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78|回复: 0

【《中国中医药报》6.15】何裕民对中西医世纪之争的反思(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5: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何裕民对中西医世纪论争的反思


  ●作者小传
  何裕民,1952年生,浙江义乌人。1978年上海中医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80年被录取为该校研究生,现为中华医学会心身学会会长、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世界癌症心身康复组织中国总干事、科技部“十一五”国家重点科技支撑项目“亚健康”课题组第一负责人,长期从事中医肿瘤临床工作。
  何裕民上世纪80年代曾提出对中医理论进行解构与重建;90年代提出中医药学在现代科技改造的同时,还需要汲取现代人文精神的营养,其观点多次引起争鸣;今年以来,他又在“告别中医”闹剧中挺身而出,为中医新的崛起而呐喊。


编 者 按
  十几年前,他的一本《走出巫术丛林的中医》曾在中医界一石激浪,被认为是传统中医的“叛逆”;十几年后,那一篇“告别中医中药”引起他的注意,遂以《医学与哲学》副主编的身份决定将其见诸杂志,由此又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医的存废之争。他的本意原是希望通过讨论能帮助中医完成自洁,因为“科学发展就是不断告别谬误的过程”。
  这场争论涉及的不仅是中医是否科学,也涉及到千家万户亿万百姓的健康。在日前北京召开的“中医问题深层次思考”座谈会上,何裕民就中医的科学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本报现予刊载。

  这次争论与“五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
  感情上肯定是不认同,但理性上我觉得学术应鼓励百家争鸣。后来的“签名”风波实际上已突破学术论争的范畴。
  
  《医学与哲学》是医学综合类的核心期刊,刊发什么样的文章应该是相当慎重而又严肃的。当时我看到张功耀投来的《告别中医中药》,从心底里讲,并不以为然,我和杂志的主编赵明杰商量后,决定全文发表,不做增删,也没料到这篇文章会引发一场社会层面的关于中医生死问题的争辩。当时的初衷是希望在中医界内部引起一些讨论,构成对中医现状的反思。
  慎重起见,我们还配发了另外几篇意见相左的文章明确刊物立场,我自己则写了一篇《跳出中西医之争看医学》作为这组文章的开头。我虽然是中医,但作为杂志副主编,立场是中立的。感情上肯定是不认同,但理性上我觉得学术应鼓励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应该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引起争论并不是一件坏事情,至于后来发生的“签名”风波,实际上已经突破了学术论争的范畴。
  事件的当事人把自己的行动和“五四”时期思想界对中医的批判相提并论,其实,无论是在深度还是时代意义上,这都与五四时期不可同日而语。“五四”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今天就不一样了。中国的整体国力提高了,中国整体话语权提高了,我们的文化走向了世界,在这种背景下重新来讨论中医学科学不科学的问题,是一种偏见,而不是什么思想解放。我们今天最缺乏的是人文精神、宽容精神以及平和地对待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精神。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