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87|回复: 0

一位医生的自述:我的追求与奉献(非常感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06: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腊月初十第516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赵振兴 ⊙ 编辑/王超
  

  导读:这篇文章是好友吕嘉荣同学给我的,是他每每都自豪地提起的“我赵老师”的一篇讲稿。我用了半小时的时间逐字地读完,心情非常复杂。他讲了那么多从医的故事,讲了自己的追求与奉献,让我不禁扪心自问,如果我是他,我能做到和他一样吗?很惭愧地说,我恐怕做不到。我想这个社会还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正能量在影响着我们,一切都是有希望的。
  
  我的追求与奉献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赵振兴。今天汇报的题目是《我的追求与奉献》。一个人活着就应当有所追求,有所奉献。我的追求就是要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奉献给祖国的中医事业,把一颗赤诚的爱心奉献给每一位患者,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从我走出大学校门踏上医生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下决心做一个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有真才实学、有挚诚爱心的白衣天使。在二十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靠自己扎实的工作和热忱的服务,坐热了医院的“板凳”,创造了个人门诊量全省第一的优异成绩。目前我的门诊病员遍布全国各地,还接待过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的患者。我在临床第一线创造的门诊工作经验受到同行关注并在卫生系统推广,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临床工作中,我把前来就诊的每一位患者,都看作是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视年长者为父母,视年幼者为子女,视年龄相近者为兄弟姐妹,热情接待,不厌其烦地为病人解疑释惑,尽心尽力的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我总结了门诊工作的“三个一切”、“四个一样”和“五个做到”。
  

  “三个一切”即:一切想着病人,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服务病人,这是我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
  

  “四个一样”即:对熟人和生人一样,热情接待,周到服务;对城市和农村病人一样,耐心诊治,平等对待;对公费和自费病人一样,认真负责,细心开药;上班和下班一样, 接待病人,不嫌麻烦,并负责到底。
  

  “五个做到”即:一是根据病情遣方用药,不开人情方和大方,做到因病施治。有人做过统计,在市中医院,我的处方量最多,而单个处方的平均价格最低,让患者在治好病的前提下尽量少花钱。二是对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做到能参考利用的就不再让病人重复检查,这样既节省病人开支,又是对西医同行的尊重。三是对病人做到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积极开展中医心理咨询,使病人药未吃,心已大悦,病已去大半,这就是传统医学的“唾咒”疗法,即用语言治病,病人们亲切地称为“话疗”。四是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医生能放下架子到医院门口或车上接诊,处处为患者提供方便,这本身就是疗效。五是对危重病人积极联系住院治疗,并亲自或让实习生护送到病房,做到不延误病情。行医以来,我就是这样始终如一地对待每一位患者。
  

  我觉得作为一个医生,首先要对病人有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病人高度负责。去年,一位姓杨的老人来门诊就诊,发现心电图异常,急需住院,病人却不太愿意。我在设法做通病人工作的情况下,和实习学生一起用担架把老人送到了七楼病房。当天晚上这位病人的病情突变,经过我科医护人员的抢救才转危为安。事后,他儿子找到门诊上对我说:“多亏你坚持收老人住院,如在家这条命就没了。”经过十多天的治疗,老人康复出院,病人全家对中医院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好印象,多年来,记不清有多少次把危重病人用担架抬到病房或急诊室,挽救了这些病人的生命。
  

  郊区小安舍有一位叫李振荣的农民,因生闷气患了四肢瘫痪症,言语含糊不清。家人抬着他在省会某大医院进行了全面检查,花去上千元也未确诊。家属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中医院。我看了他的各项检查结果,运用中医理论并结合心理学方法配合针灸为病人进行治疗。一次针灸,病人即可站立,言语也明显好转。前后治疗二十多天,病人痊愈,总共花费不到200元。
  

  在行医工作中,我认为不能只想到医院的经济效益,还要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尽量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我在门诊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不让病人做不必要大检查,其他医院的检查,结果能用的,不让病人做重复检查。
  

