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186|回复: 2

中医药在客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1 17: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家乡粤东梅县,是著名的“华侨、文化、足球之乡”。这里的昔日,虽也是山清水秀,草木郁葱,山塘水库成网,小桥流水欢歌的丘陵地区,但却是“贬谪之乡、避乱之乡、瘴疠之乡”。在这闻名遐迩的客家人聚集地,许是新旧“三乡”特有的地理、历史与人员素质等环境所决定,人们对中草药的研究使用渊源流长,不少的祖传秘方对治防疑难杂症煞是有效,用当地人的话说:“谁家没有几个‘防家看屋’的偏方”?!类似“双料喉风散”、“八宝惊风散”、“七厘散”、“六神丸”、“卫生丸”......,这些传统的中成药,不但当地家喻户晓,连海外侨胞尤其是东南亚一带的华侨也不陌生,返乡寻根问祖时指名索要。
  我的童年孱弱,病痛不少。从我记事起到21岁步入军营,除去见识过几次青霉素针剂并留下“恐针症”外,大凡有病都服中药。母亲是远近有名的慈家,在务农持家中见习识会了许多中草药。我们兄妹六人在成家立业之前,即便在襁褓之中,头痛发烧跌打损伤都由母亲觅中草药“搞掂”。当年如此这般,细忖实出无奈:上有老下有小的偌大家庭,没钱去医院求治。中、西医各有千秋,只要对症下药诊治得法及时,一样出奇效。
  前年回乡省亲,父母兄妹儿孙一堂叙旧聊天,慈母说起一则佚事:一次,我随母上山砍柴,突然全身发冷抽蓄,倒地呻吟。母亲放下刀斧,悉心问情,之后就地摘了些“布惊叶”等草药,吐些口水揉熟,给我擦揉肚脐等部位,再呵护我在路边躺下,盖上衣服,自己继续干活。待我昏睡半天好转后,才慢慢回家。我听后说:“阿妈,你好狠,我当年要是中风或绞肠沙等急症,就该算‘伙食帐’了!”慈母笑着说:“你小时古怪最多,那次确实是急症,吓坏我了,但我知道怎样对付。”说起类似童年轶闻家事,老人家滔滔不绝,如数家珍,诉说她诊治家人邻居的病例,使我禁不住对树头木墩陈皮草叶肃然起敬。中医药博大精深,偏方万千,是治病养生的首选,我深信不疑。
  或许自幼养成的“中医体魄”,我此“养生之道”非中草药莫属。羊城水土偏热,防暑降温祛火的药材不可少。现我家中,“蛇舌草(又名鱼腥草)”、绵茵陈、“溪黄草(有甜、苦之分)”、“穿心莲”等是必备的,都是从家乡捎来。男人肾为宝,女人通经顺气为要,这以食补最好,常用的药材有枸杞龙眼肉、老艾草当归益母草等,配以鸡、骨、肉等煲汤,集防治于一起,效果奇佳。偶有拉伤跌肿,也多用特制的药酒擦饮,化瘀活血,痊愈神速。
  传统观念认为,西医治标,中医治本;中药性温,西药性急。这不无道理,但并不绝对。比如那六神丸,粒大如钉尖,药力却不凡,多吃不得。如果以为那木头树墩野草植物熬就的汤水可以随便喝,那就大错特错。“见血封喉”的厉害,众所周知。我们家乡有“大茶药”、“山羊角”等剧毒植物,那是含糊不得的,即便采了靠近它们的中药服用,也会中毒,严重者还会致命。是故,对木头疙瘩花草荆棘这些中草药物的医疗药用价值小视不得。(叶炳昌)

发表于 2013/11/23 23: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隔壁客家支持下,鱼腥草俺这叫狗贴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俺这儿的中草药也蛮多,墟日许多山民来赶集卖草药,只知道什么药治什么病,问药性答不知,问学名答不清,问缘由答老祖宗传下来的哪来那么多为什么。
发表于 2013/12/8 00:5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根在基层,在民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