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聚集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作者/唐略 ⊙ 编辑/蔡仲逊
编者按:《
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引起了非常多中医人的关注和讨论,我个人对于这份法案持比较乐观的态度,似乎看到了中医后面发展的许多障碍已经有破解的希望。下面这篇文章,是我的好友唐略和某位访客就此引发的对话。或许您不完全认同其中的观点,但是这篇文章能给我们很多的思考。观点或异,同为中医。
关于中医药法的问答:让中医按自身方式生存
监管是个伪命题
问:唐老师您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出台,昨天我发给您看了,同时我们也在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收集各界意见。现在大家最担心的是,放开了传统
中医师的行医资格,会不会缺乏一个监管,让中医的糟粕沉渣泛起?
唐略:我们这个年代,讲得最多的就是“监管”,但是监来管去,不还是这样?反而问题越来越多了。监管,设置各种围栏关卡,其实是在“堵”;抓住了违法的,就重罚,企图对其他人构成一种威胁和警告,让大家老实点,这是在“泄”,其实仍是在堵,让人心里发堵。结果是大家都不愉快,一面战战兢兢,另一面,他该怎么着还会怎么着,只是会变换一种形式,做得更隐蔽。
任何事物,只要被堵,它都会寻求其他出口。以中医而论,你颁布了
法律,实行了监管,那些没有证的中医,依然在看病呀,在家里看。好的中医,哪怕躲到深山老林都有人去找,他能因为你颁布了一纸法令就不看病了么?病人也不允许。但有了这个法令的威胁,这个中医可能就更低调了,生人他就不敢看了,这样就把很多患者拒之门外,而且理由冠冕堂皇:“对不起,我没有行医资格,请到正规医院看。”
现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大城市,都有很多好中医,他们不用出名,也不敢出名,就在家里看病,而且要有很可靠的关系的人介绍的病人,他才敢接。外人一律不看。久而久之,这样的好中医资源,就被一些有钱有权的家族垄断了。老百姓在大医院里挤破头。
所以说,监管,是一个伪命题。中医该怎么着还怎么着。从根本上讲,这些围栏关卡,拦住的是老百姓的方便之门。
至于您说“中医的糟粕”,我不知道您具体指什么?
封建迷信与现代迷信
问:中医的糟粕,就是一些封建迷信思想吧。
唐略:封建社会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在这一百多年里,我们一直在破除封建迷信,现在,可以说,破除得已经差不多了。如果实在还有一些残留,那我们不妨想一想,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为啥有这么强的生命力?怎么就打不死呢?不妨重新反思一番,这样会开拓我们的思想境界的。
迷信就是很着迷地相信某些东西,没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迷信,是每个时代都有的,封建社会有封建迷信,现代社会有现代迷信。相比较而言,现代迷信更可怕,它奴役人,害人不浅,但真正能发现它、揭露它的人非常少。
所以,现在的中医里,残存封建迷信倒不可怕,可怕的是现代迷信潜入中医。这个我点到为止,不多讲。
三教九流与中医队伍
问:如果让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混入中医队伍,肯定会影响中医队伍的纯正性,妨碍中医的健康发展。
唐略:哎!你看现在合法的中医队伍,纯正么?有多少人是严格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学问在仔细看病的?还有多少人有亲近自然、仰观俯察的心胸?有多少人见到每个病都能辨证论治?有多少人不拘守书本,不套用成方?而这些人,各种好听的名头都被他们占尽了,什么教授啊,主任啊,不能看病。
三教九流有何不可?不要以为三教九流都是坏人啊,相反,他们正是活生生的社会的人!他们来源于社会,他们的东西也要为社会所用。“十道九医”,还有一些和尚,在中医上也有独到的水平,还有“秀才学医”的,难道都是杂种么?难道一天到晚在大学象牙塔里死啃书本的人才能看病?读书多了,思想反而容易杂,看病的时候就没有主见;不接地气,不懂社会,你也很难做一个好中医。
有
人中医博士毕业,看起病来还不如人家从师三年的学徒呢。但因为你有博士这个头衔,社会的资源、认可度,会更多的倾向于你。你有了这些虚荣而没有相应的才能,就容易嫉贤妒能,打压那些有真才实学却没有行医资格的医生,说他们是三教九流,担心他们这,担心他们那,实际都是为自己担心,怕有人上来抢了自己的名和利。
所以,古人特别强调“举贤荐能”,一定要让真正有才能的人居高位,这就是《
论语》讲的“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思维与修养
问:您说得有点偏激了,学院派的教授、博士,并不都是这样的。
唐略:如果都是这样,那还得了啊?!我只是说,有这种现象。而且,只要有极个别这种现象,就会对中医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中医现在成了这个样子,与此不无关系。
所以我发现你们这些人的思维非常奇怪:你说别人的时候,抓住一个瑕疵就不放手,甚至有一丁点可能性都拿出来大做文章,说
民间中医这样不好、可能那样;别人说你、指出你的症结所在的时候,你又说不全是这样的!难道非要全是这样才行啊?
