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62|回复: 1

请守住科学的底线(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1 15:5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伪科学”与“证伪”问题何祚庥先生把中医理论贬作为“伪科学”,甚至认为连“伪科学”都不是。他认为关于伪科学,波普尔曾有一个定义:凡是不可证伪的“理论”,即是“伪科学”。且慢,我们知道“证伪说”是科学哲学家波普尔的立论纲领,就科学哲学而言,上世纪受人敬仰的大师不少,从逻辑经验主义的亨贝尔,历史主义的库恩,到新历史主义的拉卡托斯、夏皮尔,以及“怪杰”费伊尔阿本德等等,都有建树。波普尔的“证伪说”只是诸多颇受重视的学说中较为重要的一种。它并未给出“科学”的世界公认标准。即便如此,波普尔的本意也“只是一个理论或假设,一旦被证伪,它就必须被排除”。换句话说,(能否证伪)重结果,而非前提。若按何祚庥的理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心理学有多少理论能证伪?精神医学多少理论能证伪?“进化论”有多少环节能“证伪”?“星云假设”能“证伪”吗?宇宙“大爆炸”理论能“证伪”吗?地球板块“漂移学说”能“证伪”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何祚庥先生一方面以“证伪”为利器,痛斥阴阳学说;另一方面又高抬同为传统思想的“元气论”,(见下文分析)试问:“元气论”又有多少能“证伪”呢?
  其实,对波普尔,笔者还是很推崇的。他曾指出:“较好理论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可检验性程度较高”。“一个科学理论的可检验性或可证伪性的程度越高,它的经验内容就越多,同时,它的概率就越低。而概率越低的理论,内容也就越丰富。”同时这位波普尔,还耐人寻味却又充满智慧地说:“真理不是科学的唯一目的我们要寻找有趣的真理——重要的真理。而在自然科学里,这就是寻找哪些有较高程度的说明力的真理。但这就意味着它是逻辑上的不可信的,概率很低的。”⑺⑻尊重原作者的话,这些话中我们并不能得出中医理论连“伪科学都不是”的武断结论。相反,可作完全相反的另一层思考。
  ★阴阳五行与元气论:截然不同的待遇何祚庥先生对阴阳五行及元气论持截然不同的态度。在我们看来:阴阳五行与元气论同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们都欠完备,有许多缺憾或不足,但都是有价值的传统思想。元气论更多地回答了自然界是由什么组成,怎样组成的之类“自然观”(本体论)问题。阴阳及五行学说则更多地是种说理及分析方法,即方法论。阴阳学说偏重于一分为二,合二为一地思考问题(顺便指出:这些词,都是源于阴阳学说的,“阴阳者,一分为二也”是明朝医家张景岳语)。五行学说更多地涉及五分法,涉及朴素的系统论思想。尽管东汉以后,阴阳五行学说有被拔高及泛化倾向,但那只是末流与枝节问题,⒀就象马克思也曾被泛化一样。
  科技史权威李约瑟等(Needham.J)曾追寻过“欧洲的辨证唯物主义来源于何处”,他们从马克思上溯到黑格尔,“循着黑格尔的踪迹,我们(指李约瑟等)可以追溯到莱布尼茨,可是然后却难以在欧洲找到辩证唯物主义的源头了。不过我们知道,莱布尼茨曾对中国的哲学抱有极其浓厚的兴趣。”而他们认为“新儒学(程朱理学)对世界的看法同辩证唯物主义是一致的”,欧洲辨证唯物主义的源头在中国,在中国的阴阳学说和理气之说。他们并以此来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何如此容易在中国流传,为什么那么多的中国知识分子会轻易地靠拢马克思主义“这似乎就是他们自己的基本思想重返故里,不过是穿了件新的外套而已”。⑼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毛泽东主席借助辩证法写下了《矛盾论》,书间充满了传统阴阳学说的烙印。60年代初党内思想界(毛泽东与党校校长杨献珍之间)就“一分为二”,还是“合二为一”,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在我们看来只不过是宋明阴阳学说的现代演绎而已。若沉下去,作些深入的研讨,对阴阳、五行学说的方法论意义是容易理解的(限于篇幅,不作展开,可参见拙作《中医学导论》与《中医学方法论》)。
