)

   

    这个方子里面,白术是补脾的,生山药除了补脾之外,还有收敛固涩的作用,清半夏是降逆的药物,赭石是降下的药物,此时胃气上逆,用半夏、赭石可以镇冲气;方子里面用白芍,张锡纯解释是怕干姜太热,热入肝经,肝为藏血之脏,得白芍的凉润滋养,则可以宁谧收敛,这样血就不妄行了。

    此时,张锡纯确认了病症,就开出了这个自创的温降汤,让家长抓了药,给孩子服了下去。

    结果,一剂而愈,孩子的这个病就治好了。

    家长当然高兴,从此更加积极地每天送孩子上学,因为送孩子去张锡纯的班级,就等于送去了重点中学外加省级医院,学业健康双保障,这种待遇连现在的贵族学校都没有。

    不但班里学生的病张锡纯包圆了,连老师的病他都全管了,所以张锡纯在学校里的人缘极好。

    这一天,张锡纯出了一趟门,刚刚回来,突然有人来访,请他去给病重的老滕看病!

    这位老滕是谁呢?原来,他叫滕玉可,是沧州人,在邻村当老师(设教邻村),平时大家关系就不错。所以张锡纯一听说他病了,很着急,立刻就跑去邻村看望老滕。

    这位老滕患的是什么病呢?是痢疾,这个病很痛苦,而且老滕在腹泻时还泻出了一些鲜血,医生已经治疗了二十多天了,都没有效果,老滕已经是不堪其苦了。

    这个时候,看到张锡纯来了,他立刻燃起了希望,露出了久违的微笑,让张锡纯给诊治。

    张锡纯诊断以后,松了口气,说:“这很容易啊,我就开一个方子吧,就一味药,叫苦参子。”

    啊?就一味药?

    张锡纯说:“是的,你明天去买苦参子,一百多粒吧,去掉皮,分两次服用下去就好了。”

    老滕一听,喜出望外,第二天就吩咐家人去买。

    也巧,第二天,张锡纯又外出了(可见当时除了教课,还搞了些副业),这一去就是二十天。

    二十天过去以后,他又来看老滕,原以为老滕早就好了,两个人可以好好地喝几杯了。可是,一见到老滕,张锡纯愣住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老滕居然还没有好,还老跑厕所泻呢!

    张锡纯急了,不对啊,服用我的药早就该好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啊?

    老滕说:“老大啊,你开的是什么药啊?我们走遍了所有的药店,都没有这味药。到底去哪里买这个苦参子啊?”

    张锡纯一听,明白了,嗨,这都是我的错,我没有说明白。这些药房也是,连药的名字都不清楚,这个苦参子啊,就是鸭蛋子。

    原来,这味药在中医里一般叫鸭蛋子,又叫鸦胆子、苦参子,是苦参的种子,是治疗热痢的药物,具有解毒杀虫的作用。这是张锡纯非常擅长使用的一味药。一般治疗热痢,用二十多粒就可以了,估计是这位老滕病得太重了,所以让服一百多粒。

    张锡纯说,得了,你也别买了,我给你送来一些吧。

    老滕客气,别啊,您就别来回跑了,我让人去拿吧!

    于是就差人跟着张锡纯,到家里拿了这个鸭蛋子,回去按照张锡纯嘱咐的方法服用。

    结果,果然是服用了两次,这个折腾了四十多天的热痢就痊愈了。

    老滕很是高兴,因为都是文人,他写了首诗表达感激之情:“一粒苦参一粒金,天生瑞草起疴沉,从今觅得活人药,九转神丹何用寻。”

    张锡纯特别提醒大家,鸭蛋子如果在去皮的过程中搞破了,露出了里面的仁,那就扔掉,因为太苦了,会导致呕吐。一般服用的方法是用龙眼肉包裹鸭蛋子,一个龙眼肉包七粒,然后整个吞服,我们现在用到鸭蛋子的地方不多了,因为很少遇到那么严重的痢疾了,但是如果有顽固不好的痢疾,还是可以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4: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6:58 编辑

正文 精彩的药方(1)

   

    精彩的药方

    有一天,一个农民的家属,跑到学校来找张锡纯,说麻烦张老师跟我们去看看吧,我们家那位病得严重了。

    于是,张锡纯随着来人到了这个农户的家里,只见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正在床上坐着,后背靠着墙,大张着嘴,努力地呼吸着。

    不用问,这又是一个重症患者。张锡纯在诊断过后,突然说了句:“此乃大气下陷之证。”

    大家听了,都愣了,什么是大气下陷?我们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这还要从张锡纯创立的一个关于大气的理论谈起。