  作为医生,要急病人所难,对有特殊困难的患者热情帮助,不使他们延误疾病的治疗,真心做到一切服务于病人。曲阳县一位叫屈玲的病人患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来中医院就诊。当天候诊的患者很多,我看到这位病人体力不支,就优先接诊。在办住院手续时,家属仅有200元钱,因夏天一场大雨把家冲走了,实在困难拿不出住院费,怎么办?“不能耽误治疗。”我向医院提出自己担保住院费。三天后病人转危为安,家属十分感激,很快筹资交付押金。这些年来为病人担保上百次,无一人欠费,这是人心换人心啊。
  

  医生的工作是平凡的,但从一件件平凡的工作中能体现出对患者的一片爱心。1995年1月30日(只好是大年三十)我在医院值班,正碰上门诊病人市二商校的老郝突然心脏骤停。我不仅全力参加抢救工作,还与其家人帮助老人穿上寿衣料理完一切后事。子女们非常感激并掏出200元现金塞给我,这位老人的儿子说:“大过年的让大夫受累了,你给老人尽了心,感激市中医院的医生护士们。”我谢绝了他们的好意,并将钱还给了病人家属。我说:“不用感谢,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把老人打发舒坦了,不仅是家属的心愿,也是我们医务人员的心愿。”
  

  我认为医生的责任有两条:对有病之人尚存救治希望者,医生就要千方百计救治,还他一个健康的体魄,对于那些实在挽留不住的患者,医务人员也要尽心尽力,让其安详地、毫无遗憾地、舒舒坦坦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当他到另一个世界报到的时候,他也不会忘记人世间还有一位知心的医生朋友,还会给人们说:“我对人间还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参加工作以来我曾亲手为100多位死者料理过后事。我常常这样想,要想做一个人民群众欢迎的医生,就要立下济世救人之志,还要有付好心肠,要帮助苦难之人,安慰烦恼之人,尽心救治有病之人,真心实意为百姓服务。
  

  我在班上认真负责为病人接诊,在班下也一样,不管是五冬六夏还是白天晚上,只要有病人找上门,我都热情接待,不嫌麻烦,负责到底。一年春节,深夜一点多钟,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是个陌生的小伙子,他说母亲病重,请我出诊,我二话没说,提上诊包就跟他走。到他家后,见其母心脏病发作,病情危急,我马上运用点穴疗法配合舌下含药为老人进行了救治。一直看着老人病情缓解,脱离危险后我才离去。事后有人问我:“深更半夜生人找你,一个人敢跟他走?”我回答说:“对医生来说,病人的召唤就是命令,我的职责是救死扶伤,这有什么不敢的呢,一个医生,整天为人们出好心儿,人们也不会害你。”
  

  多年来不管是医疗下乡,还是外出开会、回乡探亲,还是在出差的列车上,汽车上,不管走到哪里,我都认真尽到一个医生职责,从不嫌麻烦和辛苦。医疗下乡我到赞皇和灵寿,看到缺医少药的农村老乡从四面八方赶来急切的围着我们,愿意找城里大医院的医生看病,我就忘记了疲劳和晕车带来的不适。在赞皇给老乡们看病,一直坚持到下午二点多钟才吃午饭,为医院赢得了信誉。我被评为卫生系统医疗下乡先进个人。
  

  近年我作为省人大代表和劳模代表,社会活动逐渐增多。经常被上级指定参加一些会议和各种活动。在会议休息时间,代表们知道我是个医生,不少人找我看病、咨询,可以说在会余时间,我的房间里来的人最多,最热闹,有时一直接诊到深夜,虽然很累,但能为别人提供一点服务,心里感到欣慰。
  

