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博客荟萃
›
罗大伦的博客
›
为何我们要学习点舌诊知识?
返回列表
查看:
408
|
回复:
0
为何我们要学习点舌诊知识?
[复制链接]
民间中医网001
民间中医网001
当前离线
积分
0
发表于 2015/3/15 06: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从今天开始,我会系统地与大家聊聊
舌诊
知识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
学习
舌诊呢?
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医总结出了很多维护健康的方法,其中舌诊是大家一定要学的。我们中医诊断的时候,诊法有:望、闻、问、切
四诊
,其中
望诊
里边就有望舌。望,包括望面、望舌、望形态,望神、气等等。比如“望面”,就包括了望患者脸上不同的部位,长了什么异常的东西?颜色如何?明暗如何等等,望出来的不同问题,代表不同的
脏腑
有不同的
疾病
,这些诊法很关键。在中医历史上,很多大师都擅长望诊。比如金元四大家之一
朱丹溪
的
医案
上,一定会写这个人形态如何,面色如何,丰腴还是胖,还有他的性情如何,这是过去古人特别重视的一部分内容。
望诊在四诊里边是排最前边的,是中医诊断里边最重要的内容,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古人把望、闻、问、切的境界分别对应成神、圣、工、巧,所以中医一旦掌握了这个望诊以后,诊病如神,那是非常高的境界。大家可能也会有这种经验,好的
老中医
看病非常快,短短两、三分钟就把你的问题都说出来了,有时候就会想这个老中医
号脉
真的那么准吗?其实不只是号脉,你一进门的时候,老中医一看你的面色,你的形态等,就已经把你身体的状态猜个八九不离十了。接着坐下来看看舌头,再
切脉
验证一下,然后再问几个问题,几个回答跟他心里想的对应上了,他心里就有数了,对于这个患者的诊断就出来了,这是经验。所以,望诊是中医诊断里面很重要的内容,是
学习中医
必须要掌握的。我们如果想维护自己的身体,对自己的身体有所了解,学习了解一下这部分内容是很必要的。
但是现在很遗憾,望诊这个内容丢失了很多。过去的中医世家,望诊是传男不传女,慢慢地传承的人少了,有的甚至失传了,而且望诊又很难记录,因为写不清楚。《
黄帝内经
》里边望诊的内容现在基本没人会了。我曾经向我们的色诊大师王鸿谟先生请教过,他说这部分内容完全掌握的人不多了,他现在在讲色诊,但是要传授起来还是有难度,即使真正写下来也描述不清楚,因为很多颜色的明暗变化比较难以形容,大家看完了还是需要自己领会。
舌诊的来龙去脉
那么望诊里边什么最直观呢?就是舌诊。舌诊出现的年代比较晚,望诊是随着中医一起出现的,在《
黄帝
内经
》里边望诊内容就很多了,包括望面色,望神态等等,但是舌诊的内容很少,《黄帝内经》里面对舌诊只有一些简单的描述。《
伤寒杂病论
》里描述也不多。舌诊是在金元时期才真正系统出现的。但是出现以后,并没有完全发展起来,而是后来到了清代的时候,舌诊才跟
温病
学说一起发展起来的。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舌诊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呢?
