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1004|回复: 19

“中医底气”漫谈(六)之『天命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3 15:4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借助于这九篇“西科”反思文章,我们不但看清了“现代科学”的发展脉络及观念弊病,而且尤其直观感受到了:

  ①数学语言(形式逻辑)
  ②哲学道理(文化思辨)
  ③科学真理(物理模型)

这三架马车,在“推动某个事物研究上,步入规范化、应用化与平台化”方面,那种与时俱进、江河直下的煌煌之功,大势难挡!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 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太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飓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 梢杀林莽……”──宋玉《风赋》

  “你看,风起于青苹之末时,只是微微一点,极尽轻柔,但转眼之间便狂风大作,树倒根拔,大自然上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常指某种倾向,或者是谣言的产生。用于形容各种事物不知不觉的发生,经过一番轰轰烈烈,最后平息。

  中医濒临断代,中医几近西化……究其历史变迁原委,我们中医缺失了这三百年来的近代文明积淀:

  这300多年来,随着“人文复兴”、“黑死病劫”、“宗教改革”、“工业革命”、“立宪狂澜”、“殖民贸易”、“法德俄争霸”、“英美日大战(欧亚非的大多数战火,几乎都是这3个幕后黑手挑动与策划的,延续至今日地球)”、“种族清洗(进化论之社会达尔文主义,它深刻地影响了德日法西斯-疯狂屠杀、苏中大清洗-政治运动)”等等。

────从14~15世纪开始,阿拉伯邦国作为世界中转站,将中印-波斯、苏美儿-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源头文明,建众图书馆珍藏、并教团式大力梳整……而后被「十字军」东征打包运回,和「大航海」东掠增删发挥。

  这就是近、现代科学萌芽和起步时代,一段几乎令人遗忘的血腥历史背景!西医大行其道,不过是从军事优胜替换成了文化优越,一丘之貉罢了!

  目前,国家主导的仅是中医产业的“规范化、应用化与平台化”,它看重的是国际市场价值(主要抵御日韩两国的药企)与话语权(取得跟欧美大国的平座谈资)────毕竟“马毛思想+市场理论”的现行政经机制,你还能过于奢望“中医这一亩三分自留地,能够有多大惊喜地产出”???

  中医的复兴之路,艰难而烦琐,但我们不能等待日韩、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他国,去抢占华夏民族的文化遗产。重新温习这九篇“西科脉络”反思文章,看一看我们中医人士及一众爱好者,都将有哪些重大时代使命,亟待着去扎实、严谨与简晓地加以解决!

  有道是:中医兴亡,时不我予呵……
_______________
【百度搜索】

『天命观』

  『天』有三重含义:
  1、指人头顶上苍苍然的天空,自然之天。
  2、超自然至高无上的人格神,有意志能创造万物,并主宰一切,亦称为帝,超越之天。
  3、宇宙的本源,它已没有作为意志主宰之天的意义,而被看作自然的是人性的依据,道德的依据,根源之天。

  『命』者,天之令也,以天开命。它有三个含义:

  1、宿命,命运。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论语·颜渊》)
  2、天命,性命。“子罕言利与命。”(《论语·子罕》)
  3、命令,辞命。“厥党童子将命”,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论语·宪问》)。

  “天命”,上天的旨意或命令。引申开来,一指必然性或命运。二指先天的自然禀赋。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人性的善,都是先天的赋予。天命意义的凸显在于西周以降天人意义的突显。

  在西周初形成的天命思想,是后来儒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如果说孔子是先秦文明的集大成者,那么周公便是开启者,周孔思想一脉相承,孔子在周公的天命思想上有所损益,形成了早期的儒家天命观……

  『天命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其一,相信神灵经常关心并干预包括自然进程和社会人事在内的世界事务──神性之『伦理道德/善』。
  其二,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他的意愿──神性之『万有万能/真』。
  其三,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自然力量和权能──神性之『超然权威/美』。

  对待“天命”的三个态度:
  1、体认天命────如巫师们请神与占卜、教士称先知(神意)降凡等,法力无边【按:善或兆示;今人谓之“科学观”,如教派公知、网络大V、领域专家、社团导师等】

  2.敬畏天命────如封天禅地、祭祖祀宗、拜社崇稷、祷告上帝等,形式多样【按:美或福报;今人谓之“幸福观”,如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信用担保、民主廉政等】

