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88|回复: 1

中医之现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3 02: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之现状

   选择这样的题目纯属无奈之举,因为,目前中医面临的处境确实如此,“内忧外患”让人不得不为之担心,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方面:

一个事业的成败与否,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在于从事这一事业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从业人员就像一个大厦的基石,大厦是否坚固,牢不可摧,从业人员素质的优劣起决定性作用,现在,就分析一下目前中医教育事业的现状。以五年制本科教育为例:
五年制本科教育,在校学习时间为四年,临床实习一年。在校学习的四年时间中,每年52周,其中,寒暑假约10—12周,每年2个学期,每个学期授课为18周,复习考试2周,每周5天。
四年授课的时间=5天×18周×8学期=720天
这是在每天上、下午都有课的前提下是720天。实际上每周至少有2—3个下午没有安排授课,而是安排学生自习。在这段有限的时间内,安排的教学内容大致可分为:
公共课﹙含体育、×概论、×论、法律法规、医德医风教育、外语等﹚,西医课程﹙含基础和临床﹚以及中医课程﹙含基础、经典著作、临床各科﹚,共计三部分,授课时间基本相等。
每部分的授课时间=720天÷3=240天
剩下的业余时间用于生活,如解决个人问题,给同学过生日等等,时间安排的很紧张。假设该同学很努力学习,时间抓得很紧,由于要求外语要达到×级,才能拿到学位证,所以,大量的业余时间要用来背外语单词。试问:有几个人在背诵《药性赋》《脉诀》《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以及中医的经典著作等……?
另一个方面就是教师的素质:学生要学好,首先教师要教好。现在对教师授课水平的管理形同虚设,尽管有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但是很少执行,如统一教案,统一备课,定期检查,相互听课,好像也在进行,所有的活动进行完毕,结果不了了之。对青年教师走上讲台前,试讲一次就算通过,以后走上讲台讲得内容如何没人过问,只要普通话过关﹙有些教师的普通话还不如不说﹚,教学水平再差,学生不提意见就一直讲下去。中医的基础课程基本或者说尚能做到中医化,待到学习临床课的时候,中、西内容两掺。消渴基本上按糖尿病讲述,眩晕被讲成高血压等。某味药物,某个处方具有降糖、降脂降血压的作用,某些药物或穴位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等等,不一而足。中医的辨证施治早已抛向九霄云外。至于教学效果,以及学生有什么感觉,没有人过问。现今又倡导多媒体教学,更省去了教师板书的劳顿,鼠标轻点即过,待下课铃声响起,学生大梦初醒,又全身心地投入到欢乐之中。呜呼哀哉!四年过去了。
试想:整个中医课程用240天的时间,用如此的教育方法培养出来的中医人才能是什么样的水平。待到了临床实习阶段,学生争先恐后地要求到大城市、大医院实习。大医院科室多,每个科室待上月余,一个老师周围带有数名学生,实习一年没有轮上抄方的大有人在,对教师的提问,一问三不知,动手能力极差。五年后就毕业,培养出来的中医后备力量质量如何?可想而知。毕业后有下列去向:
学习水平差者,自知技不如人,改行,另谋职业去了。人各有志,为了生存,无可厚非。
学习一般者,再改行从新学起又不舍得,继续学习,投师无门,只能选择从医。加之如今的就业现状,正规医院进不去,筹措资金开一个小门诊﹙有无证照另当别论﹚。由于在校学习时,基础不牢固,中医没学会,西医相当于中专水平﹙也是240天﹚,无可奈何地靠卖药、打针输液艰难地为维持生计。因不安于现状,穷则思变,针对某种疾病,省去了辨证环节,直接找几个处方胡乱拼凑,不知疗效如何,为保险起见,加入些西药,又怕别人认出,粉碎后装入胶囊,由于该药物没有批号,这就有了中医是卖假药“骗子”的说法。
学习好的踏上了“考研”之路,期望着有朝一日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换来美好的前程。又有谁知,这竟又是一条不归之路。因为,读研期间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专业课,而是学习如何搞“科研”。

二、 科研方面:

现如今的科研模式,正日益“蚕食”着中医,将中医肢解的支离破碎,整体观和辩证施治已经荡然无存。对中医要努力挖掘、整理提高的工作没人去做,取而代之的是日复一日的动物实验,对数字的统计学处理等等,要求中医科研必须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否则,很难立题。为此,很多学者不得不模仿所谓现代医学的科研模式,研究观察某些药物(穴位)对机体中的诸如血压、呼吸、脉搏、体温、血糖、血脂、血细胞、酶类、蛋白、血小板……的影响等。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精力和时间,研究观察的指标越做越细,庄子曾经说过:"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从分子到原子,再到质子、中子、然后是夸克……等等,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无限可分,课题永远也是做不完的。但是,由于无限的划分,人体结构越分越细小,距离中医的整体观也越来越远。这难道就是中医未来的现代化吗?
例如:经过研究发现,某些药物具有降低血小板凝集的作用,可对抗血栓的形成,在临床上就用来防治血栓所致疾病,并且用中医理论加以注解,认为该药具有活血祛风通络等作用,这实际上是偷换了概念。不能错误地认为,用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定是中医,这只能说明,研究者是运用现代医学的科研模式,在中草药中找到了降低血小板凝集作用的药物,属于运用植物药防治血栓病而不是化学药物,如果用拉丁文书写该中药的名称,你还能认为它是中药吗?将此药用于“中风后遗症的治疗,一旦疗效不明显就被斥之为“中医骗子”,这真是冤枉到了极点。这实际上就是中医在替别人背黑锅。
中医灵活的辨证施治正在被规范化、国际化取代。仿佛只有改革才是进步,只要不再用砂锅煎煮中药就是“剂型改革”,就是中医的现代化。不再讲究先下后下、旺火文火、顿服频服、冲服炀化、姜枣为引等,分别制成浓缩丸剂、软胶囊、口服液、甚至制作成冲剂,服用更加方便,至于效果如何,肯定是通过“科学研究”与煎剂相比较经过统计学处理,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科研就宣告成功。什么时候将中医药改得就像当今的日本,取消饮片,把中药按原方的药味、剂量不变,都制成中成药,使原本随机应变的辨证施治失去了灵活性,变得僵化起来,这难道就是人们期待的规范化?关于中医的现代化、国际化、规范化还有很多可列举的事例,再写下去,可能就会涉及到了某些人和事,惹来不必要的麻烦,点到为止。像这样的“科研”是中医的进步还是倒退,让后人去评说吧。

