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 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注册
查看: 401|回复: 0

反思:中药现代化绝不是将中药化为西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22 17:4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这是中医最多的微信平台——中医书友会甲午年冬月十四第492期内容。新书友可点击上方蓝色小字快速关注。
  作者/贾谦 ⊙ 编辑/闫立彬 
  

  导读:已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贾谦先生是编者最为敬重的学者之一,他曾任科技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他制定的《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发布之后,即遭到业内强烈的质疑,但他并未一味的为自己辩护,而是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医药,在几年后写下这篇自我检讨性质的文章。贾谦先生勇于自我纠错的精神值得敬佩。
  
  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反思

  

  近两年,不少人认为,中药现代化就是要弄清中药的有效成分,就是搞植物提取物,就是与国际接轨,就是得到美国FDA的认可,就是进入世界主流医药市场。这些提法存在着错误与误导
  

  笔者有幸参加了国家“促进中医药出口创汇的战略与政策研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等课题,对比进行了深入研究,现就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
  
  一、中药现代化是要发展完善中药而非西化中药
  
  所谓中药,系指纳入了中医药理论体系、能够按中医理论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和成药。

青蒿素是由中药青蒿中提取出来的,但它是西药而不是中药;因为谁也没有弄清它的中药药性,它也无须辨证使用,只要是得的疟疾,谁都会用。将来弄清了其四性五味与归经,届时可以划归中药范畴,辨证使用。
  
  西药的特点是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中药也有结构清楚者,如冰片朱砂生石膏,但为数甚少;即使单味中药,成分也极复杂;人参至少已被人们研究了100年,迄今其成分和作用也未真正研究清楚,但中医大夫用起来却得心应手。
  
  如果将结构清楚、药理药效明确的Ⅰ类中药当作中药现代化的标准,假设从中药材中提取、分离、纯化出几个结构清楚的新药就是中药现代化,那么,80年前西方国家为我们培养的药学家就从中药中提取出黄连素麻黄素等等,我国早就实现了中药现代化!西方国家100多年前就从柳树中提取出了应用至今的水杨酸,从金鸡纳树皮中提取出了治疗疟疾的奎宁,岂非西方100年前就替我们实现了中药现代化。
  
  迄今,全世界共研究了3000种植物,摸清了其化学成分,从中筛选出59种西药,包括我国的青蒿素。这是植物化学对西药的贡献。
  
  不要以为成分决定一切。生石膏与锻石膏相比,仅相差6个结晶水,然而药性有天壤之别。人参与人参叶都含人参皂甙,古人却不用人参叶而用人参。
  

  今天检测仪器那么先进,茶叶和酒却不能以检测成分定优劣,而必须品茶师品酒师品尝。我们不能搞唯成分论,要重在临床表现
  
  我国西药97.4%(1992)是仿制的,入世后,难以再仿制。从中药中研制西药、或从中药中分离提取一些提取物,出口创汇,也是一件好事。出口创汇就应该两条腿走路。而且,植物药也有一定治疗作用,有些还可以开发成西药。但不知为什么,有些人总喜欢给这种做法戴上一顶中药现代化的帽子。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人逐渐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和西药的毒副作用,且西方国家日益感到承受不了医疗费用高涨的沉重负担,才出现了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但是,中药不等于西方的植物药,也并不是天然药物。
  
  中药与植物药的主要差别如下:
  
  (1)中医药有系统而又完整的理论,有浩瀚的文献,遣方用药有规律可循;西方植物药仅凭零散的经验使用。
  
  (2)中医药早在两三千年前就建立了一定的医事制度,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行业;西方植物药在近几十年之前从未形成过行业。
  
  (3)中药讲究炮制,讲究药物四性五味和归经;西方植物药仅应用生药,不懂炮制后药性之改变。
  
  (4)中药多用复方,讲究君臣佐使;西方植物药一般用单味药,偶用复方,多则四味,亦无君臣佐使之说。
  
  (5)几千年来,中医药一直是我国唯一的医疗保健体系,直至今天,无论大病小病,急性病慢性病,均可依赖中医药;而西方植物药仅用于可以自我诊疗的轻浅病症。在“回归自然”思潮影响下,西方各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植物药的研究与开发。但是,走的依然是西药路子。在采用筛选法开发西药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西方开始从植物里寻找有效成分来开发新西药,这也是植物提取物在西方兴起的原因之一。由此也不难看出,不能把植物提取物当作中药现代化。
  
  二、中医药不能与国际接轨


  1、看问题角度不同
  
  中医药学从宏观角度看问题,将人看作一个有机的整体,机体的各部分相互影响。中医药有宏观准确性,缺少微观精确性;而西医药学则从微观看问题,采用分析法,不把人当成人,而视为各零件的组合,有微观精确性,却无宏观准确性。
  
  认识论告诉我们,宏观可以统帅、包括微观;微观只能说明和解释宏观,而不能统帅和包括宏观。

因此中医药可以同化西医药,西医药不可能同化中医药。也可以说,中医药博大精深,再有200年,西医药也赶不上、也理解不了中医药。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民族自信心。
  