  3.持守天命────如儒王礼法、道佛科仪、基督教规、居士修戒等,夙常虔敬【按:真或信愿;今人谓之“阶级观”,如言论自由、集会安全、法律公平、财务公开等】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5:4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观』就是今天所谓的“主义”!!!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07:45 编辑

  “天命”思想于中国哲学思想,有始基(本原)性的意义,关系到对整个中国哲学的理解。

  “天”字,在殷商时代早就有之,但并非有作为至上人格神的意义。《尚书·商书·盘庚》中有:“先王有服,克谨天命。罔之天之断命,天其永我命于兹新邑。” 在殷商时帝是最高的人格神,它主宰人间的一切。天是在周时才受到格外的重视。<<殷墟卜辞综述>>里说:“(殷商)卜辞的天没有作为上天之意的,天之观念是周人提出来的。”

  天的本意是“颠”,即指人的头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对其的注释是:“……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始者、女之初也,以为凡起之称。然则天亦可为凡颠之称。臣于君,子于父,妻于夫,于民事皆曰天是也……至高无上,从一大。至高无上是其大无有二也。故从一大。” 许慎在说及天的本意时无外乎人的头顶,而天的注释却显得深厚凝重。在注释的底层有一种建构,即对天的一种意义建构,在周时便赋予天与“帝”不同的内涵。

  周人的这番努力为未来的新天进行了新的意义奠基。周人的新构建与其重视天文学,重筮占,重农业的传统息息相关,共同养成了对天的考查,思考,认识和崇拜,同时又塑造了周人深厚的理性精神。他们对天的新构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把天的权威重点放在“命哲,命吉凶,命历年” (<<尚书·周书·召诰>>)三个方面,突出了至上神在社会人事方面的特殊作用。

  周人特别把这三方面突出出来,说明他们对至上神的把握和认识是紧紧围绕社会政治这个中心进行的。这就不同程度的摆脱了殷人帝观念中表先出来的神话崇拜的特征,为进一步为至上神以理性的内涵打下基础。

  二,赋予天以道德的意义,作为“命哲,命吉凶,命历年”的客观依据。

  《尚书·周书》中有“天德”一词,《吕刑》说:“惟克天德。”“天德”是指上天立下的道德准则。上天监察世间统治的好坏,就拿这个标准去衡量。周人赋予天以至善和赏罚明辨的特性,使天成为人世间王权的监督者。一个明德的君王,上天会把大命交给他。

  周康王时代的《大孟鼎》,《麦尊》等铭文中,已经出现“天子”一词,表明西周初期或稍晚天子观念开始形成。《尚书·周书·蔡仲之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为怀。”天,在这儿不是作为纯粹自然的法则,而是体现为道德意义的法则和秩序。

  三、抛弃殷人帝信仰中的盲从性,以理性的态度提出天不可信,“惟人”的观点。

  在《尚书·君奭》中,周公认为周的基业能否长久,在人不在天。商王朝的覆灭在于失德,违背了上天的旨意。天虽然降大命给我们,诚心的帮助我们,但我们千万不可以忽视它的威罚,让民众产生不满的情绪,一切都在人为。

  此时,天在周公的眼中开始失去其神圣的位格性了,这是天至上观念转变的第一步,但依然有至上神的影子,在新的理解中,天已经有了确定的道德内涵。周人在对天的构建过程中,产生了“以德为本”、“以天为宗”,使人与天靠着德行统一起来了。“‘天’的神性的渐趋淡化和‘人’与‘民’的相对于‘神’的地位的上升,是周代思想的发展方向。” 不仅使至上神的天威在社会政治领域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且人的力量也在德教的自我约束中参与了天命的运作。

  从帝到天,由殷人猜度(卜)的对象,变成了可以认识可以理解的对象。人作为上天旨意的执行者,也从对天的盲目信从中解脱出来,靠着自我的主观能动性,努力主宰着自我(“惟人”),以企与天命永远合一。

  迨至春秋战国时期,天的人格神意味进一步淡化。天由盘旋在我们头顶上的超越物,不仅成为先哲们思考的对象,而且开始与他们最敏感的神经相勾连。天的意义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逐一而朗现。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5:46: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天命观」又曰“神道”!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07:59 编辑

