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83|回复: 0

部分癌症自行消失令人困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23: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博主推荐:近来《纽约时报》报道了“一些癌症未经治疗就能消失,但如何会这样?”这是《美国医学杂志》(注:一份很权威,很有影响的专业杂志)的一份研究成果,很值得一读:
  
  【美国《纽约时报》10月27日报道】题:一些癌症未经治疗就能消失,但如何会这样?(记者吉纳·科拉塔)称其为癌症之箭吧。就像时间之箭,它本应指向一个方向。癌症生长并恶化。
  但正如上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篇文章指出的那样,20多年对乳腺癌前列腺癌的检查数据对上述观点表示怀疑。除了发现肿瘤如果放任不治疗会致命外,检查似乎发现许多小瘤子在未被检查出来的情况下如果放任不管,不会带来什么问题。它们注定会自动停止生长或萎缩,甚至(至少在一些乳腺癌病例中)消失。
  只是偶然现象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疾病预防部副主任巴尼特·克雷默博士说:人们的老观念是癌症是线性发展过程。一个细胞获得了一个突变因子,渐渐地,它获得了越来越多突变因子。而突变因子不会自发修复变异。
  克雷默博士说,癌症是动态发展过程。
  一些治疗、研究癌症的医生和研究人员很难接受这个观点,但其中一些怀疑论者改变了主意,并认定,似乎与他们以前所想的一切相反,一些癌症能够自行消失。
  众所周知,在睾丸癌中有肿瘤消失的现象。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乔纳森·爱泼斯坦博士说,这种现象不常发生,但它的确发生过。
  当然,癌症不会像例行程序般消失,没人建议癌症患者因为此类偶然现象而放弃治疗。
  要找到前列腺癌消失的记录较难。研究人员说,他们怀疑发生过这种情况。相反,他们说,好像许多癌症开始生长然后停止生长或生长得非常缓慢,正如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目前一个研究项目所表明的那样。
  
   博主忠告:
  其实,癌症可以自我消亡,或者说完全自愈,并非今天所发现,上个世纪30年代,有人就证据确凿地确定了近百例癌症患者自然痊愈了。而从我们的临床来看,纯用中医药治疗,不少癌症患者(包括胰腺癌多例),也临床完全痊愈,有的甚至经过第二次手术,明确确认(比如说上海的徐耀珠女士),前年,美国专家报导了在有效的免疫监管下,癌细胞可以自我限制,处于长期“休眠状态”,这些都表明一点:过去对癌症的认识,有偏差,需要改正。癌症多数情况下只是一种慢性病,癌细胞只是体内的“坏孩子”,“调教”(而不是杀死他)、诱导分化、诱导凋亡,亦不失为重要且合理的治癌途径之一,而不能只知道手术、化放疗的程咬金“三斧头”!
  
  早期诊断效果不明显
  【德国《世界报》10月23日报道】根据两位美国专家的看法,应该重新评估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他们认为,20多年前开始实施的预防性检查并没有像人们希望的那样降低病人的死亡率,相反地造成大量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
  20年前医学界开始对最常见的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在美国约有27种癌症被列入早期诊断范围。但现在美国专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要求重新评估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预防措施。
  实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试后,男性诊断出前列腺癌的风险几乎增加了一倍。实行早期诊断后,乳腺癌患者的数量也明显上升。虽然在这两种肿瘤中,死亡病例的数量也下降了,但不清楚的是,早期诊断为此作出了多大的贡献。
  两位专家原则上没有否认这种预防措施的作用。旧金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放射学家劳拉·埃瑟曼说:早期诊断能提供某种好处。但问题是,这种好处远远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么大,并且是用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的代价换来的。
  劳拉·埃瑟曼和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校区的泌尿学家伊恩·汤普森抱怨,早期诊断主要促进发展缓慢的肿瘤的诊断,但往往诊断不出攻击性特别强的癌症。这两位专家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写道:早期诊断计划的基本设想是,早发现和早治疗可以防止肿瘤进入晚期或转移,这种设想也许不完全正确。(《参政消息》2009年10月29日)
  博主忠告:
  早在一年多前,我治愈的一位有重要背景的胰腺癌患者就告诉我一个消息,由于他的病,很长一段时间找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全球最著名的肿瘤治疗机构)专家看,有些专家与他私交不错,并十分惊讶于他的胰腺癌借助中医药完全控制,美国专家与其一起打高尔夫球时就告诉他,美国人在反思早期诊断的价值问题,上个世纪70年代起美国对癌症投了大量的钱,虽未能有效控制癌症的发生率、死亡率,却发明了许多有助于早期发现癌症的手段与方法。但问题又来了,这些方法不见得降低了癌症的死亡率,因为有些早期癌症患者原本无任何症状,活得好好的,一诊断出早期患癌,免不了一场大折腾,最后却死了,故那位美国专家调侃地说:“不如不早期发现,也许,早期癌在体内被自我限制不发展了,很长时间不致命,一去动它,反而捅了马蜂窝。”特别是高龄老人。笔者也赞同此见解,至少这篇报道也提示了这一点。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