三、 医疗方面:

现代的医疗管理全面模仿西医的管理模式,越是大的、有规模的中医院表现的越突出。
分科越来越细,中医的整体观得不到体现。在当今的中医院,病人如果不具备简单的医学知识,简直不知道挂号要挂哪一科,将一个内科分为呼吸科、肝胆病科、脾胃病科、心血管科、周围血管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泌尿科肛肠科等等。或许有人会说,分科越细,有利于医生对某种疾病的深入研究,临床应用更得心应手,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讲,长期的“深入研究”更招致知识面越来越窄,距离中医的整体观会越来越远。逐渐地、不自觉地就养成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中医的整体观早已荡然无存,推拿科治病也非常注重“局部解剖”。目前,只有在针灸科还知道“病在头者取之足,病在腰者取之腘”。但是,又凭借无菌化操作的理由,制约你的发展,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针灸以及中医外科。针刺前,要求7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局部消毒做到一穴一针一棉签,进针时手指不得触及针身,短针还可以刺入,如果是长针进针只好用消毒的棉球夹持针身。有些针灸治法的针具由于无法高压消毒而在临床不能使用。如对穴位贴敷疗法,就有人质问,“你们的药消毒了吗”?本身就是“发泡疗法”,由于穴位贴敷药物后的刺激使局部起泡,就被人指责为“这是对药物过敏”。由于人们的无知,类似这些针灸疗法在无菌操作的大棒打压下,等于被消灭了。中医外科的外用中药由于达不到灭菌消毒的要求,很多在临床不得使用。疮疡疔疖溃破后,创面局部有脓才能长肉,如果创面彻底严格消毒达到无菌化,干燥的疮面还能长肉吗?中国有几千年的发展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争,有多少治疗金疮的临床经验,那时候是如何消毒灭菌?为什么没有人对此去进行挖掘、整理?
医院越大,设备越全,传统的辨证施治早已不用,就诊时先做各项检查,如彩超、核磁共振等,花钱越来越多,疗效越来越差。发热,先简单做一个血常规检查,根据白血球计数以及分类,在中草药中选用具有抗菌或抗病毒作用的药物。除此之外,补充大量的液体,加入双黄连、清开灵或用西药等等。这哪里是中医院?究其根源,是技不如人?还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或是管理体制不能与之相适应?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道,凭良心办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
由于教学、科研、医疗等方面的种种原因,中医的医疗水平正在下滑,在上古,医生分为三等,“上工十全九,下工十全六,中工十全七、八”。就目前中医的总体水平,平心而论,单纯运用中医技法,能达到“十全六”的下工水平以上的能有几人?
早在若干年前就充分的认识到,“中医后继乏人,后继乏术”。到目前为止,这一现状仍然没有改变。究其关键,原因就出在中医的人才培养上,要想成就一个事业,人是关键的关键。不严把教育质量关,一味地扩大招生规模,培养出来的人才还是不能真正地起到缓解“乏人、乏术”的作用。在教育上,“师傅带徒弟”不是唯一的方法,我们有成功的事例,如早在五、六十年代中医院校毕业的学生,教学质量很高,他们没有或很少开设外语等与中医无关的课程,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中医的经典。他们有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牢固的专业思想,毕业后又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虽然这些前辈如今都已经退休,但他们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仍然坚持门诊,在他们面前又有谁人在说“中医不科学”。
今后,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理论,提高学习技能,是否可以开设一些古汉语、《周易》、天文、地理等课程。我国是礼仪之邦,学习一些中、外礼仪,“有朋自远方来”以礼相待,比费力地学习外语强似百倍。学了外语,丢了国语是最大的悲哀!试问,国外对待我国赴海外学习的留学生也能用汉语教学吗?
在科研方面,中医理论还有不尽完善的地方,对中医药宝库,不是已经挖掘殆尽,而是需要进一步挖掘、整理、提高。如:公元624年,唐代在西安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医学专科学校——“太医署”,在医学部内设医科、针科、按摩科、咒禁科。其中,“咒禁科”因动口念咒治疗疾病,已被当作“封建迷信”而遭到追杀,反观现代科学倡导的“心理医生”,也是动口给人治病,他就成了“科学”的代表,这就有些太不公平了。在兵法中,“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这是临床医学所追求的最高境界。由于其理论“高深莫测”,因为人们的“不了解”而当作“糟粕”被人们“遗弃”。试想,一个“巫医”给人治病,假如治一个死一个,或者,一个也治不好,还有谁再找他治病。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说明了他有一定的道理,是有生命力的。还有很多疾病通过自身对气的修炼,不服药也能痊愈,对此我们还不能做出完美合理的解释,我们不管对任何事物,不能由于自身的“不了解”、“不懂得”就一概认为是“不科学”的。别忘了,“科学”一词才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伟大的祖国医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发表于 2014/11/3 06: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