【按:「宗教天命观」又曰“神道”!如斯氏之于“大清洗”、毛氏之于“大文革”、希特勒之于“大屠犹(社会达尔文主义)”、美帝之于“再领导世界100年(石油/货币霸权)”,以及基地组织之于“原教旨主义”等等】



中文名:天命观
性质:宗教认为神以自己的意志
属性:相信神灵经常关心
特征:社会人事在内

基本简介

  宗教认为“神以自己的意志和命令,来支配和操纵自然世界”和人间生活是神灵的权能,也是神灵的根本属性。

  神灵是人的创造,神性则是人的特性的异化。人总是按照人自身的属性和特征去,构造神灵的神性,一般也是按照人自己支配和操纵自然世界和人间生活的可能需要,去设想神灵所拥有的权能。

  因此对于人自己所能支配和操纵的事物,往往认为它们是服从于人的意志和命令。把这种情况移植到宗教世界,就把人的意志和命令异化为所谓神意或天命,认为自然世界和人间生活是按照这种神意和天命,服从于神灵的支配和操纵。

【主要内容】

天命观主要有三方面内容。

  其一,相信神灵经常关心并干预包括自然进程和社会人事在内的世界事务。这种关心和干预,有的是与人为善,为人谋福利;有的则是与人作对,为祸于人。

  在许多宗教体系中,神鬼世界的构成都有善恶、正邪之分,或者把神魔的区分等同于善恶的二元对立。这种区分都是相信神灵对人事和自然经常干预的具体表现。在神灵干预世界事务的天命中,具有道德伦理的性质。

  其二,相信神灵具有必要的智慧,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显示他的意愿。各种宗教体系的神灵一般都不直接出现于人的面前,被认为存在于不可感知之地安排世界事务。

  其三,相信神灵具有实现其安排和意图的超自然力量和权能。神之所以被尊为神,无非是他拥有超自然的权能,能实现和完成人通过自然途径所不能实现的意图。如果没有这种权能,也就无所谓天命。

【观点本质】

  天命信仰所要求和包含的道德、智慧与权能三种神性,本质上是人类特征的异化。对生存条件和幸福生活的追求,是人类的自然本能。当人类还把支配自己日常生活的力量视为神秘力量时,他们就会把自己生存所系的客观环境视为神灵的有意安排,把幸福生活的获得视为善良之神的仁爱;把苦难与不幸看成是邪神或恶魔作祟,或者视为由于自己的罪孽和不道德而受到来自上天或诸神的惩罚。他们往往把自己没有把握、不能确定的未来归诸于神秘莫测的天意,而把不可理解的各种自然现象说成是神圣天命的显示。宗教天命观念的种种内容,处处闪现着人类自身的意愿和特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5:58: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观就是“神道”!《史记》曰:圣人以神道设教,天下大治矣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08:25 编辑



中文名:天命观
性质:宗教认为神以自己的意志
属性:相信神灵经常关心
特征:社会人事在内

【表现形式】

  神意观念和天命信仰在各种宗教体系中普遍存在,但表现形式不尽相同。同一宗教体系中的天命观也常常包含不同的表现形式。天命观念的具体形式取决于各种宗教对其所崇拜的神灵之神性的理解,即取决于它们对天命观念所包含的道德、智慧和权能的具体理解。神的力量和权能有大有小、有强有弱。小至一事一物,大可包容天地。因此,他们所发布的天命,其性能和作用的范围便相应而有大小广狭之分,从而表现为有限天命论和无限天命论两种形式。

【权能有限】

  自然宗教和多神宗教中的神灵,其权能必然是有限的。他们主管的领域和所能支配的事物限于特定的领域,他们发出的命令也不能超出这个范围。自然宗教和多神教是分散性社会体制的宗教反映,它们的神灵的意志和权能及其相应的天命观,具有相对有限的性质。

  在多神教向一神教的发展过程中,天命观的表现形式及天命权限的范围亦由有限的领域向无限的领域扩张。

  在绝对一神教体系中,上帝或天主变成了世界和天国之中唯一真神。这个唯一的上帝取消了多神教中诸神的存在,把分管世界各种事物的次级神灵所掌握的权能集中在自己手中,变成了主宰万有、全知全能的绝对实体。上帝的意志决定一切,上帝的权能操纵一切。过去和现在的一切皆由天命发生,未来的一切亦由天命安排。上帝的天命在权能和效用上都是无限的。

