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37|回复: 0

《三联生活周刊》中医:整体疗法应对癌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1: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来癌症治疗的趋势是怎样的?“化疗将越来越退出历史舞台,微创、靶向治疗将成为西医治疗主要手段,而整体疗法(国外称自然疗法)将占主导地位。这也就意味着,在癌症治疗舞台上,中医将不再只可有可无的配角。”——何裕民
  
  学院派:大中医,小化疗
  至今回忆起自己接触的第一个癌症病人,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依然感慨:“那是1976年的夏天,我19岁,还是个学生,在上海奉贤县人民医院实习。我接诊值班那天,来了个病人,挺壮实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从家直奔县城,足足骑了30里地。当天确诊白血病,第二天化疗,第四天晚上就死了。他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站在儿子的尸体旁边,悲伤而不知所措。我当时就想,这个人如果不到医院来,可能还能拖几个月呢,也不至于这么快就死了。”
  回到上海正式行医后,何裕民曾经插队落户的生产指挥部的领导来上海看病。“肺癌,医院都不收,就住在我家。我没敢跟他说实情,知道他有心脏病,就找了医院里最擅长治疗冠心病老中医给他看病,告诉他‘这个医生很厉害,曾经给胡乔木、李先念看过病’。最后他带着老中医开的几服治疗心脏病的药心满意足地回家了。后来我通过电话联系,按照他对身体状况的描述改过几次方,他多活了好几年。”
  何裕民告诉本刊记者,这两件往事给他印象极深。在他看来,上世纪80年代,癌症被看成无药可医的“洪水猛兽”,很多癌症病人是被吓死的。“后来我就想,我可能治不好你,但我可以让你活得更长久,不痛苦。”
  “我从80年代看门诊就接触到很多肿瘤癌症患者,1987年以后我开始看癌症,1993年后我将癌症治疗作为专门的研究领域,主攻老年肿瘤,难治性肿瘤如胰腺癌脑癌肾癌等西医束手无措的类型。”与民间中医善于抓住自己的某一个治疗特长就夸大其词不同,接受过中、西医严格学院训练的何裕民在提及自己治疗癌症的经历和经验时,措辞保守而含蓄。“早期的癌症治疗都是以西医为主,手术、化疗和放疗是西医治癌三板斧,中医完全沦为配角,可有可无,主要作用在于放化疗期间协助西医调理身体,减毒增效。我之所以选择胰腺癌、肾癌、肉瘤这些难治性肿瘤为治疗方向,是因为对付其他肿瘤西医都有一两招,唯独这些类型的癌症西医没办法。”何裕民说,“比如我最有心得的胰腺癌治疗,这是个分泌腺,化疗的话,药物分泌掉了;放疗的话,胰腺周围的组织太复杂,西医没辙。中医治疗,首先是缓解疼痛,但疼治好了,又不能排尿,这时就要疏通,同时避免出现黄疸梗阻。”
  2006年,何裕民说他带过的一个医学博士给他治疗过的胰腺癌病人做过统计。“国内胰腺癌患者平均寿命是11个月,美国是7个月,经我治疗过的胰腺癌患者的平均寿命为26个月,现在这个数字提高到35个月,生存时间超过4年的全国有六七十例。”
  何裕民向本刊记者解释说,西医所说的“治愈”,指临床治愈,临床查不出癌细胞肿瘤,并不等于体内一点没问题。“西医认为癌症是不能治愈的,西医对于癌症治愈的评价标准是‘5年存活期’,哪怕你在第六年的头一天死掉了,也叫治愈。”而医学严格意义上的“治愈”,何裕民认为是“活着”。“除了平均寿命,在中医‘癌症治愈’的评价体系里会有自己的标准,首先是症状改善,生存质量提高;其次指标有所改善,这个指标除了肝肾功能指标,还指一些特殊癌症类型本身的特别衡量指标;第三是肿块有所缩小。”何裕民说,对于中医将生存质量和感觉作为评价指标,西医以前是不认可的。“从2001年开始,国外才把它列为评价指标之一。”
  中医对肿瘤认识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周朝就认识到恶性肿瘤的一些特点。在《内经》、《山海经》里关于“瘤”的记载为“走不掉的东西”,而“癌”字的记载首见于宋代的《卫济宝书》: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七情内伤(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劳倦等引起阴阳失衡、脏腑失调,产生气滞、痰饮、血瘀等,留滞于人体,形成积、瘤(留)、癌(岩)。认识到“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颗累垂,毒根深藏”。何裕民说:“西医学认为,恶性肿瘤是由于多种原因致使人体基因突变、免疫失衡等导致组织细胞的异常增生。恶性肿瘤具有侵蚀、远处转移的特点。中医与我们现代西医学在癌症认识方面有很多机理是相同的,只是表述方式不太一样而已。”