要好好地学一学逻辑学,尤其是思维的逻辑。现在很多人都是浑浑噩噩的,想问题没有逻辑,全跟着现代迷信走,全是愚夫愚妇之见!亏他们读那么多书啊,根本没有明理!
问:唐老师您别
生气,我不是有意说这些的,是不经意间说的。
唐略:我哪那么容易生气?不经意间,往往是真实想法的流露,用心的时候大家都在伪装。但一个人总是用心的时候少,不用心的时候多啊。用心的时候好累,不用心的时候又露馅儿,这多悲催啊!所以还是要修自己的内心,到了一切都能“率性”,言行即使不用心都能漂亮得体的时候,你就真的是风流倜傥啦。
儒家讲这种境界,《中庸》讲“天命谓之性,率性谓之道,修道谓之教”,通过修养内心,多抛弃掉一些现代迷信,你的天性就出来了,这样你就可以率性而为,很轻松啦,而且不会有错的,身边的人都会说你很阳光。好啦,我们回到正题。
医学的门槛与优胜劣汰机制
问:谢谢您。我的意思是,医学是救死扶伤的事业,我依然很坚定地感觉到,中医还是需要一定的门槛的。
唐略:门槛当然需要,而且是必须的!这是为了保证医学的神圣性,保证从业人员的素养。医学的门槛、优胜劣汰的机制,古今中外都有,而且比现在严格得多。
比如,美国的医学院,是不招本科生的,你必须是有本科学历,然后才能报考医学院,再经过长期深造,才能成为医生。为什么?因为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不仅是一门
知识,它对人是有要求的。能够在本科毕业后,有志于医学的,都是有一定想法的人,而且都是心能够沉得下来的人,这类人更适合从医。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
中医的传承本身,就有门槛,所以有“师门”之说。老师手把手教了你,一边看病一边对你讲,你才真正学会;老师不教你,你光看书,光抄方,是学不会的。即使你站在老师边上听老师跟别的徒弟讲解,你也学不会,因为那是老师针对别人讲的,不是针对你讲的。老师会选择人品好、天资聪明的弟子,而且是因材施教,有殚精竭虑地教的,有敷衍着教的,还有逐出师门的。学得不好的,老师不给你出师,因为学生就是老师的脸,学生疗效不好老师会丢脸的。学得好的,老师认可了,出师了,也就有了行医资格。而且师门心法,本身就是一个很高的门槛,外人进不来,学不会。师门这个门槛,你要垮得进来,也要跨得出去。
当今社会,医学的门槛是通过政策实现的,科班出身你就有资格参加考试,获取行医资格;半路出家的很难进入这个体系。这个门槛太死。
古人留下来的
医书那么多,为什么大家还在嚷中医失传呢?就是因为今人没有进入这个传承体系,那些无法用文字记载的东西失传了,那些手把手传授的东西失传了。
为什么今人无法进入传统中医的传承体系?因为今人通过医学之外的方式建立了一个新的门槛,也就是
医师资格之类的考核。正统的中医反倒被这个门槛排斥在外了,被边缘化了,甚至被打击。任何群体,在制度的打压之下,肯定都是会
萎缩的。但没有完全灭绝,就足以证明中医的伟大。
问:那优胜劣汰机制呢?
唐略:市场是优胜劣汰的最佳场所。自古的中医,疗效好的,病人多,你可以继续干;疗效不好,没病人了,你想干也干不下去,就改行干别的了;当你积累了一定的社会阅历,又有了新的感悟、新的境界了,还可以回来继续做你的医生。很灵活,在这个过程中自然优胜劣汰。
在现代医院制度下,中医的优胜劣汰反倒不明显:在一个大医院,你疗效不好,对你影响不大,你还是会按月领工资,而你诊室外的病人,也会一直乌央乌央的。稳定的待遇,逐年提升的职称,让你不想出去,而且,越是没水平的,越不愿意出去。
中医太多,会有恶性竞争吗?
问:国家这样鼓励中医,会不会让中医太多;到了中医多而病人少的时候,会不会造成恶性竞争?
