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766|回复: 8

推荐个老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4 19:42: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推荐个老中医
地址:苏州市吴江平望镇河西街44号
老中医姓名:秦均天 78岁  退休后免费义诊19年 苏州医德标兵 网上可以搜索下本地新闻有报道的 在自己家里开了个诊所
发表于 2014/2/24 22: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hbffq 于 2014/2/25 14:38 编辑
goodbao123456 发表于 2014/2/25 11:42
推荐个老中医。
地址:苏州市吴江平望镇河西街44号
老中医姓名:秦均天 78岁  退休后免费义诊19年 苏州医德 ...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钱
                               王慧君
  在平望,有这样一位老人,他义诊18年,不收一分钱,被传为美谈;他义务教学,将中医药保健知识传授给更多老年人,不要报酬,令人敬佩,他就是在2011年被评为吴江“义”字好人的秦均天。
                          父亲的言传身教影响他的一生
  说到秦均天,不得不翻开他的家族史,这是一本散发着中药芳香的家史。
  秦均天出生中医世家,到他这里是第四代,其侄儿也衣钵传承,是第五代中医医务工作者。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言行举止是孩子最初学习的参照。在秦均天的成长过程中,父亲秦东园的优秀品德、高尚医德无疑成为他做人、追求事业的导航,影响深远。
  秦东园为著名中医医生,吴江中医院创始人(当时的平望联合医院),其生平事迹被收录到(吴江文史资料)《吴江近现代人物录》一书。
  秦东园幼承家教通四书五经,12岁师从钮东山先生攻读圣贤书卷。1900年,乡(县)试中取“佾生”。因父病故、旋继父业,有志从医,正式悬壶。凭借深厚的古文造诣广览医籍,精熟岐黄,勤研名家之要,为人治病辄奏奇效,医名大振。1923年齐卢军阀开战,被迫离开祖居韭溪朱家港,举家迁至石家港“饮池医室”,继续行医。当时出任吴江县中医公会平望分会会长、吴江县中医师鉴定委员等职。他专长“中医内妇科”,医术医德,有口皆碑。抗战时期他组织“红十字救护队”,1937年9月12日和10月12日,日机二次轰炸平望,他决然奔走街巷,冒死救治遇难百姓。抗战胜利后他又出任吴江县中医师公会平望分会理事,直至解放。1949年他动员镇上新老中医西药卫生人员,成立了平望镇医联会(平望联合医院现为吴江中医院),并以身作则,下乡巡回医疗。
  解放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资创建了平望联合医院,任副院长。还在平望区设立梅堰、秋泽、平望、溪港、胜墩5个妇婴保健站,提倡科学接产。1953年9月辞世。
  “父亲在世期间,始终坚持为贫穷人家看病,一律不收取费用。”秦均天介绍说。
  父亲的这一美德,在秦均天身上得到继承和延续。
                          退休不退医家中义诊18年
  在中医世家成长的秦均天,深受家庭的熏陶和教育,16岁时就出诊为病人看病,这一看就是60多年。
  60多年的岁月,秦均天从一名小医生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的医院领导者,精湛的中医医术更是被传为佳话。
  1994年,秦均天退休回到家里,但他退而不休。
  在秦均天看来,退休只是工作场所的变更,卸去的只是繁琐的公务,脱下的只是那件白大褂。没有退的依然是秦均天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卸不掉的永远是那份救治病痛的情怀,脱不掉的更加是他对患者的牵挂。
  不能去医院坐诊,秦均天就在家里接诊。老伴说,年纪大了,身体也不是很好,还是在家里养花种草,享受一分清闲吧。但秦均天说,是医生就应该为病人看病,不为病人看病还算什么医生呢?
