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44|回复: 0

【《中国中医药报》6.15】何裕民对中西医世纪之争的反思(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5: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
  谁能在中医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并取得突破,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摘取诺贝尔大奖的人。

  鲁迅曾经在他的文章里头谈到过,他小时候父亲得病了,中医给他开的方子要用的药引子是一对原配的蟋蟀,这件事情成了人们指责中医的证据。其实这是当时那位医生给自己预留的退路,假如你这个病治不好的话,他可以说你这个药引子找的不对……这种欠缺实证的东西其实是中医的糟粕。但随着这种批评,中医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去糟粕,留精华的过程。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这是恩格斯说的,西医也同样,比如关于激素的认识。
  中医人,的确有一个怎么大胆地和过去保持某种距离的问题。不要认为古人记载的都是好的,今天疾病谱的变化,可能使得过去的方子不太适合今天的人群。既然,她是种科学,就应该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来对待她,而科学精神中核心的就是质疑、综合与创新。
  另外中医人还需要自信,不要对自己的传统,也是摇摇摆摆的,好像西方医学说得有道理,然后我摆到那边去。有很多问题,应该很自信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中医要在自我批判中走出夹缝。中医理论有缺陷,但她又有着丰富的实用价值,包括相当的科学意义。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将中医理论称之为“一个苦涩的酸果”。中医理论有着涵容性极大,理论偏向模糊、笼统,过度注重整体和功能的概括,忽略了对结构、细节的分析,概念和理论范畴存在着意会性、非确指性等模糊的特点。
  基于以上的思考,对中医理论既不能简单地摈弃,也不能盲目地弘扬。正确的选择应该是在两极之间寻找第三条途径,那就是:解析传统理论范式,以现代科学精神为主导,结合实证研究,重建中医理论的范式。具体就是对原有中医概念的解析批判以及对原有理论体系的解析批判。
  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博士曾说过,中国人要拿诺贝尔奖的肯定在中医领域。我想,谁能在中医理论方面进行创新并取得突破,谁就有可能成为中国第一个摘取诺贝尔大奖的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