  我们非常欣赏何祚庥先生关于元气论历史与现实意义的评价。他公允地认为:元气论“是一种天才的猜测,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如果说古希腊的原子论曾经预示着道尔顿原子学说的出现的话,那么元气学说就是现代量子场论的滥觞。特别是元气学说中的物质和运动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的观点,气和形的相互转化观念,和阴阳二气的絪藴、隐现、屈伸、消长、激荡、阖辟等等辩证观念就又比古希腊原子论在观点上高出许多了。”⑽在另一篇论著中,他提到曾拜访过李约瑟教授,向他请教了中西学术交流史上的重大事件:即莱布尼茨与笛卡尔在创立“以太”说和近代物理学“场”论时,是否受到过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影响是存在的。并认为中国的元气学说,如同古希腊的原子论一样,曾经对近代科学作出贡献,至少是通过莱布尼茨真的对物理学发生重要的影响。且强调说:“元气论已在近代的自然科学中产生重要的影响,并将在未来的自然科学里继续发生影响”(作者在原文中特别强调了“真的”以及“已在”两字)。他还指出:“中国哲学,尤其是元气论,在世界哲学史里,无疑比古希腊哲学占有更重要的地位”。
  我们知道,讲中国哲学史,阴阳、五行、元气、道、理都是核心内容,阴阳五行与元气可以说是传统中国哲学史思想之“硬币”的两面,相辅相成。何祚庥先生自已也在上文中提到了“阴阳二气”。而“阴阳二气的絪藴、隐现、屈伸、消长、激荡、阖辟等”则完全就是阴阳学说的内容。我们在80年代的中医本科大学教材中讨论中医理论体系的结构特点时,明确指出:“元气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阴阳五行学说是构筑中医理论体系的方法”,“藏象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但不知何故,何祚庥先生一方面力捧“元气论”,另一方面却硬贬“阴阳五行学说”“我反对的就是中医阴阳五行这套理论,我把它称为伪科学”。同为传统文化的两面,何以有此泾渭呢?
  恕笔者直言,我们在80年代即对当时社会对“阴阳学说”评判的两极化倾向做过分析,认为这源于对“阴阳学说”等的性质认识之模糊。“阴阳学说”实质上就是“两分法”,就是一分为二,就是一种方法论。《灵枢》中已经说得很清楚:“明于阴阳,如惑之解,如醉之醒”。《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告诫。明代大医张景岳也精辟地指出:“…设能明彻阴阳,则医理虽言,思过半矣”。
  方法是种认知工具,本身是中性的。人们既可借它以分析自然之理,如医学,如何祚庥先生所提及的“阴阳二气”;也可用于分析阴宅阳宅风水阴阳。就象气在传统文化中也常被用作解释“灵魂”存在一样(魂者,阳气也)。那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看待传统呢?很显然,取其精华,去其糟糠,无疑是科学的态度,何祚庥先生对于元气论的阐述就是例证。只不过他对于阴阳学说的态度又当另论。
  四、医学与科学关系分析这场中西医学论争,更深层的原因恐在于对医学性质及医学与科学(物理科学)关系认识的局限。对此作一剖析,也许有助于许多无谓争议的平息。
  首先,笔者认为:科学与“科学的”是两回事。前者为专有名词,经典的主要指物理学及从物理学演绎、发展而成的一系列相关的知识体系。“科学的”只是“形容词”,相对于“迷信”、无稽而言,讲的是有道理、有根据、理性的,可以被接受的。
  ★想当然的逻辑许多人想当然地认为:医学就是门科学,就是物理、化学知识在医学的运用,就是用还原方法去解析生命及疾病的本质。物理科学的定律是唯一的,医学也不例外。西方医学已成功地发展成世界唯一的主流医学,她的概念体系严谨性,还原方法的可证伪性均是不可置疑的。因此,中医学没有存在的价值,中医学要么被主流医学吞并、同化,要么消亡,舍此并无歧途。我相信,这就是张功耀与方舟子等先生的逻辑推演思路。其实,这也是早年笔者坚信不疑,且多次放弃中医的思想根源。然而,随着学识之长进,笔者却逐渐放弃了这一坚信的信念。
  ★临床医学:诊疗尚够不上科学须指出:医学不完全是科学,或者说她的主体并非通常意义上的科学。此话并非本人所言,而是杰出的科学哲学家、历史主义学派代表库恩所言。库恩在其名声如日中天的60年代中期对美国医学会的讲演所言。这是科学哲学界的著名论断。科恩的依据为:医学的主体为临床诊疗,生物学等作为基础学科,只是医学所傍依的,借用的,并非医学所独有。临床诊疗是门经验,完全够不上“科学”的标准。尽管医学家们听了以后,非常不悦,但谁也没法否定。不是吗?临床医疗主要依赖经验,不仅中医人们要找老大夫;西医内科人们同样要找50岁以上的主任医师,为什么?经验丰富呗!真正的“科学”,最富创造性的年龄段是30岁上下,50岁是告别前沿的年龄了。作为佐证,当今大兴特兴的“循证医学”,明显地具有反科学实证主义的倾向。循证医学现已成为临床诊疗研究的新原则。它强调“回归临床”;主张以患者为中心,而不是以生物学的疾病为中心;以可信的临床证据为依据,而不是盲从实验室的指标或实验结果;力求对临床多种信息作出采集,分析、评估;强调整体综合考虑;强调医患良性交往互动…,一句话,对过去的科学实证主义采取了某种形式的反叛,更注重临床证据与经验。
  ★基础医学:“生物科学需与物理科学保持持续的隔离”即便是作为临床医学重要傍依的生物科学,人们近来也发出了明确的不同声音。
  对于生物学与物理科学的关系的认识,目前有两大对立派别:“分支论”与“自主论”。分支论认为:生命现象本质上就是物理化学现象,生物学自然是物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整个生物学最终将还原为物理科学。自主论却与之相对,认为生物学的规律不是一般的物质运动规律。因此,生物学理所当然地是一门自主的科学,它所研究的对象,它的概念结构与方法论体系与物理科学有着根本的不同。
