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我们谈的是青壮年如何面对“癌症年轻化”的问题,应很多老年朋友的要求,今天我们还继续癌症与年龄人群的话题:请何教授讲解,老年人如何应对癌症这个陌生的朋友。
和“乐龄癌”交个朋友
文/嘉宾: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主任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何裕民教授
主持人:本刊编辑于静宇
面对癌病怎能乐?
【主持人】我手里有一份资料。2002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已升至8.2%。根据联合国7%的老年型人口结构类型标准,我国已开始迈入老年型社会。而另一份研究资料显示,约1/4的80岁以上老龄人,体内存在着癌肿。有这么多老年朋友要面对癌症来袭,这真的很严重。
【何教授】我手里的资料数字可能比你的更高一些。
最近, “海归”教授黄又彭博士以其自身曾长期从事尸检的经历,认定80岁左右病故的老年人,若都做一次尸解,会发现100%的人体内均会有肿瘤存在。
作为一个资深的“海归”免疫学家,他也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生物进化中的一个正常过程,和DAN复制过程中的突变有关。这种突变是难以避免的生理过程。物种的进化就是建立在这类突变基础上的。
黄教授特别强调:越老风险就越低了(即年龄越大,肿瘤的自然发展就越慢,威胁和危害就越小)。这与我们原先所主张的老年肿瘤患者是“乐龄癌”可谓“异曲同工”。
乐龄癌,这一新名词的出现,包含着多种积极意思,值得玩味。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人们不再悲观地看待老年问题,而换之以“乐龄”一词,以示晚霞依旧可以十分灿烂。老龄人体内存在着癌肿,只不过许多情况下这些癌魔并未肆虐,携癌者也并未因此明显影响自己的生活。也就是说,老龄人很多情况下,可以带癌生存,“和平”共处。
过度治疗是“以病为本”
【主持人】癌症是危害人体的 毒瘤,杀死它或者切除它,效果不是更好吗?
【何教授】先说一个病例。
一位护士退休后患了 结肠癌,已经多部位转移,不再是手术的适应症了,但仍被进行了结肠切除。术后不久癌细胞转移到 小肠,又切小肠,不久又转移到胃部,再行胃切除。后来,这名老年妇人已瘦得 皮包骨头,每天只能靠静脉输入全营养液维持,最后一次手术后,她仅活了3个月。
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在 恶性肿瘤的治疗中,长期的主导思想是“ 瘤子不灭.性命不保”在这个思想指导下,一些盲目的攻击性治疗使患者缩短了寿命。
癌症患者的“过度治疗”问题日益引起医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所谓“过度治疗”就是指医生给予患者的治疗强度超过患者的治疗需要,其结果是不但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身体伤害,更浪费了医疗费用。
有人认为,对 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姑息治疗,似乎不太人道。殊不知,这时候的防守就是最积极的进攻。如果对病人“过度治疗”,对任何晚期癌症患者来说,都无疑是雪上加霜。目前治疗癌症的常用方法,无非是外科手术、 放疗和 化疗。其虽被称为治疗癌症的“三板斧”,但却不一定都适合晚期癌症患者。例如对高龄癌症患者,治疗就需特别谨慎。因为有很大一部分高龄患者通常可“带癌生存”,此时,强求手术及 放化疗反而会促使病情恶化。临床常常可以见到,老年癌症病人的死亡不是因为癌症本身造成,而是由于过度积极的杀伤性治疗所致。如 肝癌合并 肝硬化腹水、 黄疸,仍然手术和化疗药物介入,结果导致病人 肝功能衰竭而死; 肺癌肺气肿淋巴转移,肺叶切除后再化疗,结果病人 呼吸衰竭更加严重; 白细胞过低仍然坚持高强度化疗,结果患者骨髓衰竭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等等。这样的治疗,简直就是花钱买罪受。
“过度治疗”的另一个原因是错误观念误导,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过于强调肿块的消除和癌细胞的杀灭。盲目地认为肿块没有了,病就好了,而结果往往是“瘤尚存,钱没有了,人也没了”。所以,我们认为:治疗只是手段,救人才是目的。癌症的治疗,一定要从病因 病机入手,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治疗上要以最大限度延长患者的生命,提高生存质量为最终目的。
老年肿瘤自有特点
【主持人】为什么对待老年肿瘤,我们要换一个治疗思路呢?