  携手走过几十年,同样身为医务工作者的老伴,深知秦均天决定的事,是不会轻易改弦更张的,更何况是深爱的中医事业呢。她只好默默支持着他,忙碌着接待慕名找到家里来看病的患者。
  时间飞逝,转眼,秦均天在家接诊18年,18年来的接诊,秦均天没有收过一分钱的接诊费,完全是一种义诊。
  18年,秦均天的脚步无数次穿梭在平望的大街小巷,丈量别人的安康和幸福。
  虽然是义诊,但秦均天依然坚守着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素养和操守,不仅坚持做好病人病情记录,还不断总结归纳成册。
  在他的抽屉里,那一本本一册册,保存着18年的过往。
  泛黄的一本本手掌大的本子,每一本都用一根橡皮筋小心扣好。“这些是我在日常就诊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临床记录,可以作为我诊断的参考材料。”秦均天说,“像这样的临床记录,我的祖辈都有。”
  一册册书籍般大小的册子,总共283册,这是病人的病情记录。每册至少180页,每页基本记录一位病人的病情。据此计算,18年来,秦均天起码接诊5万余人。
  于是有人帮他算了一笔帐,接诊5万余人,就是开出处方5万余张,以秦均天的资历,如果开出专家门诊,按照每例病患50元门诊费算,18个年头,可赚250万元。然而,这些钱都省给了患者。
  18年来,秦均天接诊不仅不收钱,遇到条件差的病患来看病,他会自掏腰包,亲自赶往上海等地去帮他们抓药;遇上腿脚不方便的病患,他自费搭车上门去看病;有些病人需要进一步检查,他还陪同病人去苏州等地医院看病,其费用更是自理,当然有些病人家属过意不去,执意要给,都一一被他婉拒。
  有人不理解,他说:“凡治病者必神安,无欲无求,否则欲壑难填,医术再高,也要成为庸医。”还将心中祈愿写成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钱。”
                          不仅根除身体的病痛,还医治精神的“恐慌”
  2011年10月份的一天,笔者依约采访秦均天,精神矍铄的秦均天,那天略显疲惫。
  一问才得知他陪一名患病多年的患者去苏州医院检查身体。
  其实,这名患者的病并无大碍,但患者自己却异常恐慌,心存疑虑,总觉得了不好的病,心情极为糟糕,到处求医问药。后来,获悉秦均天医术高超,就慕名前来看病。
  为了让这名患者相信自己的病就是普通的病,秦均天凭着自己的人脉,先与苏州一家医院联系,并亲自陪同前往作进一步检查,终于消除了患者心头的“顽疾”。
  “像这样陪病人去外地看病几乎每个星期都会有,今年相对来说少点,因为他年纪大了,我不允许他再像前几年那样跑来跑去,车旅途中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办?”秦均天的老伴无不忧虑地说。
  在一旁的秦均天笑着说:“只要每位病人,不管是身体还是精神健康了,这点颠簸算得了什么呢?”
  不仅如此,4年前,秦均天患上了关节炎,行动不便。可这根本无法阻止他为民看病的心,“只要有病人来,他就起床接诊。”他的老伴不时告诉笔者。
  朴素的话语,令笔者动容,心中的感动竟难以用文字表达,目光不经意间落在他家的门上的一副对联上:“夕阳似火老坚何惧鬓雪白,余热生辉人勤更远心火红。”这不正是最好的诠释吗?
                          将中医保健知识传授给更多老年人
  2011年9月16日,平望镇老年大学成立,其中开设有中医药保健知识课程。课程是开了,在确定教师人选上,却让相关负责人犯了难。
  “当时,开设这门课程时,我们首先确定的授课教师,就是秦均天,但考虑到他毕竟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还是忍疼割爱,放弃了这一初定人选,另外联系了几个备用人选,结果这几个人都因种种原因未能达成我们的心愿。”平望镇老年大学校长沈锦清说,“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去邀请秦均天出任这门课程的教师。当我们说明意图后,秦均天立即欣然答应。但有一个非常条件,他讲课可以,决不收讲课费。”
  为了满足他的这一“苛刻”要求,沈锦清满口答应。“说实话,我们感动之余,也于心不忍,还是想办法从其它途径给予补偿,都一一被谢绝。‘他说,能将中医药保健知识传授给更多老年人,让他们从中得到借鉴,并合理调整膳食、适当进补,因此健康长寿,就是对于我最好的回报’。”沈锦清说。
  中医药保健课程,每星期上两课时(两个小时)。
  “两小时的课,需要用几天的时间去备课,主要是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时,要翻阅大量的医药书籍,然后一一抄下来,作为讲义,在课堂上讲授。”秦均天说,“这些资料都是从我自己的藏书里找出来的,有的也是几十年积累总结的经验。”
  “每当看到他一本本翻看医药书籍,从中摘录、整理,就跟他说,不要做了吧,他总是一笑了之。”秦均天老伴说。
  我想简单的文字,不能阐释秦均天的这份“义”爱,但他每天伏案记录病人病情的写字台玻璃板下有一张纸,上面写着“医德是执玉,积善胜遗金。”我想,这不仅是他自我鞭策的座右铭,也是他人生最好的写照。