  我的原籍在赵县农村,母亲住在老家,过两三个月我都抽个星期天回去看看她老人家。每次探亲时,也是我最忙碌的一天,乡亲们知道我回来了,不少人找我看病。一次我上午九点到家,不一会儿就有乡亲来看病,一传十,十传百,一会儿集了一院子人,一直到下午4点我乘公共汽车返石,共接诊50多人,母亲含着泪对我说;“盼着你回来,回来了连说话的功夫儿也没有,看把你累成这个样子。”我笑着安慰母亲说:“我不累,都是乡里乡亲的,找上门来,咱给人家看看病也是应该的。有时间我再回来看你。”
  

  1990年以后,我每年的门诊量都在万人次以上,其中在1996年门诊量达16198人次。我每年的门诊挂号数相当于医院一个大科室一年的门诊总量。我工作量之大在不少人心中是个谜,人们想不透找我就诊的患者何以这么多,我又怎样承受了这样大的工作量,这其中的甘苦真是一言难尽。
  

  有人以为只要医生对病人热情点,搞好“微笑服务”,病人就愿意找他看病。其实这是个误解。如果他是个庸医,就是笑歪了嘴,病人也不会买帐。我认为一个医生,只有以精湛的医术和优秀的品质构成人格力量,才能医治和拯救在痛苦中挣扎的病人,才能赢得患者的信赖和拥戴。我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努力朝着医务工作者应具备的“政治上坚定,业务上精良”的目标奋进,刻苦钻研医疗技术,立志做一个既要对患者有赤诚的爱心又有真才实学的医生。
  

  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农村度过的,亲眼目睹过农村缺医少药的状况。我的父亲,是一位参加革命30多年的老共产党员,在战争年代他没有死在敌人的白色恐怖之下,1971年却因一个普通的感冒死于庸医之手,一剂药竟断送了他50多岁的生命。父亲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到:“告诉你们兄弟姐妹几个,你看农村缺医少药看病多难啊,你要立志学个医生,做个能为病人中用的人。”父亲的不幸遭遇和临终遗言坚定了我学医救人的决心。1974年我毅然放弃了公社党委副书记的任命,踏上了学医这条艰辛之路。
  

  我的外祖父是当地有名的老中医,行医50多年,留下许多宝贵的资料。家传医学的熏陶,为我从事中医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大学学习期间我付出了超常的努力,毕业时带回了不少医书和3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初到中医院的几年里,我吃住都在医院,没有休过星期天和节假日。我虚心拜老大夫为师,认真研究每一则病例,尽快地丰富自己的临床经验。遇到危重病人,主动配合老大夫参加抢救。我国的中医学宝库是学之不尽、取之不竭的源泉,我唯一的嗜好就是买书、读书。我平时省吃俭用,省下来的工资大都买了医学书籍。到目前我收藏的各类医书达4000多册。我还悉心收集了省会38位老大夫的临床资料。我虚心向同行学习,在我的眼里,凡是有一技之长的都是我的老师。
  

  有一次外出执行任务,和外地一位老中医同行。老大夫治疗肠胃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就是有点个性。为了学到他的经验,我一天到晚象个学徒工一样把老中医的工作环境整理的井然有序,把老中医的个人生活照顾的舒舒服服,感动的老中医赞叹说:“孺子可教”,传授给我许多的经验和技术。在医院里我敬重老大夫,真心实意想把他们的医术继承下来,我的真诚赢得了不少老前辈的爱怜,他们在退休时或在临终前特意把有价值的资料送给我。我还注意广收民间良方,为临床提供了借鉴。多年的临床实践,刻苦的学习积累,坚持不懈地努力发掘,使我的医疗技术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攻克了许多疑难病症,受到广大患者的信赖。
  

  省环保局一位老人,不明原因高烧,在省某大医院观察治疗了十天,花去药费近万元,体温40度上下持续不退,家属找我开中药,我运用中医“体若皤炭,汗出而散”的理论指导用药,只服中药3剂高烧即退。市鞋厂一位老工人,高烧、腹痛三日用药无效,我通过望闻问切,考虑病人为湿毒内滞肠腑,可能为中毒性痢疾。但当时病人也可以排少量稀便,便检无菌,几次便检不支持这种诊断。患者的病情十分危急,稍有延误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此刻我当机立断,果断地运用通腑泄热方药,一剂下去患者排下大量脓血便,确诊为痢疾,配合输液,很快康复。
  