  在多神教与一神教之间存在着各种中间过渡型的主一神教、交替一神教、二元神教等,在有限天命观和无限天命观之间也存在着这两种类型的中间混合形式。我国殷商时代就已出现了作为至上神的上帝观念,殷人几乎是事无巨细都要通过占卜等乞求天命的启示。但这种天命观不具有无限的性质,殷人也不认为人事一切都是由上帝天命所决定的。

  除上帝外,还有一些次级神在发号施令。殷人对祖宗神的崇拜尤其虔诚,相信祖宗神对他们的切身利害更为关心。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天命观则具有绝对、无限的性质。他们的上帝或真主不仅是万事万物的创造者,而且是万事万物的统治者。

【内容和性质】

  不同宗教对于神意和天命的内容和性质上的差异还取决于对于神灵的内心世界、神灵的道德属性和理智特征的判断。对此,有些宗教神学家用富于情欲和意志的色彩去塑造,有的则使用富于智慧和理智的方式去描绘。这样,宗教的天命观有的是发自神灵的恣情任意,表现为注重情欲的天命观。这种天命常常是反复多变、不可捉摸,天命取决于神灵的好恶与喜怒,人们可以用献祭、仪式等宗教行为去影响神的情绪,投其所好,影响和改变天命。

  另一种天命观是出自神灵的伦理和理性思考,这种天命具有某些伦理和理智的特征,表现为有常的天道和整然有序的世界结构。这种天命是不可改变的,其天命论常常具有前定宿命论的性质。

【传达方式】

  神或上帝显示和传达其旨意的方式大致有两种,通过各种天象和天道启示天命或者通过神托、先知、救世主之类中介者来传达天命。各种宗教的神灵均被宗教家说成是超感官的存在,因此,他们不能亲向世人颁布诫命和旨意。但各种宗教体系均认为神与自然直接有关,认为自然为神所支配。这样,各种自然现象往往被认为是天命显示的兆头,人们可以通过对兆头的解释来预测天命和神意的性质与内容。各种宗教体系构造出种种占卜方式,占吉凶、卜祸福、顺天命以定人事。

  占卜,就是根据启示预兆以测知神所启示的天命的一种宗教方式。占卜主要取决于信仰者对神性和天命的理解。如果他心目中的神无所不能,一切事物均在其支配之下,则一切事物均可视为天命启示的征兆。在实际宗教生活中,选择何种征兆来占卜它所启示的天命,往往与这种征兆在信仰者生活方式中的作用和意义有关系。占卜的方式、求卜的问题与对象,占卜的工具和手段也因之而有所不同。

  在显示神意和天命的自然现象之中,日月星辰之类天象占有突出地位。天体的运行和星座的位置结构,在古代各民族的早期文化中几乎都曾被宗教化为天帝的安排,当作天命或天道的显示。它决定了现存事物的命运,预兆着未来的变迁。人们相信可以通过观察和解释这些天象来测知天命或天道,以便对个人、团体、民族和国家的命运提出预告或施加影响。这就是占星术。天象、天道等自然现象只是天命启示的象征性语言,其意义一般总是不明确的,有赖于占卜者和占星术士去作出解释。

  占卜者和占星术士个人经验和天命观念的差异,导致对同一天象的不同解释,所以,各种宗教体系几乎都同时承认其他更为直接的天命启示方式。神可以委托先知或救世主之类中间人物传达自己的旨意和命令。这些中间人物常常自称与神灵有特殊的、有效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
【编者按:

  在上一主题《中底(七)》中,所提到的延宕至今的『科学主义霸权』,“中医复兴”和“西管中医”两大论坛话题,就是这一『神道(天命观)』的直接体现与历史积淀。

  它们其实是“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精神延续与民主成就,胡适、李大钊等人之于“德先生”、“赛先生”的伟大胜利,只不过最终马教“篡夺”了一切革命成果……

  <科学主义霸权────中、西医之争的「政治观念与文化信仰」大背景>

  ……科学主义在中国近代之所以如此流行,林毓生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秩序的崩溃所产生的普遍的、极其严重的文化焦虑,迫切需要一种无所不包的意识形态安慰。而科学主义极其自信、乐观和武断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替代和继承了传统文化有机一元论的宏大叙事,很能满足近代中国人的心理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7:51: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志于复兴中医的达人,请自行感思体会,不再赘言(上)!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0:06 编辑

【编者按:

  天命观就是“×××思想主义”。方今世界格局,赫然是“三强争霸”────

  ①『科』教,又叫(泛)理性主义;譬如,“科技?资本?管理?谁才是第一生产力”之争!