  20世纪生物学科领域,除分子生物学外,群体遗传学、综合进化论、生态学、行为学、分类学等学科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些学科各自有着自身的词汇、方法论和概念结构,她们与物理科学联系不多。从事这些学科的学者和生命科学哲学家就常对“分支论”持相反的立场。他们认为,尽管物理方法在生物科学研究中曾取得过重大成就,但它们并不完全适用于生物学的主要研究。“生物学真正重要的目标以及获得这些目标的适当方法,与其他科学的目标和方法是如此不同,以致于生物学的理论和实践必须与物理学的理论和实践保持持续的隔离”(罗森伯格⑿)。他们强调,生命不同于一般的物理运动,有其鲜明的特殊性和特殊规律,因此,生物学追寻的是生命过程中用物理学无法回答的问题,需要而且必须运用物理学所提供不了的方法与手段。至于目前的物理科学的种种研究手段与方法,生物学(生命科学)可以最大限度地借用,但它必须形成自己的方法。在他们看来:生命科学当然应该成为一门自主的科学。
  自主论者认为,物理科学的解释框架是因果论的或机械论的,而生物学的解释框架则是功能论的或目的论的,后者无法还原为前者。就自主论看来,生物学探讨的很多现象是功能学意义上的,它有着某种明确的目的性,进化论揭示的生物长期的演化过程是这样的;解剖学发现的生物体中解剖构造是这样;生物研究中明确了的各种生理调节环节和过程也是这样的,而这些,在一般物理世界是不存在的,故从物理科学中抽取的图景无法揭示生物学的真正的本质特点。
  物理科学已经达到这样一种水平,不同定义的理论可以逻辑地、数学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公理化体系,并建立公理化方法。而生命科学领域远未达到这一水平,或者说根本无法达到这一水平。它的许多理论只能作出定性的描述,根本无法建立起严密的公理化体系。
  科学哲学把规律和定律看作是科学理论的象征,认为物理科学中的每个学科都应有自身的规律与定律。然而,生命科学领域,这一点并不十分明显。据此,有人认为,生命科学中并不存在规律,规律只是传统科学哲学的偏见;或者生命科学中的规律只能求助于P值(概率)表达。⒀
  美国著名生物学家、生命科学哲学家迈尔(Mayr.E)倡导的新生命科学哲学可以说是自主论的代表,他有许多观点:如物理科学不是科学的标准范式。他强调,应改变科学统一的传统信念,适当强调科学的多元性。他批评说:“彷佛世界上并没有活生生的有机世界。因此,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这种哲学主要的任务就是摆脱物理主义的影响”。
  我们知道:“还原”为物理学的核心,主流生物医学也只注重“还原”。但迈尔却认为:还原是徒劳的、没有意义的。因为,生物阶层系统的不同层次都有新的突生属性出现。他说:“尽管阶层系统的较高层次与较低层次都有原子、分子组成,但高层次的过程常常不依赖于低层次的过程。”“在生物阶层的不同水平上有不同的问题,所以,在不同的水平上就要提出不同的理论。这样,在从大分子系列一直到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及其他,每一层次都导致独立的生物学分支产生:分子水平是分子生物学,细胞水平是细胞学,组织水平是组织学等。所以,要充分解释生命现象,就必须研究每一层次”。
  他又强调:历史叙述比定律更重要。认为:“人们平常所说的生物学定律,都不是普遍的,因为它们大多都有例外”。“生物学中只有一条定律,那就是所有的概括都有例外”。“历史叙述是有解释价值,是因为在历史序列中,早先的事件通常对于后来的事件起到一定的作用”。他主张:生物学领域重要的不是本质而是个体。许多生命现象,特别是种群现象是以高度的变化为特征的,进化的速度或物种形成的速度彼此的差别常可巨大到3-5个数量级。物理世界罕见这种情况,物理世界的实体具有本质不变的特性;生物领域的实体却以可变性、个体性为最重要特征。迈尔还认为: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传统的观察、比较等与实验方法一样同属于科学方法,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和富有启迪性。
  很显然,要批驳迈尔、罗森伯格等的论点并非易事,自主论自有其事实依据。