    我前面给大家写的,可能是单味药的医案比较多,其实,张锡纯在家乡教课的时候,他的学术思想已经基本形成,他开始逐步创立了很多自己的方子。当然,张锡纯看病有个特点,就是能使用单味药的时候,就绝不多用其他的什么药,直到他老年,还经常用一味药来治病。这在古往今来的医家里面,是独树一帜的。

    但是,他自创的方子也是非常精彩的,直到今天,中医院校的《方剂学》教材中还收录了一些。

    张锡纯在临证的时候,曾经思考过一个问题,就是人的身体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五脏六腑的运行呢?是什么把这些脏器固定在躯体内呢?他对这个问题苦思冥想,如痴如醉,估计在同学们自习的时候,张老师拿本书,挡在面前,然后脑袋躲在书的后面思考人体之妙呢。

    最后,他终于悟出,人体有股气在胸中,主管肺的呼吸,支撑全身,振作精神,“此气一虚,呼吸即觉不利,而且肢体酸懒,精神昏聩,脑力心思为之顿减”。

    但是,这个气叫什么呢?

    张锡纯当时拿来各种医书,一阵猛翻,也没有找到,在《金匮要略》里面看到了一句话,叫“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后来,他又看到喻嘉言的书,书中论述道:“五脏六腑,大经小络,昼夜循环不息,必赖胸中大气,斡旋其间。”张锡纯突然醒悟,原来,这就叫“大气”啊。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7:04 编辑

正文 精彩的药方(2)

   

    看来,我们读古书是有用的,为什么我要写喻嘉言、缪希雍等人呢?是因为前人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张锡纯就是读了很多历代医家的书,从中能体悟到许多精华出来。

    后来,张锡纯又发现,《黄帝内经》中所说的“宗气”,就是大气的别称

    那么,这个农民小伙子到底是怎么患病的呢?到底什么情况才会出现大气下陷呢?

    原来,这位农民在地里干活,因为疲劳过度而病倒了,估计是饿着肚子干活了。具体原因本案中没有叙述,但是在张锡纯的其他医案中,他写过很多人是饿着肚子干活才患上了这种病。

    这位小伙子的症状是四肢懒动,饮食减少,胸中满闷。张锡纯分析,认为他根本不是满闷,是短气,上不来气,患者有的时候对自己的病情描述得不清楚,把短气给说成满闷了

    当时也请来了医生,医生一听,胸中满闷,这需要行气疏通啊,于是就用了宽胸理气的药物。本来这气就已经虚了,此时是最忌讳使用理气的药物的。用了以后,病情只会加重,这位医生一看,情况不对,就增加了点补药,但是病还是越来越重。

    没办法,只好又换了一个医生。这个医生开了桔梗、当归、木香,其中的桔梗是药性上升的,恰巧碰对了病机,结果立竿见影,患者的身体就好了一些。但是,这个医生不明白里面的道理,是恰巧蒙上了,结果就犯错误了,他看到见效了,就开始改方子了,把桔梗给换成了苏梗。

    这个错误可犯大了,为什么啊?因为苏梗是降的药物,结果病情马上反复。

    打这儿开始,这位小伙子就不敢请医生了,说我以前还没这样呢,怎么越服药病越重啊,干脆,我不请医生了。

    等到把张锡纯请来的时候,这位的病又拖了二十多天,病情非常严重,总是张大了嘴喘息,连躺着都不行了,只能靠在墙上。最为严重的是,只要一闭眼想睡觉,立刻就觉得气息要断了,心下突然就开始胀,必须马上开始大口呼吸,这样气息才能接上。

    如果疲倦极了,躺下一会儿,就觉得“腹中重千斤,不能转侧”。这个肚子里感觉重,也是大气下陷的症状之一。同时,这位小伙子还不敢仰卧,大家注意了,大气下陷也经常出现这个症状,如果仰卧,就觉得胸中无力抬起,只有出的气,再吸气就没有力气了。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7:17 编辑

正文 精彩的药方(3)
   
