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手机版
加入我们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UID
Email
记 住
找回密码
密码
立刻注册
快捷导航
民间中医网
民间中医网首页
中医论坛
民间中医网论坛
中医社区
中医社区各地名家医案荟萃
医人博客
博客
常见疾病
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购买VIP
中医理论 |
中医临床 |
中医学习 |
中医书籍 |
针灸推拿 |
中医本草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育儿知识 |
老年保健 |
佛家文化 |
儒家文化 |
重症辨析 |
中医养生 |
求医问药 |
中医饮食 |
中医畅谈 |
爱生护生 |
医药信息 |
休闲新闻 |
常见疾病 |
中医方剂 |
中药材网
搜索
搜索
热搜:
民间中医奇才
雪山来客
伤寒论
新冠
肾虚
湿疹
黄帝内经
乙肝
糖尿病
减肥
感冒
倪海厦
文章
帖子
用户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重视您的隐私
我们在本网站上使用Cookie,包括第三方Cookie,以便网站正常运行和提升浏览体验。单击“全部接受”即表示您同意这些目的;单击“全部拒绝”即表示您拒绝非必要的Cookie;
全部接受
全部拒绝
拒绝后网站无法存储Cookie,会导致平台无法正常使用,请谨慎操作!(清除浏览器缓存即可恢复)
确定
取消
99华人网 民间中医网
»
中医论坛
›
中医社区
›
医人荟萃
›
中医微信荟萃
›
中医书友会
›
中医辨证思维的12个关键点
返回列表
查看:
400
|
回复:
0
中医辨证思维的12个关键点
[复制链接]
中医书友会
中医书友会
当前离线
积分
8
发表于 2015/3/22 05:25:5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
中医书
友会甲午年腊月十五第521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
杨俏田
⊙ 编辑
/闫立彬
导读:
这篇文章探讨了确立中医辨证思维的12个关键点,是作者结合35年来的经验写成。它很好地提醒了
中医学习
者,
疾病
并没有像教材上讲的那么单纯,需要我们不断的在跟师和自己临床过程中锻炼和提高,炼就出“火眼金睛”!
辨证思维十二要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这种特色靠的是中医的思维。
笔者行医35年来,在临床工作的摸爬滚打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辨证思维模式,愿与同道探讨。
辨证之首,注意主症
辨证之首,首先应抓其主症,因为主症是辨证的要点、治疗的重心。
抓主症应从几方面着手。
一是
主症多在一般问讯病人何处不适时的第一句回答中出现,既是病人希望你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
常见疾病
的主要问题,如胃痛、
头痛
;
二是
在证中找主症,如病人反映
心烦
、
心慌
、
头晕
、
耳鸣
、入睡难,显然
失眠
是其主症;
三是
病人不知道什么是主症,
医者
多费心思,尽量找出主症与主因。
辨证之性,注意兼症
辨证,既要辨病位,又要辨病性。
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如
胃脘
痛者,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
喜按
为虚,合而辨之,谓之虚寒。当然,辨疾病之性,也可
辨舌
苔和脉象。如脉沉迟无力,其沉主里,其迟主寒,无力主虚,合而辨之,谓里虚
寒证
。
需要注意的是,临床有主症与兼症病性不一致或相反的情况,这就要求医者仔细琢磨,既要主兼分明,真伪分明,又要辨清病位与病性。
辨证中证,注意联系
辨证之中,多见证中有证。如
胃肠
不适病人,既有寒凝
气滞
型胃脘痛,又有
肾阳虚
之
五更泻
。一为新病,一为久病;一为
实证
,一为
虚证
;一在上腹,一在下腹;一以温散,一以温补。故选方既选良附丸主治胃痛,又选
四神丸
兼顾
泄泻
。待胃脘痛愈,又在主选四神丸的基础上合
理中汤
治疗五更泻。故辨证之中,一定要注意证中之证。只有掌握好两个证型之间的联系,才能抓好主治、兼治、合治、先治、后治之机。
辨证外之证,注意夹杂
所谓证外之证,是指
临床表现
中有两个系统以上的疾病证候群。如内科证候、
妇科
证候、
五官科
证候同时并存。怎么辨?其辨证原则是在先治某一系统疾病的证候时,一定要兼顾其他疾病的证候,尤其是在主辨证候与兼顾证候病性不一致或相反时,更要注意其错杂、繁杂的特点。如胃脘为虚寒、肠道为湿热、