唐略:这有什么好担心的呢?多多益善嘛。我们从来没担心过商人太多、工人太多,为什么会担心中医太多呢?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医,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好的中医尤其太少。先要数量多,环境宽松,才能沙里淘金,使好中医多起来。
好的中医多了,那大家都不会那么累了,可以有空余的时间,看书、写字作画、游山玩水,陶冶性情,这对于领悟自然,提高医学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竞争,也是我们这个年代过于强调的一个词汇,似乎有你就没我,你活得好我就没立足之地了。这是一种焦虑心态导致的。实际上,世间哪有那么多竞争啊?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过于强化竞争意识,容易使人变得狭隘,而且容不得人。
病人那么多,一个中医看得完么?而且,看中医看得比较多的人,会发现有“医缘”的存在,某类医生跟某类病人比较投缘,治起病来就好得快,大家有各自投缘的病人,就会呈现一种“共生”的状态,而非“竞争”的状态。
当然,竞争也是有的,而且竞争并不是坏事,大家都通过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疗效,留住病人,这对于提高整体的中医水平,是大大的好事啊。有何不可?
至于“恶性竞争”,那无非互相诋毁,甚至互相陷害,可能有这样的人,但总是极少的,你没必要担心。我们要相信中医这个群体的整体素质,骗子固然有,但大多数都是很善良的,不然,干点什么不赚钱?为什么偏要做中医呢?现在骗子的手段那么多,而且都很来钱,靠做中医骗钱,太不值了。
所谓恶性竞争,底层的中医是不会这么做的,大家更愿意通过提高自身水平,与人正当竞争;相反,那些已经占据高位、高职称而水平很差的人,出于嫉妒,出于保全自己的名誉和地位,可能会不得已而为之。就像《
神医喜来乐》里面的那位王太医。你觉得他很可恶吧,其实我觉得他更是一个可怜的人,是医学神坛上的牺牲品。
你怎么一提到竞争就想到恶性竞争了呢?这种思维定势比较微妙,折射出
现代人思维的模式和做事的方式。这一定很可怕。
药材的质量,由谁来把握?
问:我们今天时间不多了。最后我还想问问,《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中还出现了很多关于中药的内容,您有何看法?
唐略:你不要急呀,工作一定要从容不迫。采访、谈话都要这样,要把话题充分聊开了,后面你就省事了。否则你回去整理稿子的时候,遇到有不明白的,还得打电话问我,多浪费时间呢?
关于中药管理的内容,很不成熟,严重缺乏调研。
你到药材的原产地去看看,你再到全国几大
中药材的集散地看看,安国、
樟树,你要深入调查,带着同情心,不要以为自己是执法者、揭露者,去与当地的人交心,才会发现很多问题。问题的根源,在于管理的混乱。
以安国为例,这可是“千年药都”啊,千百年的运作和积淀,它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非常完善,非常成熟了。现在呢?只要有检查的来了,大街小巷,家家户户就关门!没有检查的就照样开市。这是为什么?背后有哪些故事,很值得我们去调查、深思。
药材的质量,由谁把握呢?只能由医生把握。中医自古都是医药不分家,医生最懂药,包括
药性和
炮制,甚至会根据药材的质量来调整处方。每个医生都希望自己疗效好,疗效好才有病人,药好疗效才好。它敢不好好监管药材质量么?这是对自己负责啊。
过去,很多医生都是从药材市场上买来生药,自家炮制,医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要求,想炮制到什么程度就炮制到什么程度;或者也有人直接去药材市场,哪家的炮制工艺合乎我的要求我就买哪家的。这样的药,效果是最好的。除了临床看病,传统的中医都把精力放在药材的鉴别、采购上;现在的中医呢?精力都放在写论文、应付各种考试上去了。
中医太自由就会有骗子?
问:照您这么说,那医生就太自由了,权力就太大了,这岂不是给
庸医或骗子很大的空间?
唐略:中医是需要自由的,自古中医就是在这种相对自由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的。你是希望给中医充分的自由,使其充分发展,还是不给空间,让骗子和中医都没有空间呢?