原来,在金元时期出现过一本书,这本书是《敖氏
伤寒
金镜录》,这是中医舌诊的第一部专著。里面专门论述舌诊的内容,但是讲的相对简单,他把舌诊和患外感的
伤寒病
对应了,然后提出什么颜色的舌头代表什么阶段,外邪到
六经
的哪一经了,同时配图说明。当时画的图很有意思,用彩色画的,怕彩色失真,又标上了是什么颜色。这个作者是一位姓敖的医生,但是名字已经遗失。很多人以为敖姓是少数民族,其实不是,敖是汉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只是非常遗憾,这位了不起的医生名字没有流传下来。这本书出来以后,大家并没有重视,几近失传。明代有个太医院的院长叫薛立斋,他在北京的时候发现有的大夫看病如神,效果比别人都好,就觉得很奇怪,他问大夫说你有什么本事看病这么准,大夫不说,不告诉他为什么。他就观察,发现这大夫看病的时候都会看病人的舌头,薛立斋就觉得奇怪了,这个方法以前没有见过啊。因为以前中医只是号脉,他问他们从哪儿学的这个功夫,但那人始终不说从哪儿学的。
后来薛立斋到了南京太医院工作,他在书库翻书,找到一本旧书,就是《敖氏伤寒金镜录》,他翻开一看,这本书里边有很多关于舌头的内容,立刻就明白了,原来那些大夫看的是这个书。薛立斋这个人境界比较高,他没有把这本书藏起来,而是把这个书给翻印出版了,就是按照原书的颜色,颜色怕失真也都给标上字,然后出版了,从此以后舌诊才大行于天下。
舌诊出现以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舌诊。这个时候,恰恰又赶上了温病学说正在萌芽。那么,这温病学说,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原来,温病学说,是有别于伤寒理论的一个学说,伤寒理论认为外邪侵犯人体,以
寒邪
为主,这个学说在
中医发展
的历史进程中,一直是主流。而后世诞生的温病学说,则认为还有温热之邪侵犯人体,所以这个理论叫文笔学说。从金元以后到了明代,温病的学说开始萌芽了。但是最初,温病思想的出现,是与
瘟疫
相关的,因为明代的时候,社会比较动荡,人民很贫穷,瘟疫不断,一旦瘟疫流行的时候,成千上万的百姓患病,瘟疫大规模流行。此时,医生们发现,按照以前治疗伤
寒病
的散寒的方法治不行,医
生发
现此时患者多呈现热症,而过去的中医对此经验不足,此时急需新的理论的出现,于是,人们开始关心瘟疫的问题。
《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书正是把舌诊跟热症联系起来了。因为人体越热舌像(包括
舌苔
和舌质)的变化越明显,当时有个叫吴又可的医生写了一本书叫《
温疫论
》,当时还用温热的温,不是病字旁的瘟。吴又可论述了瘟疫的来龙去脉,他认为,这些瘟疫热邪居多,需要鉴别,从他这里,把舌诊和瘟疫联系起来,研究瘟疫的医家怎么来标示热呢?因为之前人们认为所有的外邪
外感病
都是
受寒
了,那么吴又可他们说不一定都是受寒,还有受热邪的。那么什么能证明病人是受热邪呢?他们就发现,舌诊是最有力的证据。人受热邪,舌像变化最明显,舌苔会变黄、舌质会变红,而
诊脉
却未必有那么清楚,所以瘟疫专家就大力发展舌诊。然后明代后期到清代的时候,从
瘟病
里边又分出一个学术分支,叫温病,医生们发现,并非所有的情况都是瘟疫,热邪也会引起普通的外感,于是起名叫温病,结果温病学派越来发展越大,后来甚至把瘟疫的内容收到了自己的体系中。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说的伤寒、温病两大学派。
然后,人们又慢慢发现:通过舌诊诊断,内伤病看得也很清楚,于是舌诊与内伤疾病也建立起了联系。这样一路发展到清代的时候,舌诊基本成型了。到清代
晚期
的时候,舌诊基本完成了学说的建立,体系非常完整。到现代建国以后,人们运用更加丰富多样的科技手段来分析舌诊,分析为什么它会反映人体的变化。比如说:舌苔是什么构成的,舌苔里边到底有什么等等。经过分析发现舌苔里有各种各样的东西,有丝状乳头,有食物残渣,有各种微生物等,当丝状乳头充盈的时候,舌苔有什么变化等等,分析得越来越细。这样,我们就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舌诊是非常灵敏的,它能更直观地反应我们身体的情况。
四诊都有哪些内容?
在中医诊断的四诊中,诊脉属于“切”的内容。大家如果仔细观察中医诊脉,会发现其实这是一个很微妙的过程。很不直观,你不能打开
血管
看它是怎么跳动的,你要通过手指头感受,大家知道每个人手指的灵敏度是不同的。你经常干活就厚,摸着就不灵敏,天天打篮球也不灵敏,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教起来就更费劲了。所以,中医形容
脉诊
,有句话,叫“心中了了,指下难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视诊脉的,古代很多医生是切脉如神,一切脉就知道病人怎么回事,现代中医这样的高手就减少了,原因是师承学习的人越来越少,所以诊脉的技术流失很严重。有真正
脉诊经验
的人越来越少。望闻问切四诊中的其他内容,闻是听,古代指的是听声音,不是现在说的闻气味,古代把闻气味叫“嗅”。闻是听,听声音,听你说话的声音,听
咳嗽
的声音等等,这个我们今天也研究不够。古代高明的医生听人说话的音调,音律,就可以判断这个人身体的状态如何,这个方法在《黄帝内经》里有所记载,但是后世了解的人不多。大家知道张景岳是明代有名的中医,据说他在辽东的时候,听到老百姓在田间唱歌悲凉的声音,从音律上听就知道将要亡国,所以他赶快回家了。张景岳写《类经》的时候,就很重视《黄帝内经》的这部分内容,但是也不知道怎么来解释,可见其内容之难以掌握。
闻还以通过一个人说话的尾音,来判断他的中气是否充足,中气不足的人尾音会低。这样的内容有很多,但是历代都研究较少。所以,今天闻诊只有增加新内容,就是闻气味。通过闻患者身体的各种气味,来判断其病情。
四诊望闻问切中,问就是问病史,张景岳就在《
景岳全书
》中写过《十问歌》,这是问诊一个比较详细的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比如孩子咳嗽,那么我们家长需要掌握孩子咳嗽的声音如何,一天几次咳嗽,每次咳嗽多少声,痰如何,成块不成块,是黄的还是白的,浓的还是清的,清到什么程度等等信息。这样,才能为医生诊断提供最准确的信息,这也是大家学习
中医知识
的意义之一。
为什么舌诊如此直观?