  我悉心研究医学古籍,把一些濒于失传的良方挖掘继承下来,用于临床治疗中,收到很好的效果。市煤机厂有一位叫康贵琴的女工在车间工作时突然昏迷,数小时后才苏醒,肢体活动不便,省会几家大医院都不能确诊。我用中医古籍记载的“飞针走气”法(这是一种已失传的针法)配合中医辨证用药,施治一周,病人就恢复健康。
  

  我在临床实践中运用医学原理独创了点穴法,自制点穴器,点按俞穴调整全身气血,收到了特殊的效果。手表厂一位姓钱的工人师傅,洗浴后受风,腰痛不能翻身。点按穴位10分钟后腰部活动自如,外加三付药花费仅20多元。在门诊中我经常运用点穴疗法和背部俞穴拍打按摩法免费为患者服务,都收到了很好的疗效。
  

  在临床中,我集中医望诊学、心理学、预测学、社会学理论,结合自身医疗实践,总结出望舌诊治心理病的方法,有前瞻性、独创性,受到同行关注。有实际应用价值。我认为一个人,不论是躯体还是心理遭受挫折和不幸的时候,往往难以靠自己的力量去承受,需要别人的帮助和理解。医生是病人的胆,有时候医生普普通通的一句话,也能给患者取之不尽、战胜病魔的力量。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营养甚于物质,所以在临床上我把心理治疗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在问病把脉中,在与病人的交谈中,在点穴拍背治疗中运用“话疗”将病人的“心病”化解。
  

  留营乡一位农村妇女,因家庭不和积怨成疾、久治不愈,婆媳经常对骂,一家闹的鸡飞狗跳,无奈,这位病人整天烧香磕头,求神拜佛。当她来到我的诊室时,通过望舌我诊断出是其“心病”,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她的“病根”。这位妇女承认是这种情况,于是我向她讲述了做人的道理,又教她处理家庭关系的具体方法,我告诉她说:“敬神不如敬父母,治病祛疾靠自己”。让她回去试试看,她照我说的去做了果然见效。家庭气氛很快好起来,这位妇女的病也好了。后来,她专程来中医院看我,见我忙,又不忍心打扰,几次站在门口,等一会儿又悄然离去。终于有一次,她鼓起勇气走进诊室,“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泣不成声地说:“赵大夫,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啊”。我把她扶起来说:“大嫂,可别这样,你的病好了,我就高兴。”
  

  这些年来,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形成,老年病号也越来越多,我特别注意了对老年病的研究治疗。对老年性中风偏瘫、良性肿瘤等疾病的治疗形成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对舌诊和情志病的诊治,有开拓性发掘;对内科疑难杂病的诊治有独到见解。我发表各种论文和科普作品有50多篇。病人送给的锦旗、镜匾、诗词条幅100多件。感谢信、表扬信300多封。患者赞誉:“医界圣贤”、“白求恩式的好医生”、“医德医术甲天下。”
  

  二十多年来,在党组织的关怀下,我由一个见习医生成长为一名副主任医师,成长为年轻的中医专家、被授予石家庄名中医、石家庄知名专家称号。我以自己纯朴的爱心和精良的医术,真诚的为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服务,受到了广大患者的信任和赞扬。桥西区一位长期从事美工工作的同志赠诗一首说:“白衣映丹心,叶茂树根深。善美诚可贵,患者视亲人。”
  

  近十多年来,我的门诊量一直居高不下。有的患者为了能挂上我的号早上三、四点就到中医院排队。一次,一位老太太从凌晨2点钟就到医院挂号,还有一位外地患者到石家庄找了四天,才找到我就诊。患者对我的信任和期盼令我很感动,同时也激励着我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为了把每天挂号的患者看完,多少年来,我坚持每天早晨最迟七点出家门,七点半或七点十几分钟就提前开诊。上班有钟点儿,下班就没有准头儿了。有时中午到了一点多才能下班,下午有时七点多才能回家。最多的一天我曾接诊了118名患者。
  

