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38|回复: 0

一句“我爱你”,比什么药都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19 16: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夫妻和睦,大病变小
  我指导的研究生李某曾在通州市做过一个癌症康复的社会学调查,发现家庭关系和谐、夫妻和睦的患者康复就要好得多。临床的确如此。
  我们早就注意到这么一个事实:每次妻子陪丈夫、丈夫陪妻子、子女陪父母来求诊的癌症患者,以及家属倾注了全部爱心的癌症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要较初次陪来以后就只有患者独自一人自行求诊的要好得多。
  我们追踪了40多位生存期超过3年的胰腺癌患者,90%以上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在我们看来,家庭关爱在癌症患者的治疗、康复过程中,特别是初期的癌症患者度过手术、化放疗等医疗难关中,起着其他方式无法替代的重要呵护与支持作用。
  因此,适度的家庭关爱是帮助患者走出癌症阴影,追求长期稳定康复的重要一环。故要对家属强调康复期给予患者合理的家庭关爱的重要性。

多说几句“我爱你”
  这里有个动人故事:2001年春节前,我应邀与上海市癌症俱乐部的同志一起赴山东教育电视台做“肿瘤康复”专题电视节目。当我们走进直播室时,一对中年男女突然走到我们面前,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是您啊!谢谢您!谢谢您!”妻子激动地握住我的手说:“几年前就是您的一句话,激起了我们共同抗击癌魔的信心。这几年,我天天不断地对我丈夫说‘我爱你,你一定能坚持下去的’!”丈夫也激动地说:“这几年,我老伴每日鼓励我,我们的关系从来没像这些年这样好!老伴让我增添了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一定要活下去!”原来,他们就是几年前让我看病的那对山东夫妇。
  1995年身为副主任军医的丈夫张某是内科医师(妻子则是医院护士长),被确诊患了原发性肝癌,手术后进行了介入等规范治疗。1997年6日再次被确诊为肝内复发,伴可疑的转移。当地医院认为已没有“控制”的可能,夫妻俩失望之极,前来上海求治。补做了一次介入后,主治医生告诉他们,西医治疗就此结束,只能一切听天由命了。
  无奈中,他们找到了上海市癌症俱乐部,俱乐部同志建议他来找我,由我给予他中医药诊治。而第二天,也就是7月19日,我正好在上海市科协会堂做“肿瘤康复”的公益讲座。他们夫妇俩也来听了。我在讲到亲情、关爱对癌症患者战胜癌魔的作用时,强调说:“当丈夫生了癌以后,妻子不妨多说几句‘我爱你’,反之亦然。夫妻间恩爱,可以帮助患者走出困境。”
  此言一出,激起了全场400多名癌症患者的会心大笑和一片掌声,没想到这竟给他们留下了难以抹去的印象。他们完全照此践行了,而且大获成功!这对山东夫妻相濡以沫战胜疾病的事迹,让在场所有做节目的人无不感动。电视编导当即表示改编原节目脚本,把这段感人的真情故事加了进去。节目播出后,据说在全城引起了很大反响。
  
  怎么做一个好医生
  这个故事之外,还有一个小插曲。2006年间《健康报》展开了“怎么做一个好医生”的讨论笔会,邀我写第一篇文章。我当时就讲了这个故事,强调人性化治疗的重要性,引起了轩然大波。
  支持我的人认为我说得很对,很有道理,包括很多医学专家和医院院长。但是,也有很多人对我的观点持否定态度,也包括一些医生与院长。有人甚至嘲讽我说:何氏认为只要用宗教方法,就能解决医学问题。其实,他们恰恰就是忘了医学一个很根本的基准点:医学,不仅仅是门科学,不仅仅是种技术,更是一门人文关爱的学问,更需要精神呵护!谁都知道:人是靠精神而活着的,这一点怎么说都不过分。因此,我最欣赏的医学格言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对癌症患者来说,给予精神的支持、给予心灵的关爱,尤其重要。有的时候,这些关爱胜过一打药物。这点永远不会错!
  早就有研究表明:亲人的关爱,对帮助癌症患者战胜癌魔举足轻重。在我主编的规划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列有专门的篇章《家庭:特殊的“医疗护理机构”》来讨论这一命题。癌症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治疗较为困难,而且癌症的治疗康复要坚持很长时间。癌症的特殊性决定着患者需要有长期治疗和坚韧的思想信念。康复是个漫长的过程,除依赖患者本人的精神外,还需要亲人的关爱与不断激励。夫妻恩爱、亲属支持,对癌症患者能否康复至关重要。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