  我想说,生命是短暂的,荣誉是长久的。秦均天正是用他满腔热忱,蘸墨书写他对中医的热爱和人间至真至纯的“义”爱,谱写着他平凡而绚烂的人生。
http://www.wjwm.gov.cn/4/qinjuntian.html
发表于 2014/2/24 22:46: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钱”字号: 我要评论(0) 2012年05月16日 09:13 来源:姑苏晚报
本报驻吴江记者 高戬
吴江平望镇河西街边一条深深的弄堂里,有一座古朴幽静的大宅院。
虽然坐落在僻静的弄堂里,但这座宅院经常人来人往,因为这里住着一位名叫秦均天的老中医,这个80岁的老人在家里开了一个免费门诊。
退休18年来,秦均天义诊了5万多人次,没有收过一分钱。
平望镇上有座供奉地藏王菩萨的小九华寺,而在当地百姓心目中,秦均天就是一位“活菩萨”,他们希望秦医生能活二百岁。
而秦均天认为,自己只是在尽一个医生的本分,他自撰自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钱”。
父亲告诉他“医者,仁术也”
溪港秦氏,吴江著名的中医世家,秦均天是这个家族的第四代传人。昨天下午,约好来看病的一位患者因故没来,他抽空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秦均天的父亲秦东园为一代名医,吴江中医院创始人(当时的平望联合医院),其生平事迹被收录到《吴江近现代人物录》。秦东园幼承家教通四书五经,曾考取秀才,后继承家族衣钵,悬壶济世。凭借深厚的古文造诣广览医籍,精熟岐黄,勤研名家之要,为人治病辄奏奇效,医名大振。1923年齐卢军阀开战,被迫离开祖居地溪港,举家迁至平望石家港“饮池医室”,后出任吴江县中医公会平望分会会长、吴江县中医师鉴定委员等职。抗战时期他组织“红十字救护队”,1937年9月12日和10月12日,日寇两次轰炸平望,他决然奔走街巷,冒死救治遇难百姓。抗战胜利后他又出任吴江县中医师公会平望分会理事,直至解放。1949年他动员镇上新老中医西药卫生人员,成立了平望镇医联会,解放后,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集资创建了平望联合医院,任副院长。还在平望区设立梅堰、秋泽、平望、溪港、胜墩5个妇婴保健站,提倡科学接产。1953年9月辞世。
“我14岁就开始跟父亲学医,16岁就能独立看病。”秦均天说,父亲不仅把毕生所学的医术传授给了他,更教给他“医者,仁术也”的道理,“小时候,我经常看到父亲免费为穷苦百姓看病,有时还出钱给病人买药。”
1950年,秦均天进入父亲创办的医院工作,在那里他结识了助产士顾蕴珠,对“救死扶伤”、“想病人所想,痛病人所痛”等白求恩精神的信仰,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那时候,遇到危急病人需要输血时,我们都毫不犹豫地捋起袖子。”
18年义诊为病人“省下”250万
1994年,秦均天从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岗位上退休回到家里。
“刚退休时,还有很多病人找我看病,于是,我就决定在家里办个诊室。”家庭门诊开张的那天,秦均天就给自己定下规矩:来者不拒,分文不取。
秦均天家的柜子里,存放着一捆捆学生练习册———这是他18年来的义诊记录,要数清到底有多少本有些困难,好在他在每一本的封面上都编了序号,最新一本的序号是287,到昨天为止已经写了一大半。
每册记录至少180页,每页基本记录一位病人的病情,据此计算,18年来,秦均天起码接诊5万余人。
秦均天家里养了一只鹩哥,这只聪明的鸟儿除了会说“你好”、“谢谢”,还会说一句正宗的吴江话“你阿是来看病的”———每次有人来访,顾蕴珠去开门时都会这么问,天长日久鸟儿也学会了。
有人帮他算了一笔帐,接诊5万余人,就是开出处方5万余张,以秦均天的资历,如果开出专家门诊,按照每例病患50元门诊费算,18个年头,可赚250万元。然而,这些钱都“省”给了患者。
他还千方百计地为患者省药费。他的开药原则是,能开中药的绝不开西药,能开便宜药的绝不开贵药,“单张处方一般不会超过100元。”
他不仅为病人“省钱”,有时还像他父亲那样直接贴钱。常用的药品他家里总是备着一些,但实际上,他和老伴身体都很好,一年到头基本不需要吃药,这些药是为病人准备的。记者在他家里还看到了20多张现金买药的发票,有平望、吴江的,甚至还有苏州、嘉兴、上海的,“有些药本地买不到,只能托人去外地买。”遇上腿脚不方便的病患,他自费搭车上门去看病;有些病人需要进一步检查,他还陪同病人去外地医院看病,其费用更是自理。
谁要是看病给钱,他就跟谁急。曾经有一位私营老板看好病后登门道谢,掏出“一刀一刀的现金”,秦均天当场板起脸:“你今后不要来找我看病了”。给钱不要,病人们只能变着法子给他送礼物,但贵重的礼物他也一概回绝,至多收些青菜、鸡蛋之类的农产品。
全年无休的“全科医生”
“昨天吃晚饭时来了个病人,他搁下饭碗就号起了脉。”顾蕴珠说,有时候一顿饭要来两三个病人,他放下饭碗又端起,端起饭碗又放下———记者不禁想到一个词“周公吐哺”。
秦均天的义诊,可谓全年全天候,每天早上6点起就开始接诊,有时深夜十一二点还有病人来敲门,甚至中秋、除夕这样的重要节日也照常开门“营业”。