  多年的门诊工作使我练就了“坐功”,为了节省时间,上班顾不上喝水、去厕所,坐在椅子上不动地方坚持看完最后一个病人,长期的超负荷的繁重的工作量,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我从1993年就发现心脏供血不足,由于工作忙,一直没有很好的治疗,今年4月27日突然病倒在岗位上。那天早晨七点十五分我就开始接诊病人,到十点钟,我突然感到不舒服,心慌气短大汗淋漓心绞痛阵阵发作。我看到还有一部分患者排队候诊,心里放不下,就咬咬牙,强忍着心绞痛继续给患者看病。助手们都劝我快休息吧,科主任看到我这个样子,哭着跑到院领导那里汇报情况,院长、书记都来看我,我硬是坚持着给最后一位患者看完病,然后无力的瘫倒在椅子上。经检查需住院治疗,我只休息了两天就又上了班。只要在医生的岗位上,我的生命就充满了活力。
  

  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我还把照顾孤寡老人作为自己的应尽义务,时刻把他们的冷暖放在心上,以自己一名共产党员的实际行动向社会昭示了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共产党员是群众的贴心人,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群众,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是党员的责任。
  

  1978年10 月份,我在医院病房认识了患中风病的革命伤残军人市一建公司工人杨裕国和老伴武小雷,在与老人的交谈中得知,老人无儿无女,武小雷大娘无工作,城市无户口,老俩就靠杨师傅一人工资生活,生活相当困难,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我记住了老人们的家庭住址:桥西区花园街88号。老人出院后,不知为什么,每当走到杨师傅住过的病房时,不由的就想起两位老人。记得一个星期天的下午,我按门牌号码找到了老人的家。两位老人对医生的到来感到意外。他们真是喜出望外啊。
  

  我与老人进行两个多小时的长谈,杨师傅给我讲了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战斗生活,从过去谈到现在,但是谈到今后的生活时老人眼里流露出一种忧虑。我从老人的眼神里读出了老人的希翼和愿望,老人们愿与我交往。从此两位老人与一位医生逐步建立起超乎常人的友谊。
  

  每隔几天我上门为老人送医送药。粮食不够吃了,我给老人送米送面。煤不够烧了,我到煤店托人给老人找煤票买煤。一次临近春节,一场鹅毛大雪整整下了一夜,冰天雪地,小街道里全是积雪,两位老人的蜂窝煤烧完了,当老人正在着急的时候,我与爱人一起从煤店买了500公斤蜂窝煤给老人送到家里。老人的灶膛里火旺了,愁事解决了,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老俩拉着我和妻子的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还有一次杨师傅的老伴陪老杨去中医院看病,在中山路体育场附近不幸被一中学生骑自行车撞倒在马路上,当时老杨被突如其来的事吓呆了,看着受伤的老伴躺在地上不知怎么办好。这时他想起了我。我知道这事后,立即赶到现场,把大妈背回中医院门诊,进行常规包扎和检查后,我又用自行车把大妈送回家。以后几天坚持探望一直到大妈身体完全康复。
  

  1990年12月30日老杨因突发心脏病在中医院去世,我直接参加了抢救并亲自给老人擦洗穿好寿衣,火化那天,我陪大妈到火葬场为杨师傅送行,并帮助料理完后事。自此以后,对于杨师傅的老伴武小雷大妈我便更加尽心关照,不论酷暑寒冬送医送药从不间断,每次去看大妈,我都给老人带去日用品或带上营养品,还时常花钱给大妈买药。见一次面,大妈就激动地落一次泪。大妈说:“小赵,你照顾我这么多年了,你工作忙,还惦记着常来看我,每次来都花钱。看到你我心里不好受啊。我心痛你工作忙不愿意让你来,可心里又天天盼着你来”。由于城市拆迁,大妈地宿舍搬到联强生活小区,去看大妈需要半天时间,不管工作多忙,我也结记着大妈,经常骑自行车去看望。转眼间义务照顾大妈已过去23年了,大妈现在已80多岁了。
  