  2、依靠对象不同
  
  西医给人找病,中医给人找健康。西医以药为依靠对象,用药对抗疾病,如,用药消炎灭菌。中医则是依靠病人的自康复能力,虽然有时也用药直接对抗一些疾病,但用药主要是借以调动人这一复杂、开放的巨系统的自组织能力而已。西医是对抗医学,中医是中庸医学。
  
  西医用各种抗生素对抗病菌;中医解决类似问题则用清热解毒药。50年代有人用抑菌法筛选中药清热解毒药,结果,最好的抑菌药却不是中药中最好的清热解毒药,而是五味子
  

  此后的研究表明,中药清热解毒系通过调节免疫功能抑菌而非直接灭菌。所以,今天不少中药上标明能有效杀灭细菌等西医之功能主治,是过于向西医靠拢,反倒使中医大夫不知如何辨证使用了。
  
  3、毒副作用问题
  
  西药是纯而又纯的单体,结构清楚,作用靶点单一。有人提出,中药是多靶点作用,其实是不合适的:中药用于调整而非对抗。西药由于作用单一,局部对抗,毒副作用很大,历史上多次重大药害事故说明了这一点,近年淘汰PPA又是一例。西药之毒副作用是其不可克服的一大弱点:食至精则有害,药至精则有毒。
  

  只要辨证论治,配伍得当,中药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中医认为是药三分毒,讲究“中病即止”,“效必更方”,从不主张长期大量用药,几千年来,没有哪种中药因毒副作用被淘汰。西方人不懂,让人天天大量吃关木通等以减肥,出了问题,又说含马兜铃酸的中药有毒,能导致中草药肾病
  
  1998年,美国因药源性反应住院抢救者高达216万人,其中死亡者10.6万人。经济损失40亿美元。

1997年,在我国,210万人因西药药物反应住医院,19万人因此而死亡(相当于我国每年死于10余种传染病人数总和的12倍;根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岳凤先教授统计,新中国成立40年间,中药毒副反应的报道仅5000例,且多属用药不当。可见西药那么严格的质量标准也不见得可靠,也不见得科学。
  
  因此,我们认为,两种体系就应该采用两种标准。
  
  4、耐药性问题
  
  西药在人体内也造成了同样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同时也产生了耐药性问题,也因此而日益迅速地被淘汰,只有加快开发新药品,而新药产生耐药性的周期越来越短,成本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青霉素从发明至今的80多年中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而且使用剂量增加了上百倍,可说是一个典型例子。
  
  中药应用了5000年,并没有产生耐药性而被淘汰。原因就在于整体治疗思想和复方的应用。
  

  陆广莘教授曾做过实验:从耐药性来说,黄连素>黄连>复方>辨证论治
  
  综上所述,中、西医药学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医疗保健体系,难以采用同一标准。
  

  中医药传入周边国家虽有1000多年,但其水平远不及我国,而西方国家根本不懂中医药,因而中药系列标准只能由我国制订,绝不能与国际接轨,只能向国外铺轨,即把我国制订的中药系列标准推向国际,让他们承认,让他们与我们接轨。绝不能为了卖出一点中药,拼命削足适履,去按照人家的西药标准来改造中药,同样不能去适应西方植物药标准,因为植物药走的西药路。
  
  三、中医药国际化首先要本土化
  
  1、10余年来中药出口没有增长
  
  从80年代末期至今,中药的出口创汇情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一直在5亿美元上下徘徊。1995年上升到6.7亿美元,为历史最高水平。后来又下降到5亿美元上下。
  

  而且中成药仅占20%-30%,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植物提取物。出口的中药材占70%,多数是生药而非饮片,实际是为西方提供植物药的原料。尤其是中药材出口平均价格几乎年年下降,1999年平均价格仅为1988年的二分之一弱。
  
  大多数药材以生药出口,其实算不得中药出口,且换取的一点外汇远远补偿不了我国挖甘草麻黄草所造成的土壤沙化
  

  1994年,美国从我国进口的甘草相当于4万亩草场的产量,而破坏一亩草场等于破坏了3亩草场,出口美国赚了的外汇,却毁了我国12万亩草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2、中药国际化遇到的困难
  
  第一是西方缺少中医大夫。中药必须由训练有素的中医大夫辨证应用,方能显示奇效,但西方国家没有多少中医大夫,更缺乏训练有素者,你的药再有效,也一样卖不出去,无论是作为处方药、OTC药,还是作为保健食品
  
  第二是东西方文化差异。中医药与西医药分属两个哲学体系,理论与思维方法不同。中医重视宏观知识,西医强调微观知识。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除千百年来受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周边国家之外,西方国家很难接受中医药文化理念,对中国习用几千年的一些药物和疗法不理解,不接受。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当初在美国用针灸给人治病,是伤害人体,是犯罪。尼克松访华目睹了针刺麻醉的神奇效果,加上记者的渲染,美国专家的考察,美国才接受了针灸。
  

  有人认为,中药国际化的最大障碍是中药基础研究不足,机理不清,不科学。我们确实需要加强中药基础研究,但非首要问题。除了针刺使大肠产生脑啡肽止痛之外,针灸机理仍不清楚,西方也接受了,原因在于他们看到了疗效。
  

  西医大夫开药以及病人吃西药时,他们懂得那些西药的成分和作用机理吗?都不懂。因此,即使弄清了中药的各种成分,西方也不会承认。除非将中药西化,那将完全抛弃了中医药的优势!
  
