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92|回复: 4

让我们为中医默哀!!!并记住这些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4 23: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让我们为中医默哀!!!并记住这些人,把它们钉在历史的屈辱柱上!
     转:整合医疗论癌症的博客
     转载]废医废药论(在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上的发言)
     在中国,当下反对中医最甚的三个人是方舟子、张功耀和这个网称“棒棒”医生的余向东。方舟子虽为生物学博士,但没有医学临床经验,张功耀的专业则与中西医学基本不沾边。而这个黄石市中心医院的副主任医师余向东则是上海医科大学6年制的毕业生,是个不折不扣的西医大夫,虽然他比较擅长的是血液病【根据其自我描述:擅长于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病出血性疾病等血液病以及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骨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风湿病的诊治】但据我对其数百篇博文的学习研究,发现他的西医学功底比较扎实,西医内科(包括外科)的知识也比较全面,尤其是其文笔、文采都很有基础。
    余向东从骨子里是坚决排斥、反对中医的,对中医药是坚持要废医废药的。为了批判和揭露中医,这位“棒棒”还广泛涉猎了中医经典
    如果让我评价余向东所代表的这批坚定的废中医分子,我只有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医学上,疗效,尤其是对于若干疑难大病的实实在在的疗效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然,按照他们的逻辑,只有FDA设计的验证方法才是普世的、唯一的“科学途径”。这在当今世界似乎无可厚非。但是,谁能保证FDA的设计路径就一定是完美无暇、唯一正确的呢?谁来验证FDA的标准呢?
    公允来讲,对于大量的疑难大病来说,要验证中医药的疗效,大样本、第三方、可重复的临床验证就是“科学”的,如果非要设置对照组的话,已经被现代医学列入教科书的那些“不可逆转”的疑难大病就是鲜明的对照!
    这里转载余向东的这篇重磅博文,为的是立此存照!

