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89|回复: 0

建构合理的医学观,协调中医学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0 23: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据2009年9月26日在“中国科协第37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上的主题发言整理
  中医药学当今的现状并不令人欣慰。好在百姓中有大批对中医寄以厚望者,倒不是因为中医药吸引她,而是因为医疗现状的无奈,特别是主流医学的失败——这也许是种嘲讽,但至少是个契机!
  我们认为,这10年、15年,是中医药学的关键期,故需好好讨论讨论。
  认识中医本身——中医究竟是什么?
  我们充分肯定中医药各个层面的现时代价值,但问题是人们具体认识不一致。
  怎么办?先从 “认识中医药”开始。目的是形成关于中医药学的最基本的“共识”。
  中医药学术是结构性的(中医理论体系)。西方医学,同样是结构性的。我们老是耿耿于怀,反感于用西方医学的框架标准来评判中医学。其实,这不可避免。这就是结构性冲突。就像要求英、美、法国人认可接受中国人的生活和文化一样!?
  中西医之争,表面是话语权问题!深层次是结构性框架冲突
  卓有成效的学术活动,不管是继承、应用、发展,都需要主体性建构!《内经》、《伤寒论》等之所以历史千古,就是因为它们都带有主体性建构意义。
  中医学迫切希望与世界及其他学科对话,这需要一个可以对话的“语境”、“平台”。这个语境、平台希望西方或其他学科来搭建,那是妄想,只能靠我们自己。
  因此,中医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清理家当,排查库存,好好“认识中医药”自身。
  藉此,形成基本“共识”,进行主体性的建构
  建构的背景与有利条件
  从上个世纪后叶起,世界出现了医学反思趋势。从医学模式、医学目的,到讨论“征服”与“替代”医疗指导观;新近又强调要“整合”各学科、各方法等,包括中西医之间的整合等。此外,中国学术界正热衷于探讨未来中国理想图象、世界理想图象,醉心于中国学术范式建构,分析西方文化外的新文化类型与模式…。再远一点,从GDP到“幸福感”的提出,到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风暴,到反思西方文化的核心观念和美国式生活方式;到中国适时提出“和谐”观念…。这些,都是有利的氛围。
  进行积极的主体性建构
  ——中医的“医学观”:关注“人的健康”,而不只是疾病
  西方主流医学的医学观,从研究疾病开始,关注疾病的生物学细节,取得了巨大进展,故国际医学史专家认为:西方医学的历史,就是疾病研究及防治史。医学观,就是疾病防治观。这一医学观主导世界已经一二百年了。
  我们认为:真正合理、理想的医学,应该是以“追求健康为目的”。帮助人们守住健康、增进健康、对生了病的人而言则回归健康。这恰恰是中医学传统精神之一。
  过去的中医,农耕生存条件下的健康问题,故养生保健生气通天、四气调神等成为《内经》篇首之作。无论哪个医家,都兼顾饮食、心理调摄、居住等养生保健内容,目的只是为了“追求健康”。
  现代的中医,面对发展中社会的种种健康问题(包括疾病和亚健康),能够有所作为。且能够建构一种更为合理的医学观:医学,“满足人们追求健康的需求”。
  适度传播,这种医学观也能为现代主流社会所接受。因为它符合了医学发展大势和医学最重要的社会功能。
  发出中医学人深思后的声音
  基此,中医学对理想医学及当前主流医学的窘境——高科技、反自然、不人道、昂贵而低效率、窄覆盖而多矛盾、社会美誉度不高等现状,可以发出中医人深思熟虑后的声音:医学,不只是治病的!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守住健康”。这也能够较好地解决当下医学高科技尴尬和医疗困境等的难题。
  新医学观与中医药发展纲领
  只有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思考中医发展,制定发展纲领,才能高屋建瓴,统领全局。
  1)设制最低底线——不是什么杂七杂八的东西都可以打上中医旗号,招摇过市的。须剔除糟粕,与打出中医旗号的各类投机分子划清界线。否则,中医学的社会资源会被糟蹋,最终失去社会支持。
  2)提出最高发展纲领——充分发掘提升中医药精华,为“人类追求健康(医学)”事业合理、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成本可控,富有人性化)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在最低底线和最高纲领统率下,还应强调:“统一战线,积极筹划”。“统一战线”指允许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遵循各自理解与优势,展开相关的研究。本身,中医学就是一个多学科、多层面、多方位、多手段的,更何况“条条大路通罗马”。目前,中医学科领域内相互排斥、抵毁情况严重,何不遵循统一战线原则,采取宽容、容忍态度,其次,须从适当高度上对这些不同的研究进行有效整合。
  做好“上、中、下游”的“统一战线”
  1)上游:努力提炼、完善“守住健康”的新医学观
  大张旗鼓的宣传新医学观;结合日常生活,巧妙揉合中医精华于传统文化教育之中;语言易为现代人接受的;工作要“从娃娃抓起”;这是中医药学的未来根基。
  2)中游:倡导有中医特点的和谐、合理、健康生活方式
  配合“和谐”理念的推广,结合现代生活特点,积极倡导和营造健康生活方式,努力进行前瞻性研究(如亚健康等),通过生活方式优化,重点防范心脑血管病癌症、代谢性疾病、老年病等。并做出普适性的解释传播。其实,人们对传统精华的接受度并不低。叶利钦在大连养病时,就是接受了中医学的生活方式而很快康复的。
  3)下游:发展中医药学的治疗优势与特点
  中医学的治疗观着眼调整为主,目的恢复平衡,手段“绿色”、无创伤,对此努力加以整理、提升,并使其体系化、表达现代化、具体操作尽可能带有现代科技气息。且重点发展癌症、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老年病的治疗调整及少(无)创伤的治疗方法。与此同时,抓住头痛脑热等常见小疾的中医优势,深入社区,惠及百姓,百姓受惠了才会追从、拥戴、支持,中医药学才有了动摇不了的“根”。(本文根据香山会议发言整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