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208|回复: 0

学中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06:54: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腊月初八第514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徐军帅等 ⊙ 整理者/张亚娟
  

  导读:学中医什么体验?酸?甜?苦?也许每个人的体会都是不同的。但小编看完下面的四个回答后发现,不管我们学习中医的体验是怎么样的,每个中医人都是无怨无悔地深深爱着中医的!同时,我们也非常希望大家分享自己学习中医的体验,欢迎留言哦~
  

  
  学中医是怎样的一种体验?
  徐军帅
  体验。在这里我把这个词拆解成为体会和经验吧。
  体会。学中医真的好难,难在经典之艰涩,难在良师之难寻。中医医理的理解直接决定了你临床水平的高低,一层薄薄的窗户纸,你在它面前走过千万遍,你以为是墙,没人指月,可能你一辈子都在某方面一直处在那个水平。
  我学点穴推拿的时候,始终不能持之以恒发力,十几秒左右,俩肩膀就酸的用不上力气。我整天跟的老师,病人反应用力不大却感觉柔和温暖劲能沉进去,我刚开始以为是练的不够,练啊练,这个效果一直出不来,指间关节还磨出了茧。
  后来有一回跟老师晚上一块儿去吃大盘鸡,他问我来了几个月有啥感觉,我如实地告诉了他我的体会。他说,跟我想的一模一样,你下一回做治疗的时候身体前倾的同时,一只脚往后退一步。第二天我给病人做治疗,试了试果然肩膀没那么别扭了,后来慢慢地做治疗,感觉力度也渐渐能够透进去了,现在我还在慢慢地练习。
  为什么老师一开始不告诉我呢?我觉得并非是保守,而是开门和盘托出,我眼高手低未必会好好练,可能浅尝辄止。我经历了困惑,自己体会了发力的全过程,老师的指点才让我感受更加深刻。医院和学校这样的事情很多,我觉得中医真需要师带徒才能传承,而如今这种流水线教出来的中医,我相信和曾经的我一样,感觉自己啥也不会。
  再来说经验。这说说,怎么提高自己。跟师真的是有点运气和缘分的成分。而对于中医学习者本人来说,我觉得四大经典背背是很有必要的。
  我的师傅以前给我讲黄帝内经里的某些点的时候,串上练下,原文脱口而出,有的字有几个版本还讲讲,我感觉自己真是没有好好的努力。老师辈的我知道的,基本上四大经典都背过,如今不管还记得多少,但是这些东西在漫长的中医学习道路中,会慢慢发酵。
  中医就像是酒,时间越长用针用药少而巧,然力道柔顺却透劲强。中医细水长流,重在平时的积累,真是欲速则不达,急功近利者不能学。
  说的不多,我短暂的中医学习,最深的体验,以上。
  蛋黄
  学中医要背很多书,很辛苦这些很多人都说到了。那我尽量说点和其他人不一样的。
  每年回家,和亲戚朋友们坐在一起,都会有这样的画面~
  “蛋黄啊?”
  “嗯哪,怎么了?”
  然后表情奇怪地看着我,伸出他的手。
  “您是想干嘛?”⊙_⊙
  “来,看看我有什么病”#^_^#

“。。。。。。。” -_-||

“蛋黄啊,把脉能把出怀孕吗?”


  “可以!”

“蛋黄啊,真的有悬丝把脉吗?”
  
“骗人的!”

“。。。。。。。”
  
中医药大学有很多学渣,比如我 ,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学霸。有人大一开始自学针灸,现在每天都有很多人找他扎针;有人不论寒暑每天五点多起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跟着老大夫坐堂;有人黄帝内经看了几遍~但是咧,无论是学渣亦或学霸,用功的或者不用功,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中医情怀,就像高中的时候每天都在骂自己学校, 却不喜欢听别人说它一句不好一样。知乎上很多人讨论情怀, 每个人的回答让我更发难以理解似是而非。但我觉得嘛,至少中医情怀,就是承认和信服中医这项医学和文化的存在,并热爱他吧。
  