  ②『马』教,又叫(泛)社会主义;譬如,“专制与民主、阶级与自由、计划与平等”之争!
  (注)  你没看错,你的阶级地位与观念,决定了你的自由程度与方式,无论是以财富、宪章划分,还是以信仰、知识分野。至于「公道/私德」问题,其实归根结底就三个字『所有制』……

  “你不去争取,终将一无所有!”
  “那些「×人×主义最终会消灭阶级」,只是一句大而无当的鬼话。”
  “因为从猿猴群落到智人社会,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本质上就是斗争不休的「阶级与分工」。”
  “你许能消弥社会分工下的压迫矛盾与压榨现象,但永远无法消灭文化阶级中的观念差异与利益冲突。这就是『人』性!”
  “人性的至高理想就是成神,开创一种独具时代特色的个人天命观,然后不已余力地去推广它、传承它、革新它!”
  中国觉醒、和平崛起、再霸百年、欧盟一体化、中东原教旨……莫难逃此箴言:“圣人以神道设教,天下治矣!”
  『中医复兴』,焉能独善其身?!必须从本帖『天命观』一节中,悉心感悟与时下创编,否则永将是“井中捞月,空谈误国”……嘿嘿,不敢再深入探讨,『黑屋喝茶』不远了!

  ③『神』教,又叫(泛)宗派主义;譬如,“马毛?科学?儒释道?基督清真?其它?谁才是第一真理代言人”之争!】
*****************
【德国近代强盛的文化底盘】

“王培功 哲学笔记”摘录

  —>@马丁·路德
  __宗教改革倡导者,基督新教创始人,反对赎罪券,“因信称义:「灵魂得到拯救的人」在上帝面前被称为『义』,那不在于本人自己善行所积下的功德,而在于上帝的恩典和人对上帝的笃诚信仰(人不能透过正义的行为,获得救赎)”
  __公开提出“教皇无权干预世俗政权”,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终结,世俗王权走到历史前台,基督教分裂为天主教、东正教和各种新教,引发了欧洲广泛血腥的宗教战争,如从1618年到1648年“德国三十年战争”,死亡八百余万人,“神圣罗马帝国”彻底没落、分崩离析
  __向犹太教民发难,言辞极端残暴、戾气,成为希特勒“种族屠杀国策”的行动纲领;
__________________
【美帝百年制霸的神道平台】

“王培功 哲学笔记”摘录

  —>@约翰·加尔文
  __救赎预定论,重视总原则(全本《圣经》)解经,反对断章取义的解经,“郁金香”教义五要点:全然地败坏、无条件的拣选、有限的代赎、不可抗拒的恩典、圣徒恒忍蒙保守,强调“神的主权,人的责任或努力”;他把复杂的天主教七礼减去五个(坚赎礼、赎罪礼、涂油礼、授职礼、婚礼),也不许望弥撒、崇拜偶象、朝圣和斋戒

  __建立“归正宗(以圣经为依归,不断回到圣经真道)”教会,主张大大简化教会组织,只保留牧师(负责执行圣诫,施行圣礼,发出规劝)、教师(负责讲解《圣经》)、执事(经管信徒捐款和教会的收入,用来发放教职人员的薪俸、修理教堂和救济穷人)和长老(监视每个人的行为,对“做坏事或生活无节的人”进行劝告,并且还是权力很大的宗教法庭的成员),因长老的地位十分突出(宗教改革的警察),隐性要求“品行高尚、完美无缺、敬畏上帝高于一切,并在精神上能够深思远虑”;上述又四种人又称“监督”,严格规定“教职人员均由信徒投票选举产生”

