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954|回复: 0

初学坐禅的入门方法-数息观与六妙门-zt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2 0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4/4/22 16:51 编辑

初学坐禅的入门方法-数息观与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

2014-04-21 点蓝字訂阅▶ 爱无界之佛心禅语



所谓的数息观,就是运用六妙门“数随止观还净”,通过调整呼吸降伏心念而锲入禅定的方便法门。数息观被认为是小乘佛教两大甘露门——数息观与白骨观之一。实际上也是大小乘佛教和道家的一个共法。

初学坐禅以「念息」为入门方便,是最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缘身心而出入变化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禅定学,对修息,呼吸,极为重视。如何修念息?念息的方法有六种:数、随、止、观、还、净;前三法是「禅定门」,后三法则是依定起观的「智慧门」的修法。

一、「数」息:以息为所缘,吸入时,以心引息而下达于脐下;呼出时,心又随息而上,自鼻中呼出。这样的一呼一吸为一息,数入息的不再数出息,数出息的不再数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数下去,到十数为止,再从一数起。数息,就如念佛时捏念珠一样,使心在息,所缘上转,不致于忘失。初学者如果中间忘记了,那就从一数起,以做到一息一息能安稳的自然念数,忆念分明为止。这时用心的关键点就在于我们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和压制会使心更加烦乱,我们要学会对自己讲悄悄话,安慰它说:你不要烦,慢慢来嘛,心可以停下来了。你这样很安静地给自己讲两遍后,心就会产生力量了,它就会很安稳地慢慢停下妄动和散乱了。

南怀瑾大师说过:佛有个秘密的吩咐,当你要数息的时候,譬如鼻子气进来出去数一,在你们的观念里面,在哪个时候计数呢?人的贪心、私心多半在呼吸进来的时候计「一」,那是做气功,不是修道。佛告诉你真正修道是数出息,注意出息,这个秘密重点我告诉你了。修涅槃要注意出息,出息怎么数?当你在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你如果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先试—分钟再说。你注意出息,思想跟着呼吸自然走,一切烦恼痛苦,一切病痛、业障,呼出去就没有了。

二、「随」息:久久心静了,不会再忘失了,就不必再数,只要心随于息,心息相依,随息而上下,觉息遍全身等。这样,连记数的散乱也离去了,即是得力之相。随,随比数的用功就更加深入了。通过数息初步定下来后,慢慢让自己习惯于这种安定的感觉,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数这个比较粗的系心法放下,只是随着这个息,进一步深入禅定。
三、「止」息:久久修息渐成,心与息,如形影之不离。忽而心息不动,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念息修止应注意那些事项?凡修息的,以细长为妙,但初学者不可勉强,以免伤气。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摄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体上着想。止。做到随时,身心的状况就很清楚了,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切很清楚,心却没有动摇。不会再有烦躁、杂乱的表现,身心会体会到非常轻松、舒适的觉受。让心停在完全没有动摇、明明白白的状态里面,这就是第三门「止」。

止的状态非常的空灵,清清楚楚却没有一丝的妄想,心里再不会想要任何外界的东西,甚至连禅定也想不起来,所有散乱和动摇都停止下来了,但是,此时它却仍有两个毛病,昏沉和掉举。比如,我们功夫不纯熟时,心一沉静下来,马上就会睡着了,或者迷迷糊糊地什么也不知道了,这就叫昏沉;掉举呢,就是心难以安住在止的状态里,周围的一切都清清楚楚时,心就东想西想跑掉了。在生活当中要学会运用禅法,比如我们很清楚自己正在做的这些事情,走路、吃饭等等,心不要被这些事情转过去,保持自己清楚明了的心态,不昏沉、不掉举,实际上这就是定。

四、「观」息:当心能止下来后,慢慢就会生起一种觉照,就是说,让我明白身边的环境,明白所做的事情和我的心态。一旦观照明白,这个心就不是停在止当中,而是能起观照了,这就是禅定力更强的表现。如果修其它的法门,比如说念佛,只管将心停在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上,只有所念之佛,其它什么都没有,这就是止。观呢,我们对念佛就产生了觉照,也就是既知道能念佛之心,又知道所念之佛号,注意力在知道上,这就是观,就是对所修之法起了观照。

五、「还」息:「还」就是还家,回家。「还」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我们修了止、观之后,发现心里还是太乱,基础功夫不够,那我们就要重新回到前面几门再去修数、修随,把基础打牢后,才能安步进功。「还」的第二层还有就路还家,就止观之路回归真心的意思。也就是观照生起来后,还有个对境在,因此还都是心外求法,还不是我们的心本身,但是能观、所观虽然都是妄想,也是我们还家必经之路,所以如果我们观照的功夫能做得好,就可以就路还家,回归凡夫心的本来的面目。就是老子讲的「如婴儿乎」,回到在娘胎里,或刚出娘胎时那个婴儿的呼吸状态,应该回还到这里。

凡夫心历来妄想纷飞,杂乱无章、毫无规律,让我们身心很疲惫、没有快乐和轻松的感觉,四禅八定虽然也是妄想,但它是让我们学会有规律地妄想。比如凡夫平常不知道自己会想什么,妄想都是突然生起来的,或者四处生起来的,没办法把握。禅定就能让自己的妄想变得有规律,想一样事情就想一样,想两样就想两样,不想就不想,心态非常稳定,如果什么都不想了,想与不想都放下了,就还归到自己的心性上了,这时候的觉受就是还。

六、「净」息:清净,就是只需体会清净的感觉,外界的一切万物、包括我们的修行方法虽然清清楚楚,但都和这个清净无关。比如我们想到花,心却不在花上,而是在想到花的这个清净的能上了,这个能就是俗称的「我」,佛教里称为我执

这个能想的「我」是什么样子?其实它没有样子的,就像照相机的功能一样,照相机的功能是看不到的,但我们一用,就能拍出照片来。我执就如同照相的功能,身体就如同照相机,妄想就是照片。照相机的功能就是把外部的景物拍成照片,拍了就拍了吧,我们却拿着照片不放,比较来比较去,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烦恼的,却把照相的功能忘到一边去了,这就是凡夫最大的颠倒。

实际上,照相机虽然有各种型号,可是拍照功能却是一样的,完全平等,因为如果没有拍照的功能,就不叫照相机了。所以修到了第六门的时候,心念终于从对照片的执着回归到了平等的照相功能上了。不管拍不拍照,照相的功能永远不会变化。

禅定就是让我们把心绑在这六个状态上,不再去迷惑、烦恼和痛苦。所以这六个妙门,其实就是心所缘的六个不同境界。念佛、参禅也都是把散乱的心绑住。绑定,即心不散乱,专一!

可以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把心绑定。比如:念阿弥陀佛,绑定在佛号上。六妙门是一层一层深入,一层一层绑定的,到最后的「净门」才能进一步走入初禅。

修习久了,假如小腹充满,发热,气动现象;或吸气时,气息直达足跟趾端,或觉脐下气息下达,由尾闾沿脊髓上升,或气息通过时,幻觉有雷电、光色、影像、音声等等,这都是气息通畅,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切勿惊奇夸玄!禅定其实就是生命的一种非常健康的状态!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进入爱无界手机网站
新浪微博帐号:爱无界身心灵空间
心卉微信号:38676502 心路微信号:8227326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刻注册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