我以后成不了大家,但我尽力成为一名小中医,会治病,会救人的一名小中医,这就是一名中医专业大二学生的体验吧~
  

  亭亭子木
  昨晚班级群讨论大学本科最后一顿散伙饭要去哪儿吃,昨天没想好要不要去,今早一睁眼看手机,早早出门自习的学霸舍友就发来短信来问:“聚餐最后一次了,真的不去?”我犹豫再三后,决定去!
  最后一次聚餐吃自助烤肉,还是各自团购,学期末学生党很差钱呢……
  和学霸舍友一道走的,去的晚,很幸运地和班里所有男生(人数为6)坐在了一桌,学中医的男孩子真的是十分儒雅,一个劲儿地照顾着我和学霸好友,取餐烤肉都不用我们动手,这顿自助吃得十分满足~
  趁着大家消食休息准备再战的时候,我有幸采访了本专业所有男生(仅6人),记录如下:
  我:“学习中医是怎样一种体验?或者说学习中医有什么感受或体会?一句话总结下就可以,不用说太多。”
  宝强:“这种欢快的场合不要说这么悲伤的话题!”
  花花:“屌爆了!”(备注:在药理实验方法学课上讲了整整两节课的“脾胃论”还没讲完,十分热爱中医的杏林学子)
  宝强:“我再补充一句,自从有了你,世界变得好美丽~”
  Z大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大师就是大师)
  小平子:“学渣有发言权吗?”
  我:“怎么没有,快说呀!”
  小平子:“背得太多,理解的太少,越学越迷糊。”
  Y厮:“再说!”(备注:一向沉默如金的Y厮,读了很多中医古籍的Y厮,能回答我两个字,太给我面子了)
  小F(真真儿的学霸):“这么严肃的问题。咱们回去私聊可以吗?”
  我:“可以,现在你不用很严肃,总结一句话就可以了。”
  小F:“我想想……”(学霸就是严谨)过了一会,“不断在迷茫和探索中学习和前进。”(果然是真学霸,嗯!)
  以上是今天中午向本专业所有男生提问这个话题得到的答案,每个人学习中医的体会都是不同的,但总的来说,每个人对自己正在学习的中医都是很热爱的,而且没有人后悔自己选择了学习中医,在热爱中医的前提下,似乎大家学中医是很不错的体验,轻松愉快地度过了作为一个中医学生的这么些岁月。
  牛琪锴
  前面的都是中医学院的各位大神讲的学中医的故事,作为一个自学中医的人我也讲一讲自己跟诊学中医的故事吧。
  来北京之前就一直对中医感兴趣,想找个医生抄抄方子,好在师大离北中医国医堂不远,又有不少朋友在北中医,前些日子就厚着脸皮去跟诊了。
  朋友推荐我去找严老师,医术高超,人也和善,很多学生都找他看病, 我想学生看病最爱找的老师,医术肯定不错的。
  前一些日子,厚着脸皮去严老师那跟诊,严老师很和蔼,没有撵我走,现在也就厚着脸皮周周去了。最重要的是,发现自己在国医堂毫无违和感,我这是要当老中医的节奏嘛。
  跟严老师抄方有两个特点,一是每次抄完方子严老师都要讲解一下为什么这么开药,让你知其然并且知其所以然。二是很多患者都会找严老师复诊,让我们方便观察病人吃药之后有没有效果,很多人甚至一进门就对严老师医术赞不绝口,严老师果然妙手仁心,大家风范。废话不多说,讲讲这些日子跟诊的见闻吧。
  跟诊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由于被西医诊断为精神疾病已经吃了三年西药。后遗症也是相当恐怖,体重从100斤飙升到近200斤,并伴有月经不调和全身起痘。父母由于避讳没告诉我们是什么精神疾病,但看到这么强势的母亲我估计小姑娘生活应该不会太开心,搞不好心理问题都由于此。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很多孩子的问题其实应该改变的是父母啊,为什么父母宁可花大力气调整孩子也不愿意花一点时间反思自己呢?另外庸医把孩子治成这样,良可恨也,观今之世,死于医的十之八九,死于药的十之一二,哎,可悲可叹!
  跟诊中遇到有一个病人是反关脉,之前只是在医书上看到过,没想到现实生活中遇到了。相学上说这种脉的人非富即贵,不过看今天这位老伯,并不像是生在钟鸣鼎食之家。我正在惊奇之间,听到老奶奶一边诉说老伯身体的问题,一边“抱怨”应该早点听她的话,虽说是牢骚,可是满满的都是幸福啊。哎,富与贵,可求也,有妻若此,夫复何求?
  女生看病很多是痛经或者脸上起痘,三个姑娘来看病,其中一姑娘腹痛月经不调,得不得不说了一堆,严老师开完药之后问她是学什么的,她说是学信管的。我心想,姑娘,你这病开方子没用,得换专业啊!呵呵,玩笑归玩笑,看病的三个姑娘又来复诊了,一个痛经,一个脸上起痘,一个痛经加起痘。
  痛经的妹子经严老师一调整,气色好多了,一进门活脱女神范啊。其实化妆只能让人显得漂亮,却不能让人有活力,把身体调好了,气色充足了,自然无比动人,林妹妹那种类型的姑娘,现实中没几个喜欢的。要不是去跟诊,也许永远不知道男人和女人之间的理解有这么大的障碍。
  比如之前没有想到原来这么高比例的女生有痛经,以前一直以为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才有这个症状,也一直没有体会到痛经原来有这么痛,真的,恐怕女人痛经的痛,大部分男人绝对无法想象和理解,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妹子吧,她们活的不容易!
  还有一个好玩的案例是严老师学生的姐夫,夜间盗汗,吃过一段时间的六味地黄,没有效果。看严老师开的方子是变六味地黄为金匮肾气丸然后去泽泻加减。以前看黄元御的书说六味地黄甚为不通,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没有效果。六味地黄本来是钱乙为小儿所设,现代人却当成了百试不爽的灵丹妙药,真是有药能除龙虎病,无医可医世人迂!
  大家对中医一直有个误解就是中医是“慢郎中”,其实中医真不慢,今天就看到一个前几天感冒老大爷复诊,一进门就对严老师说吃前几天吃了您的药很快就退烧了。还说之前吃西药每次都出一身汗,这次吃了药只是微微出了一点。想起伤寒论里的话了,“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张仲景说的太对了啊!那些说医术不行的医生不反思自己的医术,反过来指责中医,哎,可叹!
  记得有朋友说过,没有一个病人是按书上说的得病,即使真有,按书上的方法也肯定治不好!之前没有太多感觉,今天跟诊才发现,即使去辨别感冒是风寒还是风热,也是特别困难的一件事情。医学之路艰辛而漫长,我只是连门径都没有摸到的小学生,刚刚起步!
  【本文整理自知乎,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