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楼主: dhdhdhasdf

肝胃不和的方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7: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看到您不太同意我用柴胡桂枝汤,不行的话,我先吃一周的三七化痔丸看看效果(不知道三七化痔丸是否适合我这样的体质),然后再说喝汤剂的药吧
麻烦了


发表于 2013/12/27 16:04:5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海先生一直顾虑用柴桂剂有热增的嫌疑。经方的用药精神就是寒热药并用,即如柴桂干姜汤来说,方中已经有寒凉的黄芩、瓜蒌根。而该患不仅是寒热夹杂,而且是寒多热少。原方还需要减少寒凉,加大温热。原方栝楼根12克减为9克,干姜3克加大到9克。干姜守而不走,它会老老实实地守在脾胃给以温热,不会增肝热。
发表于 2013/12/27 17: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老临证,主张抓主证,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明确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然就笔者随诊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思之,方悟其机理所在。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放胆使用本方。

这是刘渡舟老师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要点,楼主的脉是沉细的,你觉呢?
说到寒温并用,乌梅丸还不是一样?如果真是虚寒证,之前用乌梅丸就应该很见效了。
发表于 2013/12/27 17: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如果你还有疑问,百度资料说的很详细。
发表于 2013/12/27 18: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unjingxin1955 于 2013/12/28 11:53 编辑

回复 江海余生 的帖子

       先生理论指导的方子效果如何已经说明问题。少阳证,刘老所定的口苦作为其代表性的“证”并非排斥其它少阳证,例如呕哕、苔黄、胁肋胀痛。患者不仅具有上述症状,即如先生也是一直坚持认为少阳证是他的主症之一。少阳即为弱阳,远比太阳热少,太阳尚且受寒反应寒症,少阳反而明显具有腹泻的寒症倒顾虑重重了?
发表于 2013/12/27 18:4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即是桂枝有如先生所言之燥热,去热生津的天花粉又是作何用途的?加上清热的黄芩、清肝热的柴胡,整个方子所显温热已经很少了,一味桂枝把人怕的如同蛇蝎?
发表于 2013/12/27 19:2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sunjingxin1955 的帖子

你这个是又绕回来了,脉沉主里证(里热里寒均可见),细主阴虚血液不充脉道;脉弦主肝旺,缓主脾阳虚;不能只看到一两个症状相似就用该方吧,再说楼主都说了口苦并不算主证,都可以忽略的,口苦只能说明有胆经症状,并不能归为少阳病?看病应该抓主症吧?
还是你只看《伤寒论》?
发表于 2013/12/27 19:5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阴虚包括血虚,患者舌淡红即是,再加补血之品或许才是正理。已经有了瓜蒌根一味,还不足以补充血中津液?肠胃有寒,小便清长,口不甚渴,加上太阴症之腹泻,一味桂枝不会加重病势吧?口苦不明显,胁肋胀痛、“胆经症状”还不足以说明少阳症吗?
发表于 2013/12/27 22: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事实胜于雄辩,楼主自己不是也认为柴胡干姜适合自己吗?一试就知道干姜是否守而不攻,不会上火.
发表于 2013/12/27 22: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无意中翻到素问六P103中黄帝与岐伯一段话,或可解惑:


肾移寒于脾,臃肿少气。脾移寒于肝,臃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
肺移寒于肾,则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状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脾移热于肝,肝藏血,血舍魂,魂不宁谧则为惊,血失敛藏则为衄。肝胆同气,此胆木上逆之证也。
肝移热于心,则死。肝移热于心,阳根全泄,则死也。(肝木生于水中阳,风木疏泄,肾气无余,则死)
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痉,柔痉者,筋骨痿软而蜷缩了。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辟,死不可治。肾移热于脾,湿土郁蒸,抑制风木,中气被贼,虚败难复,风木陷冲,肠辟不敛,阳根脱泄,死不治。脾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而心火上炎,则口舌糜烂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为瘕聚,为沉瘀而生痔疮也。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日食亦。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以上诸条,皆得之气厥也。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