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养生之道
›
患者交流
›
“毒”的启示
返回列表
查看:
597
|
回复:
2
“毒”的启示
[复制链接]
铿锵中医
铿锵中医
当前离线
积分
2705
发表于 2014/12/21 18: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毒”的启示
在中医的理论之中,“毒”是一个很突出的概念。什么是毒?药就是毒。
最早的时候,古人用“毒”来说明
药性
,《周礼·医师》说:“医师聚毒药,以供医事”,文中将毒与药并称,把二者看成是紧密相连的关系。
《
素问
·异法方宜论》说:“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这段经文中,也是毒与药并称。联系上下文来看,东方治病用
砭石
,南方治病施九针,北方治病常用
艾灸
,中原治疗多用导引
按摩
。这样说来,西方治病尽管经常使用“毒药”,也是毒与药不分,二者可以相提并论。如果有区别的话,勉强可以解释为毒是猛烈的意思,“毒药”也就是药性猛烈的药物。
《素问·移精变气论》有一段讨论“毒药”起源的论述,可以为上述“毒药不分”的观点作注解。“
黄帝
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
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文中说上古的时候,治病不需要毒药,只用自我保健锻炼、心理调整,就可以达到治疗
疾病
的目的。后来,这些措施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了,就发明了“毒药”治病的方法。在这个早期
用药
物治疗的阶段,由于
服药
经常
中毒
,所以“毒药”并称,也是毒与药不分。古人这样“毒药并称”,暗含着慎用药物的思想,告诫人们不要轻易使用药物。《
内经
》中“毒药不分”的例子还有很多,均说明了古人对于药物的慎重态度。
药气太盛即是毒
药有两面性,有可能伤人,也可以利人、救人,就看人们是如何使用。
随着实践的深入,用药的经验和理论逐渐丰富起来,绝大多数人服药之后,不仅祛除了疾病的痛苦,而且还可以健壮体魄,安定神志,愉悦精神,
美颜
色,益气力。因此,“毒药并称”的局面逐渐发生了改变,“毒性”在淡化,“药性”在强化。因为人们在实践之中,掌握了规律,可以控制药物的毒
副作用
,“化毒为药”、“化害为利”成了中医学奉献给人类的独特贡献。
砒霜
有毒,尽人皆知。然而,在今天医学家的手里,借鉴古人经验,已经把砒霜的有毒成分用于治疗
白血病
,这是古为今用的一大成果,与古人“化毒为药”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六淫太过则成毒
毒是一种危害人体的因素,因此凡是危害人体的东西都可以称为毒;根据危害的程度不同,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毒性。
风是自然界里最为普遍的客观存在,《
易经
》里就用巽来代表风,代表春天,也就是代表万物的生机。
张仲景
说:“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害万物的风,肯定是太过的风;太过的风,就是属于六淫的风。“淫”就是太过分;太过分,就是邪,就是害。《左传》中所说的“天生
六气
,淫生六疾”,就说明了自然界的阴阳、风雨、晦明都可以因为太过而变成致病的六淫。
对于六气太甚产生的毒气,《素问·五常政大论》论述得最系统:“寒热
燥湿
,不同其化也。故
少阳
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文中提出来寒毒、湿毒、
热毒
、清毒、燥毒的概念,指明了“
五毒
”都是从寒热燥湿转化而来。
对于六气转化而来的“五毒”的
治疗方法
,文中提出:“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由此不难看出,治疗“五毒”,不仅可以使用
针刺
治疗,而且可以用药物调治。调治的原则,是用气味比较足的药物,治疗五毒较甚的病情;而气味比较淡薄的药物,只能用来治疗五毒比较轻浅的病证。
毒害延伸出预防思想
既然五毒是由六淫转化而来,那么,避免毒气的伤害,也就是避免过分暴露于六气、六淫之中。《
灵枢
·九宫
八风
》说:“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
虚邪
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这是一般的避免六淫的伤害。同样的道理,
传染病
的传播,也是由邪气引起来的,也需要尽量避免直接接触。
《
论语
》里记载“伯牛有疾”。孔夫子作为他的老师希望前去探望,又怕被他的疾病所传染,就想出来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在窗户里看看。孔夫子不仅看见了他的学生伯牛,而且还“执其手”,感慨地说“斯人也,而有斯疾!”
治疗过程可简称为毒
辩证地说,既然药物就是毒物,则药物的治疗过程可以称之为“以毒攻毒”。那么,“毒”也就可以代指治疗。
《素问·
六元正纪大论
》云:“妇人重身,毒之何如?”“重身”就是
怀孕
。对于
孕妇
,我们现在强调尽量不用药,以免药物引起对于
胎儿
的伤害。古人更是不把药物推荐给孕妇,《内经》把对孕妇的治疗说成是“毒之何如”,可见古人对于孕妇用药是格外小心的。
《内经》对于毒的研究是不遗余力的,也是很深入的,因此,黄帝与岐伯讨论了多次。《素问·至真要大论》:“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帝曰:请言其制?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针刺可以伤人,因此要讲求针道;药物有毒性的一面,所以要深入研究。人们在实践之中发现,复方可以减缓有毒药物的毒性,可以避免副作用,可以增加治疗作用。也就是说,按照一定原则组合起来的“组合效应”,胜过了使用
单味药
的“个体疗效”,为安全有效使用药物开辟了一条道路。无论是“制之”小与大,都有君与臣,是一个有序的组合。
治疗是痛苦的,古人甚至可以把这个过程称为“毒之”。用“毒”的理念治疗疾病,正是中医善于“化毒为药”的大智慧之所在。
来源:2009.02.05.中国
中医药
报
用药
,
五毒
,
素问
,
疾病
,
六气
,
孕妇
相关帖子
•
从脉用药之十六:左右脉弦硬劲急虚脱例
•
疾病治愈条件有德行因素!
•
天通疾病
•
第十期新中医学员课
•
从脉用药之二十三:治痈疮例
•
再谈“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
从脉用药之二十五:峻补治麻黄汤证
•
你能都读懂吗-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
经方的精髓是见病知源,非见症用药
•
辨痉阴阳易差脉证并治(见贤思齐,虽不能及,心向往之)
回复
举报
ycs6186
ycs6186
当前离线
积分
1116
发表于 2015/1/8 06: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
回复
举报
wise
wise
当前离线
积分
780
发表于 2015/1/8 06:5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病,其实乃以毒攻毒!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