【何教授】首先,事实告诉我们:发生在老人身上的癌肿,一般生物活性不强,也就是说,来势不很凶;其次,老人生癌很少是局部性的,单纯的仅凭手术就能解决的,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浸润或转移,只不过不易被发现而已;其三,老人大多有多脏器损伤,或整体较虚弱,不能施以手术、放化疗等的“攻”与“伐”。换句话说:西医学治疗肿瘤的“战争模式”,对老年肿瘤患者来说“弊大于利”。鉴此,何不以温和的方法为主?! 中医药加以治疗。
我们曾专门作过一项追踪分析,在我们诊疗的6000多例老年肿瘤患者中,有1200多例7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手术、化放疗等都没有用(或无法用),仅以中医药为主,辅以生活方式的调整,有近四成生存质量尚可,且活过了3~4年,有近1/4的老年患者活过了5年。而且,绝大多数生存质量较患病前有所改善。这可能一方面是患病后子女加强了呵护,另一方面是患病促使老人生活习惯有所优化之故。我们想,这大概就是国外学者之所以倡导“乐龄癌”这一颇具积极色彩的新名词的事实依据所在吧!其实,由于生物学本身的原因,通常发生在老人身上癌肿,发展一般不会很快的。匆忙施以手术化放疗等,犹如走上一条“不归路”。有时,对老人生存质量的危害甚至大于癌肿本身。因此,我们明确地主张:除有梗阻等非常情况,对高龄肿瘤患者,应换个思路,别汲汲于杀伤性手段抑杀癌瘤。而应重在“零毒化疗”治疗,改善其症状和生活质量。毕竟,医学应该首先关注“人”,及其生命和生存质量;其次,才是病或其他。换句话说:生命是最重要的,改善老人的生存质量,让他活得舒服些,好日子长一些,才是真正的孝道。
带癌生存不是梦
【主持人】具体地说,老年人怎么才能和癌症和平相处呢?
【何教授】“带癌生存”是指患者经过有效的抗肿瘤治疗后,常见的癌性症状(如出血、癌痛、咳嗽、吞咽困难等)消失,瘤体局部进一步缩小,癌细胞不再扩散,病情长期稳定并趋于好转,患者一般状况良好,可独立工作和生活。换句话说就是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能力,使癌细胞长期“静止”、“休眠”,患者处于临床治愈的健康状态。“带癌生存”是中晚期老年癌症患者得以长期存活的出路,也是我们的科研主攻方向。
“带癌生存”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是生存期延长。晚期癌症或手术、放化疗结束后出现转移、复发者,其生存期短者3个月,长者仅一年。若能及时服用中药,其生存期均可得到延长,短者2年,长者5-6年,甚至十余年或更长。第二是生存质量提高。晚期癌症,或癌症转移、复发者只要坚持正确的中医药治疗,多数情况下其种种不适,包括症状及体征均可得以改善,即使恶液质状况也可减轻。大多经中医药治疗三个月到半年后可体力恢复,饮食正常,生活不但能自理,并能户外锻炼,不经点明外人甚至无法相信其是癌症病人。第三是肿块依然存在。虽然手术但肿块无法切除,虽然经过放化疗,但肿块未完全消失,或转移灶明显,无法再进行手术、放化疗。而服中药数年,肿块变化不大,或缩小、或稍有增大,但生存期延长、生存质量提高。这也是“带癌生存”的最大特点。
让老年患者与癌“和平共处”,放弃原本“歼灭战”的战术,和癌症打一场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主的“拉锯”战,这是现代医学治癌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
【超链接】“带癌生存”是有条件的
第一是坚持中西医结合。与手术、放疗、化疗相比,中医药在直接抑杀癌细胞方面相对比较弱。但其稳定地控制癌细胞发展,改善病理性功能紊乱,纠治患者各种症状方面,亦即传统所谓“扶正祛邪”、“平衡阴阳”,则是其明显的长处与优势。这个是我国所特有的,国外癌症患者是享受不到的。鉴此,肝癌领域的国际大师吴盂超一再强调:“肝癌患者手术后,长期活命就要靠中医药”。
第二是保持乐观的态度。
癌症患者的精神状态极其重要。开始的悲观消极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要迅速脱离出来, 树立良好的精神面貌与状态,坚定信念.与癌症做抗争,减轻与扭转种种病理状态,提高机体抗病能力。饮食调整也非常重要。
【超链接】“带癌生存”十要诀
信心第一,生活规律,科学饮食,合理锻炼, 房事有度,长服中药,定期复查,辅助治疗,消除 疼痛,社会关心。
(来自家庭科学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