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45|回复: 0

生了癌,怎么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06: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了癌,怎么吃——何裕民教授饮食抗癌新视点》一书已经由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科学技术版社正式出版。
  本书是国内肿瘤饮食营养领域第一本由专业博士主编的科普册子。书的主笔孙丽红博士是专攻饮食与肿瘤的,博士学位就是在笔者指导下,做的这一课题,她认真调查了数千例患者,从而,在几年前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不久升任副教授,并长期从事营养学教学及研究。
  孙丽红博士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sunlihong168
  孙丽红博士微博地址:http://weibo.com/u/2773796364
  


  在今天,饮食科普类书满天飞,张悟本、李悟本之类纷纷登场,信口开河之际,博士的调查、教授的研究,且参照了海内外大量科研与临床数据,并有自己第一手资料的关于癌症与饮食的著作,定能正本清源,避开误区,指点迷津,辅导饮食,给大众以实实在在、科学、可信,且有实际操作的指导,指点如何合理地“吃”,以助于康复与健康。
  饮食与癌症,或者说肿瘤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是一个说不完,欲说又罢的话题。何也!这一话题太重要,又太杂乱了,且一般人几乎无所适从。
  首先,这一话题十分重要:国际权威研究早已确认,今天的癌症发生,35%促进因素归之于饮食。饮食既可以是促癌动因,又可以是防癌因素,全看你怎么去认识理解!并且是否贯彻于日常生活之中。
  然而,国内主流医学界对此似乎不屑一顾。许多肿瘤科医师甚至斥此为谬误?或认为多此一举。在此,先不谈本书中所枚举的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数十名权威、数十年研究的结论;仅就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相关调查而言:由美国康奈尔大学坎贝尔教授、英国牛津大学理查德·佩托(RichardPeto)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研究所黎均耀、刘伯齐教授与陈君石院士的共同主持下,在中国的24个省、市、自治区的69个县开展了三次关于膳食、生活方式和疾病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研究。这一研究应该说是够权威了吧?研究结果明确地揭示:“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会导致慢性疾病的发生(如肥胖、冠心病、肿瘤、骨质疏松等);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有利于健康,也最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慢性疾病。用通俗的话讲就是:多吃粮食、蔬果和水果,少吃鸡、鸭、鱼、肉、蛋、奶等”。这次研究因其科学性、权威性而获得了国家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可信度和权威性应该说绝对不容置疑!因此,饮食与癌症绝对不能说没有关系!
  上述这项成果与同时进行的、长达27年的一项项连续性的动物实验结果相吻合。这些成果在海外造成了非常大的学术影响。他们发布的报告被海外称作为《中国健康调查报告》,其实就是饮食与癌症、健康的中国调查报告;同书名在国内已经正式出版。书中以大量的、国内外的科学证据,从多方面有力地证明了饮食与癌症关系密切这一科学研究结论。
  然而,这又引出了另外一个话题,癌症与吃怎么有关?人们在此问题上又容易走向极端。其表现为或视一切食物为禁忌,什么都不能吃!什么都不敢吃!我见到过国内一个中医医疗机构的《癌症饮食禁忌表》,表中所列:除了米饭、粥、少数蔬菜外,似乎一切皆有危险,一切皆“发物”?难怪乎!有的肿瘤病友和我调侃戏称:“我们除了西北风,看来什么都不能吃了!”果真如此吗?绝非也!本书则以国际、国内的权威结果,告诉你真是的情况应该如何,癌症的饮食应该怎样才算合理!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的材料,源自四个方面:第一、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粮农组织、世界癌症研究会等的权威机构的权威结论;第二、前述的坎贝尔等中外医学、营养学等的相关权威在我国进行长达数年的深入研究结论;第三、我们的博士、硕士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实证调查及一些实验研究。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孙丽红博士所进行的饮食与癌症的流行学调查,涉及了六种癌种,几千个对象;以及李中平硕士在南通地区对3000名癌症患者生活方式的深入分析调差等。她们的努力终结硕果,她们也因此获得了博士、硕士学位,并至今工作于上海中医大学饮食与营养健康的专业教学与科研岗位。
  第四、就是采于本人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临床是医学的活水源头。笔者30多年的临床生涯的经验,与上述三大方面的结论几乎完全吻合!这充分证明一点:饮食与健康,休戚相关;特别是癌症!要想防病防癌保健康,或者从癌症等疾病的阴影中走出,首要的就是改变吃法,改善自己的膳食结构。
  怎么改才合理?本书可以提供充分的依据。因为本书可以说融汇了国际、国内,动物实验、流行学调查、临床观察实践等诸多方面的研究结论、事实与经验。而且,这几方面是高度吻合一致的,更突出了本书的科学性、可信性、权威性。
  然而,饮食与癌症此问题又过于复杂。不同的癌症,饮食忌宜不尽相同!不同体质的人(尽管同样生某种病)饮食结构也略有不同!本书主编就此做了深入的分析,尽管不一定全面,却也正确、可靠,可资参照。
  饮食领域,习惯势力很强,习俗的影响很大,以讹传讹之事很多!而且,曾经正确的吃法,现在就可能错了!因为时代在进步,饮食结构在改变,人的体质与疾病性质也与过去有所不同!过去中国人是谷类为主,动物类食品奇缺,故常常营养不良!我清楚地记得:60年代初,我生了营养不良性肝炎,当时政府配给,给了500克葡萄糖以为营养!500克葡萄糖还要票证!因为奇缺。现在呢?大大相反,人人都肥肥胖胖,营养过剩(至少,城市里的人是这样!);谁也不会再去吃葡萄糖!因此,饮食领域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旧的习俗、观念、吃法需要好好的改一改!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及牛奶。中国人,特别是城市里的人,都知道一句口号“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对吗?80年代,绝对正确,当时奇缺,普遍营养不良。80年代中期,我以市劳模身份,给了特殊待遇,可以申请每天一瓶牛奶!但事过境迁,现在此话用在一些农村,也许还是很正确的;用于城市,可能就要打个大的问号了?当时,之所以得出这句口号,是因为获悉日本冲绳人因为长期喝牛奶,增加身高,增进了体质。但那是70-80代的结论!进入新的世纪,新的研究表明:“冲绳岛上日本人的平均寿命由以前的世界排名第一,降到了排名第二十六位,其罪魁祸首就是西方化的膳食”。(见《中国健康调查报告》)这不正说明我们现在很多陈旧的、传统的膳食结构、饮食观念、习惯吃法需要不断更新吗!本书则提供了更新的、可信且科学的第一手资料。
  在这个世界上,由于有利益冲突,包括你说“牛奶不好”,牛奶集团就会围剿你;你说维生素可能是无效的,相关集团可能就会暗中使坏;说真话有的时候是很难的。就像陈君石院士在给坎贝尔教授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写序时所言:“坎贝尔教授由于坚持这一观点而受到来自有钱有势的美国畜、禽、奶等养殖、加工业的强大压力;一贯执着的坎贝尔教授并没有屈服,始终坚持己见。现在,这一观点已为越来越多的营养学家所认同”。美国尚且如此,在中国这又何妨呢?相信本书的科学结论与观点最后终归会得到社会广泛认同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