自古中医的主流,都是个体行医,顶多有个
药店,很少有大医院的。解放后,要迈向共产主义了,什么都集体化,吃大锅饭。个体的农民集体化了,组成了公社;中医也集体化了,进了医院。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做不好。农民恢复到了个体的状态,这叫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医呢?因为群体比较小,集体化造成的问题没有爆发出来,所以这种状况一直维持着。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恶化、
疾病多发、医患矛盾日益矛盾、
医改困难重重,放开中医,鼓励中医恢复个体经营的时候已经到了。
当初让农民恢复个体经营的时候就有很多人反对,担心会不会有土地兼并,会不会有人缺乏监管就好吃懒做,结果呢?不是这样的。
自古都有
中医骗子,而且好中医越少,骗子就越多,正虚则邪盛嘛!相反,如果
正气足,邪气哪有容身之所?如果北京的街头到处都是优秀中医开的
诊所,人们有病,有各种途径治疗,不用排长队,疗效好,价格也合理,那骗子哪里还有市场?骗子开诊所,开得起来么?庸医开业也是开不下去的。
你为了防骗,管得太死,好中医越来越少了,骗子反倒乘虚而入,越来越多,而且永远都有市场。
我发现您在提问中流露出来的是各种担心,这种心理实质上是一种保守的心态导致的。现在大家都在说要创新,其实很多人的思想仍是保守的,创新只是形式。
问:不是保守的心态,而是时代变了。古时候是熟人社会,做中医玩不得半点假,一玩假身边的人都知道了,现在是信息社会,是社会化大
生产,人口流动量大,骗子永远有骗不完的人。
唐略:我倒觉得信息的高度发达,又使我们的社会回到熟人社会的状态。你疗效好,网上会口口相传;你是骗子,人家立即上网揭露你,别人一搜就搜到了。我发现您对骗子非常警惕,其实,第一,行骗的方法很多,靠中医行骗,吃力不讨好;第二,中医可能有庸医,但绝不是骗子,谁都希望自己水平高,只要有宽松的条件,大家通过摸索,水平还是会提高的;第三,能光明正大地活着,没有人愿意做骗子,社会要给人们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心态。
咱们不要讨论骗子的话题了,各行各业都有骗子。
每个人对于中医都应该有相关的知识,一来用于
养生,二来可以对身边的中医有一个基本判断。我讲了很多中医基础方面的课,就是为了使有这种认识的有缘人能够有所受用。
现在大家都有惰性,宁愿把心思放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法国有那些球队、英国有那些歌手,法国有些什么玩意儿,美国又出了什么新型战斗机,香港的哪两个明星昨天拉手出来逛街了……他比谁都清楚;而那些关系身心性命的大事,他则不愿动脑筋,全听专家的。专家就有恃无恐了,大放厥词,成了骗子;骗子也有机可乘了,登台讲学,被人们捧成了专家。一旦出了问题,人们就会喊“有关部门呢?监管到哪儿去了?”一切责任推给有关部门。殊不知,“匹夫有责”,骗子得逞,跟每个人都有关。
问:关于中医
文化传播,您在这几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医药法》征求意见稿中也有大量关于中医文化的内容。你有何看法?
唐略:“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文化就像水上的波纹,有风有水,就会有波纹。风,好比良好的社会文化风气;水,好比中医自身的积累。中医文化,是一个自然形成的过程,无需推波助澜。
你让不真正懂中医、缺少临床的人去搞中医文化,可能他们搞得四不像,甚至误导大众对中医的认识;你让真正懂中医、有
临床经验的人去搞中医文化,又是本末倒置,大材小用。优秀的中医文化,是中医的衍生品,是优秀的中医临床之余产生的一些东西,不要多,但求精。比如一些医林小故事,脍炙人口,长盛不衰,有趣又有内涵,这就是很好的中医文化,非得大部头么?
中国人自古就讲知行合一,“行有余,则以学文”,如果自身都没什么积淀,就去搞文化,那只能是假大空。这样的文化,又会产生新的误导。
唐略:应该有。这个工作一直都在有人做,我也做了不少,而且,我做这些没有拿国家一分钱,我是在用自己的真诚做这件事的。像我这样做事的人还有很多,在这一点上,国家不需要花钱的,能省点儿尽量省点儿吧。如果有钱可赚,就有可能有人为钱而来,心思在钱上,就难以做出好东西。这也是中医不景气的一个原因。因为大家都在朝钱看。
一旦人心朝钱看,那情况就不同了。我认识很多中医人,他们都喜欢声称自己有这样的资源,那样的平台,可以为中医做很多事。可你倒是做呀!他做不了,因为没有能力做。这就好比搭了一个很大的戏台,结果发现没人来唱戏。大家都在搭戏台子,没把心思放在练唱戏上。他以为搭戏台子能圈到钱,而唱戏是打工呢。这种心态很不务实。
中医文化,永远不是独立的文化,它植根于整个中国
传统文化,传统文化复兴,中医文化才能随之复兴。也只有在这种健康的文化环境中,中医才能有真正的生存和发展。
中医的复兴,至少还需20年
问:那您对《中医药法》有何期望呢?
唐略:这次一次松绑,而且还不是完全的松绑。我们要问的是:“当初为什么要绑?”
自古就没有《中医药法》一说,现在是法治社会了,我希望,立法是为了对中医药进行保护,让中医中药按照其自身的规律发展,使其少受不该受到的影响,而不是对其进行限制。
注意,《中医药法》只是征求意见稿出来了而已,要成形、通过、实行、落实,还有千山万水。这个过程中还会有很多争吵,甚至各种力量的角逐。很多不懂装懂的人,别有用心的人,会叫得比谁都凶,严重影响视听。中医现在很弱势,真正懂中医的也少了,一部法律能否“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还很难说。
拆房子容易,建房子难。最乐观地估计,即使对中医完全松绑,实现中医的复兴仍需要20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