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03|回复: 0

癌变基础的现代解释——内环境或微环境失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07: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学所认为的癌瘤渐进性发生的病变(癌变)基础,用现代术语来解释,可以说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机体“内环境”与“微环境”失调。
  1.内环境稳态与阴阳协调“内环境”概念的提出,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尽管人们对于它的热情,已远不如当年了。然而“内环境”的确是很重要的概念,就我们看来,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一网络系统的协调稳定与否,构成了现代“内环境”概念的核心内容,而这三者网络系统的协调稳定与否,的确是决定了包括癌瘤在内的大多数慢性疾病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之关键。可以说,任何(癌变)的发生,均有这一网络系统的失调参与其间。只不过这一网络也许是起着主导或重要作用,也许是起着从属或“噪音放大”效应。正是“内环境”的持久失调,为各种癌症的发生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在病理生理条件。因此,“稳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一度成为理论医学的热门话题,而内环境“稳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平衡)又与阴阳协调概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中西医学界精英的理论思维之结晶。
  中医学所强调的癌变基础,哲学角度上可概括为“阴阳失调”;落实到实体(或曰具体机体上),则重在气的衰盛(气虚)、气机失调(气郁)、湿浊泛滥(湿阻)、或血行不畅(血瘀)等。而这些,若就其现代生物机理作出细细分析,大多都与神经(特别是植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的局部或网络性失调有关。在我们看来,若能站在一定的高度,中西医学在这些问题上是完全可以作出深刻对话的。
2.微环境与局部异常如果说“内环境”是泛指全身状态,那么,新近提出的“微环境”或曰“微生态环境”只是指癌症发生的局部小环境或微小环境。现代研究表明:诸如“组织形态发生场”、“组织结构场”等“微环境”正是癌症发生、发展乃致复发的重要内在基础(参见本章)。中医学虽无类似概念,却有相近的、略显宏观的看法。比如,气虚(涉及诸如免疫功能失调或低下等)既可以是全身性的——元气大虚,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如脾气虚、肺气虚;气郁气滞既可以是全身性的——郁滞体质,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如肝气郁滞、或过乳头的(胃经)“经络之气痞涩”(如见于早期乳腺患者);湿浊也同样,可以是全身性的——湿胜之体,也可以是局部性的——如脾胃湿困;血行不畅更是如此,既可以是全身性的血瘀——血瘀体质,也可以机体任何局部位明显的血流迟缓。尽管中医学上述概念中涉及的局部比现代医学所谓的“微环境”的所涉及范围要宽广得多,但它的实际指导意义毫不逊色。当现代医学归纳了内环境、微环境等概念,却为“有理论、没办法”(指没有有效的调整内环境、微环境手段)而苦恼时,中医学却以它“以平为期”的目标,并配合丰富的调整手段而有效地从事着纠治相应癌变基础——相关的“内环境”或“微环境”的实践活动,且如鱼得水,“有理论、有办法”,游刃有余。在我们看来,中医肿瘤治疗中许多持久疗效的取得,包括有效防范转移复发,正是得益于对这类调整手段正确而充分的利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