   张锡纯一看,这是很典型的大气下陷啊,于是就开始诊脉,脉象乍有乍无,寸关尺三部,只有一两部能摸到,且经常有偷停的情况。
   此时,病情已经危险到了极点,张锡纯立刻开了方子,用生黄芪一两,配合柴胡、升麻、山萸肉各二钱,让患者家属赶快去买药。
   这个方子,就是张锡纯创立的升陷汤。很多人认为黄芪是不能治疗急症的,但是张锡纯偏偏用它来治疗这种急症,而且用量很大,他方子里写的是六钱,但是用的时候,如果病重,经常会用到一两。这个方子的来源,就是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但是这个升陷汤更加简洁,只有黄芪六钱、知母三钱、柴胡一钱五分、升麻一钱、桔梗一钱五分,其中知母是来制约黄芪的温,怕服用多了生热,剩下的柴胡、升麻、桔梗都是提升之药,是把气往上提的。
  在治疗这个小伙子的时候,张锡纯加入了山萸肉,这是增加固脱的作用,张锡纯对于这种重症,还经常加入人参等药。
  这位农民小伙子服下药以后,过了片刻,突然感觉到肚子里面一阵响动,然后,奇迹发生了,只见他如同大梦初醒,精神立刻振奋了起来,呼吸也开始恢复正常了。躺下,转身都没有问题了。
   嘿!这药还真管用,这小伙子很高兴,觉得百病皆除,好了!
  张锡纯再给诊脉,觉得六部脉都可以摸到了,但是仍然有“雀啄之象”,就是说这个脉,像是小鸟在啄食一样,三五不调,连连数急。这是中医里面真脏脉的一种,说明病仍然很重。
   此时,患者的症状还剩下一个,就是心里稍微有点烦,所以,张锡纯就把方子里面的升麻、柴胡减了分量,同时加上了知母、玄参。
  小伙子服用这副药以后,脉搏就开始恢复了,只剩下左关脉有些不调(看来张锡纯也是注意各部脉的脉象的)。于是张锡纯又改了方子,加入了人参一两,玄参、麦冬、天冬各一钱,这个天冬和麦冬,分别是补心肺肾之阴的,张锡纯是用来制约黄芪、人参的温热之性。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7:22 编辑

正文 精彩的药方(4)

   

    结果,再服用了两副药以后,小伙子的这个病就痊愈了。

    那么,我们曾经讲过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和这个升陷汤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张锡纯是受李东垣的启发的,但是,他又更前进了一步。张锡纯认为李东垣讲的是中气,是脾胃清阳之气,而大气是胸中之气,和脾胃之气稍有区别。张锡纯认为大气下陷比中气下陷更危急,所以他更重视胸中之气。我们现在分析,升陷汤和心肺功能更有关联,而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重点在调理脾胃之气的功能,虽然两者有重合,但是也有区别。

    在张锡纯的书中,治疗大气下陷的医案多了去了。其实张锡纯时期,行文已经是半白半文了,大家都看得懂,我只是起一个引领的作用,其实大家看他写的书,更过瘾。

    再给大家随便举个例子吧。

    有个哥们儿,二十多岁吧,患了个奇怪的病,就是经常咳嗽,稍微一动弹,就开始咳得上气不接下气。家里给请人治疗了三年,不但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了。

    此时,大家都以为这位患的是肺结核,过去叫痨病,那基本是没什么方法治疗的。

    这个时候,不知道哪位把张锡纯给请来了。张老师一诊脉,也是吃了一惊,为什么呢?这位这脉已经摸不着了(其脉非细微,而指下若不觉其动),张锡纯的手指基本感觉不到这位的脉搏跳动了。

    大家要注意了,现在临床上这样脉都摸不到的患者还能见到,我这一年里总能碰上这么几位。

    张锡纯此时心里就明白了,这是大气下陷啊,因为胸中之气已经无力推动脉搏了,甚至连血管都无法鼓动起来,虚的。所以,他就立刻开了升陷汤,加上了人参、天冬各三钱。

    这家人立刻熬药。

    大家猜猜结果如何?喝了几天以后,这小伙子的病居然就痊愈了。

    他的父亲高兴极了,说:“以前我们家有人患过这种病,结果四年后就死了,现在我的儿子病了三年了,居然遇到了张老师您,把他给救了,您这简直是神方啊!”

    张锡纯笑笑:“这样吧,我估计他的身体还是很弱的,把这个方子,减去升麻,做成药丸,再服用一个月吧。”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7:27 编辑

正文 大革命的时代(1)

   

    大革命的时代

    张锡纯一边教课,一边给人治病,此时的他,已经在医学领域成绩斐然了。于是,他开始整理自己的临证心得,编成了《医学衷中参西录》的前三期。他的这本书后来是按照序列书的方式出版的,所以才有第几期之称呼。

    那么,他为什么要写书呢?

