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540|回复: 0

东方酿生“气功”的人文因素比较分析(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0:04: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气功”,常被称为“东方神功”。虽在这名称下许多人兜售着“南北杂货”,时常令人不屑一顾,但作为一类修炼心身,强体保健的有效良法,气功本身值得重视。更何况气功还对中华早期文化有过多方面的直接间接影响,道家的处世,儒家的格致,墨家的修行,先秦的种种哲学,乃至医家的气论、经络学说、藏家学说等,都与导引吐纳相关,或曰后者促使而成。故气功的发生学研究,对于我们更真切地认识传统文化传统医学,意义匪浅。
  “气功”常令西方人瞳目结舌,不可思议。然而它却有着异邦的“孪生”兄弟,那就是“瑜伽”,同为世界东方的印度的杰出文化贡品。它对印度社会的影响也是深广且巨大的。
  史料与考古表明:春秋战国时导引吐纳在中国已遍及朝野,蛛丝马迹隐示其发端不晚于四、五千年前。瑜伽作为印度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的系统修习方法,是公元前2世纪至5世纪时的波颠阁利在《瑜伽经》中阐述的。但史学家们认定作为一种有效的修习方法,其之民间原始雏型纪元前几千年便已存在。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两种功法在发端之始和形成初期曾有过接受或传播关系(公元6世纪后瑜伽随佛禅大举渗入中国,而与导引吐纳有所交汇,那是融贯合流问题,不是起源发生学问题),故它们是各自先后诞生在世界东方两大文明古国的。而且,据笔者有限学识所知,类似成熟、系统、且集修身养性、事神认知于一体的功法,世界范围只此两家。因此,比较分析酿生两者的人文背景之异同,就有了重要的意义。它能提供的信息,非一般研讨所可比拟。
  我们先从气功和瑜伽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
  中国有形形式式的“气功”。而“气功”是新名词,其之历史本名为导引吐纳,老子的“守静笃”,儒家的“虚壹而静”,“格物致知”,墨家崇尚的“禹步”,庄周的“坐忘”,以
  及医家养生家的众多其他通过调整气而达到养身养性目的功法,亦都是其之异名或别名。异中求同,这众多功法中基本要点有三:一是调姿,放松肌肉,调整姿势,或习动物而和柔地活络关节,各种功法是表层的差异就显现在调姿上,但我们认为实质则一,借调姿,使修炼者远离“应激”(stress),进入“松弛”软态。二是调息,调整呼吸,以意念控制呼吸,并行腹式深呼吸。调息大体上各功法大同小异,实质是通过主动调控呼吸,反馈地作用于支配它的内脏自律神经,借助影响后者来调控各内脏功能,并因此协调全身机能状态。三是入静,即排除杂念,意念守一,借意念来“微调”生理功能。这是气功功法的关键,机理复杂,操作难度大,理论解释也最苍白。涉及了大脑皮层与皮层下生命中枢之间,各层次的心理与生理之间极错综的交互关系。也许可以通俗地解释说排除杂念,意念守一,减少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及其对皮层下生命中枢的干扰,使后者调控、整合全身机能,包括心身间的种种互动关系更趋有效和有序。
  《瑜伽经》是阐述瑜伽功的经典,所记修行阶段有八(八支瑜伽),禁戒、遵行(含洁身等)、调姿(静坐)、调息、制感(控制感觉,将注意力回收心中)、执持(将意识长久地专注于某一对象)、禅定(静虑)、专心等。其中有些环节除揉合有宗教和道德修行外,余皆与中国的气功如同出自一辙。瑜伽虽主要是种修性事神、修习宗教的功术,但它的更大特点恐在于调整心身、协调内在机能、强体祛病方面,一同于气功。而正是这种“副产品”,使它享誉世界,广为流布。显然,它与中国的导引吐纳堪称“挛生”,可作比较。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