  __这种“长老制教会治理(选举长老,监督教务,由牧师和不受神职的长老集体管理教会;认为任何人都不得享有无限权力,并且认为教会人士可以参加政治活动,使世俗更加接近上帝的旨意,执政后很重视经济建设、民主制度和公众教育)模式”,(马丁·路德运动半途而废,堕落成“领主争权夺利的工具”),在日内瓦建立了欧洲“第一个新教掌权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并对欧洲的革命运动发生极大的影响____这种“新秩序”使新教教会协调起来、团结起来,一方面具有与罗马天主教的强大组织结构相抗衡的能力,另一方面又防止了宗派林立、互不信任的破坏性趋势;“由加尔文的纪律所产生出来的此种精神”,从法国传到荷兰,再延伸到苏格兰,以其一贯的新教“良心自由(因言论与信仰自由的缘故,可以牺牲世界上任何东西)”的力量,在这些土地上延续,并鼓舞了英国议会来对抗查理一世,激发起了克伦威尔将军的辉煌胜利,更成为推动“五月花号”上清教徒移民先辈们的动力,将文明的种子第一次播种在西方那片新大陆上;这给美国政治打上了“深远意义的烙印”,并被誉为美国的“信仰之父”。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18:27: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志于复兴中医的达人,请自行感思体会,不再赘言(下)!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0:28 编辑

【中国二百万年领袖东方文明的“炎黄圣道”平台】

“王培功 博客日报”摘录

  “批儒诋孔”无知者无畏呵!《孔子『儒家-仁学-王道』之春秋会盟盟约》——历久弥新的东方国际法。

  比如:齐桓公葵丘之盟,它是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众多盟约中的一个。《孟子·告子下》中有详细记载,共有五条。

  【第一条"初命": 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君』道,嫡长子制、一夫一妻制。】

  【第二条"再命": 尊贤育才,以彰有德——『师』道,邦民教育、量才用人。】

  【第三条(三命): 敬老慈幼,无忘宾旅——『亲』道,和谐相处,宾至如归(外国使民,超惠待遇)。】

  【第四条(四命): 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地』道,官员不能子孙世袭,人才不能无法擅杀。】

  【最后一条(五命): 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天』道,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

  儒家思想不是孔子一人首创的,而是孔子整合、诸子推布的共同结果,乃是中华五千年的民族智慧。周总理的《和平五项基本原则》以及联合国的现代《和平宪章》,就滥斛于此。大家比较一下美帝的双重标准、美元霸权、石油战争、国际警察、制裁别国等等强盗行径,谁更得别国人心???中国和平崛起!!!
******************
【借用“战国 法家-霸道”学说,来理解各种教派文化】

  『法』:指法律或宪章,是处理政务或 国事的基本行为规范。就道佛而言,乃指诸教团、师门或群组等的组织形式与持戒条律,即口头上的寺规、观律、宗门祖训、居士日戒等。比如张陵天师道的“五斗米入会和帮扶”戒律。

  『术』,指权术或法门,是君主控御群 臣的工具。就道佛而言,乃指教宗、流派或团伙等的修行功法与秘密传承,即书面上的经籍、功秘、符咒、施法科仪、修行经验等。比如张陵《太平经》的“龙虎丹鼎,白日飞升”术法……

  『势』,指势力或功德,是君主的政 权、权威,即权威。就道佛而言,乃指教尊、首领或师长等的信仰神祗与宗门地位,即现实生活中的神佛信愿、教化名望、修行境界等。比如张陵自称从洛阳氓山,获得道祖秘传真经,并藉此创建了道教第一个社团的“祭酒~鬼卒”组织架构。

  『道』,就是思想宗旨,比如战国法家 的“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法无贵贱,皇极御天下”帝国专制论调。再比如玄玄道人一再宣扬的“老子嫡徒,杨子亲传,长生正源,引补成神”的道坛论调。

  【附言】
  我(兮招天)从始至终,信奉的是 秦汉『黄老道』。史圣司马迁有云:“究天人之际(大-真),通古今之变(一-善),成一家之言(统-美)”,就是『黄老道』的修行宗旨。

  它是一种关于『势』的修行法门,在儒教叫做“养浩然正气”,在道教叫做“思接天地之机”,在佛教叫做“明心见性,因事缘法”!!!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0:23: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夏民族”天命观────“天人合一”思想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2:25 编辑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简介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视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 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 春秋繁露》。

