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331|回复: 0

名医不易,明医更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08: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腊月初二第508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王辉武 编辑/张亚娟 
  
  

  导读:小编刚上大学时,有位老师在上课时就说,希望你们成为“明医”。听时以为是“名医”,没想到接着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明医”二字。王辉武老师说“明医明医理、明药理、明社会人事、明天文地理、有自知之明,在实践中又能熟练运用、临床经验丰富、医术高超”,此文分享给各位书友共勉。
  

  
  

  名医不易,明医更难
  
  近些年来,全国各地都在评选“名医”,中医有,西医也有。因为评选“名医”有一系列的程序和极其苛刻的条件,并有一定的名额限制,评上“名医”确实不易!“名医”自授牌之日起,便是对其身份、德行、水平的承认与褒奖,在患者心中似乎更会看病,在百姓面前相当于商店中的“信得过产品”。
  

  多少年来,不少医者十分看重此“名”,为了出“名”而丑态百出,有恶意攻击同行者,有雇佣媒子捧场吹嘘者,有弄虚作假者,还有行贿公关者,千方百计,不择手段想挤进“名医”行列。有些人虽早年学医,但从政多年,或长期经商卖药,或其父行医而偶有涉猎,也通过各种手段,谋得此名,使“名医”队伍良莠不齐,鱼目混珠。时至今日,大小“名医”,随处可见,大有“名医”满天下之势。
  

  “名”者,“人之名姓”也(《说文》),一个符号而已,乃长辈随意授之,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成就的不同,“名”被赋予了不同的、具体的涵义。特别是随着地位的升高,“名”就有了价值,如今天的明星、名家、名医等。当今所提倡的名院、名科、名医之“名”,应该是品牌的意思,“名”的背后必定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不只是确定一个“名”字,也绝不是把你那“名”字拿去凑热闹就行的。
  

  号称“四书”之首的《大学》,第一章开宗明义,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指的是自明、内明学问的准则;老子也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个“明”是明白通晓的意思。汉·司马相如《谏猎书》对“明”的释意是:“明者,远见于未萌。”亦即“上工治未病”的高水平医生。
  

  由此看来,真正的“名医”应该是明白人生真谛、通晓中医理论、在实践中又能熟练运用、临床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明医”,正如吉林省提出的“明志、明德、明理、明术、明法、明业”的“明医”要求(《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4月8日)。
  

  可以这样说,每一个“明医”,应具有仁心,具有过硬的治病本领,又施仁术,必然会有很好的疗效,必定是治病救人的高手,必然会得到百姓的衷心拥护而知其名。而只有窃取之名、地摊之名、自封之名,不踏实学习、缺乏医德、无通达医理之“明”的那些所谓“名医”,纯粹是图名谋利,常常不能治病救人,反而害人!也肯定成不了“明医”。
  

  笔者认为,而今所谓的“名医”,严格说来是不够准确的。一般说来,“名”的知晓状况,不能成为“名医”之标准,因为臭名昭著,导致家喻户晓的也不少。评审时考察其医德医风、医理、医技、临床疗效,这属于“明”而不是“名”。没有“名”而“明”者,或受委屈,或地处乡野山村,乏人知晓,名不见经,但这种人百姓喜欢,能治病救人,方属货真价实的“名医”。
  

  综上所述,为了中医事业的兴旺发达,重建社会正确的价值导向,鼓励青年成才,特别要造就一批临床大家,迫切需要的是“明医”而不是“名医”,并应大张旗鼓的号召青年医师认真学习,不断临床实践,争当“明医”。让中医界这支队伍,个个崇尚学习,坚持临床实践,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明医理、明药理、明社会人事、明天文地理、有自知之明的合格医生;已经评上“名医”者,更应该努力学习,提高为医的综合素质,让自己有“名医”的声望,达到“明医”的水准!
  

  【本文转自《老医真言》,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授权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