  一次,大妈自觉腿沉、心慌、心里麻烦,卧床不能下地,邻居让人捎信,我知道后立即前去探望,给大妈点穴按摩,并平脉开药,大妈精神上有了寄托,没几天就恢复了健康,每年春节前夕,我都给大妈送去大米,买上副食品,并用饭盒送去我炖好的肉食,逢年过节,我都给大妈送吃的或用的,大妈体弱多病,年事已高,一个人呆在家里很孤独。只要我常去,大妈家里就添温暖,老人就有主心骨。大妈经常眼含热泪,拉着我的手说:“我无儿无女,有福气遇到像你这样的好大夫,还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好!你是我的主心骨儿,看到你我就有精神儿,你在我心里比亲儿子还亲啊!”
  

  20多年来受到我关照的老人先后有7户,我作为一个人民医生为这些老人服务是应该的,敬老养老是我们的社会风尚,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心系百姓,为党联系群众做点事儿,承担一点儿社会责任是应该的。也是一名普通党员自觉实践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实际行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职工面临着下岗的困扰,他们的思想比较活跃,特别是患病的下岗职工困难更多,心事重重。每当我看到就诊的下岗职工眼中流露出来的那种失落、无助的目光,我的心里总是异常沉重,深感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职责。我暗下决心用自己特殊岗位为社会化解矛盾,替党和政府分忧,帮群众解难。从1997年初开始,我在各种场合呼吁社会关注下岗群体,带着感情做好他们的工作,受到省委的肯定。
  

  前年秋天的一个上午一位患者来到我的诊室,从他那铁青的脸色和游移不定的眼神中我感到了此人有很重的心事。经过仔细询问,患者流着眼泪从包里掏出一把刀子放在桌子上向我陈述了自己的遭遇。原来,他是某单位的老职工,多年来工作勤勤恳恳,还取得过多项创造发明和小改革成果,只因自己太老实,又不会搞人际关系,这次被单位领导安排下岗,他怎么也想不通,便滋生了报复社会的心理,欲采取过激行动。
  

  听完他的诉说,我悄悄的把他拉到诊室外,我劝其三思:一思父母年事已高,需子女赡养;二思子女尚小需要家长呵护;三思家庭和睦需要有个顶梁柱,做事要冷静,千万不要做出一失足而成千古恨的事情来。他回家后千思万虑,终于理解了我的一片苦心,心情平静了,愉快的接受了下岗的现实,并很快改变了择业观念,找到了即能养家糊口,又能发挥作用的工作。事后不久,他携妻女来到门诊,全家向我鞠躬致谢。
  

  现在社会上老年人越来越多,有的老人看病儿女们不愿出钱,针对这种现象我想法做好工作。栾城一老大娘来我诊室看病,我从儿女们的眼神中看出他们不乐意出钱,我对儿女们说:“商品有价,可亲娘无价。多少钱能换来母亲的平安呢?”孩子们很不好意思。从此儿女们积极出钱出力为老人治病,老人打心眼里感激大夫。
  

  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诸如邻居纠纷、家庭不和、婆媳矛盾、工作失意等,使很多可能引发不良后果的问题和激化的矛盾,在我的诊室里得到解决和化解,病人们都把我视作他们的知心朋友。不少病人都说,看到赵大夫亲切的微笑,听到他温和的话语,就是不吃药病也见轻。还有的病人说:“见赵大夫一面儿,觉得病已去半”。一位离休干部看到我真诚和热情地为患者不厌其烦地作思想工作,动情地说:“赵大夫,你的话就是一剂良药,你把思想工作做到了患者心里,你不光是位医生,还是一位称职的‘编外政工师’”我把自己的人生体会印成卡片作为辅助治疗的“偏方”,送给找我看病的下岗职工和有“心病”的人。
  