这样,我们看到,在中医的诊断手段中,舌诊是比较好学的。举个例子,大家看我们的手,能看到到里面肌肉的颜色吗?不能,为什么看不到呢?因为肌肉外边包裹的是皮肤,皮肤分很多层,把肌肉的颜色都挡住了,所以您看到的是黄白色的皮肤,看不到肌肉的颜色。但是舌头很特殊,舌头肌肉外边包裹的是黏膜,黏膜是半透明的,黏膜里面又有很多
毛细血管
,那么肌肉里边
气血
充盈的时候,尤其是血液充盈的情况,透过半透明的黏膜是可以观测到的。因为血液丰富就呈淡红色,血液不充足的话颜色就开始减退了。所以舌头是这样的一个
器官
,可以通过半透明的黏膜观测到体内血液充盈的状态。这在舌诊中,叫观察舌质。舌体是一个椭圆形的,舌边露出来的淡红色的叫舌质。舌质反映的是我们身体的
正气
如何。比如,里边血液足,舌质就变淡红了,血液不足就变淡白了;体内整个温度在下降,它又变白了,温度上升它又变红了等等,通过这些观察,我们会了解很多身体的信息。
舌头的正中间铺的是薄白的舌苔,舌苔反映的是身体状态如何,功能正常舌苔就是薄白苔,身体功能低下以后,舌苔向两个方向发展,要么变厚或变密,要么消失。同时,舌苔也反应身体里所受的邪气如何,比如
湿气
重,则舌苔满布、变厚;如果痰湿重,则舌苔变厚变粘腻。
所以大家看,舌诊是如此直观。通过舌头能够看出我们身体内的正气是否充足,它的运行是否正常,能看出邪气的状态如何。因此,如果我们能学会看舌头,那么基本上就可以了解身体大概的情况。这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我的观念是:真正的健康其实并不完全在医生手里,而更多在自己手里。如果我们随时知道自己的状态如何,随时调整,随时去改善,就真正能够健康。我们每个人,都肩负着维护家人健康的重任,学会以后可以经常给家人看一看,养成每天看看舌头的习惯,做做筛查,没问题当然最好,有问题赶快调整一下,这叫筛查,这是我们做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
所以,医学知识并不高深,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一些,这样就可以把健康更多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我的舌诊研究之路
我是怎么开始舌诊的研究的呢?我之前学中医学了很久,主要研究的是历代医家的经验,硕士论文写的就是清代
名医
叶天士
,叶天士是位水平极高的中医大师,当时我把叶天士的书《临证指南医案》都快翻烂了。那个时候我觉得自己理论水平已经很高,但是开个方子,效果还不太好。我是学中医的,亲戚邻居总来找我咨询,大家觉得我都学到中医硕士了,就让我开个方子。可是我开完方子以后下次再见面,别人都躲着我绕道走,我也不好意思去问为什么。我心想:按我的理论推断应该不错啊,
五行
辩证,这个克那个,那个生那个,辩证很好啊,到底怎么回事呢?有时候见面我就会问,我说上次方子怎么样?人家就很尴尬,不知道怎么回答我。直接说没效,那我学了这么多年等于白学了;说有效果,那是说谎。所以人家就说还行,吃了没什么坏处,但是病没好,这令我很难过。我想我理论学得够好的了,我看了那么多古书,为什么看病效果那么差呢?我很困惑。硕士毕业以后也跟老
中医学习
看病,抄方子,但还是不行。慢慢地我就发现:自己的欠缺在于诊断。诊断好比是火车道的道岔,扳道岔。铺好了道岔,火车才能开呀。诊断是分析疾病,分析健康的第一步,这一步一旦分析错了,后边技巧再高也没用。好比你要从上海去北京,你一上来就奔南边走了,大方向错了,你要坐火车慢点还好你要坐飞机一下子就到广州了,中间改都没法改。所以诊断不对,后面你技巧越好越容易出问题,你开的药越猛量越大,药越好反而患者受害的越多。所以我发现诊断是第一位的,我就发誓,一定要在诊断上提高水平,于是我就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的诊断学博士,经过努力,终于如愿考上。