  “天人合一”是 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

  所谓“天(神性)”,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
  【编者按:此『神』指以×神性眼光,看待事物发展与内在法则,比如诸民族初年的“创世/英雄/民俗”三大史诗类别,绝非指后世偶像崇拜的仙佛、上帝、外星人等】

[儒易天命观]
  ⒈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
  ⒉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
[宗教天命观]
  ⒊天是 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
  ⒋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
  ⒌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道性)”就是“自然”的代表。参见老子《道德经》、王充《论衡》里的相关表述。【按:东、西方“自然”一词含义大相径庭,注意阅读上一帖“中底(四)『自然观』”的爱弥留根之自然】

  “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

  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编者按:“道性”天命观,后发展成『玄医学』或养生文化】

  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编者按:“神性”天命观,后发展成『玄禅学』或易理文化】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 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 老 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编者按:“神性”天命观】

  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编者按:“道性”天命观】

  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春秋 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编者按:“圣(人格化神道)性”天命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01: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人合一』之东方“神性(圣人)”政治学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3:24 编辑

1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1、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编者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编者按:“民道性”天命观,如士农工商之于“天子~四民”三代国体】

  2、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人学,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编者按:“人神性”天命观,如韩非国之五蠹说────学者(指战国末期的儒家),言谈者(指纵横家)、带剑者(指游侠)、患御者(指依附贵族私门的人)、工商之民。他认为这五种人无益于耕战,就像蛀虫那样有害于“大一统”社会。】

  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 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不像 西方人那么讲求自我,有独立和冒险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02: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复兴之路:令人叹为观止的“儒家王道仁学”,人格魅力塑造的永恒典范(上)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4:29 编辑

『天人合一』的“圣性之道”天命观
    ——古代中国成功人生的“三部曲”

■ 核心提示
  古圣先贤曾提出“人生有三不朽”的著名论断:“太上有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经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左传》)。

  唐代学者孔颖达对“三立”作了精辟的阐述:“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简单地三句话,三十三个字,把人生标准精确到极致。于是,“三立”有了定论,在中国古今成为许多仁人志士的人生目标和远大理想。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代名君贤臣、英雄豪杰、达官贵人、平民百姓都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声调、不同的方法去唱响这人生“三部曲”,共同创造了炎黄子孙的道德文明史。

『立德』——诚信做人

  古圣先贤把“立德”摆在“太上”之位置,因为“德是才之帅,才是德之资”,“素质可以立国亦可以亡国,素质可以兴业亦可以废业”。在古代,立德就是做圣人、创制垂法、博施济众。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当代而言,立德就是常怀爱心,积德行善,争做一个从内涵修养到外在风范的典范。古往今来,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人常说:“以德服人”。现代,人更讲究宽厚诚实,仁义慈祥,言行举止稳重大方有涵养,做人有道德修养。从武有武德,从艺有艺德,做人有品德,经商有商德。

  立德做人是立功、立言的前提和基础,明代学者高攀龙曰:“吾立于天地间,只思量做好人,乃第一要义。”做人的涵义宽如天海、深若渊薮。古今很多人都在研究它,每个人都在实践它。

  人生的一切成功,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成功,人生的一切失败归根结底都是做人的失败。我认为,立德做人要努力做到以下四点:

  一曰坚守诚信。坚守诚信,就是坚守气节和操守,也是坚守做人的根本,是为人之道,是立身处事之本,是人与人相互信任的基础。“人无信不立”,讲信誉、守诚信是对自身的一种约束和要求,也是他人对我们的一种希望和要求,它包含着忠诚于自己和诚实地对待别人的双重内涵。因此,诚实守信不仅是社会道德,也是做人做事的职业道德。重诚守信,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

  二曰品行端正。古人云:“人可一生不仕,不可一日无德”,“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说明从天子到百姓均要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为根本,先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国治而后平天下。故做事修身为本,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从商才有财气,交友才有人气,做官才有正气。

  三曰宽容善良。宽容、善良互为表里,它是一种美德,对人的宽容善良是对自己人性的一种升华。它不是懦弱,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对一个人来讲,宽容善良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甚至能将敌变为友。对一个群体来讲,宽容善良可以凝聚人心,产生无穷的力量。