  卡片上的内容是:“乐善好施人缘好,乐天助人心情好,乐于工作少烦恼,乐于吃苦身体好。两种人最富有:一种人是拥有健康的身体;一种人是拥有乐观向上心情的人。”我送给患者们这张小小的卡片被人们形象的称作“平安卡、吉祥卡”。据统计,由我自己设计、自费印制的“平安卡、吉祥卡”已发出去了近三千张。作为一名医生,只要在平凡岗位上用心去救治每一位患者,把党的温暖送到病人的心坎上,就能为党和政府赢得一片民心。
  

  廉洁行医是一个医生所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一个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我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从医过程中,坚持做到了不吃请、不收礼、义务出诊不收费、不在病人家中吃饭。在金钱的诱惑下我始终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坚持干本分活,挣本分钱,不应该得的一分不要。
  

  北京一位记者采访时问我对钱的看法,我说,我上有多病的老母,下有求学中的女儿,开销大,妻子因病下岗,负担重,我也需要钱。医院分宿舍,我因囊中羞涩,只好望楼兴叹。在金钱和事业上我选择了后者。
  

  西里一位中风患者,经过我两个月的业余诊治,病人很快康复,为表谢意送红包一千元,我亲自送还本人。经贸大学一位老师处于感激之情,邮寄五百元现金,我委托邻近单位保卫科的小崔同志送还这位老师。棉五一位干部家属患病,我义务出诊,他送来上千元现金,我婉言谢绝,他十分感动的说:“当今社会象你这样的医生很难得,真是为他们医院树了一面旗帜”。
  

  1996年下半年,山东海尔集团出于对劳动模范的理解和厚爱,将一台最新型价值数千元的海尔分体冰箱赠给我,在海尔集团石家庄销售处举行的交接仪式上,我说:“海尔集团将冰箱赠给我本人,体现了社会对我们工作在医疗第一线的普通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理解,赠冰箱的举动是对我院和卫生系统医务工作者的鼓励和支持,我将以此作为动力,作好医疗工作,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以实际行动感谢社会各界对我的真诚帮助。”举行仪式后,我当即把冰箱转赠给医院,受到大家赞扬。
  

  说实话凭我现在的技术实力,走到哪里也有好饭吃,但我甘守清贫,自觉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多次谢绝了特区和基层医院的高薪聘请。有记者问我为什么不离开中医院,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时,我回答说,毕业分到中医院后,是领导和老大夫们帮助我提高了技术;通过我的奋斗和同志们的支持,已经有一个为病人服务的环境;我的事业在中医,基于这三条,我的根牢牢扎在了中医院。
  

  有一次,一个实习生对我说:“赵老师,我一定从你这儿好好学习技术,回去后开个门诊,准能发财。”我严肃的对他说:“你要是为发财学医,干脆别学,有这个念头的人当不好医生。好医生必须有一条,见钱不眼红,见病人就心疼,以治病救人为最高的追求。选择医生的职业,就不能想着发财。”
  

  现在,虽然外界的诱惑很多,我仍然把钱看的很淡,靠死工资生活,虽然近两年上班无奖金,有时工资不能正常发出,我坚持上班从无怨言,整天也乐呵呵的。作为一名党员医生,我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荣誉,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遵守医德规范,恪守做人的良知,心底坦然的去面对周围的一切。近年来,我拒收病人的现金上万元,拒请三百余次,谢绝病人送礼六百多人次。
  

  衡水一位病人在来信中说:“在你那里看病感觉不到人世间的功名利禄,世俗的偏见,有的只是人性中比较自然的状态,就好象古人所说的‘璞玉’。每次找你看病,其实都是一次的净化,这一切都象你自身的纯净和人格的魅力。在当今社会,你得有怎样的正气,怎样的勇气来面对这个世俗的社会?又会承受怎样的压力?可你依然每天善待你的每一位病人。你得朴实无华令人感动。”
  