报考博士选导师的时候,我就在想该选诊断的哪一部分学习好?其实诊断里边两大部分都非常好,一部分是研究“问诊”的部分,专业叫证候学。研究证候学需要到医院填量表,填症状问卷,要求填得特别详细,症候最后分成证,证候学水平的人问诊特别好。问了几个问题以后基本上就可以把病人归类了;另外一部分,我就觉得舌诊非常好,平时老中医看病,看舌头都特别重要,舌诊很直观,于是我就报了梁嵘老师舌诊专业。学了三年博士,对我影响非常大。在做舌诊的客观化、标准化研究时候,我们拍舌诊的照片的同时把患者的诊断资料全都拿来,一一对照。病人有什么病,他的检查、诊断、问诊内容等,这些都要和他的舌头对照。当时我一边收集数据一边练,我先看舌头,在心中分析患者的体质,然后猜他的问卷,症状描述应该是什么样的,然后再拿着临床资料对照,看是不是这样的,这样反复地练习。结果搞了三年以后,我对舌头就特别熟悉了。我电脑里边有三千多张舌头的照片,我读博士的时候没事就闲着在宿舍里看照片。有时偶然看电视的时候,看歌唱家张嘴唱歌,别人听到的是美妙的歌声,我本能的看人舌头,心中开始分析这个歌唱家的体质如何。
对舌头了解以后,谁来向我咨询问题我都会看他的舌头,看了以后比较典型的我就会记录下来,慢慢整理,越来越有经验,有好多外地的朋友,比如在美国的朋友身体有问题,他不可能飞回来一趟,那怎么办?我让他把舌头拍下来发到我邮箱里,分析完舌头以后我再问他一些问题,发现跟我的分析都比较吻合。后来我给人调身体基本上都是先看舌头,号脉变成了一个辅助的。有的中医是先号脉,号脉以后再看别的,来验证号脉的结果。我是先看舌头,然后再号脉验证舌头的结果,包括问诊也是验证舌头的结果。如果什么条件也没有,我单凭舌头也会做出一些判断。慢慢地我就发展起来自己舌诊的优势。
对舌头了解以后,我感觉到确实令我受益颇多。我现在觉得在诊断方面基本上很少犯错误。所以我认为:舌诊学好了,一个中医大夫的临床水平马上就会提高;作为一名保健工作者,比如从事
按摩
、
推拿
,或者其他的健康
养生
有关的工作,学会舌诊以后,作用会更大。为什么呢?因为不是专业的医生,诊断的手段并不那么多,也不一定像医生那么详细,舌诊能帮助更准确地分析客人的身体状态。除了疾病之外,通过舌诊调整
亚健康
会更有效。
我们普通老百姓学舌诊也很有效,我们可以自己随时观察,因为
舌象
是动态变化的,医生往往看到的是这个特定时间的切面。比如你一大早没吃饭去看,舌象跟你吃完饭的时候是不一样的。你刚喝完了一杯
牛奶
,舌苔全是白的,这
时医
生看到的就是一个时间切面的状态。你喝了两杯水,吃完东西以后,舌苔变了,医生不知道,他只能观察到你这个时间片刻的状态。我们老百姓自己学会以后,可以随时观察,观察多了,就就知道什么状态最能反映正常舌象的。不但给自己提供分析依据,也为医生收集到了更多的信息。
所以,健康的知识大家可以自己学习,掌握以后运用到生活中,给自己和身边的人进行健康筛查,这对大家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舌诊
,
中医
,
舌苔
,
望诊
,
瘟疫
相关帖子
•
中医可以治愈血液病的原理
•
《失去中医,国人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
《驳:反中医的种种言论 系列之一二三》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