    原文地址:废医废药论(在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上的发言)作者:棒棒
(按:本文字稿根据回忆整理,并就未尽之意略加补充。)   
    非常高兴来上海参加第一届反中医大会。第一届大会容易使人联想到“一大”,其实,我们不必也无能力负担这样沉重的历史使命。我们只要做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就可以了。甚至可以更轻松点,像方舟子所说,不过一帮网友借个由头聚聚,交交朋友而已。至于历史,有人说是英雄创造的,有人说是人民创造的,归根结底,还得留待我们的后人去创造。
    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废医废药论》。在这个题目里,我想梳理一下反中医的历史,并谈谈我自己的一点思考。这个题目中医粉们看了要生气的,他们一贯认为,中医怎么能废呢,要不是中医,你的祖先怎么活下来的?我昨晚十二点到上海,落脚后打开电脑,就听了一首歌,《没有他会死》,是北朝鲜的神曲 。歌词说,没有金正恩,朝鲜人民就会死。我当时就震惊了,中医粉的思想和红太阳的主体思想高度重合啊。
    据张功耀教授考证,对中医的批判可以追溯到孔子。 《左传》记载,鲁国许悼公患疟疾,吃了儿子许止 献上的一副中药后身亡。许止非常自责,说:尽心力事君就可以了,千万不要用中药啊。即便如此,孔子仍然把这事儿定性为弑君。在他看来,吃中药差不多等于杀人。孔子自己病了,季康子送药,孔子很客气的接收了,但不客气的说,我不懂药,可不敢吃(“丘未达,不敢尝”)。《论语·子路》说:“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根据孔子对中医的一贯态度,似当解释为:人的生老病死是无常的,不要去做巫和医这样的事。 孔子无比推崇的《周易》中有一句:“无妄之疾,勿药有喜。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这句话包含有了不起的医学思想,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就是:对于原因不明的病情,如发热原因待查,不要随便用药才是最好的;而对于安全和疗效未经确证的药物,试都不要去试。大部分的中药,其说明书在不良反应后面都写着“尚不明确”,是标准的“无妄之药”。中医常说,不懂《易经》,就不要学中医,实际上却常常与《易经》的思想背道而驰,连未病都要用药,不要说“无妄之疾”了。
    说孔子反中医也许还有点勉强,子不语“怪力乱神”包括巫和医,他也许只是对搞不明白的东西不轻易表态。近似于湖南教育厅回应崔永元的愤怒“不反对、不支持、不参与”。真正发出废医第一枪的是清末大学问家俞樾,他是红学家俞平伯的曾祖,章太炎和吴昌硕的老师,号称朴学大师。他写了一篇《废医论》,是有史以来第一篇提出废除中医的檄文。这篇文章被认为是悲愤情绪的自然流露,因为他周围的亲人从大女婿、次子、兄长、夫人、长子、幼女等在数年中相继染病,除了次子遗下残疾,都医治无效而死。在最宠爱的幼女死后,他写了十几首悼亡诗,其中两句“去岁哭儿今哭女,那教老泪不干枯 ”,确实沉痛之极。是因为俞樾遇到的都是庸医吗?非也。曾国藩也曾经说过:“凡目之所及,皆是庸医”,他不仅自己不吃中药,连儿子重病也不让吃,深恐为庸医所害。实际上,并非他们遇到了“庸医” ,实在是当时医学水平的真实反映。在《废医论》中,俞樾引经据典的证明“古之医巫一也,今之医巫亦一也,吾未见医之胜于巫也。”即在今天,仍然如此。又证明中医最核心的脉诊的不靠谱 “医之治病,其要在脉。脉虚之篇成而废医之论决”。《周官》、《素问》、《史记》中关于脉象的分析相互矛盾,实在不足为诊断之依据。扁鹊看病靠的是透视眼,诊脉不过做做样子。再证明“医之所以治病者,药也,药则又不可恃,脉虚,药虚,斯医亦虚矣!”在《神农本草经》中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20种,吃了可以成仙、不老、身轻水上飘,荒诞无稽之至。“脉虚”加上“药虚”,自然医也虚,所以俞樾提出“医可废,药不可尽废”。之所以不可尽废,是因为他并没有更好的药来替代那些中药。
    俞樾写出《废医论》是在1879年。在这一年,日本以废汉医为发端的明治维新已经进行了十年 ;这一年314日,爱因斯坦出生;428日,反中医第一员大将余云岫出生(百度上余云岫的生日是914日,据余忾老先生说,是428日)。余云岫是中国受过系统现代医学训练而反中医的第一人。1917年,余云岫在大阪医科大学完成7年修业之后写成《灵素商兑》,这本书前无古人,以深厚的现代医学功底将中医理论的源头和根本《黄帝内经》批驳的体无完肤,迄今未见略微有力的反驳。我曾经数次起念头要批一批《黄帝内经》,都因《灵素商兑》而打消。此所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1929年,在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上,余云岫提出《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障碍案》。当时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医界巨头颜福庆和伍连德等,前者是我的母校上海医科大学的创始人,第一届中华医学会会长,后者是闻名世界的“鼠疫斗士”、第二届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古往今来救人最多的千古一医。会议一致通过的《废医案》公布后引发全国性的中医抗议活动,迫于舆论压力,终于不了了之。接着余云岫又写出《医学革命论》。余氏思想核心为“废医存药”,医之可废在《灵素商兑》里有淋漓尽致的分析。药的情况有历史局限性,因为当时的现代医学在治疗上远没有今天的手段,以抗生素为代表的有效药物还没有发现,对药物疗效的科学判断的方法体系更没有产生。因此,中药还没有根本意义上的替代药物。据余忾老先生的介绍,余云岫自己也从中药而发明了很多药物。
    第二代反中医的旗手是方舟子和张功耀。方舟子批中医可能早在1998年就开始了,2003年发表《西洋参的历史与现实》表明其反中医的思想已经成熟。2005年开始大量发表批中医文章,在《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中药》和《我为什么不相信中药的疗效》中已经有了完整的废医验药的思想。其主要内容是:中医理论的不科学和可废除,是无需争论的;而几千年来的中医实践经验中,或许存在有效的药物和方法,但这些必须经过严格的科学检验才能确认。到2007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一次座谈会中,方舟子正式提出“废医验药”的口号。“存药”会让人误解为确认有效,“验药”则意味着还不一定真有效。这一口号从此成为反中医的标志口号,直到今天仍然不失其正确性和策略性。不过,在反中医的阵营中也有人对“验药”有不同看法,我也有自己的思考,下面会谈及。张功耀教授在2006年第4期《医学与哲学》发表《告别中医中药》,拉响了反中医的新号角。他从文明进化、科学、维护生物多样性、人道等四个方面全面阐述中医的落后与反动,建议中医退出国家医疗体系。同年11月,张功耀和王澄发起取消中医的网上签名活动。本次活动并没有取得效果,卫生部新闻发言人评价为“闹剧”“无知”。方舟子并没有参与该活动,但他对卫生部表态有评价,说,认为批评、否定中医无知的,才是真正的无知。两位旗手的思想是一致的。
    张功耀教授在研究了百年反中医历史后曾经感叹,我们现在所做的都是在重复前人的工作。其实也不尽然,没那么悲观。至少在关于“药”以及“药物评价”上,现代反中医者的认识较之前贤有了很大的进步。进步永远是科学的主旋律,反中医也一样。