  我一门心思全部用在工作上,无暇顾及自己的家庭,我的女儿8岁上小学二年级起就自己揣着月票,走两站地,再坐四站地的公共汽车去上学,有时碰上雨雪天,孩子小挤不上车,就踩着泥水回家。对孩子的学习、成长我很少有时间过问,就连孩子们和学校都很重视的家长会,我也没给女儿开过。直到女儿高中毕业时才唯一一次满足了她的要求。
  

  一次孩子感冒发烧体温达到40度,当同学们把她送到市中医院时,我正好去出诊,她妈妈在单位加班。是医院的胡建华同志给孩子输上液。再输液过程中,孩子身上盖了六床被子还寒战不止,嘴里不停的说胡话。我们两口子晚上九点多才知道消息匆匆赶到医院。孩子高烧未退,一直在昏迷中,爱人急的直掉眼泪。直到凌晨两点多钟孩子才从昏迷中醒过来。
  

  孩子抓住妈妈的手呜呜的哭了,说:“妈,我好难受,爸爸出诊也不回来,你们谁也不管我。”我抚摩着孩子的头说:“爸爸得给病人看完病才能回来呀。没事,别怕,输了液就会好的。”女儿哭着嚷到:“别人有了病算病人,咱家的人有了病就不算病人?咱家不管谁有了病,你都说没事。”我理解孩子的心情,对他说:“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你就懂得爸爸了。”后来,女儿在她的一篇作文中写道:“我过去有时想起爸爸忙得顾不上女儿时,心中时常恨他,可是我的爸爸有一颗善良的心,他把工作当作他生命的全部,他把病人当作自己的亲人,为什么我爸爸一说上班就来了精神,我觉得他心里装着患者,爸爸是党的人,我为有这样一个天下最好的爸爸而感到骄傲,做人就要做这样的人。”
  

  我妻子对我的职业很理解,她主动承担了全部家务活儿,独自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她支持我做好医生工作,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出于工作和家庭的重负,我爱人患了严重的眼底病,双眼视力几乎失明。近两年生活难以自理,去年下岗在家。为了我的工作,她克服种种困难,坚持摸索着照顾多病的婆婆,摸索着做饭、洗衣。妻子知道我工作劳累,她在家里总想着改善一下生活,因为视力差,炒菜时常因油温控制不住,把肉炒成肉干。有时手忙脚乱,菜里重复加盐。很多次妻子切菜时连捆菜的草绳也当菜给切了,吃饭时她常歉意地说:“又让你吃草了”。我安慰她说:“这菜滋味不错,我们当人民的老黄牛,老黄牛就是要吃草嘛。”每当我下班回家时,看到摸索着忙里忙外的妻子,心里很不是滋味,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内疚和感激。为了我热爱的事业,她付出了太多太多,真是太难为她了。
  

  通过我的不懈奋斗,在人生的征途上,专业技术得到长足进步,党和人民给了我崇高荣誉,还作为省人大代表出席了省九届人大一次会议。我先后30多次获得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省、市劳动模范,1995年1月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授予“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1996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0年 4月29日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荣誉称号,光荣出席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去年在建党80周年前夕,被省市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2年1月被市总工会命名为“石家庄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作带头人”。
  

  医务工作是平凡的,但做好这项工作是要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参加工作 30年的奋斗历程充满了艰辛,我真正体味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饱尝了生活的酸甜苦辣。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人生的路还长,我还是我,一个人民的医生。我懂得,事业上的每一次成功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我坚信一个医生只要坚持把老百姓放在心上,经过努力总会得到人民的赞扬和拥护的,这种回报是金钱换不来的。我奋斗的最高目标是:让每一位接触我的患者都感到满意,并为他和他的家庭带来欢乐和健康,这就是我的人生追求。
  

  谢谢大家!
  【本文为作者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会议上的讲稿,由吕嘉荣推荐,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PS:灵兰书院第三批亲情会员正式招募的时间为2月4日(立春),想要合刊的同学千万不要错过,这可能是只印一次的绝版资料哦~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可以提前预约登记。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