咽喉
为实火,在多证并存、证外有证的情况下,一定要统筹兼顾,主次分明,千万不能顾此失彼。
辨静态之证,注意守法
静态之证,是指疾病的病位、病性表现为恒态时期,或为
气虚
,或为
血寒
,或为
肝经
湿热……此期病位、病性已定,一旦辨证准确,疗效可以,就效不更方,可守法守方。
辨动态之证,注意灵活
动态之证,是指经过治疗后临床表现出现了变化。如湿热带下,应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后,带量减少,带色由黄变白,带质由稠变稀,带味已轻,
瘙痒
已除,说明湿热
病邪
已轻。此时是效不更方,守方守法,继续按肝经湿热巩固治疗,还是根据现有的带白、质稀症状,按肝虚带下论治,改用
健脾利湿
之剂呢?如何定夺,要靠医生的经验,要行方圆智,胆大心细,临证需灵活掌握。
辨无证之证,注意隐症
临床有无证可辨之证。如
乙肝
无症状的“小三阳”、“大三阳”,
糖尿病
无症状的
血糖
偏高,化验提示的尿中潜血,B超提示的无自觉症状的
结石
、
积水
和各种
肿瘤
的早期阶段,因其无证可辨,皆属无证之证。临床要根据个体的病史、体质、个性,结合
临床经验
,借助现代各种理化检验手段,寻找蛛丝马迹,找到隐症所在,由无证可辨为有证可辨。
辨错杂之证,注意调平
慢性
胃炎
,临证每见寒热、错杂证候,既见胃脘
痞满
、喜温喜按之虚寒象,又有
口干
、口苦、
苔黄
腻之热象,或见
口腔溃疡
,或见
大便
偏干,对此寒热错杂之证,我多选
半夏泻心汤
,用温清并用之法,以平衡胃腑调节功能,临证用之,疗效满意。同样治疗虚实错杂、升降错杂之证,总以平调为要。
辨有效之证,注意病程
对于药后有效的病人,要注意其
服药
疗程。如
感冒
、
暑热
之证,病程短,疗程亦应短,多服药3剂而愈,不必继服。对于
慢性病
人,临证或效不更方、或做些微调,使渐治渐佳。可1日1剂,亦可隔日1剂,或连服2剂停1天,亦可1周服2剂。对于滑胎病人,其疗程多间服至病人上次
流产
后的1月以上。对于颤证病人,多长期间隔服用,取减西药毒
副作用
之效,以增止颤之功。
辨无效之证,注意审查
药后无效的病人,临证要细心审查。属于辨证
用药
无差误者,多系病程长、邪气未被制服,应坚持原方,不要轻易改方,否则越改越乱。而对于辨证用药不妥者,应细审其因,当机立断,及时纠正。
辨先效后无效之证,注意演变
临床有先效后不效之证,即先服数剂疗效很好,再服则效果不理想。这种情况有两种可能:一是药应变而未变之故,当责之于医,如胃脘痞满中的寒热错杂证型,应用
半夏
泻心汤
后,
黄苔
已退,口苦已止,表明热象已除,虚寒证成为主要矛盾,而继服半夏泻心汤,其
药性
偏寒,故而不效,当改用
黄芪建中汤
、理中汤、四君汤即可;第二种可能是病人自身因素,如饮食、起居、情志变化等影响所致,医者当帮助病人查找原因,指导病人服药,并注意服药期间的调理方法。
辨药后加重之证,注意审因
对于服药后病情加重的病人,除用药失当外,还有药性与病情相争较剧而出现病情加重之象。临证必须区别对待,慎重而定。用药失当者,要及时更方。药病相争者,在服药前就应告知病人。对于药后出现不良反应者,要查找其因,或减少服药
剂量
,或改变服药时间,或增减方中药物,或停药观察。总之要认真对待,不可粗枝大叶。
【本文摘自《中国
中医药
报》2009年7月23日,由中
医书
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
知识
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PS:灵兰书院第三批亲情会员正式招募的时间为2月4日(立春),想要合刊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这可能是只印一次的绝版资料哦~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提前预约登记。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亲情会员招募预约通道
▼▼▼
中医
,
疾病
,
服药
,
半夏泻心汤
,
胃脘
,
泻心汤
相关帖子
•
意外治疗乳房结节(热性)的过程
•
关于召开第三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中医,源于内证式实验
•
经方治胃口“茬心”一例(答案已公布)
•
站长您好,民间中医网经常无法访问
•
音乐能治病,听音乐调五脏。
•
关于召开第四届“经方临床学术讲坛(珠海)”暨经方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的通知
•
重返感言
•
中医七不治 - 什么叫胃气绝,有什么症状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