  第三是法规限制。西方国家评审药物的法规是针对合成药制定的,仅适用于单一成分的药物,因而成分复杂的中药很难通过FDA评审。尽管美国已制定了《植物药产品行业指南》,放松了对植物药的管理,也不可能完全不受合成药物标准的影响,更何况,西方植物药走的是西药路子,而中药远非西方植物药,更不能将中药降低为植物药。因此,中药仍难以以植物药药品身份(处方药、非处方药)进入美国市场。迄今为止,尚没有任何国家的植物药被美国FDA批准为药品。因此,想通过削足适履让中医药通过FDA认可,此路不通。
  
  今天,西方国家除澳大利亚之外,都不承认中医药的法律地位。由于澳大利亚华裔中医师林子强先生等人的努力,澳大利亚于2000年为中医药立法,正式承认中医药。由此也可看出,法规的限制不是不可改变的。
  
  第四是贸易壁垒。这是中药进入西方的最大障碍。西方医药公司完全靠生产、销售西药赚钱,早已形成了自己的市场,他们绝不希望中医药去和他们竞争市场。因而千方百计抵制中药,甚至不惜进行诽谤诬陷。为了抵制中药,大医药集团可以操纵政府制订法律法规予以限制。
  
  3、中医药首先要为13亿中国人的医疗保健服务
  
  我们主张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但是,首先要让中医药为13亿中国人服务。
  
  与西医药相比,中医药有诸多优势。其中一大优势是简便廉价
  

  西方出现返朴归真、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的潮流,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负担不起日益高涨的医疗费用。
  

  中医药是有系统理论、浩瀚文献、丰富实践的医学,而且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传统医药学,应该用其先保证其发源地人民的健康,即首先在中国弘扬起来,然后再说走向世界。
  

  今天,我国中医人员只有西医人员的五分之一,中医院数目只有西医院数的四分之一,中医院校在校生只有西医在校生的五分之一,我国高水平的中医大夫屈指可数,因此,同西医药相比,中医药呈萎缩状态。特别是我国现行的中医药法规均参照西医药标准制定,对中医药发展多有限制。
  

  即使如此,依靠中医药来保证健康的人,特别是在广大农村,仍占多数。中国用世界1%的医疗费保证了世界22%人口的健康,不能说中医药起的作用不大。
  
  事实说明,中医药在我国有着广大的市场,中医药有着西医药不能相比的优势,因此,我国应该大力发展中医药,首先是继承,继而发扬,使之成为保证我国人们身体健康的主力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有如下几点看法:
  
  1.中药现代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当时笔者将一些基本概念未弄清,因此,笔者作为执行主编的《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一书也就没有讲清这些概念,以致影响了许多读者的思想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决策。这是笔者应该检讨的。
  
  2.中药现代化绝不是将中药西化为西药,把中药“提高”到西药水平。绝不是按照西药要求搞出几个“中药”进入国际医药主流市场就是现代化了。也绝不是研究植物化学成分就算现代化了。如果如此“化”下去,那不是中药现代化,而是中医药消灭化!中医药现代化是将现代科技、手段、设备、方法中能用的都用于中医药的完善与发展之中。
  
  3.中医药绝不能与国际接轨。中西医药是完全不同的医疗体系,西方植物药也走的西药路子。国际上没有中药之轨可接。硬要接轨,那是与西药或西方植物药接轨,只能彻底抹杀中医药的特色,葬送中医药。
 
  4.100余年来,西医药随着帝国主义的枪炮占领了世界,使得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总觉得西方国家的月亮比自己的圆,失去了民族自信心。在余云岫影响下,我国制订的新药审评方法、程序、所要求资料等,以及新制订的几个政策,都没有考虑到中医药的特色,基本上都是参照西药制订的,严重地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自新药审评办法执行以来批准的新药中,大多数不是用的中医的功能主治,中医大夫难以应用。长此以往,中医大夫将无药可用,中国也将同日本一样“废医存药”。中药系列标准已到了不得不改革、不得不完善的时候了。
  
  5.中医药走向世界是必然的,但真正走向世界不是今天,而是当我们真正强大起来之后。现在可以为外国培养一大批亲中医药派,并到国外创办示范中医院,显示疗效,以医带药。再有二十年安定团结,以及中医药在中国真正弘扬起来,届时走向世界,就顺理成章了。
 
  6.新中国成立以来,卫生事业费都用在了西医西药方面。今后,恐怕应该更多地用于中医药事业。让中医药真正在中国与西医药平起平坐。今天,我国真正优秀的中医大夫已很少了,如不抓紧时间抢救,很可能断档。
  【本文摘自中国古籍出版社出版《中医战略》一书,由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投稿邮箱:tg@linglanshuyuan.com】
  
  点击阅读原文快速关注中医书友会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