  中医认为肿瘤的形成大概分三种原因:外因、内因,还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不内不外因。外因主要是风、寒、暑、湿、燥、火这些外部因素,内因主要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内部的情绪因素。另外还有两者之间的不内不外因,比如饮食、劳倦等。中医讲究整体论,自身是一个整体,身体与外界也是一个整体,由于上述原因造成自己身体里的阴阳失衡,就是物质和功能的失衡,会产生一些病理性的产物,比如气滞、血瘀、痰饮,日久就可能产生癌变,古代称“积”,或者叫“岩”,也认识到癌症的一些特点,如像岩石一样凹凸不平,而且具有侵蚀性。
  何裕民告诉本刊记者:“古书中对各种癌症都有表述,比如乳腺癌中医书上称为‘乳岩’,不仅有名称的记载,对这些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都有描述。此外,也有肺癌、子宫癌淋巴癌等相关记载。”何裕民说,古时候因为肿瘤发病率不高,并不是中医的主攻方向。“一方面,我们都知道古代战乱比较多,所以很多人在年龄比较低的时候就死去了,根本没有机会得癌症。另一方面,古代的医疗水平较低,在人和自然的抗争中,自然带给人类的疾病,比如一些外科类的伤病就很难医治。此外,肿瘤在人体内生长,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很少能认识到它的存在,对这样的怪病由于不了解、看不到,所以也就发现得少,这都是古代对疾病的认识能力所决定的。”
  “中医正规介入肿瘤治疗在上世纪60年代中期。传染性疾病被控制住后,癌症成为威胁人们生命的最大隐患之一。”何裕民说,事实上,中医大规模介入癌症治疗才半个世纪,有一段时间盲目跟着西医走,反而丢掉了自己的精髓。
  “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软坚散积。”这曾经是几乎每个对癌肿治疗有研究的中医必提的16字诀,但就如同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因时,因地,因人,对这16字的理解,也因为医生个体差异的不同,会出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结果。
  “我上肿瘤医院的时候,有老中医发现按照‘活血化瘀’的理论治疗肝癌患者,容易出现出血、复发的情况。后来我带学生做试验发现,看片子的时候,癌症肿瘤外围有一层包膜,这实际上是人体内的红军,也就是白细胞包围着癌细胞,活血化瘀,会破坏掉这层包膜,让癌细胞跑出去,所以七八十年代的时候这一观点受到质疑。说到‘软坚散积’,以前用于治疗甲状腺瘤,老祖宗常用的软坚散积的中药有夏枯草,但用了症状反而越来越重。后来就发现,中国内地以前吃井盐,缺碘导致大脖子病,卫生部强调食盐加碘后,今天的人已经不缺碘,但缺与不缺,都会出现甲状腺瘤,表现一样,性质不一样。而夏枯草本身是含碘的,所以适用于古人而不适用于今人,现在的治疗要少用。再说到清热解毒,90年代末,国外攻击中医药的毒副作用导致的肝肾损伤,这实际上是中医当时盲目跟随西医,提出‘以毒攻毒’的疗法。毒药吃下去怎么可能舒服呢?我们学校看肿瘤的老教授就提出,用以毒攻毒不如扶正祛邪。”何裕民说,“扶正祛邪是有意义的,最后形成了现在中医治疗癌症所倡导的综合调整为先,凌毒为佳,减少创伤。”
  何裕民告诉本刊记者,他在几十年的临床治疗观察中,有一些变化是无法忽视的。“从患癌年龄群体上看,出现年轻化趋势;从癌症种类上看,常见的食道癌病人减少,胰腺癌、前列腺癌、脑癌种类在增多。”他分析背后的原因在于,“一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代谢病增多;二是生活压力的增加,发达城市的癌症发病率高;三是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患癌症的增多;四是环境污染。”
  何裕民说,中医药在治疗癌症方面其实意义突出:“中医有一套防范肿瘤的理论,善于改善癌变前已经出现的病理情况;贯穿在手术放化疗期间使用有减毒增效、保护白细胞、增强对药物敏感度的作用。中医强调生活调理,对防治癌症转移复发有突出效果;对于不能开刀,无法放化疗的老年肿瘤,难治性肿瘤,中医的姑息疗法能减轻患者疼痛,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化疗将越来越退出历史舞台,微创、靶向治疗将成为西医治疗主要手段,而整体疗法(国外称自然疗法)将占主导地位。这是未来癌症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也就意味着,在癌症治疗舞台上,中医将不再只是可有可无的配角。”何裕民说,推动这一趋势发展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对癌症性质认识的改变——癌症被看作一种慢性病而非来势汹汹的洪水猛兽;二是癌症是多因多果而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讲究整体观系统观的中医比强调解决局部问题的西医更有优势。”
  转载自《2012年》50期“一个疾病的最新认识——癌症是可以避免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