唯一闭门谢客的一段时间是去年冬天,那时他自己生病住进了医院。可还是有病人“不依不饶”地追到了病房———他住院前接诊了一名患面瘫的山东打工者,他住院后这位病人去别处治疗,可病情越来越重,只好来找他,于是,他倚在病床上为这位患者把脉。
秦均天退休前几乎在医院的各个科室都工作过,因此,他能应付各种疑难杂症,有不少被大医院“宣判死刑”的患者,他都能妙手回春。
平望本地的一名年轻男子患了严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苏州、上海几家大医院的医生都说治不好,其母亲绝望之下服毒自杀,后经人介绍找到秦均天,吃了一年多他开的药后,竟奇迹般地痊愈了,“现在好得很,经常看见他骑着摩托车在街上转。”
一名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去医院就医时被告知“先预缴28万元医药费”,可他家砸锅卖铁也凑不满这笔钱,于是找到了秦均天,吃了两三年的中药后也痊愈了。
盛泽的一名慢性气管炎患者,到处求医问药也看不好,还是秦均天药到病除,如今此人已经60多岁了,还能骑自行车从盛泽到平望。
秦家隔壁的一名来自甘肃的打工者,修房子时不慎把腿上划了一个大口子,他向秦均天求救,秦均天见状面露难色,因为他家里没有必要的设备处理这种外伤,可这名打工者说:“秦医生,医院我实在去不起”,无奈,秦均天竭尽所能,把医用纱布放在锅里高温熏蒸再用微波炉烘烤消毒,又用酒精反复清洗伤口,然后把开裂的皮肤硬凑在一起包扎固定。此后他每天为这名打工者换药,一个多星期后伤口愈合了。
秦均天严格遵循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辅以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等简单器械,“一般情况下,一搭脉就知道病情病因了。”他自信但不自负,三次接诊没有明显效果的病人,他坚决要对方转诊。
街坊们希望他能活到200岁
秦均天不仅医术精湛,而且擅长书法联句,除了自撰自书的“但愿人皆健,何妨我少钱”,他还写了“医德是执玉,积善胜遗金”压在工作台的玻璃台板下。
秦均天德艺双馨,不少医院、药店要出高薪请他去坐堂,但他全都回绝。很多人对此甚是费解,但他自有一套理论:“为什么这些医院、药店要请我去坐堂?他们花钱请我,肯定是想有回报,给我2000块,他们最少要挣2500块,而这2500块从哪来?道理太简单不过了。”
事实上在职的时候,秦均天就被评价为“猪头院长”———他不开大处方、拒绝红包、抵制回扣,甚至连招待客人的茶叶都是自己掏钱买的。
对于“猪头院长”这个雅号,秦均天一笑置之:“凡治病者必神安,无欲无求,否则欲壑难填,医术再高,也要成为庸医。”
18年义诊为病人“省”下250万元,秦均天是不是不差钱?“我们俩的退休金加起来每个月4000元左右,够吃够用了。”
对于这些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秦均天感到失望,“什么天价检查费啦、病人捅医生啦、滥用抗生素啦,这些消息我听都不愿意听。”
秦均天给记者讲了一件痛心的事例:一对老夫妻,先是老太太生了重病花光了积蓄,后来老汉又生了重病,找他看了几次后效果不明显,于是他让患者去医院做个检查把检查结果带来再看,但他在家里等了几个月也不见该患者前来复诊,“后来才听说他没钱做检查就一直没去医院,最终病死了……”
说完这个故事,秦均天和老伴沉默了良久。
2011年9月,平望镇老年大学成立,开设了中医药保健知识课程,校长沈锦清上门请秦均天出山授课,他立即欣然答应,但有一个非常条件:讲课可以,决不收讲课费。秦均天说,能将中医药保健知识传授给更多老年人,让他们从中得到借鉴,并合理调整膳食、适当进补,因此健康长寿,就是对于我最好的回报。
“秦老,真希望您能活到200岁。”街坊邻居们经常这样对他说。
(感谢平望镇宣传办王慧君对本文的贡献)

发表于 2014/2/25 05: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老人健康长寿!
发表于 2014/2/25 19:3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寿,不贪,衡量中医的两个必须尺子。也是中医往好中医方向发展的必行之桥。
发表于 2014/2/26 04: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挥余热!
发表于 2014/3/12 17: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這樣的中醫不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中醫院校培養出來的吧.
发表于 2014/3/30 00: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大医吧!
发表于 2014/3/30 01: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医德高尚,祝老医生健康长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