  四曰仁爱孝道。“仁爱孝道”指做人的气节,又是一种道德观,它是中国人自古以来所崇尚的一种精神。“仁爱孝道”表现在于对事业、对人民、对朋友、对家庭忠不忠诚,对长辈有无孝道。作为一个人,就要忠于家庭,忠于亲友;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作为一个晚辈,就应该孝敬父母及长辈。可谓:“孝心对父母、诚心对朋友、忠心对祖国,公心对职守,信心留自己,仁爱载万物”……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3 21:25: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复兴之路:令人叹为观止的“儒家王道仁学”,人格魅力塑造的永恒典范(下)

本帖最后由 兮招天 于 2014/11/14 13:28 编辑

『立功』——严谨做事

  立功,就是严谨做事。《说文解字》说:“功义为用辛劳安定国家的功绩、功业。从力从功,亦劳作之意。” “立功”不仅限于惊天动地的大事,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仍然可以建功立业。立功要做到三个方面:

  一、立功要先立志,立志要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不做得过且过的苦行僧。凡成名之人都有远大的志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有坚定、刚毅的性格。

  不愿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愿读名牌大学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不愿当李嘉诚式的企业家不是好的企业家……这里不是说一定要成名成家,一定要当将军元帅,一定要读清华、北大,一定要成为腰揣万贯的企业老板……而是要有这种精神和志向。为人者,野心不可有,雄心不可无;傲气不可有,傲骨不可无。一个人如果连雄心、傲骨都没有,还谈什么事业有成和业绩辉煌!

  二、立功需要本领,本领要靠学习得来的。“一个人有了知识才能变得 ‘三头六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非学非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任何一个有功于人民、有功于社会的功臣,都是凭借历史平台施展自己学来的才华而成就的。学习是要靠吃得大苦,耐得艰辛才会有成的。历史上有许多刻苦学习、立志成才、百折不挠、终获成功的典范。

  汉时路温舒,山西潞州人,家贫为人牧羊于大泽,将蒲草编成席,借人《尚书》一本,抄而读之。又有公孙弘,年五十替人放猪,于竹林中将竹子削尖,抄读《春秋》。二人后来名显当时,贵为卿相。“头悬梁、锥刺股”讲汉朝的孙敬,读书夜深,用绳系发,悬于梁上,以免学习瞌睡。

  三、立功而不居功,立功就是奉献,不是索取。立功是无私的付出,是用血汗著书,是用心灵开路。人有多重价值,是需要多层开发的,功无止境。有的人止于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于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于心,而有其技;有的人达于理,而用其智。大音希声,大道无形。大智之人,不耽于形,不逐于力,不恃于技。他们淡淡地生活,静静地思考,执著地进取,直进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驾驭规律,而永葆一种理想的美丽,清淡的高风,凸平的亮节。

『立言』——传承文明

  立言是立德立功的延续,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和途径。立言是把人们立德做人、立功做事经历中发生的思想、经验、矛盾和方略用文字记载其要,传之与世,供人欣赏、借鉴,给人以启迪和鞭策,这是功在当时功在后世的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立言,可以抒发志向,传承文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说白了,就是延续功德,传承文明。历代先贤都把立言看作自己的历史使命。古今虽富贵而名声却泯灭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不凡、敢于立言者,才被后人名扬。

  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时推演了《周易》的六十四卦;孔子受困回鲁后编出了《春秋》;屈原被放逐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才有《国语》的写作;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孙膑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传世;韩非囚禁在秦国,写出了《说难》、《孤愤》等文章;司马迁宫刑而写《史记》……

  立言,虽非易事,但却是人人宜作之事。古人修身有言,齐家有言,治国有言,平天下有言。君有旨,臣有疏,词、文、诗、章、简、约、信、函,儒、释、道、兵、民、官,无不有言,无不有循之规、行之矩。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生活之言和谐,人间多了爱。科学之言济世,人间多了美。人人立言,立善言。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愿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质财富或是精神财富。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不管人们承认不承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为的一种思想规范。

  立德、立功、立言,凡生人者都在做;凡逝人者,都在被人评说。且不管主观上是何愿望,客观上都一定会留下或物质或精神方面的积累。

  人生三部曲,三达标,人人应好自为之。“立德,立功,立言”,先贤已经指路,后人各自走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