    从“废医存药”到“废医验药”,其中的“药”字,都是专指中药。也就是说,存的是中药,验的也是中药。何为中药?中药仿佛中国的政治,有无限泛化的倾向。从《本草纲目》来看,世间万物,能吃的不能吃的、干净的肮脏的、实的虚的...都可以算作广义的“中药”。在今天,多数中医不好意思再这么泛化。比较公认的中药定义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防治疾病的药物。所谓“中医药理论”指的是与药物和用药有关的这样一些理论:辨证论治、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十八畏十九反、七情和合等等。以此标准来看,植物药显然不等于中药。任何国家的传统医学都有植物药(现代医学也有),人家不用中医药理论指导使用,自然不算中药。青蒿素更不是中药,我们不妨看看当年发现青蒿素时发表的论文,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提及中医或中医理论,你怎么好意思说它是中药?即使屠呦呦说青蒿素是中药,也无济于事。甚至,中药注射剂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药。我们随便看一个中药注射剂的说明书,虽然它们享受着中药的优惠政策,打着中药的名号,实际上,从质量控制、药理毒理研究、药代药效学研究、临床试验,无一不是用现代医药学理论来指导的。中国的医生们使用中药注射剂时,也从来不需要辨证论治、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十八畏十九反、七情和合等神理论的指导。中药注射剂不可能是中药,也不是现代医学的药。它们只是“土法炼钢”的中国式特产药,可以简称为“土药”。
    如果根据严格的中药定义,我们会发现,中药是不可“验”的。无论国际国内,药物的“验”需要严格遵循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有严格的要求“进行药物临床试验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中医药的那些神理论如辨证论治、性味归经、君臣佐使、十八畏十九反、七情和合们,哪一个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同时,对进入临床试验的病例也有严格的要求,必须制定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也就是说,如果验证肾虚药物,你必须确保试验所纳入的病例确实都是“肾虚”。而这是绝对无法确保的。上海中医药大学和复旦大学等所做的那个著名的研究《中医临床医生四诊信息判读及诊断一致性探讨》,以冷酷的数字证明了中医不可能有可靠的“纳入标准”,不同的中医不但对同一个病人的四诊信息不一致,就连同一份四诊信息都得不出一致的辨证。因此,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本无法保证所试验对象之间的同质化和可比性。因此,中药的特质决定了它们是不可“验”的。著名的复方丹参滴丸在仅仅通过了二期临床试验后就迫不及待的向国内谎称通过了FDA。且不说二期临床到三期临床还有遥远的距离,就算通过了FDA的三期临床,复方丹参滴丸也不能算是中药。道理很简单,该药试验的纳入标准是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判断疗效的指标是运动试验。这与中药所坚持的辨证论治、归经、君臣佐使等理论有个毛关系啊?这摆明是用西医药理论来指导的药物嘛!
    随着医学的发展,废医废药是水到渠成的事。废医是指废除中医药的理论,废医的同时也就废了药。以中医药理论为根基的中药,本质上是不可“验”的。所谓“验药”,验的并不是“中药”,而是一种“药物”。这种“药物”,可以是丹参、黄芪、姜黄素等任何一种物质,它们已经不是中药。
    现在,我们可以就“废医废药”进行字义解释。废:不是消灭,而是使其回归本位。就像“废妃”,并不是要杀死她,而是把她打入冷宫,衣食是有保障的。医:中医的理论体系。药:中医理论指导下的用药和治疗方法,而不是世间万物。“废医废药”主要包含有如下含义:一、中医中药退出国家医、教、研、防体系,回归民间。二、中西医严格分开,禁止中医开西药处方,同时禁止西医开中药处方。向台湾、香港、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学习,彻底废掉“中西医结合”这种绝对怪胎的东西。三、鼓励中医药作为文化,甚至文学的一个分支而进行研究,可以向联合国申请文化遗产嘛,不能让韩国人抢了咱们的风头啊。
    最后,谈谈法律问题。前段时间网上有为中医药立法的强大呼声,有中医粉幸灾乐祸说,你们就等着吧,一旦立法成功,你们就进监狱吧。怪吓人的。我研究了《宪法》,其中确实有一条“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废医废药”是不是就违反“发展”之义呢?“发展”并不意味着盲目支持,而应该是“科学发展”。中医不具有科学属性,让其作为文化而回归本位,正是“科学发展观”的强烈体现。因此,“废医废药”并不违反《宪法》。更何况,《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且对政府的不当政策有“批评和建议的权利”。我们主张“废医废药”,并不具有执行的能力,只能算是一种学术争论,一种言语表达,一种批评建议,又怎谈得上违宪?
    最后,用方舟子的诗句结束,与大家共勉:
    握紧我的手
    让我的图腾烙在你的手上
    请传递这一把火直到
    百年之后……


发表于 2014/11/15 11: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乐人 于 2014/11/16 03:57 编辑

其实,自金元、明清开各宗立各派后,特别明清以后,上古真正的中医可以讲是已经失传了,在此境况下来看待,余向东讲得确实无错吖,不应该设学院教学,因为都不正统不传统,更不应该在 ”中西医结合“下产生的怪胎来危害中医名声,应该回归本位,回归民间,免得在医院和学院裏被 ”科学“ 得越来越不像话,越走越歧途,但要立法保证民间诊所、民间研究团体的经营合法性。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7: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的中心思想,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如果是你说的那样,也很好。你还是了解了解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的实质,在发议论不迟。
发表于 2014/11/15 18: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归源散人 发表于 2014/11/16 09:12
他的中心思想,并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如果是你说的那样,也很好。你还是了解了解上海第一届反中医大会的实质 ...

嗯,他的中心思想当然不是我讲的那样了,其实我只是讲其人如此又何妨而已,即是说,即使有其结果亦并非绝对坏事,在当今反而可避免中医庸俗化,由他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5 18: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人 发表于 2014/11/16 10:04
嗯,他的中心思想当然不是我讲的那样了,其实我只是讲其人如此又何妨而已,即是说,即使有其结果亦并非绝 ...

支持你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