  ★医学:一个庞杂的知识与技艺体系从更广的意义上说,医学(无论中西医学),绝对不只是一门狭窄的科学技术体系,它的涉及面甚广。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细胞病理学奠基者魏尔啸就曾有过一著名论断:医学也是门社会科学。而很有影响的医学史专家西格里斯在其《医学史》专著(1959年)曾这样说:“当我说,与其说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不如说它是一门社会科学的时候,曾不止一次地令听众们感到震惊”。追溯到更早,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又睿智地指出:医学(疗)的艺术乃是一切艺术之中最为卓越的艺术!⒁王一方先生则以“医学:科学的,更是人文的”为第一讲题,展开了他的医学人文学十五讲。笔者在教育部全国十五规划教材《中医学导论》中则明确地指出:医学是多学科交互的产物,她不仅仅是门科学,是种技术,也具有社会科学属性,与哲学关系尤其密切,且有技艺、艺术与仁术的成份,它的目的是祛除病痛,添增快乐,医学还是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又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饮食起居皆关乎康疾寿夭”。医疗还是种社会建制。⒂有一本书,书名可译为《医学与文化:美国、英国、联邦德国和法国的不同医疗方法》(Medicine& Culture:Varieties of Trea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England,West Germany and France. LynnPayer,)。作者比较了这四个国家的医学现象,发现差异极大。例如,在这四个国家中,医生开处方的药量会有10至20倍的差别;美国的人均外科手术率是英国的2倍,乳房切除术的比例是英国的3倍,冠状动脉手术率是英国的6倍;美国的高血压到了英国则是正常的,而在德国就算病状;……谁都知道,这四个国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应该是世界上第一流的了。作者认为:医疗中的这种巨大差异,就是由于文化造成的。⑹总之,所有这些,都明白无误地指明了医学的综合性质,医学的复杂性。若仅执物理科学之一端,以“科学”为尺度作为评判标准,前提就是站不住脚的。结论更是无意义的。
  基于上述三点,笔者以为: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命题本身就是错的。
  平心而论,这场中西医论战的积极意义还是不容否定的。它至少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中医学的现实意义及其价值,也提高了公众对中医学的关注程度,相信它将会是中医学现代发展的一个契机,或曰转折点。尽管这也许不是引起这场争鸣的张先生等的初衷,我们还是要感谢他们所作所为的积极意义。这就是辩证法的魅力。
  主要参考文献:
  ⑴、outlook on Science Policy,23 (1), Jan,2001
  ⑵、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50。
  ⑶、约翰·奈斯比特:高科技·高思维、〔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⑷、何裕民,等:差异·困惑与选择、〔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461~467。
  ⑸、张功耀:中医诸“优势”辨析、〔J〕,医学与哲学,2006,26(12):
  ⑹、王一方:医学人文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4。
  ⑺、波普尔:猜想与反驳、〔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218~286。
  ⑻、江天骥:当代西方科学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23,66~102。
  ⑼、约翰·梅荪: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再估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533~534。
  ⑽、何祚庥:场也是“一分为二”的、〔J〕,自然辩证法通讯,1979,1,87~92。
  ⑾、何祚庥:元气学说是否真的影响到近代物理学“场”的观念的形成,〔J〕,哲学研究,1997,4,65。
  ⑿、⒀、李建会:与真理为友,〔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3~89。
  ⒁、文士麦著,马伯英译:世界医学五千年,〔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190。
  ⒂、何裕民:中医学导论,〔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1~9。
  
发表于 2015/3/21 17:3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科学的名义围剿中医学,是假洋鬼子的可耻伎俩。。。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