    其实,张锡纯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在这本书的序言里面,第一句话就写道:“人生有大愿力,而后有大建树。”就是我们必须有大的理想、大的愿景,这样才能有所成就。张锡纯接着说自己是一介寒儒,谈不上什么成就和建树,但是我们自己的愿力却是不能少的,这一辈子纵然不能成事,也要有理想。

    他接着说:“老安友信少怀,孔子之愿力也;当令一切众生皆成佛,如来之愿力也。”这个医学虽然是个小学问,但却是救人的一个途径。接下来,张锡纯说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话,从这句话里,我们清楚地了解了为什么张锡纯能够成为一代大医,他说:“故学医者,为身家温饱计则愿力小,为济世活人计则愿力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您脑袋里光想着为了吃得更好点,住更好的房子,所以才来行医,那么你的愿力太小了。医生也要生活,如果你的医术好,医道高,老百姓会回报你的。但是您的脑袋里面不能把这个当做目标,否则您天天想住大房子的事儿,一定多开方子,开贵药,为了利益而忘记了医德,这样,医术迟早会丢掉的。

    张锡纯说,一个医生,应该以济世活人为目标,这样才是一个医生应该有的人生理想。有了这个理想,我们才能有所成就啊。

    这就是张锡纯的人生理想,他此时虽然只是一个教书先生,但是,他的境界已经超出了他的身份,俨然是一位医学大师了。

    张锡纯写完这个序言的时候,是公元1909年了,此时,整个中国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就在1911年的10月,爆发了著名的武昌起义,辛亥革命开始了。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帝被迫退位,这是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从此封建统治结束了,当时整个国家为之一振。我们的国家能否就此强大起来,我们能否抵御列强,这估计是每个中国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而张锡纯,此时已经五十二岁了,但是他仍然有一腔热血、满腔抱负,觉得为国尽力的时刻来到了。

    不久,国民革命军向张锡纯发出了邀请,聘请他去做军医正,张锡纯欣然应允,正式作为一名医生,投身于革命队伍中。

    此后,他随军辗转各地,1913年,他在大名,1915年,他随军移师广平、濮阳,1916年,至德州,后来还到过武汉。
 楼主| 发表于 2013/3/6 15: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yixing妙善 于 2013/3/7 07:37 编辑

正文 大革命的时代(2)

   

    一天,天空阴霾,乌云密布,张锡纯像往常一样翻开了报纸,但是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袁世凯的军队和国民革命军开战了。张锡纯眉头紧锁,愤怒不已,提笔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神州倏忽变沧桑,骤雨狂风几莫当。

    时事怆怀增感慨,天心搔首竟苍茫。

    英雄造世空悬忆,鹬蚌相持转自戕。

    万种愁思消未尽,闻鸡起舞剑生光。

    后来,各地纷纷爆发了护国运动。在1915年的年底,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各地反袁浪潮风起云涌。袁世凯陷入孤立的境地,被迫于1916年退位。孙中山又发表了《第二次讨袁宣言》,各地纷纷响应,最后袁世凯在绝望中死去,这出复辟闹剧就此收场。

    就在1916年的正月上旬,张锡纯随着部队的巡防营调动,从广平移师到德州。

    他们是在邯郸上的火车,从南向北进发。正月里天气寒冷,而那个时候调动部队用的火车都很破,刺骨的寒风从破掉的车窗吹入。结果等到了德州时,同行的有五六人都发烧了,但奇怪的是一点汗都没有。

    这是什么病呢?是伤寒,也就是风寒感冒。一般是被冷风吹到了,开始时是身上冷,如果这个时候没有办法控制,则会入里化热,变成身上高热,发烧,心烦,一般还有出汗的症状,此时张仲景是用白虎汤来治疗的,如果没有出汗,说明体表仍为寒邪所闭,张仲景是用麻杏石甘汤等方剂来治疗。

    但是,张锡纯学习张仲景,却并不拘泥于使用原方。他看这些士兵都不出汗,身上发热,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找来生石膏和粳米两味药,生石膏用二两,压成细末,粳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用二两半,这叫石膏粳米汤,是张锡纯自创的方子,用水三碗熬汤。等大米熟了,这个汤也好了,趁热喝这个清汁,借着这个热气,让身上出汗。方子里面的生石膏是透里热的,能够把热邪从里面清透出去,这个粳米是用来和胃气的,不让生石膏伤胃气,同时可以使得生石膏的药性逗留于胃中,这样更长时间地发挥作用。

    那么张锡纯怎么散去这些患者体表的寒邪呢?他非常巧妙地用这个热汤来散寒,人喝了热汤以后,会出一身汗,那么体表的寒邪就会散了,这就和我们在刚刚感冒的时候,喝碗热姜汤可以出汗散寒一样。

    当时,张锡纯就让这些士兵一起喝这个热汤,大家都出了一身的汗,病就都痊愈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